|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V 1.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 t4 B5 F4 L: b
A. 阶级斗争
9 j2 C1 a* |: @' Y5 CB. 改革开放
k* Q! [8 D: HC. 科学技术革命
5 J- \9 o+ `: e3 q7 O- @D. 社会基本矛盾6 M7 J; x1 Z8 c s! p) l2 _
满分:2 分
) _1 L, e5 r$ C3 g' W5 V2 o2. 国家在实质上代表( ) 。
1 ?1 f+ t, J5 o a8 N U! \A. 统治阶级的利益
5 t1 m. E4 _8 T7 [B. 被剥削阶级的利益
1 E$ ?, ~0 a% d5 W& u/ T& pC. 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 @: e$ [5 L$ M8 w0 X6 ^D. 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9 H7 K" ?0 `+ V
满分:2 分
6 }. l/ L+ m, W! E9 _1 z3.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8 M, H/ j8 c/ T7 N; k3 Y( k
A.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L! }- R/ N0 b. _: d: A4 s
B.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的原理
- t" T8 S3 c5 w7 b# _5 X1 ] DC.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 w2 t7 i. Y. w+ u7 w( RD.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 K8 \5 `3 X2 p( P; F8 X8 m! w 满分:2 分' e; h% j% v# v0 i. \% n
4.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6 `) O" X8 f+ O$ V) h- E% _/ w5 AA. 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6 M' X& X! ]4 f* lB.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3 W$ \+ A3 t |8 r8 P2 K9 ^C. 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g! ]' d' }0 M& T \) E
D.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9 k, O) E w1 m
满分:2 分( B: N' d( i# b3 }% `
5. 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 P8 E( w- q0 B5 D( F% b* G
A. 社会性劳动
& D/ u$ i, o+ s& |' DB. 直立行走: {2 \& A& ~" K5 l5 p* z6 f# {
C. 人脑的形成
) _. W( H0 c& c/ @( t; I; f0 X/ eD. 语言的产生& E' ^, k% `# w
满分:2 分1 ~' {- [3 k) }+ [) L
6.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
" h8 @( _1 J; i1 N8 zA. 它的存在和发展不需要任何条件( N9 s/ f- K( Z# t
B. 规律不能被人所掌握.所利用
2 I$ v# m# G/ RC. 规律强制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 v" I! h) Q l |" A/ |D.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 P; e& M3 d0 C
满分:2 分5 k2 w( i. b$ W
7.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 B+ \! o7 T. G3 y5 tA. 相对主义的观点
: k3 ^% }0 S- K, _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 q& a3 ^" k" p' d0 P0 rC. 拆衷主义的观点7 C2 P" L: y. m; L3 |) y. z, t9 V
D. 诡辩论的观点8 B5 [* c: [5 E, b+ `. C# L
满分:2 分
1 W/ d- ]5 w; b7 W5 N8. 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 。
8 ?; f, C( j) |) h7 w3 ?A. 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 A: P" W0 O* z! Z: G6 }; E3 N! hB. 生产关系的性质
" B9 w7 ] ?, j! I" i8 tC. 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 w7 X) i/ v8 o' g# |- DD. 上层建筑的性质2 j7 q1 e% \: D; C$ F
满分:2 分
1 o% H' o! t; C0 ? c" R% u9.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2 R* j( z3 m2 S& @" J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9 ~% b# k, G' |3 M3 `! X, K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2 W" [) e9 e% ~& c/ n0 |" f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 r% Q3 Q1 N$ ~1 b, n; X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g" }3 o2 \$ |. R; S7 T5 f( z7 V
满分:2 分7 y5 ?* Q* R+ a0 _
10.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 。
) ]& [6 D2 z# b/ t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 t& ~: h) X)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Y* x/ \" L- I5 ?
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 z$ o, c7 H" C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j! a3 R; _) r& j; h
满分:2 分
6 J, T- z' ?% H% V11.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
0 D. F$ Y5 `" X2 `$ n"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 B" t# y) X. C& ]0 r/ k& v3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x s) G2 ~* w5 p. A0 x d( xC. 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b8 a/ z( W# l% W7 ]' l4 J
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 U b, q7 q9 \( t6 [ 满分:2 分" b a: j' @. ?
