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专业的奥鹏在线作业答案辅导网【官网】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扫一扫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VIP会员,3年作业免费下 !奥鹏作业,奥鹏毕业论文检测新手作业下载教程,充值问题没有找到答案,请在此处留言!
2022年5月最新全国统考资料投诉建议,加盟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奥鹏课程积分软件(2021年最新)
查看: 3324|回复: 0

当前我国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调查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8 14: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谋学网
当前我国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调查分析

一、基本情况综述
(一)调查的背景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支撑人之生存和社会运行,为我们的行为提供合法性依据,提供标准的文化底座是一国自立于世界并谋求发展的根基和依据”[1]。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周期性、民族性、群众性的特点,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推动着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西方文化也进入中国,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国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中。对此,有人疾呼“狼来了”,也有人漠然视之。大学生们对待中西方节日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西方节日在大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到底怎么样?中国传统节日在大学校园里还有多大的生存空间?西方节日到底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什么?本文旨在解决这些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西方文化观,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育,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对于推动形成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友爱、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的对象及采用的调查方法
1. 调查的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为此作者委托同学,在北京、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广东等地的大学生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2份,有效回收率98%。被调查的学生中本科生360人,占90%;研究生40人,占10%;男生占52%,女生占48%。调查对象涵盖了文科、理科和工科的学生,其中理工科学生占54%,文科、管理类学生占46%在发放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们还对3名本科生和2名研究生作了较为深入的访谈,了解了更为详细的情况。
2. 调查的方法
文献法:查阅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节日观的文献资料。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当前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认知和行为参与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和影响,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调查情况分析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认知状况和行为取向
1.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认知状况及态度
表1                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认知状况及态度
        圣诞节        清人节        万圣节        愚人节        母亲节
不知道        0%        0%        12%        2%        8%
知道日期        93%        91.2%        67%        87%        25%
了解来源        72%        8%        5%        3.9%        11%
    上表是“你了解这些节日吗”的统计结果。笔者选取了几个典型的节日进行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西方主要节日的存在了解程度相当高,不知道的很少。能够说出其准确日期的比例也非常高。但是,对于这些主要西方节日的来源及其包含的文化内涵则知之甚少。
    在调查了大学生对于西方节日了解程度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调查了他们对于西方节日的基本态度。当被问及“你对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流行持何种态度?’,时,选择了“表示欢迎和接受”的占到了69%;觉得“无所谓、没有感觉”的占25 0%;另外还有约6%的同学选择了“排斥”。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西方节日进入校园是持接受态度的。
    与之相比,大学生们对传统节日的繁文缛节和带有封建迷信的东西比较为反感。大学生在被问及“你不喜欢中国传统节日的理由”时,半数左右的同学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有太多的繁文缉节,太注重吃喝,娱乐性不强。56%的同学认为传统节日没有新意,想换换口味。这些情况说明,传统节日在大学里被冷落还是有其自身原因。
2.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行为参与状况
表2                   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行为参与状况
        圣诞节        情人节        万圣节        愚人节        母亲节
