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法学方法论属于法理学体系中的( )
5 W8 \/ z4 P% } CA. 存在论5 q( @1 y' \" b3 x( ?
B. 认识论
2 R# E- Q% v, r5 Q1 C' VC. 价值论' i' N; Y: }. p6 b
D. 社会结构论) x* t- }& e+ O2 v0 Y1 B! d( i
满分:4 分7 s& z5 g0 C. s1 u
2. 权威性理由对应的是法的理念中的( )
/ f# u0 W2 O% k# b: A8 ]* FA. 正义性6 [3 ?( x1 X# W7 r, T3 g
B. 合目的性
+ e* e( J0 x. U2 d; DC. 安定性
0 w! p% l! G. k \( i, _D. 合理性
. d3 z2 R# `! h* H 满分:4 分
' g4 F! R$ O' G" b3. 普通法系的法官面对先例的时候、不属于法官选择的是( )
9 F3 y* H% f( }; Z0 BA. 遵循先例* Y$ r$ p7 k2 N
B. 区分先例
0 `. A3 l: \. W- d2 DC. 推翻先例$ I2 B* ] g* s1 t* d
D. 变更先例
! N) M/ B. S5 J: E" b( Q- L 满分:4 分' u" Q# H! s" r
4. 在大陆法系国家、现代法学方法论兴起的哲学背景是( ), l$ f% v0 m, ^- { f
A. 道德分析哲学
k( e% g1 X( _$ y' h4 p2 uB. 实证主义哲学
+ j& `& p: ? qC. 现象学
1 S6 X0 y! |1 g) _2 GD. 马克思哲学% u" [; c' K6 B0 w/ P
满分:4 分
/ X: `$ |6 C8 j$ Z* }+ p Z! y5. 法官在审判案件中认识到的事实是( )+ ~: G: n1 ]; e" d4 V: i
A. 客观的事实3 R/ i: A7 Q8 {4 s3 m# j
B. 真实存在的事实
' C9 o% m2 F, j. G1 Z3 [6 SC. 虚构的事实
* E) [4 m; } ]D. 被证据证明的事实
& p, E" q9 I8 w' |) K) b6 ^- D9 q 满分:4 分 {/ `7 \- M0 O
6. 下列不属于法律体系外漏洞填补方式的是( )7 [2 w; `( b: d+ v1 n
A. 从习惯中寻找依据8 b; S- N7 K; w
B. 目的解释2 o9 I( y' F+ R6 x* M: u2 P
C. 依据原则和法理, f2 ~. @5 h( T, r& n
D. 利用比较法的方式
+ j. e0 W6 F) t$ C ]5 D ?/ ?8 _ 满分:4 分
: y; K& b0 w6 r& e7. 下列不属于内部体系特征的有( ); s6 p$ v% b: ?5 _( u2 B$ e! v% N
A. 位阶性
, a! D- ]1 Q# @: gB. 开放性
/ C2 F1 T- V% CC. 演变性
0 y' q% y* z0 A. T% F! @: KD. 统一性
* e9 w/ t G) j1 X6 y6 _8 B( ~ 满分:4 分& O" ~+ [6 b" ~
8. 在大陆法系国家,正式法源最常见的形式是( )
$ H m* Z4 F/ F; ^ IA. 制定法
Y7 ]6 Q4 v' H8 b |4 }& e4 BB. 判例法) V- ?4 `* E! ~6 o H
C. 习惯法
* ~& @- x- o1 S( O: Q7 I6 \# JD. 惯例
; ?" j! r$ `1 X9 l) | 满分:4 分4 a b5 g! K4 d2 I
9. 正当性理由对应的是法的理念中的( )9 o; X/ N5 {* ?0 ? T
A. 正义性, {4 Q1 w" C- x" a" M7 r" v( M; c
B. 合目的性- J8 E: [0 ]$ a3 M$ B6 w
C. 安定性
, ]0 [# T" \/ U$ W- aD. 合理性
9 g& d8 z2 D H) h( d2 ? 满分:4 分) g- Q' d/ Q6 K
10. 原初事实被重述为基本事实的重要要求中除了相关性要求之外还有( )
) [& ^4 v4 a$ `. CA. 相关性要求
- p/ {+ R" E6 g6 r c9 B+ E' OB. 客观性要求( k$ v+ T+ b9 S
