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专业的奥鹏在线作业答案辅导网【官网】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扫一扫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VIP会员,3年作业免费下 !奥鹏作业,奥鹏毕业论文检测新手作业下载教程,充值问题没有找到答案,请在此处留言!
2022年5月最新全国统考资料投诉建议,加盟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奥鹏课程积分软件(2021年最新)
查看: 2455|回复: 0

西安交通大学14春学期《政治经济学》离线作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2 17: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谋学网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变革
一、名词解释
1.劳动

2.劳动资料

3.劳动对象

4.生产力

5.生产关系

6.经济体制

7.经济规律

8.社会经济形态

9.社会基本矛盾

10.所有制结构

二、选择(前十题为单选,后十题为多选)
1.作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
A.分配关系        B.消费关系          C.生产关系          D.交换关系
2.生产资料是指(   )
A.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
3.社会生产方式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B.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D.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4.政治经济学所考察的社会生产力包括(   )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变化                                  B.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性质
C.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发展                                  D.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
5.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
A.价值规律                                                             B.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6.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   )
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B.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7.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8.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   )
A.揭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                          D.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9.“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这个命题 (   )
A.混淆了生产和消费                               B.说明生产和消费就是一个东西
C.表示生产和消费互为媒介,相互依存        D.生产和消费处于经济关系的同一环节之上
10.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   )
A.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C.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D.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
11.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   )
A.劳动力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科学技术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有(   )
A.资本主义世界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其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  
B.资本集中和垄断现象日益严重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3.物质资料生产(   )
A.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B.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是生产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过程                                D.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内容
E.它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其他社会活动的发展水平
14.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因为如下各方面都依赖于科技发展和进步(   )
A.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劳动资料的革新
C.自然资源的开发                                                         D.新原材料的发明和利用
E.生产力各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组织等
15.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A.包括社会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B.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之上                D.不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E.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6.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   )
A.认识它                         B.利用它                 C.限制它                         D.发现它                 E.创造它
1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
A.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
B.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必须与前者相适应
C.前者的发展会引起后者的部分质变,到一定阶段引起后者的根本变革
D.前者的发展状况决定后者可能变化的程度
E.后者对前者也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18.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是(   )
A.辨证统一关系                                                 B.前者的性质决定后者的性质
C.前者的变革必然导致后者的相应变革                 D.后者对前者存在着巨大的反作用
E.后者适应前者,则对前者具有保护和促进作用,否则会对前者具有限制和破坏作用
19.生产关系是 (   )
A.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B.人类社会所有人和人的关系  
C.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D.人们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20.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是(    )
A.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
B.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
C.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
D.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不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
E.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在经济体制上也可以取长补短
三、简答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



2.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怎样科学界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5.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关系?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



6.为什么说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支配着社会形态的演化过程?



7.如何认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



四、论述题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怎样实现相互作用的?




2.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方面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3.如何把握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




第三章  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商品与商品经济

2.市场经济

3.价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货币

6.复杂劳动

7.价格

8.价格标准  

9.货币流通规律  

10.通货膨胀  

11.通货紧缩  

12.价值规律  

13.市场机制  

14.供求关系  

15.竞争机制

二、选择题(前十五题为单选,后二十题为多选)
1.商品的价值量是(   )
A.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                B.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
C.生产技术决定的                     D.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反方向变动         D.同方向变动
3.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   )
A.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                                B.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C.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4.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5.劳动的二重性是(   )
A.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D.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6.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
A.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B.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7.私有制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                         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矛盾        D.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8.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包括(   )
A.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         B.流通中实际具有的货币量
C.纸币发行量                                                         D.社会贮藏的金属货币量
9.通货膨胀是(   )
A.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
B.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
C.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
D.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现象
10.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
A.商品价格经常高于商品价值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与商品价值不一致                 D.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1.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   )
A.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                         B.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C.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                                 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2.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和一切商品交换。这表明(    )
A.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                B.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C.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                D.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
13.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羊=2把石斧中(    )
A.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B.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C.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D.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14.商品价格的变化同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是 (    )
A.成正比例的                B.成反比例的             C.在方向上是一致的          D.无关的
15.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一定的商品所有者。这一观点说明商品生产者进行商品生产时,必须(    )
A.重视商品的产量和质量                                B.使自己生产的商品能成为货币
C.使自己的商品能实现其价值                        D.让商品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
16.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    )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因而不是商品
17.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
18.商品价值量与下列因素的关系(    )
A.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D.与使用价值成正比
19.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说明(    )
A.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B.金银不是唯一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        D.货币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
20.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
A.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由交换决定的                 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的决定因素                                 E.商品的社会属性
22.商品的价值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B.是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表现
C.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D.商品的自然属性
E.商品的社会属性
23.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
A.抽象劳动的结果                                 B.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具体劳动的结果                                 D.一定社会关系下社会财富的社会形式
E.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4.商品的价值是(   )
A.抽象劳动的结果                                 B.具体劳动的结果                 C.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一定社会关系下社会财富的社会形式                                         E.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25.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B.价值的决定与价值的实现
C.商品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                                 D.价格与价值量的不一致
E.价值规律在不实现中实现
26.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   )
A.使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                                 B.是观念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
C.总是准确地反映商品的价值                         D.有时并不真正反映商品的价值
E.可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
27.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
A.使商品生产从物物交换转变为商品流通         B.可以用价值符号来代替;
C.必须是具有十足价值的金币                         D.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
E.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28.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作用(   )
A.可以作为具有价值的金银饰品存在                B.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商品销售困难
C.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D.使社会购买力增加
E.是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贮藏起来
29.商品的价格是(   )
A.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B.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C.由价值决定的
D.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E.受供求关系影响的
30.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是(   )
A.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                         B.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C.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形式                         D.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E.自然条件等
31.货币职能中包含危机可能性的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32.对商品价值量的分析表明(   )
A.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
C.简单劳动只有换算为复杂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E.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33.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
A.商品价值的变动                         B.货币商品价值的变动                         C.纸币发行量的变动
D.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                 E.银行存款利息率的变动
34.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其他矛盾有(   )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D.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
E.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矛盾
35.等价交换原则是(   )
A.自然经济通行的原则                                                 B.简单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
E.一切市场经济通行的原则
三、简答题
1.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2.思考货币产生的逻辑过程及其形式发展变化的逻辑过程。