每年都过        55%        50%        19%        33%        40%
偶尔会过        29%        40%        22%        40%        35%
从来不过        16%        10%        59%        27%        25%
上表是“在大学期间你是否过西方节日?”一题的调查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行为参与状况与节日本身有很大关系。经常过圣诞节和情人节的比例明显多于其他几个节日。真正从来都不过任何西方节日的大学生较少。在调查问卷中,当被问及“过西方节日你会做什么?”,51%的学生回答和朋友聚餐,31%的学生参加各类节日活动如逛街购物、参加舞会、唱歌、上网、互送礼物等。还有18%的学生做其他的事。从以上调查问卷结果中笔者发现当前我国大学生过洋节的一些特点:
    一是具有广泛性。有过西方节日经历的占有大多数。而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越具有普遍性。在笔者回收的问卷中,广州的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比重是最高的。
    二是带有“中国特色”。在中国人所过的洋节当中,前三位排名依次为: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在回答过节感受时,很多学生都认为“西方节日热闹,能充分表达感情”。可见,中国人过洋节不再单单追求“原汁原味”,而是利用洋节来表达对朋友、亲人的情感。母亲节、情人节,这都是“人情味”十足的节日,而不是“洋味”十足的节日。如颇能代表西方文化特色的万圣节因其不能理想的传情达意和不符合国人思维方式被中国人所接受的相对来说要少得多。在中国最流行的圣诞节这个古老的西方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生活中己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三是具有盲从性。中国人对洋节“一知半解”,完全知道者很少,而其中大多也仅是对圣诞节的一知半解。他们往往并不需要知道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也不需要知道耶稣降生的传说,不在乎是否知道情人节的来源里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四是具有消费性。要过洋节并且开心地过洋节,必然要很舍得花钱。无论是聚餐还是送礼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消耗。以情人节为例,被调查者中最高消费水平在50元以下的占18% , 50——100元占22%, 100元以上占60%。这个消费数字比起国人过春节来,其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即使与中国传统节日如端午、清明等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经济来源主要来自父母的群体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消费上的负担。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热衷西方节日的成因分析
西方节日是舶来品,为什么有这么多大学生热衷于过西方节日呢?学生们会给出什么样的解释呢?51%的学生认为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然趋势”;28%的同学认为“西方节日娱乐性强”;19%的学生认为“很新鲜,刺激”;另外还有2%的同学把它归为“人们有崇洋媚外的思想”。通过调查以及笔者的分析,大学生之所以热衷西方节日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国的对外开放及全球化的趋势给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提供了契机
    西方国家发达的经济是中国人追赶和学习的目标,而西方文化必然会伴随着经济的影响进入中国。随着中国的国门开放,中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也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趋势。“巨大的规模、复杂性和极快的速度是当代全球化区别于过去全球化的重大标志”,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西方文化理念和东方传统道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融合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内扩展开来。作为西方文化集中体现的西方节日在中国也日渐流行。
2.很多西方节日在表现方式上比中国传统节日更加符合青年学生的特点
    从文化接受心理来看,接受主体的生理、心理因素和接受客体本身的特征都促进了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普遍而言,大学生们崇尚快乐、平等,讲究情调。许多年轻人偏爱西方节日往往不是由于其文化内涵,而是想让平淡的生活多一点乐趣,或者是向自己爱慕尊敬的人表达一点心意,至于这些节日有什么文化内涵,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比如过圣诞节时,学生们可以赠送圣诞贺卡,扮圣诞老人取乐,开圣诞晚会一起快乐。还比如情人节,用鲜花、巧克力等向喜欢的人表达爱的方式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要,既温馨浪漫又时尚,所以备受他们的青睐。反观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在表现方式上不为青年学生们所接受。比如春节期间,很多同学提到除了跟家人团聚外,春节的活动太少了,大部分时间都是看电视、睡觉、走走亲戚,没有新颖的活动,连原有的活动都在淡化。以前过春节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等节目,现在很少看见。这不符合大学生喜欢快乐参与的特点。
    青年学生崇尚平等,更乐于与同年人交往,自我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在“西方节日”里与朋友在一起玩乐,是交流沟通感情的一条很好的途径。而交朋友是建立在共同的爱好和兴趣的基础上的。当一小部分人开始过“西方节日”时,他们轻松愉快的心情便会感染到周围的同学。所以每个人力图在课余生活中保持与周围人的一种“相似性”。当别的同学大谈圣诞老人和情人节的玫瑰时,他们需要作为参与者出现而不仅仅是旁观者。他们需要融入这个文化,去切身体验圣诞节的快乐、情人节的温馨。在访谈中,一名大二的男学生谈到:“我来自农村,对圣诞节、情人节这些节日不感兴趣,以前高中是也只是听说过而已,忙于学习,没时间也没钱去过这些节日,学校与周围的同学也多不感兴趣。但是进入大学后,发现这些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里很流行,还没到节日就己经有不断的节日祝福了,真到节日这天,就更热闹了。我还是没特别的感觉,但是周围的同学都在玩,我也不可能一个呆在宿舍,所以也就跟着玩,要不就显的有一点孤僻和孤陋寡闻了,我想和同学在一起玩,能增加些自己的见识面……”。
