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专科起点升本科)
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
2011年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103题,每题1分)
1.《氓》从表现方法上说是一首( )
A: 劝诫诗; B: 叙事诗; C: 抒情诗; D: 讽谏诗
2.孟子和孔子同属( )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名家学派
3.“天下为公”出自( )
A: 《礼记•礼运》; B: 《礼记•大学》
C: 《礼记•中庸》; D: 《论语•为政》
4.《季氏将伐颛臾》以驳论为主,展开的形式是( )
A: 人物对话 ; B: 叙述历史; C: 成语格言; D: 现实事例
5.庄子《秋水》篇中没有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演绎法; B: 归纳法; C: 类比法; D: 对比法
6.庄子认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 )
A: 无限的; B: 有限的; C: 巨大的; D: 重要的
7.选出下面几句中直接描写将士们英勇作战的诗句( )
A: 霾两轮兮絷四马; B: 援玉枹兮击鸣鼓
C: 天时怼兮威灵怒; D: 严杀尽兮弃原野
8.《冯谖客孟尝君》通过“焚券市义”“营造三窟”的典型情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对孟尝君的言行描写在这里主要是( )
A: 衬托; B: 反讽; C: 隐喻; D: 类比
9.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行为中蕴含着( )
A: 道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人本思想; D: 民本思想
10.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 )
A: 曹操; B: 谢灵运; C: 韩愈; D: 欧阳修
11.被苏轼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
A: 王维; B: 孟郊; C: 李白; D: 贾岛
12.我国诗歌史上其诗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 )
A: 屈原; B: 杜甫; C: 白居易; D: 陆游
13.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主要是( )
A: 豪放飘逸; B: 慷慨悲凉; C: 自然平淡; D: 沉郁顿挫
14.白居易《杜陵叟》中由第三人称叙述开始改为用第一人称直接控诉的诗句是( )
A: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B: 剥我身上帛, 夺我口中粟
C: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D: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15.“九月降霜秋早寒, 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 急敛暴征求考课。”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柳宗元;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商隐
16.《种树郭橐驼传》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
A: 夸张; B: 对比; C: 讽刺; D: 象征
17.《张中丞传后叙》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是( )
A: 抒情与叙事并重; B: 议论与叙事并重
C: 议论与抒情并重; D: 描写与抒情并重
18.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晚年号( )
A: 醉翁; B: 永叔; C: 六一居士; D: 易安居士
19.柳永的词集是( )
A: 《乐章集》; B: 《漱玉词》; C: 《淮海词》; D: 《珠玉集》
20.柳永《八声甘州》中表达思归情感委婉曲折的词句是( )
A: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B: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C: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D: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21.《乐章集》的作者是( )
A: 李煜; B: 李清照; C: 柳永; D: 欧阳修
22.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着力抒写的思想情绪是( )
A: 爱情失意; B: 羁旅行役之苦; C: 故国之思; D: 伤春惜时
23.柳永《八声甘州》中“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的修辞是( )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借代
24.李清照的词集是( )
A: 《漱玉词》; B: 《乐章集》; C: 《东篱乐府》; D: 《稼轩词》
25.号为“易安居士”的作家是( )
A: 李煜; B: 李璟; C: 辛弃疾; D: 李清照
26.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 )
A: 辛弃疾; B: 李清照; C: 柳永; D: 苏轼
27.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是( )
A: 《声声慢》(寻寻觅觅); B: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C: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D: 《永遇乐》(落日熔金)
28.《稼轩长短句》的作者是( )
A: 苏轼; B: 柳永; C: 李清照; D: 辛弃疾
29.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之后,紧接着所写的是( )
A: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B: 尽西风、季鹰归未
C: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30.下列词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
A: 遥岑远目; B: 献愁供恨; C: 玉簪螺髻; D: 求田问舍
31.下列词句中,运用了比拟手法的是( )
A: 遥岑远目; B: 献愁供恨; C: 玉簪螺髻; D: 求田问舍
32.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自称( )
A: 塞上长城; B: 江南游子; C: 千骑拥高牙; D: 龙城飞将
