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信用社事后监督中心案例分析
——A农村信用社事后监督中心机制运营案例分析
一、案例正文
(一)A农村信用社成立事后监督中心机制的原由
A农村信用社地处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点多面广,业务覆盖面大,资金交易量大。其日常办理的储蓄、会计业务核算、联行结算都涉及结算票据、现金资产、密押、印章、重要空白凭证和有价单证等非常敏感的问题。会计业务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直接引发资金风险,影响信用社的信誉。在当前金融风险日益加剧,人为案件不断增多的情况下,面对犯罪分子多种多样的作案手段,如果仍然只注重不定时组织的专项检查,不注重经常地对资金运动实施严密跟踪,时刻监督,极易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因此,A农村信用社为了使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国家法纪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对会计营业部门处理完毕的会计业务再次进行全面的审核,检验,沟对,既能快速准确地查防堵漏,及时纠正会计业务差错,从而达到检验业务操作,核算质量、流程是否规范。于2008年6月成立了事后监督中心以来,经过辛勤工作,事后监督中心工作在防范结算风险、杜绝业务差错、完善业务操作流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其监督职能的局限性、被监督单位对事后监督缺乏必要的认识、监督手段操作落后,监督时间滞后,导致提供的会计信息仍然无法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从而形成诸多隐性的风险。
(二)事后监督中心在风险防控中具有的作用
A农村信用社自2008年6月成立了事后监督中心以来,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实现了及时、全面、连续、独立地监督各项会计核算业务,在规范会计核算、健全内部控制、加强核算管理、切实防控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有助于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作为信用社会计核算过程的后续部分,事后监督部门依据相关制度和规程对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复审和检验,能过对会计凭证、报表的逐笔核对和会计核算信息的目的。二是有助于防范资金风险、提高内控水平。信用社各类核算部门依据相关会计规章进行核算,是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安全防线。而事后监督作为会计核算过程风险控制的第二道安全防线,进一步保障了核算
篇首注释:作者梁迪,广东罗定人,中级经济师,在罗定市农村信用社工作,从事金融工作约二十年。作者对信用社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运营状况比较熟悉,想通过对当前A农村信用社事后监督中心现状的实际描述,从而阐述作者对如何有效运用事后监督资源、完善事后监督的机制、提升事后监督的工作水平、强化信用社的风险防控能力,有效防范信用社经营风险的意义与作用。本文描述的机构和数据是经过一点掩饰处理,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的合规性、真实性和资金的安全性,提高了内控水平,有效防控风险。三是有助于检验和完善会计核算规章制度。信用社的会计核算规章是指导会计核算的依据,事后监督通过严格依照各项会计核算规程开展对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在长期的连续的监督工作中积累经验、总结不足,其实就是各类会计核算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是业务操作有效开展的保障,而不断的检验和完善则有赖于会计核算监督的深入。
(三)会计核算监督在风险防控中具有的成效
A农村信用社事后监督工作以风险防控为中心,对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使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对涉及联行、资金清算、内外对账等业务,认真分析各类核算部门的相关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查找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加大了对业务疑点和重大问题的核查力度。自成立事后监督中心以来,各类会计核算质量大为提高,差错每月不断减少,期间并未发现有人为案件发生,信用社种类资产和资金等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事后监督作用和效果日益明显。
(四)事后监督中心机制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1、监督职能的局限性,风险防控难以到位
A农村信用社事后监督中心虽然从各类会计核算部门独立出来,但其职能和监督的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事后监督工作仅仅是对会计资料的全面复核,只作为会计核算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仍局限于会计核算程序内部的监督工作必然只注重业务数据的准确性,而缺乏对会计核算全过程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与管理,难以达到风险监督的要求。这种监督实质上是对前台业务的简单重复,而且仅是一种“事后”行为,未能有效贯穿于事前和事中,只能是查错补漏,对风险的防控不可能到位,而且不具有监督处罚权和考核评价权,对被监督者的约束力较差。目前信用社的内控措施仍然虚弱无力,制度形同虚设,有章不循,违章操作,人为弱化监督环节,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仍然无法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