12.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中的伟大变革,表现在( ) 。
2 I2 w* e% @9 B/ UA. 提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p# f) o2 k2 g$ i4 q6 v9 ?0 u
B. 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1 `, N U# N/ Y
C. 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Y% }4 p H) t, z: R! j( @
D. 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 S" V" U8 r4 k/ A4 C% Y) p
满分:2 分
$ ^+ _' V$ w% K6 K$ b# C. n3 L13.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 。
1 }; a4 L% A7 u5 T5 ]( D+ X+ uA. 诡辩论的观点; v$ W2 z3 o2 Q8 T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4 \4 s; L7 J, uC. 唯心主义的观点
" h4 | P B* m( O9 K) Z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6 S9 e% C; L
满分:2 分5 |2 j. Y6 z# Q+ c; }$ n
14.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于( ) 。/ ]$ }) T+ t+ i a( ]% @, e
A.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 g$ V2 c7 X" n- h0 SB. 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 _) T* R( ^" v* k8 E/ l5 ]C. 个性可以脱离共性而存在- R1 R# Q7 [* g3 z% ]* R! Z
D. 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 W& u9 J4 Q8 u$ B g+ _0 B
满分:2 分4 n6 V& `6 P: ^/ a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
3 Z- z: P* k7 k0 C# K j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 f) C3 C7 U" `0 o1 }"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 o5 ~9 o4 \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 D( ~" ~; w! e$ p1 Y) p2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 D; m+ P: E* @! t5 n3 I 满分:2 分' F' D+ r# x! q' z, f' w6 P
16.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 。( K4 ^- b) E$ O4 {4 u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5 H, W' K' I7 h
B. 相对主义的观点1 `: i5 J0 L/ B. t( E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9 t4 z. ^" s1 Y+ V) C5 W2 C1 A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 Y; t! L+ ]) g2 t1 [ 满分:2 分) _) }2 F& B1 G
17. 唯物史观认为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在他们是( ) 。- b) F: A& G6 ^: U, W
A. 历史进程的决定者- I0 y' G- D! d
B. 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参与者和组织2 Y1 k! ?; ~3 {
C. 历史活动的主体力量& g' G0 @' S+ q+ i( E( Z+ x4 H8 |1 X
D. 历史规律的制定者, f4 S& H1 Y& }% d
满分:2 分* B% K# h" W% h
18. 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 。1 h+ U4 \" i( }' a, o
A. 生产方式
# q" p/ j4 Q l+ |B. 人口增长的快慢3 T1 h" T" [* J& v1 h* v
C. 有无先进理论的指导( m g$ K# j2 C. w: b% M
D. 自然条件的好坏
1 ^0 Y. O1 F0 I- r: h. M, \$ C/ g 满分:2 分
& B, N C# W' M7 Q' E19.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
9 {7 W1 T4 a4 o5 o6 u1 M( I) VA. 否认意识决定物质
. k- V& o0 X' l9 o. R$ V* YB. 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 b5 H' t) @ o8 `; d6 e xC. 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 m) t! i1 z) O& c0 [) P& s a# X
D. 否认世界有两个本原$ i. ~2 ?2 Q; y, ]
满分:2 分! a% [8 R. L- H, O+ P
20. 运动是物质的( ) 。9 o) C0 J' D6 m6 L
A. 唯一属性& r* X5 c) z0 m' k
B. 根本属性2 J7 a6 ?, p4 _* Q
C. 特殊属性% l/ e3 ^" k4 Z
D. 偶然属性
4 Z9 W, w3 Y% q( I, \# Z, A- E% ? 满分:2 分
( Y; T. x' l/ G# s$ Y2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 o: E/ z( [# Z8 @) o3 H" g8 [A. 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9 H8 u4 R( \: q8 p/ r9 M J
B.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w6 K& b) Y5 S/ H. Q
C. 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m% t1 d) r5 J( N/ |
D. 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 H6 V9 \) r* A* t# {' | 满分:2 分
8 W" |2 J; C# Q+ H/ m' w6 r1 S22. 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 )8 u, P+ J' z. ]2 o$ I* X
A. 政治关系
( ~" [3 u' I: @7 N9 JB. 经济关系
2 [& r4 [5 b+ M7 x) zC. 思想关系
: V4 F2 a/ t$ j' [4 B- P0 L# Y& I4 UD. 家庭关系
. ^6 p* c! b0 n0 h' Z2 t [/ d' D 满分:2 分1 G' `) t2 O$ X) Y
23.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 }6 \8 S3 A3 j: N7 H
A. 两种不同的道路* v' S4 U; }& T
B. 两种不同的状态
4 R( t- [: I: i+ w$ E& l* |C. 两种不同的方式
1 `0 o' W, H* i2 Y4 g7 N w0 r4 aD. 两种不同的结果
& N ~# a4 m- r% \- N4 Q 满分:2 分
$ X# l/ D& {2 t/ Z" I24.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
7 R4 p/ g4 M: A8 M1 X/ s* UA. 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 f8 `. r/ S+ P2 Y! _0 XB. 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 N% a; n, i8 N5 ~1 W/ iC.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H9 a, k+ ]8 e4 \, E/ z' C: D$ y