33.辛弃疾《水龙吟》中运用典故表达壮志未酬、时光虚度的感伤之情的是( )
A: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B: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34.下列词句中,表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是( )
A: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B: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C: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35.宋代词坛上开创豪放一派的作家是( )
A: 欧阳修; B: 辛弃疾; C: 柳永; D: 苏轼
36.苏轼《前赤壁赋》主要描写的景物是( )
A: 清风、明月、江水; B: 明月、山川、湖泊
C: 江水、孤舟、晚霞; D: 小岛、孤舟、清风
37.苏轼《前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所采用的手法有( )
A: 比喻、对偶; B: 对比、比喻; C: 对偶、对比; D: 拟人、对比
38.苏轼《前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对偶; B: 排比、比喻; C: 对偶、拟人; D: 拟人、对比
39.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因听到洞箫的呜咽之声而引出的关于人生无常的观点,表现了作者( )
A: 悲观的人生态度; B: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理想
C: 寄情诗酒,放浪山水的人生追求; D: 尽情享受自然的生活态度
4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之后,紧接着的是( )
A: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祝愿是( )
A: 能找到称心的伴侣; B: 过隐逸的生活
C: 健康长寿,祈求团圆; D: 仕途发达升迁
4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 )
A: 悼亡词; B: 中秋词; C: 端午词; D: 爱情词
43.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曲作家是( )
A: 关汉卿; B: 马致远; C: 张养浩; D: 王实甫
44.《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 )
A: 套曲名; B: 杂剧名; C: 词牌名; D: 曲牌名
4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抒写羁旅之情的方法主要是( )
A: 直抒胸臆; B: 借景抒情; C: 寓情于事; D: 寓情于理
4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概括全篇主旨的“曲眼”是( )
A: 枯藤老树昏鸦; B: 小桥流水人家;C: 古道西风瘦马; D: 断肠人在天涯
47.《西厢记》的作者是( )
A: 关汉卿; B: 马致远; C: 王实甫; D: 郑光祖
48.“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的修辞是( )
A: 夸张、比喻、用典; B: 夸张、比喻、对偶
C: 对偶、比喻、拟人; D: 用典、比喻、对偶
49.“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对偶、用典; B: 排比、比喻、夸张
C: 对偶、拟人、用典; D: 拟人、对比、对偶
50.《长亭送别》中莺莺最深沉的愁情忧虑是( )
A: 张生的金榜题名; B: 今宵的离愁别恨
C: 母亲的干涉; D: 他日的被弃掷
51.《长亭送别》的语言特色是( )
A: 慷慨悲凉; B: 沉郁顿挫; C: 明白晓畅; D: 优美典雅
52.《报刘一丈书》中“斯则仆之褊衷,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 夸张; C: 反语; D: 拟人
53.《马伶传》的作者侯方域是明末清初的( )
A: 诗人; B: 戏曲家; C: 小说家; D: 诗文家
54.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
A:《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红楼梦》;D: 《聊斋志异》
55.《饮冰室文集》的作者是( )
A: 谭嗣同; B: 梁实秋; C: 康有为; D: 梁启超
;
56.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
A: 闻一多; B: 戴望舒; C: 郭沫若; D: 冰心
57.《炉中煤》的作者假借“我”向年青的女郎倾诉爱情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激情,这种表现方法是( )
A: 托物言志; B: 侧面烘托; C: 象征暗示; D: 对比反衬
58.《炉中煤》中作者将自己自喻为“煤”,表达的情感是( )
A: 怀才不遇的幽怨; B: 愿为新生的祖国献身的精神
C: 奴仆的谦卑心态; D: 对古老中国的无限爱恋
59.《死水》的作者是( )
A: 郭沫若; B: 闻一多; C: 冰心; D: 戴望舒
60.闻一多最具代表性的诗集是( )
A:《猛虎集》; B: 《北方》; C: 《死水》; D: 《女神》
61.“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一句出自( )
A: 《炉中煤》;B: 《发现》; C:《我爱这土地》;D: 《再别康桥》
62.《发现》中最能表现诗人对祖国的至爱,但现实却让诗人产生了失望愤怒之情的诗句是( )
A: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B: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C: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D: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63.下列出自闻一多《发现》中的诗句是( )
A: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B: 我爱这美丽的中华
C: 这是我的中华,是的,是的!; D: 这是咱们的中国
64.闻一多提出的新格律诗“三美”的主张是( )
A: 色彩美、意境深、意象新; B: 格律美、音韵美、语言美
C: 音乐美、绘画美、形式美; D: 思想美、形式美、节奏美
65.闻一多被称为“格律派”,他主张诗歌不仅在内容上要创新,而且在形式上注重( )
A: 古典音律; B: 修辞和用韵; C: 格调和音律; D: 平仄格律
66.《风波》中描写七斤:“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
A: 肖像描写; B: 语言描写; C: 细节描写; D: 心理描写
67.《风波》选自鲁迅作品集( )
A: 《呐喊》; B: 《彷徨》; C: 《故事新编》; D: 《坟》
68.《风波》中下列典型细节,属于刻画七斤形象的是( )
