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60 分。)V 1.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B.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的关系
C.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 分工协作的关系
满分:6 分
2.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 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 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 能否付诸实践
D. 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满分:6 分
3.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A. 完全必然的
B. 偶然的
C. 有时是必然的,有时是偶然的
D. 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满分:6 分
4.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B. 劳动者的素质
C. 劳动工具的状况
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满分:6 分
5. 实践高于理论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性
B. 绝对性
C. 客观实在性
D. 直接现实性
满分:6 分
6. 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B. 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C. 剩余产品的出现
D.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满分:6 分
7. 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条件是指()。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 人们头脑中的观念
C. 科学文化的水平
D. 人们的生活水平
满分:6 分
8.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 宿命论的观点
B. 机械论的观点
C.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D. 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满分:6 分
9. 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
A. 人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满分:6 分
10.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满分:6 分
、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V 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应理解为()。
A. 是第一生产力
B. 是独立的生产力
C. 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D. 是转化为生产力三要素的生产力
E. 是已经转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力
满分:6 分
2.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A. 劳动发展的历史
B. 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
C. 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
D. 物质资料生产者活动的历史
满分:6 分
3. 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得广泛和深刻。这一哲学观点在认识论上说明了()。
A. 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
B. 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例
C. 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都超过青年人的认识
D. 认识的深刻性与知识的积累有密切关系
满分:6 分
4. 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B.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的过程
E. 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
满分:6 分
5.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 实践关系
B. 认识关系
C. 价值关系
D. 主从关系
满分:6 分
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V 1.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的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