D. 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 F+ S- q+ g1 k5 y7 \ 满分:2 分! o+ r* f! h2 r: q+ A. \$ n4 S
25. 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3 F6 Z) i1 k- [: d
A.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V* y* i+ Y8 _; J) Z0 a2 }5 l
B. 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M' h* q5 a, F
C. 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9 ^# v5 c0 v+ M& Y. J( eD. 公有化程度的高低4 h, V8 c" `$ S" }& X- k
满分:2 分# j& G9 B, x) \
2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T9 U f3 H o6 L- V
A.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 t% O ]4 ]5 T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b& m* p3 k4 k7 N. v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4 j. y8 v/ i S8 ]7 N/ d) W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 r2 E% _! @- ?$ s& y; ]: u 满分:2 分
4 M- e& `! M8 }0 w0 b27.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 。
' ^8 J. o; c! y. {2 x4 ?A. 最高标准* G4 c' ]' i2 l- U
B. 唯一标准
- x, t' |0 }9 K) r2 T/ I4 v* Q, CC. 必要标准
" H# }7 F" E# G( iD. 价值标准1 G% c% D+ N( |$ s8 M y( Y3 I
满分:2 分. t4 E1 n, Y* A% o/ P
28. 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
* C: P0 O/ `+ B. y5 P' O& FA. 昼夜交替
; R9 C9 w) e; }0 h6 A! b0 S8 |B. 寒来暑往
: f1 m! o7 r, |# ~+ H% Q* xC. 磨擦发热
, P3 N7 V/ _6 T7 gD. 电闪雷鸣& _* B( L) l# L7 @$ K
满分:2 分
; C9 m- b% K& u6 @4 v( O29. 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 。4 n* J& r B$ E' ~6 H
A.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 X8 k% d' C
B. 社会制度的更替2 t5 }6 ?1 k- g u, ]4 O
C. 阶级斗争
5 i. ]. c; d$ ]$ P1 YD. 精神文明的发展
7 s/ X% K- F( U5 M$ T* ? 满分:2 分
; V, {" } b0 m30.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 @: j" K$ H) V8 P( z
A. 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9 P" T% y4 }: xB.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6 `- O- X! {$ n, C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4 N! w7 V/ v" B% ?" K5 pD. 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 H k! M/ D8 b E* e. S4 t& L# { 满分:2 分0 V. V3 v, j2 [9 Q# b: k
3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M7 U0 r8 l; x1 m( P: {3 ^! M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x! x+ K( L$ ?; ?8 v3 G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 B. D: G) P" J& {3 y) L7 }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u8 Z- d4 e# _5 X
D.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P# B2 T4 ~$ p0 o; n3 Y
满分:2 分& h* h3 U$ v' |9 a/ a
32.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 M3 c2 {! q6 h4 m, P0 @0 I" H4 j! [A. 物质性) N; Y; a7 O7 O/ Q0 [0 X
B. 存在性
$ U! e, s+ b( S) |4 `) I2 h3 pC. 可知性& z- B+ F: S' O8 _9 @' O
D. 运动性, p/ }* K2 {( R; F7 Q& P
满分:2 分
9 s5 {7 G5 G$ V+ ?/ g$ P: q" L33.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
! b2 A$ Z1 S6 `4 |0 }& _A.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8 D7 ]2 d/ Q4 ?- R) xB.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 p( W2 v+ P# _0 U& f) [) ?C. 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j$ `4 d4 j* O/ O, H
D. 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 T0 T1 ]: `( M& ^# S3 l% V5 U4 [ 满分:2 分
S5 o5 g) @) R: k4 H( H' {0 P34.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1 M6 s3 n; M& Y0 X( h8 e% [
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x1 s0 Q+ O. P& E+ V
B. 形而上学的观点3 z$ J+ s, v Z3 `
C. 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X/ r+ _% _8 J J+ D+ R
D. 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3 ^, L8 o" R/ |+ [$ \) Z 满分:2 分
& d5 _% I1 N" J35.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
6 f3 G9 B. X1 r! G) n- }6 g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6 O% W* ?0 G2 m) n- H8 D
B.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8 }: ~2 I. J# A
C.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R G( o* K# q* Y/ _: z
D. 真理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q1 v2 R- u4 A
满分:2 分 / @6 @2 q8 _4 Q. u% `) P" h/ b8 a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 k5 Q0 ]8 F5 z, ~# i
A. 水往低处流
8 b) o! N# G) X. j( I( EB. 日出于东落于西! @0 [& s( l4 r1 G+ w% ^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 S: W/ w) I# N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4 C9 d' l$ l. g4 C 满分:2 分. X6 j0 q+ \+ x" H( r