A: 知道张大帅是张翼德的后代; B: 知道什么地方的闺女生了个夜叉之类
C: 遇事一句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D: 夏天吃饭不点灯
69.在《风波》中,赵七爷将自己头上的辫子盘上、放下、又盘上,这一典型细节描写所表现的赵七爷的性格特征是( )
A: 不学无术; B: 装腔作势; C: 愚昧无知; D: 梦想复辟
70.《风波》中,赵七爷听说皇帝要坐龙庭了,就把原本压在箱底的宝蓝色竹布长衫穿起来,把原本盘在头顶的辫子放下来。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
A: 行为描写; B: 心理描写; C: 肖像描写; D: 细节描写
71.《灯下漫笔》是一篇( )
A: 散文; B: 文艺性论文; C: 小说; D: 报告文学
72.《灯下漫笔》中,鲁迅主张要创建第三样时代就必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即要 ( )
A: 反对吃人的礼教;B: 批判国民性;C: 反帝反封建; D: 反对复辟帝制
73.鲁迅《灯下漫笔》中“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一句使用的修辞是( )
A: 比喻; B: 夸张; C:反语; D: 借代
7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中不包括( )
A: 《春蚕》; B: 《林家铺子》; C: 《残冬》; D: 《秋收》
75.老舍的中短篇小说佳作是( )
A: 《骆驼祥子》;B: 《龙须沟》; C: 《月牙儿》; D: 《四世同堂》
76.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
A: 《骆驼祥子》;B: 《茶馆》; C: 《龙须沟》; D: 《月牙儿》
77.老舍的戏剧代表作是( )
A: 《骆驼祥子》;B: 《茶馆》; C: 《四世同堂》; D: 《月牙儿》
78.《断魂枪》中的王三胜与沙子龙相比,性格显得( )
A: 争强好胜,性情外露; B: 豪爽乐观,积极进取
C: 没落保守,孤傲执着; D: 老成持重,谦恭礼让
79.《断魂枪》里写沙子龙:“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悉熟悉他的‘五虎断魂枪’”,这里所表现的沙子龙的性格特征主要是( )
A: 武艺高强但思想保守; B: 寂寞孤傲但深藏不露
C: 留恋往昔的绝技和英名; D: 以“不传”绝技来与时代抗衡
80.《箱子岩》选自沈从文的( )
A: 《话匣子》; B: 《湘西》; C: 《湘行散记》; D: 《长河》
81.1923年,冰心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 )
A:《超人》; B:《繁星》; C:《春水》; D:《去国》
82.《我爱这土地》一诗着力刻画的象征性形象是( )
A: 鹰; B: 土地; C: 鸟; D: 暴风雨
83.徐志摩所属的社团是( )
A: 创造社; B: 新月社; C: 文学研究会; D: 语丝社
84.《再别康桥》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表现了诗人( )
A: 故地重游、即将离去时那种依依惜别的深情;B: 故地重游,重觅旧梦
C: 对旧情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寻梦不得时的惆怅和落寞的情怀
85.奠定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一部重要作品是( )
A:《灭亡》; B:《家》; C:《爱情三部曲》; D:《抗战三部曲》
86.《日出》的作者是( )
A: 老舍; B: 郭沫若 ; C: 田汉; D: 曹禺
87.《日出》中的小职员黄省三是( )
A: 中国社会底层的弱者和小人物; B: 新崛起的民族资本家
C: 城市银行家; D: 投机商人
88.《日出》中没有下面哪一个人物( )
A: 翠翠 ; B: 陈白露 ; C: 翠喜 ; D: 小东西
89.《论快乐》一文的作者是( )
A: 梁实秋; B: 钱钟书; C: 朱光潜; D: 培根
90.《谈时间》主要论述( )
A: 时间的作用; B: 要挽住时光的流逝
C: 如何打发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D: 时间的珍贵
91.下列作品属于契诃夫的是( )
A: 《羊脂球》; B: 《米龙老爹》; C: 《麦琪的礼物》;D: 《苦恼》
92.小说《苦恼》中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展示了“人与马”之间的关系。这两方面又构成了( )
A: 对比关系; B: 类比关系; C: 象征关系; D: 层递关系
93.在《苦恼》中,车夫姚纳的真正苦恼在于( )
A: 年老多病; B: 儿子死了; C: 生活艰难; D: 苦恼无处诉说
94.“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一语出自( )
A: 培根; B: 莫泊桑; C: 富兰克林; D: 契诃夫
95.《米龙老爹》的故事背景是( )
A: 1848年革命; B:1870年普法战争;C: 第一次世界大战;D: 第二次世界大战
96.《麦琪的礼物》中的两个主人公是( )
A: 米龙老爹和法朗索阿; B: 姚纳和姚尼奇
C: 杰姆和德拉; D: 示巴女皇和所罗门王
97.《麦琪的礼物》采用虚实双线并行的结构,其主要作用是( )
A: 制造悬念; B: 避免重复; C: 强化矛盾; D: 留有余地
98.小说《麦琪的礼物》的主题主要是赞美( )
A: 基督出生时送礼的三位贤人; B: 德拉卖掉长发买回的表链
C: 吉姆卖掉金表买回的发梳; D: 吉姆和德拉夫妇真挚而美好的爱情
99.下列作家中作品具有“含泪的微笑”这一独特风格的是( )
A: 屠格涅夫; B: 莫泊桑; C: 欧•亨利; D: 契诃夫;
100.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长篇代表作是( )
A: 《父与子》; B:《初恋》; C: 《猎人笔记》 ; D: 《阿霞》
101.屠格涅夫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是( )
A: 《猎人笔记》;B: 《散文诗集》; C: 《罗亭》; D: 《三人》
102.屠格涅夫的《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是( )
A: 比喻; B: 拟人; C: 象征; D: 夸张
103.在屠格涅夫《门槛》中,“门槛”的象征意义是( )
A: 革命事业; B: 参加革命的条件
C: 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 D: 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二、阅读分析(36大题计66小题,每小题3分)
(一):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解释这段文字中加下划线字的含义。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请解释:
树: 谨: 申: 检: 涂: 发:
(二): 阅读《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解释这段文字中加下划线字的含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请解释:
勖: 字: 遂:
(三):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一段文字: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请回答:
1、 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成现代汉语。
2、 指出“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这两句话的双重喻意。
(四):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一段文字: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请将“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成现代汉语:
(五): 阅读《秋水》中的这一段文字: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请将文中 “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六):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檸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请将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2、窃以为君市义:
(七): 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请将这段文字中的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八):阅读《陈情表》中的一段文字: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请将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九):阅读《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请将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2、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十):阅读《报刘一丈书》中的一段文字: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 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请将这段文字中的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2、袖金以私之:
(十一): 阅读《报刘一丈书》中的一段文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请将这段文字中的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2、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十二):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请将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十三):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一段文字: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请回答:
1、请将“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成现代汉语:
2、指出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十四):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请回答:
指出“五十步笑百步”的喻意:
(十五):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请回答:
这段选文的观点是什么?
(十六):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请回答:
这段文字刻画冯谖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十七):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请回答: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十八):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不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请回答:
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李广?
(十九):阅读苏轼《前赤壁赋》中描写箫声的一段: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请回答:
1、作者是从哪三个角度描写箫声的?
2、这段文字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中的哪个方面?
(二十):阅读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请回答:
1、概括该段文字大意。
2、该段文字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二十一): 阅读《报刘一丈书》中的一段文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请回答:
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二十二): 阅读《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
请回答:
1、这里通过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宝钗的形象?
2、宝钗的话中包含着哪两层意思?
3、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宝钗是一个怎样的贵族少女?
(二十三):阅读《日出》中的一段台词:
(愤然地)怎么你连偷的胆量都没有,那你叫我怎么办?你既没有好亲戚,又没有好朋友,又没有了不得的本领。好啦,叫你要饭,你要顾脸,你不肯做;叫你拉洋车,你没有力气,你不能做;叫你偷,你又胆小,你不敢做。你满肚子的天地良心,仁义道德,你只想凭着老实安分,养活你的妻儿老小,可是你连自己一个老婆都养不住,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你还配养一大堆孩子!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指窗外)你看见窗户外面那所高楼么?那是新华百货公司十三层高楼,我看你走这一条路是最稳当的。
请回答:
1、说这段台词的是谁?在对谁讲这番话?
2、说这段台词的人为他指出了哪几种出路?
3、从这里可以看出说这段台词的人是个怎样的人物?