3.学校教育的缺陷是大学生们热衷过西方节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从教育内容方面来看,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大众化使英语国家的文化教育在中国相当普及。一般的青年人,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都对西方的主要节日有所了解。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就是通过英语课本和相关的活动了解并逐步加深印象的。每到圣诞节,英语系的同学一般要举行一系列的活动,主观是为了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学习氛围,客观上推动了西方节日文化的流行。二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对缺乏对受教育者无意中起了误导的作用。很多年轻人只知道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却不知道中国的七夕节、清明节是哪一天;只知道圣诞树、圣诞晚会、玫瑰花和巧克力,却不知道春节、中秋节究竟有什么文化蕴涵。其实课本上也较多涉及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工作者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宣传与教育,同时高等教育机构也缺乏完整的节日文化宣传体系。
    其次,中国的教育模式弱化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客观上从反面对西方节日的流行起到了推进作用。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但是我国的教育模式是封闭式的,采取应试教育模式。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校为求得更高的升学率,对学生的教育仅限于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对学生品德的教育也仅限于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向学等口号式教育,实效性不强。对历史的学习也是以应试为目的的。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节日的认识是缺少切身感受的,产生不了与老一辈人的共鸣,不能够很好的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再次,学校缺乏对大学生节日观念形成和行为参与的引导,往往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有明确的自我观念,独立意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有了较高程度的发展。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社会并解释问题,不愿受他人的干涉;自我评价趋于成熟,并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但大学生在行为模式的选择上并不一定是理性的、成熟的,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在如何正确对待西方节日文化的问题上,学校与受教育者往往缺乏沟通。在我的访谈中,一名大四的学生说:“大学四年从没跟老师一起过节,也很少交流,一些学生有可能都没跟老师正面说过一句话,八月十五不能跟家人一起过也很想跟老师一起过的,谈心交流啊,从老师那里学点经验啊。但也许老师太忙了……”。
4.商业炒作和媒体炒作是大学生们热衷过西方节日的重要外因
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火爆与商业的炒作是密不可分的。每年一到圣诞节、情人节,商家的各种广告、宣传活动就会铺天盖地,与西方节日有关的商品、服务都摆到了街面上。在香港,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一些西方节日当天,西餐厅大多会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而内地人对西方节日的商业炒作也并不逊于香港人。我国圣诞节消费的主力军就是青年学生们。比如在圣诞节前后,商场里圣诞饰品布满店堂,挂满礼品的圣诞树摆进橱窗,营业员戴上火红的圣诞老人帽促销;酒店、娱乐场所也借圣诞节推出圣诞宴、圣诞晚会等诸多名目的消费项目,并伴随着各种抽奖活动。表面上看,圣诞节俨然已成为一个消费的庆典。然而,其火爆的背后却是商家的良苦用心。正是他们使尽浑身解数,想方设法通过渲染气氛、宣传促销等手段,无限放大圣诞节,使它变成了一个世界范围的消费狂欢节。其实圣诞节本来是一个西方的宗教节日,“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12月25日的主要纪念活动都与耶稣降生的传说有关。但流传到中国之后许多类似的外国西方节日在中国己经丧失了文化内涵,却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世俗化,成了疯狂消费的代名词。
    在媒体方面,许多报刊杂志往往大量登载有关西方节日的报道,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介绍甚少,铺天盖地的都是圣诞节、情人节的新闻,对中国本土情人节的介绍和报道却少之又少。如果媒体改为铺天盖地的宣传端午节、宣传中国情人节、宣传清明节重阳节,相信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忘记这些节日的,相反还会相当的喜爱的,就像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欢穿旗袍、唐装那样。对西方节日,媒体应当主动承担起引导舆论的任务,尤其是作为党和政府喉舌、影响力巨大的主流媒体。事实上,长期以来,美国就是通过广电报刊、软件网络等途径,向第三世界灌输它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动声色地使目标国家“西化”。美国一名社会学家声称:美国流行文化的传播是长久以来人们为实现全球统一而作出的一连串努力中最有效的一次行动。美国兰德公司也在一份战略研究报告中称,受过西方生活方式熏陶的外国留学生回国以后,“其威力将远远胜过派几十万军队去”。西方节日在中国盛行,可谓得其所愿。处在媒体和商业炒作之间的大学生们,在几近疯狂的氛围之中,很容易受到影响,丧失独立判断的能力。
奥鹏作业答案,奥鹏在线作业答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一
客服二
客服三
客服四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谋学网奥鹏同学群2
微信客服扫一扫

QQ|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网站特点|加入VIP|加盟合作|投诉建议|法律申明|Archiver|小黑屋|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 ( 湘ICP备2021015247号 )

GMT+8, 2024-11-26 02:19 , Processed in 0.1007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