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色认知是个体对角色扮演的制约因素进行认知,对角色评价及不断加上处理在心理上确定相应的社会反应模式的过程[1]。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角色内涵的延伸,赋予了护士新的角色内容的同时,也加剧了多重护士角色间的角色冲突[2]。护士是一种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护士职业特性决定了护士职业角色,对职业角色的认知和适应取决于护士处理各种事件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进而影响人的心身健康。资料表明,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则刘心理健康有着负面的影响[3]。日前,护士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护士应对方式已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护士自我角色认知与应对方式、身心健康的相关性,为将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2 关键词及定义
1.2.1 护士 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
1.2.2 自我角色认知 角色认知是个体对角色扮演的制约因素进行认知,对角色评价及不断加工处理在心理上确定相应的社会反应模式的过程[4]。
1.2.3 身心健康 指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身体、心理及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1.2.4 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当两个因素之间存在联系的时候,一个典型的表现是:一个变量会随着另一个变量变化。相关又会分成正相关和负相关两种情况。相关性并不描述因果关系。
1.3 文献回顾
1.3.1护士角色冲突
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角色内涵的延伸,赋予护士新角色内容的同时,也加剧了多重护士角色间的角色冲突.研究表明,角色冲突是护士产生工作倦怠、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5],进而影响工作绩效及护理质量.因此,深入研究护士角色冲突,探寻缓解护士职业倦怠的对策,对改善护士职业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1.3.2护士职业适应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护士行业正不断受到职业适应的挑战.有调查显示[6]:许多护士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而面对众多的不适应,护理工作者们正在积极地研究、探索造成职业不适应的因素,并对如何降低护士的压力及不适应因素进行积极的调控与管理。
1.3.3社区护士工作应激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随机对北京市118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是:社区护士面临的主要应激源包括工资太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很快地、独立地做出决策、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等;解决问题、退避两种应对方式及社区护龄、年龄是对社区护士工作应激反应程度有影响的因素。由此可知,护士工作应激源有其自身特点,年龄、社区护龄、应对方式是影响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采取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利于减轻应激反应程度,采取退避应对方式则会增加应激反应程度[7]。
1.3.4临床护士的应对方式与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山东省19所医院的872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积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而消极应对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不同年龄、不同职称护士的积极应对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消极应对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1岁~50岁的护士积极应对分随年龄增长而相应递增;不同科室的护士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临床护士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年龄、职称、科室对临床护士的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影响,应根据临床护士的人口学特征,引导和教育护士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8]。
1.3.5 聘用制护士应对方式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以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96名护士的应对方式和工作压力源进行调查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军队医院聘用制护士很少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健康成人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积极应对方式和工作量与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和工作方面的问题相关性有显著意义(P<0.05);工作压力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有极相关性显著意义(P<0.01)。由此可见,聘用制护士的应对方式较一般人群好,但工作压力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聘用制护士的应对方式[9]。
1.3.6护士职业紧张与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应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随机调查广东省9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901名护士,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个体职业紧张水平随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得分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心理控制源得分的增加而升高,且心理控制源是个体职业紧张最强的预测因子。因此,个体职业紧张受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心理控制源的影响。建议通过开展护士人格教育,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并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