(二十四):阅读《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请回答:
1、请找出这首诗中的象征形象并说明其寓意。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二十五):阅读诗《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请回答:
1、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该诗综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3、最后一句“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二十六):阅读《断魂枪》中的一段:
谁也没看重这个老人: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功夫,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
请回答:
1、这里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2、作者写孙老者的外观形象的干瘪有什么作用?
3、写孙老者“脑门亮,眼睛亮”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二十七):阅读《风波》开头一段话: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角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驶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
请回答:
1、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2、这段文字描绘了江南农村怎样的生活图景?
3、从全文来看,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二十八):阅读《风波》中的一段话: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方圆三十里以内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头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呕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
请回答:
1、这里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赵七爷形象的?
2、从这段文字的描写看,赵七爷是个怎样的人物?
3、赵七爷的形象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二十九):阅读《风波》中的一段话: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
请回答:
1、七斤为什么忧愁?
2、通过这一段描写可以看出七斤怎样的性格特征?
3、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七斤形象的?
(三十): 阅读《灯下漫笔》作品片断: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截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现在入了那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请回答:
这里的“第三样时代”是指什么?
(三十一):阅读《论快乐》中的一段文字: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了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彷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
请回答: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论证“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这一论点的?
(三十二):阅读《谈时间》中一段文字:
所以有人宁可循迹山林,享受那清风明月,“侣鱼虾而友麂鹿”,过那高蹈隐逸的生活。诗人济慈宁愿长时间地守着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以为那是人间至乐。嵇康在大树底下扬锤打铁,“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刘伶“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一生中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这又是一种颇不寻常的方式。最彻底的超然的例子是《传灯录》所记载的“南泉和尚问陆亘曰:‘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寸丝不挂即是了无挂碍之谓,“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境界高超极了,可以说是“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根本不发生什么时间问题。?
人,诚如波斯诗人莪漠伽耶玛所说,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时并非本愿,去时亦未征得同意,胡里胡涂地在世间逗留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我们是以心为形役呢?还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还是参究生死直超三界呢?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
请回答: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提醒读者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三十三):阅读《选择与安排》中一段文字:
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精兵一人可以抵得许多人用,疲癃残疾和没有训练、没有纪律的兵愈多愈不易调动,反而成为累赘或障碍。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思或字句就是一个兵,你在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不能作战的,须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锐,让他们各站各的岗位,各发挥各的效能。排定岗位就是摆阵势,在文章上叫做“布局”。调兵布阵时,步、骑、炮、工、辎须有联络照顾,将、校、尉、士、卒须按部就班,全战线的中坚与侧翼,前锋与后备,必须有条不紊。虽是精锐,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那也就成为乌合之众,打不来胜仗。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个队伍,摆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
请回答:
作者是用什么道理和方式来阐明观点的?
(三十四): 阅读《论学问》中的片段: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摘要来;但是这种办法只适于次要的议论和次要的书籍……
请回答:
这段文字主要提及了哪几种读书的方法?
(三十五):阅读《论学问》中的一段片段:
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做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盖人的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他们需要学问的修剪;而学问的本身,若不受经验的限制,则其所指示的未免过于笼统。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身并不教人如何用它们;这种运用之道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请回答: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了什么问题?
(三十六): 阅读契诃夫《苦恼》的最后一段文字:
姚纳沉默了一忽儿,接着说:
“是这么回事,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再会……他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驹子,你就是那小驹子的亲妈了……突然间,比方说,那小驹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请回答:
1、姚纳为什么要向马诉说苦恼?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文中什么地方运用了类比手法?
3、为什么说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三、作文(4题,每题4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罗曼•罗兰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最渺小的人与最伟大的人同样有一种责任。”这就意味着,人生就是一种责任。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都应该尽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刚学会走路和觅食的小狐狸被父母赶到洞外,小狐狸站在风雪中凄厉地哀鸣着,一次又一次试图回到洞里,可是,每一次都被堵在洞口的老狐狸咬出去了。狐狸世界的法则是:成年了就要自立,必须离开父母,学会独立生存和生活。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3.请以“身边的诱惑”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世上没有绝对不好的事情,只有绝对不好的心态。正像有的人只看到暴雨倾盆,却看不到天边的彩虹一样。心态,不但影响着我们的心境,更影响着我们的行动。而拥有积极心态的人,不但常常拥有快乐,更拥有一个成功的未来。你是否曾经遭遇过不好的事情,当时摆正心态了吗?
请根据以上材料,请以“心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久爱奥鹏网:www.92ope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