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V 1.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 )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
B. 长期的基本国策
C.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策
D. 当前的权宜之计
满分:2 分
2.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稳定是( )
A. 前提
B. 目的
C. 动力
D. 手段
满分:2 分
3.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 )
A.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B.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C.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
D. 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满分:2 分
4.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 苏东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着缺陷
B. 苏东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种种端
C.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 苏共领导人的错误路线造成的政治动乱
满分:2 分
5.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 )
A. 资本或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B. 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
C. 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
D. 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
满分:2 分
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
A. 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C. 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私有制经济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分:2 分
7.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实现四个现代化
C. 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D.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满分:2 分
8. 股份合作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 )
A. 私有制经济实现形式
B. 民营经济实现形式
C. 国有经济实现形式
D. 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
满分:2 分
9.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 改革开放
B. 发展才是硬道理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解放思想,事实求是
满分:2 分
10.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 )
A. 萌芽、酝酿阶段
B. 初步形成阶段
C. 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
D. 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阶段
满分:2 分
1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
A. 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所有收入
C.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
D. 劳动者的所有个人收入
满分:2 分
12. 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各民族共同繁荣
D. 社会稳定
满分:2 分
13. 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 )
A. 放权让利,政企分开
B. 实行承包制
C. 进行企业改制,全面实行私有制
D.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满分:2 分
14. 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 )
A. 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B.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C. 实行规模经营
D. 发展科技和教育
满分:2 分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 )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
C.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D. 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45 分。)V 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
A.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 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E.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满分:3 分
2.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民族独立
D. 各民族共同繁荣
E. 民族融洽
满分:3 分
3. 我国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政策主要是( )
A.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 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
D. 以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
E. 尊重维护人权,建立世界统一的人权观
满分:3 分
4. 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
A.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
B.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C. 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D.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E.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满分:3 分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 )
A. 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B. 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C. 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D. 所指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E. 还没有成为占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
满分:3 分
6.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手段包括( )
A. 经济政策
B. 经济杠杆
C. 经济立法
D. 经济执法
E. 经济计划
满分:3 分
7.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
A. 统一
B. 开放
C. 竞争
D. 垄断
E. 有序
满分:3 分
8.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家宏观调控方式,必须( )
A. 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以间接管理为主
B. 由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主要进行宏观管理
C. 从搞项目审批、分钱分物转变为主要利用经济手段搞好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
D. 从对经济管理为主转达变对社会管理为主
E. 从对企业管理为主转变对行业管理为主
满分:3 分
9. 规范收入分配,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的主要措施有( )
A. 保护合法收入
B. 取缔非法收入
C. 整顿不合理收入
D. 调节过高收入
E. 保证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需要
满分:3 分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实现( )
A. 工业化
B. 经济的社会化
C. 经济的现代化
D. 经济的自由化
E. 经济的市场化
满分:3 分
11. 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
A. 独立的外交权
B. 行政管理权
C. 独立的防务权
D.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E. 立法权
满分:3 分
12. 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
A.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 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
E. 结成反帝反霸的统一战线的国际友人
满分:3 分
13.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
A. 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 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E.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满分:3 分
1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同( )
A. 人口的关系
B. 市场的关系
C. 资源的关系
D. 速度的关系
E. 生态环境的关系
满分:3 分
15.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改革开放
D.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E.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V 1. 争取与维护世界和平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的主要作用是消极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搞好党的建设的最根本基础是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5. 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判断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人治还是法治,关键是看法律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是权大于法,还是法大于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只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能彻底消除各种消极丑恶现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