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工电子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图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L而言,点划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 )。
(a)理想电压源 (b)理想电流源 (c)不能确定
2、已知图示电路中的US1.,US2和I均为正值,则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
(a)电压源US1 (b)电压源US2 (c)电压源US1和US2
3、当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绕组接成星形时,若线电压uBC=380 sint V,则相电压uB =( )。
(a) (b)
(c)
4、已知某负载无功功率Q=3kVar,功率因数为0.8,则其视在功率S为( ) 。
(a)2.4kVA (b)3kVA (c)5kVA
5、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元件的端电压有效值保持不变,因电源频率变化使其电流减小,据此现象可判断频率( )。
(a)升高 (b)降低 (c)无法判定
6、已知某三相四线制电路的线电压 13 V, -107 V, 133 V,当t=12s时,三个相电压之和为( )。
(a)380V (b)0V (c)
7、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D 、D 为理想元件,判断D 、D 的工作状态为( )。(a)D 导通,D 截止 (b)D 导通,D 导通
(c)D 截止,D 导通 (d)D 截止,D 截止
8、触发器由门电路构成,和门电路比较,功能上主要特点是( )。
(a)和门电路功能一样 (b) 有记忆功能 (c)没有记忆功能
9、逻辑函数表达式 的最简与或表达式为( )。
(a) (b) (c)
10、时序电路可以由( )组成。
(a)门电路 (b) 触发器或门电路 (c) 触发器或触发器和门电路的组合
11、通常计数器应具有( )功能。
(a) 清零、置数、累计CP个数 (b) 存取数据 (c)两者皆有
12、下面逻辑式中正确的是( )。
(a) A+AB=A (b) A(A+B)=B (c)A+ B=A (d)A+AB=D
13、若只有输入变量A,B全为1时,输出F=0。则输入输出的关系是( )。
(a)非 (b)与 (c)与非 (d)或
14、在下列逻辑电路中,不是组合逻辑电路的是( )。
(a)译码器 (b).编码器 (c)全加器 (d) 寄存器
15、三极管做开关应用时,相当于开关断开时,该管子处于( )。
(a)放大区 (b)饱和区 (c)截止区 (d)击穿区
16、图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L而言,点划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 )。
(a)理想电压源 (b)理想电流源 (c)不能确定
17、已知图示电路中的US1.,US2和I均为正值,则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
(a)电压源US1 (b)电压源US2 (c)电压源US1和US2
18、当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绕组接成星形时,若线电压uBC=380 sint V,则相电压uB =( )。
(a) (b)
(c)
19、已知某负载无功功率Q=3kVar,功率因数为0.8,则其视在功率S为( ) 。
(a)2.4kVA (b)3kVA (c)5kVA
20、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元件的端电压有效值保持不变,因电源频率变化使其电流减小,据此现象可判断频率( )。
(a)升高 (b)降低 (c)无法判定
21、已知某三相四线制电路的线电压 13 V, -107 V, 133 V,当t=12s时,三个相电压之和为( )。
(a)380V (b)0V (c)
22、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D 、D 为理想元件,判断D 、D 的工作状态为( )。(a)D 导通,D 截止 (b)D 导通,D 导通
(c)D 截止,D 导通 (d)D 截止,D 截止
23、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为理想元件,ui=6sin t V,U =3V,当 t = 瞬间,输出电压uO等于( )。
(a)0V (b)6V (c)3V
24、电路如图所示,RF引入的反馈为( )。
(a)并联电压负反馈 (b)串联电压负反馈
(c)并联电流负反馈 (d)串联电流负反馈
25、原处于放大状态的电路如图所示,已知R1=5kW,R2=15kW,R3=10kW,RC=2kW,RE=2kW,当电阻R2不慎被短路后(如图),该电路中的晶体管处于( )。
(a)截止状态 (b)放大状态 (c)饱和状态
26.电路如图所示,开路电压UAB=_______V。
a) 10V b) 25V c) 35V
27.图示电路,ab两端的等效电阻R0=( ) 。
a)2Ω b)4Ω c)8Ω d)10Ω
28. 的相位差 是( )。
a) 25° b) -25° c)-65°
29.已知单相交流电路中某负载视在功率为5kVA,有功功率为4kW,则其无功功率Q为( )。
a)1kVar b)3kVar c)9kVar d)0
30.已知某三相四线制电路的线电压 , ,当t=12s时,三个相电压之和为( )。
a) b)380V c)0V
31.当三相对称交流电源接成星形时,若线电压为380V,则相电压为( )。
a) V b) V c) 380V d) V
32、R,L串联电路与电压为8V的恒压源接通,如图1所示。在t = 0瞬间将开关 S闭合,当电阻分别为10 ,50 ,20 ,30 时所得到的4条 曲线如图2。其中10 电阻所对应的 曲线是( )。