2、被监督单位与管理者对事后监督缺乏深入的认识
事后监督中心是事后监督工作的价值表现,是监督人员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对于规范被监督单位业务操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中,由于信用社会计业务已全部上线,实现了数据集中,基层信用社不再是独立核算主权,相关的重大会计事项都由市联社统一处理,基层社就只不过是收收付付客户的存贷款,大多数基层领导和会计人员产生了“风险已经转移、不存在资金风险”的消极想法,对事后监督中心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不重视,不认真执行。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信用社形成的以“效益”论英雄的思维定势, 但事后监督中心是一项管理工作,其“产出”不易衡量,更无“收入”可言。使得管理者对事后监督中心的工作价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导致事后监督概念模糊,执行乏力,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影响了监督职能作用全面的发挥,致使A农村信用社当前的事后监督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业务差错仍然无法杜绝,管理上的漏洞和业务中的差错得不到及时查堵和纠正,如,记帐不符合规范,导致帐务混乱、帐帐不符、报表错误等简单的日常业务错误还是杜绝不了,事后监督中心事实上失去了全面防范内控风险的作用。
3、手段操作落后,监督时间滞后
现在的事后监督中心基本采用手工操作,如手工进行重要空白凭证的核对,逐张审核会计凭证,凭证与报表的勾对,事后监督中心要求时间不超过5天,所以等到发现问题时,已经是“出门的”或是“隔夜的”影响资金周转的差错,造成了损失。再则重事后账务正确性的检查,轻事中处理合规性的监督,长期以来,监督的方式多为依据凭证、账表、薄记等资料进行非现场检查,而对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如是否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印、押、证是否三分管,三分用,系统口令是否严密保管,密码是否定期更换,人走是否及时签退等操作方面现场检查,监督较少。因此,现有的事后监督具有明显的时间上的滞后性,且随业务量的不断增大,手工操作已出现了事后监督质量不高的问题,从而影响到整个账务核算质量。一旦发生风险,事后监督程序难以起到防控作用。
二、案例分析
(一)要以风险防控为目标,拓展会计核算监督的职能作用
作为A农村信用社内部监督职能部门的事后监督中心,既是会计核算的延伸部门,又是资金安全的保障部门,其最终目标是防范和控制会计核算过程的资金风险,风险和防控是矛盾的两个方面。风险是永远存在且不断变化的,特别是随着信用社金融服务范围的日益扩展和现代化手段的不断更新,核算风险种类愈来愈多,风险形式愈来愈新,风险防控监督愈来愈重,信用社的风险防控愈来愈有赖于会计核算监督部门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但就目前事后监督中心的运作而言,远未能达到预定目标,必须进行职能的深入挖掘和业务的开拓创新。需要会计核算事生监督中心努力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1、由合规监督向风险监督的转变。合规监督与风险监督是会计核算内控发展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要求。会计核算监督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能满足于查错纠弊、遵章守规,而应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方面发挥更大的职能作用。建立现场监督机制,加强事中防范。一方面,通过现场检查各会计核算岗位的操作流程、凭证传递和检查登记薄,实现对业务操作过程中风险漏洞和现场监督,而不是只通过复审检查纸质凭证,发现错误后再做事后弥补。另一方面,系统使用的合规性操作问题也只有通过现场检查的方式才能发现。现场监督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对资金风险的事中防范,使其成为事后监督的必要补充。
2、由结果监督向过程监督的转变。目前,事后监督工作是通过对结果的监督来规范会计核算、防范资金风险的。但风险反映于结果,却产生于过程。在结果中发现问题时,风险早于在过程中发生。因此,过程的监督控制是风险防控最重要的环节。事后监督工作仅仅满足于目前对核算结果的检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事后监督没有发现错误的结果并不能排除核算过程不规范的可能性,不规范的过程可能但不不定期产生错误的结果,但却增加了未来产生错误结果的可能性。所以,应该将事后监督的视角和触角延伸到事前制定的各项制度和事中控制,这才能保证基层信用社会计核算监督工作中风险防范与的连续性和科学性。而监督的连续性不仅在于时间而且在于空间,这就是覆盖全过程的监督。结果监督与过程监督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科学的风险防范与控制,使风险隐患消除于萌芽或成长状态。
3、由简单监督向智能监督转变。基层信用社现事后监督模式简单操作型,对会计核算凭证账表进行孤立、表态的复审和校验。要研究如何改变事后监督工作“重结果,轻过程”的现状,提高事前、事中对风险的防控能力,除通过工作创新扩大监督范围、改进监督手段、提高监督效率外,还必须在制度层面上加强对风险的事产防范。这就需要进行连贯、动态的监督分析,找出差错和风险的实质性问题和制度上的原因,即智能的会计核算监督模式。事后监督中心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不足、积累经验,应该对既定规章制度做出检验并与相关部门共同探讨研究,在会计核算相关规定和000中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在制度层面上实现对风险的事前防范。