3.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



4.理解商品作为政治经济学分析现代经济社会的逻辑起点。



5.商品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怎样的经济关系?



6.结合现实思考价值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关系;



7.什么是价格与价值在量上的背离,这种背离是如何产生的?



8.什么是价格与价值在质上的背离,这种背离又是如何产生的?



四、论述题
1.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如何使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表现为价值?




2.货币有哪些职能?货币执行职能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有哪些?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是如何实现自己的要求的,有哪些作用?




五、计算题
1.某企业在平均的生产条件下进行生产,每个工作日8小时。上月每人每天生产10件产品。本月在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复杂程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采用新机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60%。请计算:本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劳动时间)是多少(假设没有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






2.某年全社会待售商品的种类、数量和价格如下:甲商品100亿单位,每亿单位售价0.8亿元;乙商品0.5亿单位,每亿单位售价10亿元;丙商品6亿单位,每亿单位售价5亿元;丁商品20单位,每亿单位售价0.4亿元。在这些商品中,有2.5亿元的是赊销出去的;1亿元的在买卖中相互抵消了价款。另外,有2.5亿元的是上年度赊销出去的,本年度要用货币偿还债务。据推算单位货币每年流通8次。请计算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第四章  资本和资本积累
一、名词解释
1.资本  

2.劳动力商品  

3.剩余价值  

4.剩余价值率  

5.绝对剩余价值  

6.相对剩余价值  

7.超额剩余价值  

8.资本主义工资  

9.资本积累  

10.资本积聚  

11.资本集中

二、选择题(前十二题为单选,后十三题为多选)
1.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   )
A.G—W阶段的货币上                                 B.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
C.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D.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2.资本是(   )
A.货币                 B.生产资料                C.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
A.货币的积累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财产所有权                 D.贷放
4.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
A.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一种社会所有制
C.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D.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
A.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
B.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
C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6.超额剩余价值是(   )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D.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
7.不变资本是指(   )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C.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D.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
A.能转移自身价值                                         B.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
C.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能保持自身的价值
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D.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0.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
A.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C.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D.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
11.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
A.c是新创造的价值,v+m是转移的价值                 B.c+v是转移的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
C.c+v是新创造的价值,m是转移的价值                 D.c是转移的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
12.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计时工资和名义工资                                                 B.计件工资和相对工资
C.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D.名义工资和相对工资
1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14.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
A.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                                         B.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
C.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D.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E.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
15.剩余价值量等于(   )
A.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的乘积                                 B.剩余价值率与不变资本的乘积
C.剩余价值率与预付总资本乘积                                 D.利润率与可变资本的乘积
E.利润率与预付资本的乘积
16.资本流通公式的特点是(   )
A.运动的顺序是先买后卖                                         B.运动的媒介是商品
C.运动的主体是使用价值                                         D.运动的目的的价值增殖
E.运动是无止境的
17.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   )
A.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                                B.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
C.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D.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E.计时工资、计件工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18.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
A.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属于可变资本
B.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固定资本
C.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流动资本
D.从其价值形成方面看,与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的作用相同
E.从其流通的方式看,它和流动资本没有区别
19.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
A.商品价值下降                         B.劳动力价值上升                 C.劳动力价值下降
D.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E.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20.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
A.增加雇佣劳动的数量                 B.压低工人工资                         C.延长工作日
D.提高劳动生产率                         E.增加劳动强度
21.从分析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中可以看出(    )
A.作为资本的货币与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作用是不同的
B.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不同的
C.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资本带来剩余价值同价值规律在形式上是矛盾的
E.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22.下列关于资本的划分正确的是(    )
A.按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按资本各部分价值周转方式不同,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按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按资本在流通的不同作用,资本分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
E.按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不同职能形式,资本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3.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
A.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
B.是采用暴力手段强迫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中
C.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经济条件的历史过程
D.以剥削广大农民生产资料为其全部过程的基础
E.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
24.劳动力成为商品(    )
A.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B.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D.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E.劳动者必须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25.剩余价值率可以表示为(    )
A.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E.剩余价值与商品价值的比率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为什么?



