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互联网的飞速迅速,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在此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特定语言一一网络语言,也正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使用并日益显现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语言学家们也敏锐地意识到网络语言己经成为一种全新的交流媒介,更有专家大胆预测一门新兴的学科,即“网络语言学”(“Web Linguistics”)将应运而生。然而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领域所作的研究还非常有限,也有人对于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表示忧虑。本文主要对网络语言的特点:语法特征、修辞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对网络语言产生和流行的原因、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简单介绍,另外就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语言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网络语言,修辞,语法,互联网
20世纪末,网络是改变人类生存状态的最重要的发明,而现在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与网络将越来越密切相关。网络现在是人类最前卫和重要的信息载体, 网络上的瞬息万变折射出人类最新发展的面貌,一种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明集结和全然不同于以往任何方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正悄然改变着人类信息交流和生活的方式。在此背景下,一种崭新的交际用语——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迅速而广泛地传播于社会。网络上产生的新词语、新语言现象,最直接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由于这个原因,2l世纪人类的新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网络语言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新世纪的最先锋的生活和记录新生活的语言活力, 网络语言在演变自己中必然会影响社会。大量的新生词语来自网络,如“丁克族、动漫、抢摊、销品茂、在线、有约、娱记、CCTV、CNA、IT、CEO、SOHO、DIY、SPA” 等等,都先见于网络的传播。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大量的专业术语等, 如“版主、主页、链接、下载、上传、优盘、内存、宽带、源代码、浏览器” 等,更早已步入纸质媒体。
在网络语体中,病句、汉字、符号、汉语拼音、英文字母杂糅是网络语言的基本组成方式,这就造成,一方面,网络语言形象生动、简洁风趣、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而另一方面,一些格调不高、不合语言规范的网络词语也批量出现并广泛流行,造成了语言污染,引起学者和民众的担忧。因此,为了规范网络语言,全社会,特别是语言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网络语言运用的现状并预测其今后的发展走向。我们既不能完全听其自然、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分强调,甚至用传统的书面语言形式的规范来约束网络语言的发展,应该充分尊重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要认真探索网络语言的规律,对网络语言的发展进行客观的指导,倡导正确的语言观,促使网络语言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网络语言的特点,可以透视和洞察现代人的意识特征,以及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网络语言的特征也是我们探询网络语言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让我们辨别网络语言中的精华与糟粕,真正做到能用,会用,用好网络语言。另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引导网络语言的传播,规范和指导其发展。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
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网络人际互动时使用的交往语言,或称网络交际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是网络时代的产物。[2]从技术上说,它是网络特殊环境的产物,与网络交往的技术语境密不可分。虽然形式上它是文字语言,而实际上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之上的对日常交流语言的一种重塑。
更多的研究者和研究文章都将网络语言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广义上讲,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000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就指第三类,它是使用率、关注度极高的一类。网络语言这一言语形式(尤其指狭义的网络语言)只存在于网络中,很多情况下它离开了网络环境就失去了生命力和使用场景。所以,研究网络语言,我们不能将它从网络传播环境中剥离,只在语言学的学科体系内进行研究,而应将其置于网络交往中进行考察。[2,7]
本文所说的网络语言仅指后者。即以中文为主体,以汉语拼音、英文、符号、数字、图标为辅助手段的在互联网上000、通信所使用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有其自身的为汉民族共同语所无法替代的诸多特点与长处。这也正是它得以生存并广泛流行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就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他相关方面作一探讨。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载体,有其固有的,有别与传统语言的特点。下面本文将从整体上对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修辞格特点及其他特点进行浅析。
(一)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
语法特点主要从词语和句式上进行说明。
1. 词语运用的特点
(1)名词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存在名词用作谓语的现象。但名词作谓语且带宾语的现象却不存在。而在网络语言中,名词作谓语、名词作谓语且带宾语的现象则随处可见。例如:
A.别忘了伊妹儿我!
B.你雅虎了吗?
例A中的“伊妹儿”是E-mail的音译。是名词。在此处却被用作了动词,并且带上了宾语“我”。这来源于英语句子“Don’t forget to e-mail me!”。导致这种特殊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英语翻译方法起了很大作用,使得在汉语中人们直接用音译词或外语词充当动词;二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追求“意合”所致。
例B也来自英文原形“Do you Yahoo?”。“雅虎”是Yahoo网站的中文名称,是典型的名词,可后来被网民们效仿英语。用作了动词并在网上广泛传播。约定俗成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2)形容词用作动词
汉语中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更不能用于被动结构。可是网络语言甚至在各大媒体上。如下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A.澳大利亚政府被黑。
B.一旦被黑,不要轻易放弃.什么手段都应用一下……
以上二例中的形容词“黑” 均被用在了被动句里。而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多由“被”+动词构成。而非形容词。显然。这里“黑”已转为动词。这与“黑”该种用法的来历是分不开的。这个意义上的“黑”。来自“黑客”,是英文hacker的音译。而在英语中。“hacker” 是由 “hack” 加 “er” 构成的。英语单词 hack 是动词。本义是“砍伐、毁坏”之意。因此形容词“黑”就带有了动词意味。指代黑客们的蓄意破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黑”用作动词的情况似乎限于“被黑”用法。而其他情况下多转为名词,如“谈黑色变”、“遇黑小记”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