C. 合法性要求
3 z3 b4 E# _8 b; d. ]5 M0 LD. 合理性要求
2 y: N7 s$ }+ p 满分:4 分
( t% _& s( F9 `" f
2 r0 T1 e! Z; y4 h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V 1. 在实践中对那些形式的法官法源形式形成了基本的共识( )
" X7 f1 c. g7 o9 [' F9 ^A. 法律
& q1 N7 |0 n7 P" wB. 行政法规
- j# Q0 q( l: aC. 社团组织的章程
" e7 z2 L7 B1 Q! A& ?D. 契约; {7 Q( K# [& m
E. 习惯
# H5 G1 |$ C n! s 满分:4 分8 k* h9 V. T Q8 ~ J" b0 _8 p$ T
2. 习惯与习惯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d* q$ _, s$ e2 J
A. 习惯是一种事实,而习惯法是法律;/ j) P: X; Q, J1 ^8 z* p
B. 习惯为社会的惯行,习惯法被法院所承认;
$ w4 v$ f8 n$ O+ VC. 习惯必须被遵守,而习惯法却未必;
9 w/ [3 H. i& P& @D. 习惯须经当事人援用,法官可自由裁量是否使用,但是习惯法法官必须适用3 K5 ~3 a+ ^4 u# _9 [: ]8 k+ L
满分:4 分( V; u9 c( G3 f, H* l
3. 考夫曼把法律的现实化分为哪几个阶段( )
4 T" m$ b3 Y* l' z* WA. 法律规范阶段& P: l/ _1 k5 n7 E0 E# M; a
B. 法律理念阶段$ p% h j3 z+ Q! R4 b
C. 法律判决阶段
/ q) q2 M$ C8 t* X( rD. 法律适用阶段/ G& u' j" Y* @/ c
满分:4 分
' W ]" a5 x: k4. 非正式法源主要包括哪些形式( )! s5 h, z3 {% ^2 i, m
A. 国家政策9 f; a; ~4 A5 a
B. 制定法9 N+ k8 S" z0 I' ]. q* ]
C. 习惯& E/ x. q7 I: @
D. 权威的法理学说+ Y6 Z8 |3 v4 \2 H4 }% |
满分:4 分3 S' {) `% j1 X; y
5. 法学方法论的主体是( )6 F2 N$ h8 _4 {( |8 p
A. 法律人7 V+ F% D: O& S1 C+ z
B. 实务法律人
- }. Z/ t1 N3 K0 e, d" Q3 b/ xC. 学院法律人3 b0 R \ O. V2 n7 e( j7 H
D. 公务人员
! J/ X) O5 i; j5 J+ h1 G 满分:4 分4 l1 H7 M" R0 T0 p0 B% T; f
6. 下列关于习惯和习惯法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
& ~* j, Y$ A5 b7 w! xA. 习惯是一种事实 习惯法是法律+ R" K3 k$ t% S: a/ W5 E, o
B. 习惯是社会的惯行 习惯法为法院所承认0 ]5 A2 x3 I" U- T) B
C. 不经当事人援用 法官可以根据自由裁量权决定是否采用习惯
. D; L$ Q2 y R* w, i; ZD. 对于习惯法 法官有适用的义务, @, [! W& q3 P1 P- j
满分:4 分, W- j' E+ ^" H& {0 T* J) ]9 g
7. 在Robert Alexy看来、法学方法的不确定性表现在( )- @4 s4 i1 U7 s# O" t
A. 解释目标的不确定3 a- \2 g6 d( I9 `3 A, W
B. 解释方法的种类的不确定;+ d. d3 Y+ z( F' f; ]0 c W: n
C. 解释主体的不确定/ `* ], \3 y6 U& y$ P
D. 解释方法位序的不确定0 Z& ]0 R3 _5 c. {1 Y! u
满分:4 分
( z) ^, J* l4 s Q8. 司法解释包括( )
$ x' W; i. Z' MA. 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4 v: j8 x) |) ?" k7 |
B.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解释
