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 )
A 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B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 法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D 法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2、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将法律规则分为( )
A 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B 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C 规范性规则和标准性规则 D 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3、构成法律部门的最基本细胞是( )
A 法律制度 B 法律体系 C 规范性法律文件 D 法律规范
4、国家结构形式是指( )
A 国家的民族构成 B 国家的阶级构成
C 国家局部之间的关系 D 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5、下列有关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与行为能力的范围一致
B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先于其行为能力产生
C 法人在清算期间仍然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
D 法人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是不同的
6、下列债的担保方式中属于人的担保的是( )
A 抵押 B 保证 C 定金 D 留置
7、下列哪项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
A 回避 B 管辖 C 上诉 D 检查监督
8、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是( )
A 从新原则 B 从旧原则 C 从新兼从轻原则 D 从旧兼从轻原则
9、甲抢劫一妇女钱包。抢劫到手后,突然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送还被害人,声称是开玩笑。甲的行为属于( )
A 犯罪既遂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预备
10、有权批准逮捕的机关是( )
A 公安机关和审判机关 B 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
C 检察机关 D 审判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 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C 法的主要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D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
2、法的要素包括( )
A 法律规则 B 法律原则 C 法律概念 D 法律体系
3、法律关系与法律规范的联系之处表现在( )
A 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 B 法律关系是法律调整的阶段
C 法律关系是法律调整的工具 D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实现的形式
4、在我国,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A 公民 B 法人
C 非法人经济实体 D 国家
5、财产所有权包括( )
A 使用权 C 处分权 B 占有权 D 收益权
6、下列哪些案件属于由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A 对不在中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B 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
C 对下落不明或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D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
7、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A 罪刑法定原则 B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C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 罪刑相适应原则
8、犯罪构成的意义包括( )
A 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B 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
C 是区分一罪和数罪的标准 D 是区分重罪和轻罪的标准
9、以下属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有( )
A 最高人民法院 B 中级人民法院 C 基层人民法院 D 派出法庭
10、下列属于人民法院行使的职权是( )
A 立案 B 审查起诉 C 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 D 审判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阶级社会中,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阶级性。( )
2、法律对主体行为的评价结果包括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 )
3、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的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
4、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5、凡是已满18周岁的公民都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
6、外国人在我国境外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犯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
7、犯罪客体就是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合法权益)。( )
8、犯罪中止只能出现在犯罪的实行阶段。( )
9、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相同( )
10、宣告死亡案件适用特别程序(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法律体系
2、抵押权
3、犯罪构成
4、犯罪未遂
5、知识产权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2、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
3、疏忽大意过失的构成特征
4、正当防卫的生效要件
考试复习题参考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D 4 D 5 B 6 B 7 D 8 D 9 A 10 C
二、多项选择题
1 BCD 2 ABC 3 ABCD 4 ABCD 5 ABCD 6 ABC 7 ABD 8 ABCD 9 BC 10 ACD
三、判断题
1 错误 2 正确 3 正确 4 正确 5 错误 6 错误 7 正确 8 错误 9 错误 10 正确
四、名词解释
1、法律体系是指由法律部门所组成的一国全部现行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抵押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抵价或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3、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4、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所呈现的一种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5、知识产权是主体对其脑力劳动创造的非物质财富依法所享有的非物质财产权。
五、简答题
1、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第一,假定,用来解决该规则的适用条件
第二,处理,用来规定该规则所包含的行为模式,即权利义务内容
第三,法律后果,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否符合该规则所提供的行为模式而给自己带来的法律上的评价
2、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
第一,行为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第三,行为内容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
第四,形式必须合法。
3、疏忽大意过失的构成特征包括:
第一,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第二,行为人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第三,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4、正当防卫的生效要件包括:
第一,起因条件,即必须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行为
第二,时间条件,即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
第三,对象条件,即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进行
第四,主观条件,即必须具有正当的防卫意图
第五,限度条件,即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