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
A. 社会化大生产
B. 现代无产阶级
C. 马克思主义理论
D. 市场经济体制
满分:2 分
2.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 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 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满分:2 分
3. 以生产资料存在的资本属于()
A. 可变资本
B. 不变资本
C. 流通资本
D. 流动资本
满分:2 分
4. 垄断组织虽然形式多样但其本质都是为了()
A. 垄断先进技术
B. 控制商品生产
C. 操纵销售市场
D. 获取垄断利润
满分:2 分
5.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 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 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 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 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满分:2 分
6.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 工业资本
B. 银行资本
C. 金融资本
D. 商业资本
满分:2 分
7.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 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 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 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满分:2 分
8.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 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 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 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满分:2 分
9.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A. 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B. 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 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D. 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满分:2 分
10.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C. 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 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满分:2 分
11.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A.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 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满分:2 分
12. 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满分:2 分
13. 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 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满分:2 分
14. 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产品的分配形式
D. 产品的交换形式
满分:2 分
15.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 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B.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C.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D.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满分:2 分
16.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满分:2 分
17.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A. 只具有历史进步性
B. 只具有阶级局限性
C. 既具有历史进步性又具有阶级局限性
D. 既没有历史进步性也没有阶级局限性
满分:2 分
18. 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 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 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满分:2 分
19. 社会意识是()
A.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 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D. 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
满分:2 分
20.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A. 社会总商品资本
B. 社会总生产资本
C. 社会总货币资本
D. 社会总流通资本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V 1. 新生事物是()
A. 新出现的事物
B. 形式新奇的事物
C. 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D.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事物
满分:6 分
2. 资本主义企业使用的机器设备属于()
A. 不变资本
B. 可变资本
C. 生产资本
D. 固定资本
满分:6 分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
A. 实践特点决定的
B. 主观需要决定的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定的
D. 真理本性决定的
满分:6 分
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
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D.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满分:6 分
5.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包括()
A. 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B.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
C. 在过渡时期不能人为取消商品经济,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D. 社会主义革命后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方法建设社会主义
满分:6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认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2. 规律受到人们意识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3. 宏观调节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4.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二者之间是矛盾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5. 资本主义所有制演变的总体趋势是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6. 垄断价格有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之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7. 职工持股是缓和劳资关系的一种新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8. 垄断价格的出现使得价值规律不再发挥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本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10. 资本积累是推动资本主义灭亡的物质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