4、由差错监督向预警监督转变。目前事后监督中心仅仅是对监督后的结果发出差错通知书,也就是提供差错信息。但是,完整系统的监督信息应包括核算差错信息和预警控制信息。这就要通过对监督中发现的核算差错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出会计核算业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违规操作行为或制度盲区,发出预警控制信息,起到事前预警防范的效果,从而大大提升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价值。要建立风险分类预警制度,实现会计监督动态分析预警。事后监督要善于发现苗头性的问题,及时追索核算过程,加强与业务部门沟通,使操作流程更加规范。同时,前台人员如果知道自己的操作流程也在事后监督的视野中,工作责任感会明显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会显著增强。那么,事后监督就达到事前预警的作用。应建立事后监督预警系统,使其在约束前台业务核算行为和防范重大差错事故以及经济案件中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可以考虑借鉴商业银行经验,通过对重要时间、环节、金额等风险项目的模型设置,自动进行逐笔过滤、筛选,对重点异常的业务提示可能存在的风险信息,达到风险控制目标。同时引进风险评估功能,根据自动检索和风险监控,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会计核算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提示。
(二) 规范事后监督的操作行为,完善奖惩办法
事后监督中心人员要严格按照自订的规章制度,要求对监督内容进行全面有序的监督行为,按日审查各营业网点的传票、报表,复核确认后,造出清册,入会计档案部门保管。对日常监督的内容和过程要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工作底稿按季装订,定期向本部门负责人书面报告事后监督中心工作的开展情况,存在或发现的问题、工作建议等。在监督过程中发现差错,应及时发出查询书确认,一旦差错确认,应督促其限期改正。加大对事后监督中心人员的奖惩,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对经过认真监督,发现了重大安全隐患和经过整改化解了重大和安全隐患的事后监督中心员,视贡献的大小分别给予物质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在晋升职务、评定职称、评先评模方面要优先考虑;对不认真履行岗位监督职责,未能及时发现重大会计差错,给信用社造成经济损失的,要及时调离该岗位,造成后果的要进行经济、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 细化监督职责
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事后监督实施细则、操作流程、工作范围、工作职责、过失责任,使事后监督概念清晰,职责、权限明确。首先要求事后监督人员严格按照联社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监督内容进行全面序时监督,定期向本部门负责人报告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存在或发现的问题、工作建议等。其次建立考核机制,提高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对监督工作认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给予奖励;对不认真履行监督岗位职责,未能及时发现重大会计差错,给信用社造成经济损失的,及时进行处罚,奖罚分明中使让事后监督中心人员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再次进一步统一规范监督业务操作流程,防止基层柜员消极作为或不作为,紧密结合当前会计核算重要环节和重要风险点,认真按照事后监督操作流程、事后监督凭证传递流程、事后监督工作办法等制度的要求,具体地明确各项业务监督重点、监督方法,规范资料接收、监督、信息反馈、存档、调阅等全过程,让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
(四)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信用社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事后监督中心工作的重要性,把它摆到议事日程上来,加强其领导,在强化管理中,必须把信用社会计制度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把会计监督人员行为管理作为重要事务来抓,对监督人员不断进行业务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教育,要大力树立先进典型,宏扬正气。另外领导要关心监督人员的切身利益。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到一线去经常关注监督人员的言行,及时交心淡心,预防发生问题,同时还必须经常性地对监督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查、督导,缺什么补什么。要成立事后监督中心领导机构,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抓制度、程序落实的执行人,坚决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防范信用社风险的产生。
完善会计监督内容的多样化和监督过程的全面性对监督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监督人员必须突破专业的局限性,既要熟悉信用社各项会计核算业务,又要掌握各类风险评估分析预测技能,同时还要过硬、业务全面的会计核算监督人员,并建立前后台岗位的定期轮换制度,使他们不断全面提高技能,在会计核算监督工作中善于发现风险隐患,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控资金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