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木工程测量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中平测量
2.直线定向
3.中误差
1.中平测量:在路线测量中,根据基平测量提高的水准点,按附和水准路线逐点施测中桩的地面高程。
2.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水平角。从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旋转到直线方向所夹得水平角。
3.中误差:是一个描述测量精度的指标,指的是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同一未知量进行n 次观测,所得各个真误差平方和的平均值,再取其平方根,称为中误差。
二、 填空题
1.等高线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四种。
2.地面点的位置通常用平面坐标和 表示。
3.经纬仪进行测量前的安置工作包括对中和____________两个主要步骤。
4.建筑场地的平面控制,主要有 、 和导线等形式;高程控制在一般情况下,采用 等水准测量方法。
5. 单导线的布设形式有______________、闭合导线和支导线。
6. 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 、坐标纵线方向和磁子午线方向。
1 首曲线
2 高程
3 整平
4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四
5 附合导线
6 真子午方向
三、 单选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资料中选出一个正确的资料,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 1:10000地形图上一段1.23cm线段对应的实地距离是( )。
A 1230 m B 123 m C 12.3 m D 1.23m
2. 经度和纬度用于表示点的( )。
A 地理坐标 B 直角坐标 C 高程 D高差
3. 水准测量时在后视点A上的读数为1.456,在前视点B上的读数为1.212,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为( )。
A 2.668m B 1.456m C –0.244 m D 0.244m
4. 已知线段AB方位角为220°,则线段BA的方位角为( )
A 220° B 40° C 50° D 130°
5. 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为( )。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导线计算 D 水准计算
6. 闭合导线在X轴上的坐标增量闭合差( )。
A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B 与导线形状有关 C总为0 D 由路线中两点确定
7. 在地形图中,表示测量控制点的符号属于( )。
A 比例符号 B 半依比例符号 C 地貌符号 D 非比例符号
8. 在未知点上设站对三个已知点进行测角交会的方法称为( )。
A 后方交会 B 前方交会 C 侧方交会 D 无法确定
9. 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A.往返较差; B.相对误差; C.闭合差;D.钢尺的最小刻画值
10.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的铅垂距离。
A 坐标原点 B任意水准面 C 大地水准面 D 赤道面
1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是错误的是:( )
A. 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上
B.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
C. 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
D. 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
12.下面关于非比例符号中定位点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几何图形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图形中心
B.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则该点即为定位点
C.宽底符号,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底部中心
D.底部为直角形符号,其符号定位点位于最右边顶点处
13.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
B. 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B、C、D、E五等
C. 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D. 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
14.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A.仪器校正不完善; B.物像有十字丝面未重合; C.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
D.观测者操作不当
15.如图所示支导线,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 ,转折角如图,则CD边的坐标方位角 为( )
A. B. C. D.
1 B; 2 A; 3 D; 4 B; 5 A; 6 C; 7 D; 8 A; 9 B; 10 C;
11 A;12 D;13 B;14 B; 15 B;
四、 简答题
1. 用DS3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为什么尽量保证前后视距相等(绘图说明)
2.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误差一般包括哪些种类?
3.简述用极坐标法在实地测设图纸上某点平面位置的要素计算和测设过程?
1.水准测量中尽量保证前后视距相等主要是为消除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的 角误差。 (3分)
如图1,水准仪位于水准点A、B之间,前后视距为Sa、Sb,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二者之间有夹角 ,前后视读数为b1、a1,如果不存在 角,则前后视读数为b、a。
正确高差为 ,
观测高差为
当Sa=Sb时, 。及前后视距相等时,可以消除 角误差。(6分)
2.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1)外界条件的影响;(2)仪器条件的影响;(3)观测者自身条件的影响。
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
3.要素计算:从图纸上量算待测设点的坐标,然后结合已有控制点计算该点与控制点连线之间的方位角,进而确定与已知方向之间所夹的水平角,计算待测设点到设站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测设过程:在设站控制点安置经纬仪,后视另一控制点,置度盘为0度,根据待定方向与该方向夹角确定方向线,根据距离确定点的位置。
五、 计算题
1.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计算P、Q点的高程。
2.据表中所列数据,试进行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合调整,并计算各边的。
坐标方位角。
点号 观测左角 改正数 改正角 坐标方位角
° ′ ″ ″ ° ′ ″ ° ′ ″
A 145 00 00
1 102 17 53
2 104 44 29
3 86 11 30
4 123 59 04
A 122 46 26
1
Σ
辅助计算
fβ=
fβ容=±60″ n =
1.
(1)计算高差闭合差:
△h = HBM2 - HBM1 = 157.732 – 163.751 = -6.019 m
∑h = -3.001 – 4.740 + 1.719 = = - 6.022m
fh = ∑h - △h = -6.022 – (-6.019) = -0.003m = -3mm
(2)分配闭合差,计算改正数
∑L = 1.4 + 6.3 + 3.5 = 11.2 km
v1 = - (L1/∑L) * fh = 0mm
v2 = - (L2/∑L) * fh = 2mm
v3 =- (L3/∑L) * fh =1mm
(3)计算改正后的高差的高程
HP = HBM1 + h1 + v1 = 163.751 – 3.001 + 0 = 160.750m
HQ = HP + h2 + v2 = 160.750 – 4.740 + (0.002) = 160.750 – 4.738 = 156.012m
或HQ = HBM2+ (h3 + v3) = 157.732 – 1.719 –0.001 = 160.750 – 4.738 = 156.012m
2.
点号 观测左角 改正数 改正角 坐标方位角
° ′ ″ ″ ° ′ ″ ° ′ ″
A 145 00 00
1 102 17 53 +7 102 18 00
67 18 00
2 104 44 29 +8 104 44 37
352 02 37
3 86 11 30 +7 86 11 37
258 14 14
4 123 59 04
+8 123 59 12
202 13 29
A 122 46 26
+8 122 46 26
145 00 00
1 102 17 53
Σ 539 59 22
+38 540 00 00
辅助计算
fβ=-38
fβ容=±60″ n =±134″>fβ 满足精度要求
久爱奥鹏网:www.92ope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