, f! y1 Q; z& jC.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
4 t! U( l8 t+ O4 d: u6 rD. 司法部的解释" E$ b9 W! j& o) B
满分:4 分
8 `1 z' C. ?) _# X9. 裁判事实形成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
* O: l2 E- |: z: E& T. w/ t/ n2 vA. 生活事件被陈述为原初事实
/ I; `2 ] a, @4 i& Z7 \B. 原初事实被重述为基本事实% v a& }: i( s! G2 }+ |) ~8 k. B
C. 基本事实被描述为规范事实
5 U! `3 U7 p' o. E4 |6 @D. 规范事实被重构为裁判事实
1 X7 u# M7 n, U9 C& r+ bE. 基本事实被重构为裁判事实
7 u9 P4 o; a. W" P# |/ [- t 满分:4 分
% [, Q8 `) W/ B' n1 Q: ^" s10. 在现代、制定法解释的要素包括( )# G" h0 j. W# {: L6 q
A. 语法解释 S0 W/ ?" h1 l: o$ n; C7 U
B. 逻辑或体系解释
& V* n" x& P7 h/ Q" A/ Z9 I5 kC. 历史解释/ B9 s ]/ B9 }; z0 B2 _
D. 目的解释5 o& L0 R# E3 m1 Y4 C% Y
满分:4 分
. q" u4 N! c) g1 `* k1 T- Z* j11. 法律漏洞填补的必要性包括( )
) @5 ^% E% Y3 HA. 法律适用的需要
% \# r* Z' Z9 p T/ e1 ]B. 保持法律完整的需要 w# d1 K/ [7 d+ m, ~. W+ } Y
C. 禁止拒绝判决原则的需要
6 f+ t. P8 }, y: sD. 实现法律价值的需要
" j* f [0 e5 B- C, U9 h6 Q 满分:4 分
# ?9 q4 a. F) m5 A/ z# t3 G12. 法律体系外法律漏洞的填补方式主要有( )( t3 v+ c3 @3 a3 f
A. 从习惯中寻找依据+ K0 I# }7 C+ o d/ H
B. 利用目的性扩张方式7 p: f+ V3 l, t& z* k
C. 依据原则和法理
% D/ I" y2 `" lD. 利用比较法的方式
0 ^4 x. n/ Q$ O 满分:4 分" Z2 v% l/ Z5 [6 O7 B5 z
13. 我国学者主要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法的渊源这个概念( )
& d/ c4 S! C7 C' KA. 历史渊源; Y1 @: \5 {7 d; Y& u7 ?3 W# O
B. 实质渊源
9 ^7 D2 o. M- @/ T6 k/ @C. 效力渊源
* w2 D9 d/ S! s% Y6 UD. 文件渊源; Y+ }$ ]6 L3 ?2 H, v7 c7 a
E. 形式渊源& h8 m( K, u9 U- B
满分:4 分$ h- ? w. p5 m; O8 I
14. 法官的司法裁判过程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 )
, }7 i. W5 i2 w- JA. 法律发现- |# P& Z' [1 _0 d2 ^% X
B. 法律解释
6 b# R6 t4 y# G; M7 P+ yC. 法律适用5 @' t$ }- J* w. z9 D4 t
D. 法律论证
3 L* g) k6 A8 R1 D, S3 G ^ 满分:4 分
. B8 J+ k! g& v `* J; k15. 类型思维具有的特征包括( )
& ]/ _7 w+ b, _% j8 r9 uA. 开放性) f/ J9 }3 q6 @" ~3 L) L
B. 意义性! c( h! h; I% m
C. 抽象性
# c8 M$ [5 C& u/ O0 O) gD. 整体性
0 u* ^# O; w9 V" s- h3 X 满分:4 分 # b5 j- L! W9 s, |# }" _
2 i: Z) w9 Y/ y2 v5 x/ 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