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V 1. 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下面的哪些项目不应该计入GDP( )。
A. 消费
B. 投资
C. 政府支出
D. 政府的转移支付
满分:5 分
2. 假定消费函数为C=a+bY,其中a、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
A.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 等于1
满分:5 分
3. 如果所得税率既定不变,政府预算是平衡性的,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自主性投资会增加均衡收入的水平,并且使政府预算( )。
A. 保持平衡
B. 有盈余
C. 出现赤字
D. 是否继续平衡不能确定
满分:5 分
4.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厂商对需求变动的反应是( )。
A. 只改变价格
B. 只改变产量
C. 既改变价格,也改变产量
D. 既不改变价格,也不改变产量
满分:5 分
5. 在主流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当总供给曲线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
A. 国民收入增加
B. 价格水平下降
C. 国民收入增加
D. 价格水平上升
满分:5 分
6.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的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此时( )。
A. 投资小于储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小于储蓄,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 投资大于储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大于储蓄,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满分:5 分
7.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是( )。
A. 经济因总需求不足而存在持久的失业状态
B. 总需求与总供给大致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C. 经济中需要政府干预
D. 货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满分:5 分
8.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集约化生产函数为y=f(k)=2k-0.5k2,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则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为( )。
A. 1.97
B. 0.03
C. 0.3
D. 3.8
满分:5 分
9. 某一经济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5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上下波动
满分:5 分
10. 供给学派信奉( )。
A. 萨伊定律
B. 凯恩斯定律
C. 理性预期
D. 新货币数量论
满分:5 分
11. 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 )。
A. 持续高涨
B. 长期萧条
C. 均衡增长
D. 不能确定
满分:5 分
12.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失业的原因,有效需求不足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下列选项中不是三大心理规律是( )。
A. 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B.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C. 流动偏好规律
D. 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满分:5 分
13.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满分:5 分
14.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政府支出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增加
D. 价格水平上升时,政府支出会增加
满分:5 分
15. 根据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看法,只要中央银行公开宣布降低货币增长率,则( )。
A.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就都会下降
B. 失业率无需下降,通货膨胀率就会下降
C.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不会下降
D. 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不一定下降
满分:5 分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V 1.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新古典模型主要的发展是____。
A. 给出了技术进步的源泉
B. 说明了技术进步的内生变动机制
C. 为政府干预经济增长过程提供了依据
D. 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工具
满分:5 分
2.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实现人均产出量增加的途径是____。
A. 提高技术水平
B. 降低人口出生率
C. 提高储蓄率
D. 以上都对
满分:5 分
3. 下面有关菜单成本正确的说法有( )。
A. 是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
B. 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编印更改价目表等所费的成本
C. 也包括调整价格的机会成本
D. 菜单成本的存在使价格有粘性
满分:5 分
4. 下面属于供给学派观点的是( )。
A. 应该放弃凯恩斯主义,恢复萨伊定律
B.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违背了西方经济学“稀缺性”的假定
C. 为了刺激消费应该减税
D. 实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满分:5 分
5. 下列( )项是对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描述。
A. 它假定经济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并且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服从递减规律
B. 它假定技术进步是由外生因素决定的
C. 强调在众多的因素中,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D. 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相互作用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
满分:5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