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V 1. 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
A. 了解学生
B. 融洽的师生关系
C. 先进的教学设备
D. 备课
满分:2 分
2.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
A. 授受关系
B. 民主平等的关系
C. 相互促进的关系
D. 师道尊严的关系
满分:2 分
3. 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 终身教育
B. 普通教育
C. 职业教育
D. 义务教育
满分:2 分
4.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
A. 促进作用
B. 制约作用
C. 决定作用
D. 促进或延缓作用
满分:2 分
5.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互补性
D. 阶段性
满分:2 分
6.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学校即社会”等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
A. 捷克的夸美纽斯
B. 法国的卢梭
C. 美国的杜威
D. 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满分:2 分
7.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文化
D. 政治经济制度
满分:2 分
8.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身心健康权
D. 陷私权
满分:2 分
9. 近代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
D.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满分:2 分
10. 学科课程又称( )。
A. 综合课程
B. 分科课程
C. 活动课程
D. 核心课程
满分:2 分
11.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 班级授课制
B. 个别授课制
C. 分组教学制
D. 道尔顿制
满分:2 分
12. 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
A. 心理学
B. 教育哲学
C. 教育学
D. 教育经济学
满分:2 分
13. 人的发展的内应主要包括()。
A. 自然条件、社会条件
B. 自然条件、遗传素质
C. 遗传素质、主观能动性
D. 主观能动性、社会条件
满分:2 分
14. ( )的基本特点是教育的原始性和全民性。
A. 原始教育
B. 古代教育
C. 近代教育
D. 现代教育
满分:2 分
15. 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包括( )。
A.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B. 教育者、教育对象、教材
C.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
D.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满分:2 分
16. 学校开始产生于(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满分:2 分
17. 国民教育的核心和实质是( )。
A. 高等教育制度
B. 中等教育制度
C. 社会教育制度
D. 学校教育制度
满分:2 分
18.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 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 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满分:2 分
19. 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
A. 现代教育理论
B. 传统教育理论
C. 形式教育理论
D. 实质教育理论
满分:2 分
20. 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满分:2 分
21. 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 )
A. 精神活动
B. 反射活动
C. 意识活动
D. 技能活动转
满分:2 分
22. ()是教育的根本职能。
A. 传递文化
B. 提高国民素质
C. 丰富物质精神文明
D. 为社会培养人
满分:2 分
23. 教育心理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A. 勒图尔诺
B. 孟禄
C. 马斯洛
D. 马克思
满分:2 分
24. 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 )
A. 智力发展
B. 知识的增长
C. 身心发展
D. 体质的增强
满分:2 分
25. 人的片面发展是由( )造成的。
A. 社会分工
B. 社会要求
C. 个人爱好
D. 环境变迁
满分:2 分
26.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 巩固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满分:2 分
27.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明了( )。
A.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B.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C.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D.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满分:2 分
28.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组织学生道校外场所去观察,研究实际任务和现象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 演示法
B. 习法
C. 实验法
D. 参观法
满分:2 分
29. 以利托尔诺为代表的教育起源理论是( )。
A. 生物学起源理论
B. 心理学起源理论
C. 劳动起源理论
D. 需要起源理论
满分:2 分
30. 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 社会效益论思想
B. 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C. 社会本位论思想
D. 个人本位论思想
满分:2 分
31.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 知识
B. 能力
C. 直接经验
D. 间接经验
满分:2 分
32.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A. 年龄影响力
B. 性别影响力
C. 个性影响力
D. 学术影响力
满分:2 分
33.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
A. 程序性课程
B. 练习性课程
C. 地方性课程
D. 实践性课程
满分:2 分
34. 有目的、有组织的专门教育机构首先出现在(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封建社会
满分:2 分
35. 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
A. 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满分:2 分
36. 听觉中枢位于 ( )
A. 额叶
B. 顶叶
C. 颞叶
D. 枕叶
满分:2 分
37. 德育过程中,要处理好对学生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这是因为( )。
A. 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B.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C. 学生缺乏自我教育能力
D. 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具有的
满分:2 分
38. 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主观能动性
满分:2 分
39. 《学记》中指出:”不凌节而施”,这说明了教学的(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满分:2 分
40. 人的本质是他的( )。
A. 社会性
B. 自然性
C. 劳动性
D. 独立性
满分:2 分
41. 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学制称为( )。
A. 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壬子学制
D. 壬戍学制
满分:2 分
42. 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 认知模式
B. 体谅模式
C. 社会模仿模式
D. 说理教育模式
满分:2 分
43.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
A. 有差异性的认识
B. 有个性的认识
C. 有领导的认识
D. 有基本的认识
满分:2 分
44.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 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D. 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满分:2 分
45. “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哪一种课程理论?( )。
A.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B. 活动课程理论
C. 学科课程理论
D. 潜在课程理论
满分:2 分
46.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
A. 个性化
B.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 个别化
D. 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满分:2 分
47. 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 )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D. 兴趣
满分:2 分
48. 作为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是( )
A. 学校教育
B. 个体实践活动
C. 成熟、环境
D. 遗传素质
满分:2 分
49. 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
A. 观察力
B. 曲调感
C. 节奏感
D. 色调感
满分:2 分
50. 我国第一个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 )。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满分:2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