2.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 Z- }* \ A! n! ^
A.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4 [" x' a" S) F5 |
B.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z" Z0 s' [* h' q
C. 时间.空间是整理感性材料的工具' V) H6 {2 P: n
D. 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 o+ q; N' t I9 W" Z* R 满分:2 分
- g: z% R: w( j. n! |3. 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 。
u8 u6 K" j3 I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0 _0 q1 N: D8 b6 ^4 d# M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V5 G3 R& B% K5 ^/ d: K
C.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4 b: _) u' B7 F$ O3 ~# sD. 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b8 I0 J8 e% M# m5 ^7 L2 L6 F. ~
满分:2 分
5 m7 b# P5 ]$ y# b% f4. 在认识上难免犯错误的原因在于人们( ) 。- P3 k) T+ S9 i, K
A. 客观过程本身的复杂性
9 G8 J4 a7 |9 o$ X% nB. 人的认识要受主观条件的限制9 f! ]/ C/ @: |8 t
C. 世界是不可知的, A/ E. v8 Y. p) K
D.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I$ |2 q+ ?9 y F
满分:2 分
3 }- h: _8 n5 n& j- E J3 ]3 w3 U0 ^$ T6 |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成语在认识上说明( ) 。
7 q, t& g V% }- sA.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 ^' s% i1 [; u$ O( z' K5 [7 P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p! i, e7 t% z* b) kC.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 K9 |2 Q3 N, Z1 WD.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M0 i9 n3 P9 _6 T
满分:2 分# ?1 n; G9 ` J- A% C9 y
6. 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有( ) 。
6 p) a4 b8 f9 C2 P( UA. 人之初,性本善
* W2 n$ |( ^" o6 a5 MB.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5 I! p1 o2 G- {% }
C.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j, f8 P9 N9 X; h+ q8 a" _% }, X ], U' E
D. 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 d5 i$ I& {$ x: ]( H: s 满分:2 分
8 i( J/ F/ h; X& Q2 M4 h7. 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
: Z+ u# a$ g" @) N3 M'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 u4 R. t1 ^) B$ e- U3 a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K* ^& r( t6 \0 F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7 t2 S$ h1 Y( c/ q# n& r' m8 Q J# v: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6 t O# r: z) X7 ?3 B, ?& W 满分:2 分
- c& v( a& b0 d1 \8. 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
& A8 T6 f4 Z- b. P; C5 G& v A. z( D) yA. 经济基础. v3 Y9 q6 P4 Q" f( y1 C( h( r
B. 上层建筑: o- W4 l7 I, G
C. 生产力
/ T: n/ V. b7 S7 E# WD. 生产关系- C" S r" `5 |
满分:2 分
, `0 g% o) H; a9.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
! _1 ?( J, Z; N# r" BA. 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 c7 K/ J" iB. 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
0 {* D+ O6 ?0 [. P8 aC.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 [" l8 P% M; J# p$ W% P! s
D. 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 G& R9 p! \2 K2 D+ ] 满分:2 分6 j7 M* Z0 D; ^9 e2 K* W
10. 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 b6 l5 f4 i' ]! ^2 _' O- T- M# {
A. 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k/ i" O$ v! I5 u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 l5 t2 Z; Q9 E- l" U$ |3 iC. 产品的分配方式5 M$ c; ^& {. {3 Z% G7 M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7 c3 o, Q' S* X/ V8 n
满分:2 分
' l& k3 }- h% l2 o1 j( Q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V 1.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3 J% }! T0 f4 h4 Z! q/ g A
A. 错误
' G! v8 n( o' J0 P# XB. 正确2 Q; M- L8 f5 T! H( o
满分:2 分
- H( |; X4 R! E; _; A2. 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 。
. x7 u* `- F- ]4 ]+ K- QA. 错误6 A* E& A8 X# b, E7 N$ q
B. 正确6 k6 `- d; M* f- p* K
满分:2 分
: F; d: T4 Q! a5 x/ {3.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6 x) g9 c& V3 q+ ?' `, W! w0 R1 W! d
A. 错误3 o: y; `( x5 D- O
B. 正确
5 ?/ C, n0 G8 I 满分:2 分
% _, |8 u( U& S9 }/ W! Q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是哲学发展的顶峰 。' @- j9 E2 f2 T+ t) k
A. 错误7 j' u1 t6 v! P6 G( Z
B. 正确" F+ m" ~$ x1 E$ L1 w
满分:2 分' ]/ v; @$ s( g: m
5. 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 u9 ]% O0 r2 h. QA. 错误
3 Q- R) R$ n) n; hB. 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