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V 1.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
A. 本质上是统一的
B. 内容一致,形式上不同
C. 内容不相同,本质上有差别
D. 内容形式上有差别,本质上也不相关
满分:2 分
2.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 )
A. 爱国主义
B. 集体主义
C. 社会主义
D. 为人民服务
满分:2 分
3. 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 一个中国原则
B. 两岸实现“三通”
C. 两岸关系良好
D. “一国两制”方针
满分:2 分
4.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 )
A.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B.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C.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
D. 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满分:2 分
5.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 )
A. 公有制经济
B. 国有经济
C. 混合所有制经济
D. 股份经济
满分:2 分
6.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根本的( )
A. 政治路线
B. 组织路线
C. 工作路线
D. 思想路线
满分:2 分
7. 健全市场机制,应逐步建立的价格形成机制是( )
A. 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B. 国家制定价格为主
C. 计划和市场共同形成价格
D. 供方自由定价
满分:2 分
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
A. 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C. 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私有制经济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分:2 分
9. 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 )
A. 把国外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同中国现代化的实际相结合
B.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同中国革命的全体实践相结合
C. 彻底批判经验主义
D. 彻底批斗主观主义
满分:2 分
10.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经济总量平衡是指( )
A.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B. 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的平衡
C. 国民经济总体结构平衡
D. 积累和消费的平衡
满分:2 分
11. 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A. 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迈进
B. 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
C. “一国两制”,统一祖国
D.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满分:2 分
12.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 )
A.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 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
C. 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
D. 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满分:2 分
13.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是( )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社会化生产
C.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 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
满分:2 分
14.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 )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
B. 长期的基本国策
C.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策
D. 当前的权宜之计
满分:2 分
15.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 改革
B. 道义上和政治的一致
C. 阶级斗争
D. 个人利益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45 分。)V 1.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包括( )
A. 战略准备
B. 战略条件
C. 战略目标
D. 战略重点
E. 战略步骤
满分:3 分
2. 按劳分配的含义包括( )
A. 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
B. 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C.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D. 劳动者应该获得他所创造的一切劳动成果
E. 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
满分:3 分
3. 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 )
A.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
B. 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 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D. 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基本的主力军
E.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的主体
满分:3 分
4. 我国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政策主要是( )
A.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 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
D. 以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
E. 尊重维护人权,建立世界统一的人权观
满分:3 分
5.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
A. 坚持改革开放
B. 马克思列宁主义
C.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毛泽东思想
E. 邓小平理论
满分:3 分
6. 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
A. 独立的外交权
B. 行政管理权
C. 独立的防务权
D.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E. 立法权
满分:3 分
7.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改革开放
D.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E.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满分:3 分
8. 我国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政策主要是( )
A.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 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
D. 以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
E. 尊重维护人权,建立世界统一的人权观
满分:3 分
9.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因为它是( )
A.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统一
B. 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
C.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D. 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E. 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满分:3 分
10. 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有( )
A. 经济关系市场化
B. 企业行为自主化
C. 宏观调控间接化
D. 经营管理法制化
E. 保障制度个人化
满分:3 分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 )
A. 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B. 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C. 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D. 所指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E. 还没有成为占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
满分:3 分
12.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
A. 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 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E.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满分:3 分
13.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E.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满分:3 分
14.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
A. 统一
B. 开放
C. 竞争
D. 垄断
E. 有序
满分:3 分
15.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
A.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 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E.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V 1. 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产生的社会根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社会主义法治就是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5. 人权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的主要作用是消极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最早使用了“一国两制”的提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适当的时候也可以搬用西方民主制度的模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奥鹏作业资料北交11春学期《邓小平理论概述》在线作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