33、在图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若 ,则i(0)为( )。
a) 0.5A b) 0A c) 1A
34.测得电路中三极管3个电极的电位如图所示。可判断管子工作在( )。
a) 截止区 b)饱和区 c) 放大区
35.电路如图所示,该电路的反馈组态为_______。
a) 电压并联负反馈 b). 电压串联负反馈
c). 电流并联负反馈 d). 电流串联负反馈
二、填空题
1、把100V、600W的电热器用于90V的电源时,其功率为( )。
2、Uab=( )V。
3、在RLC串联电路中,阻抗Z=( )。
4、在电感性负载电路中,为了提高功率因数并且不改变负载两端的电压,通常采用( )的方法。
5、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R=5,开关闭合瞬间,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为( )。
6.当开关S在t=0时由“2” 拨向“1”时,电路的时间常数τ为( )。
7、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特性,其正向电阻远远( )反向电阻。当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且正向电压大于( )电压时,正向电流随正向电压的增加很快上升。
8、某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在工作状态中测得它的管脚电压Va = 1.2V, Vb = 0.5V, Vc = 3.6V, 试问该三极管是( )管(材料),( )型的三极管,该管的集电极是a、b、c中的( )。
9、电压串联负反馈能稳定电路的( ),同时使输入电阻( )。
10、工作在线性区的理想集成运放有两条重要结论是( )和( )。
三、计算题
1、试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图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并求三个电源的输出功率和负载电阻RL消耗的功率。0.8Ω和0.4Ω分别为两个实际电压源的内阻。
2、在图中,Z1、Z2上的电压分别为U1=6V、U2=8V
(1) 设Z1=R,Z2=jXL,U=?
(2) 若Z2=jXL,Z1为何种元件时,U最大,是多少?Z1为何种元件时,U最小,是多少?
3、用叠加原理计算图示电路中R2支路的电流I2。已知:US=6V,IS=0.3A,R1=60Ω,R2=40Ω,R3=30Ω,R4=20Ω。
4、在图示电路中,已知 ,求 及P。
5、在图示电路中,E=5 V ,ui=10sinωt 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o的波形。
6、运用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求下图中的电流I。
7、计算如下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8.(本小题15分)有一个有源二端线性网络N,测得A,B间的开路电压UAB=18V。当A,B两端间接一个9Ω电阻时,流过该电阻的电流为1.8A;现将这个有源二端网络N连接成图示电路,求它的输出电流I是多少?
9(本小题15分)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求:
1)电路的等效复阻抗;
2)电流相量 ;
3)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
10(本小题15分)电路如图所示。已知=100,rbe=1.5kΩ,UBE=0.7V。所有电容对于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1)求Q。
(2)静态时,电容C1、C2、C3上的电压各为多少?在图上标出电压的极性。
(3)当信号源电压有效值为10mV时,输出电压有效值为多少?
《电工电子学》综合复习资料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10babcb babcc
11~20aacdc babcb
21~35babac adabc ddbcb
二、填空题
1、486W 2、-3 3、 R+jXL-jXC 4、并联电容
5、1A 6. (R1+R2)C 7、小于 死区 8、硅 NPN c
9、输出电压 增大 10、虚短 虚断
三、计算题
1、
解:
解得:I1=9.38A 2分
I2=8.75A 2分
I=28.13A 2分
Uab=4×28.13=112.52V
PV1= Uab×I1=112.25×9.38=1053W 1分
或者:PV1=120×9.38-9.382×0.8=1055W
PV2= Uab×I2=112.25×8.75=982W 1分
PA= Uab×10=112.25×10=1123W 1分
PRL=I2RL=28.132×4=3165W 1分
2、
解:
(1) U =10V 4分
(2)Z1为电感时,U最大,U=14V。 3分
当Z1为电容元件时,U最小,U=2V 3分
3、解:1)电压源单独作用
2)电流源单独作用
3)
4、解:
5、
6、解:
7、1)求开路电压
2)求等效电阻
3)求I
8、解:有源二端线性网络N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由已知得:UOC=18V
原电路等效为:
(8+5+1)I-10-18=0
I=2A
9、解:1)
2)
3) S=UI=12×3=36VA
P=36W Q=0
10、解;1)
2)UC1=0.7+2×1=2.7V
UC3=2×1=2V
UC2=4+2×1=6V
3)
UO=100×10=1000mV=1V
久爱奥鹏网:www.92ope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