2.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3.现代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能否认为劳动已不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



四、论述题
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为什么转化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2.如何正确理解现代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者实际工资变化的趋势?




五、计算题
1.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4)每双鞋的价值量。






2.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第五章  资本运动规律
一、名词解释
1.产业资本  

2.资本循环  

3.资本周转  

4.周转时间  

5.周转速度  

6.固定资本  

7.流动资本  

8.有形损耗

9.折旧及折旧率  

10.预付资本总周转  

11.年剩余价值率

12.社会总产品

二、选择题(前十题为单选,后十二题为多选)
1.产业资本的最根本特征是(   )
A.能够给它的持有者带来利润                 B.创造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产品
C.通过买卖活动获得利润                         D.雇用工人来创造剩余价值
2.产业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阶段上价值周转方式上的区别使资本分为(   )
A.借贷资本与商品资本                                 B.实体资本与人力资本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D.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
3.产业资本不包括的一项是(   )
A.投入制造业的资本                                 B.投入建筑业的资本
C.投入农业的资本                                         D.投入金融保险业的资本
4.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D.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5.产业资本的循环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借贷资本、商业资本、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C.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D.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
6.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中不包括(   )
A.资本家消费剩余价值的多少                 B.生产的技术水平高低
C.市场销售情况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7.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依据是(   )
A.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                 B.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C.资本的使用时间长短                                 D.资本不同部分的价格高低
8.资本主义远洋公司的货轮、铁路公司的列车属于(   )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可变资本                         D.商品资本
9.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基本公式是:(    )
A.I(v+△v+m/x)=II(c+△c)            B.II(c+m-m/x)>I(v+m/x)
C.I(v+m)=II C.                      D.I(c+v+m)=II c+Ic
10.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
B.两大部分的平衡关系                    D.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11.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
A.资本处于生产领域的时间                  B.自然力对劳动对象作用的时间         C.劳动时间
D.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E.停工时间
12.以厂房、设备、机器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A.流动资本        B.固定资本                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E.生产资本
13.运输公司中用于货物运输的汽车是该公司的(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生产资本
1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划分的区别是(   )
A.划分目的不同                                 B.划分内容不同                         C.划分依据不同
D.划分时间不同                                 E.划分阶段不同
15.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表现在(   )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周转速度不同                         C.价值回收方式不同
D.流通方式不同                                 E.物质要素更新的方法不同
16.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表现在(   )
A.每个生产过程剩余价值量的增多                 B.年剩余价值量的增加
C.预付资本量的减少                                        D.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E.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17.造成固定资本正常损耗的是(   )
A.由于使用发生的损耗
B.由于自然力作用发生的损耗
C.由于人为因素使机器损坏
D.由于劳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
E.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而引起的原有固定资本贬值
18.货币循环理论丰富了资本的概念,表明了资本(   )
A.只能被理解为运动,而不能被理解为静止物
B.是自行增殖的价值
C.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D.离开运动,其价值不能增殖,剩余价值也无从产生
E.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19.通过比较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可知,只有(   )
A.货币资本循环能揭示出m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B.货币资本循环形式能揭示出m的来源
C.生产资本循环形式能揭示出m的来源
D.生产资本循环形式能揭示出m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E.商品资本循环形式能表明生产和消费的内在联系
20.为了弥补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损失,资本家采取的办法有(   )
A.利用新技术                                 B.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C.延长劳动时间
D.提高劳动强度                         E.提高对机器设备的利用率
21.产业资本是(   )
A.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B.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并完成其相应职能的资本
C.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等部门的资本
D.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的资本
E.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本
22.加速流动资本周转可以(   )
A.节省流动资本                         B.节省预付的可变资本                 C.增加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
D.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E.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三、简答题
1.为什么产业资本循环需要保持连续性?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2.思考纯粹流通时间不仅不创造价值,而且会对资本的增殖造成限制。




3.为什么说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4.考察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是什么?



5.固定资本的磨损所丧失的价值是如何通过折旧来补偿的?



6.预付总资本的周转是怎样计算的?



7.资本周转对社会生产部门间的比例有何影响?



8.如何正确理解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四、论述题
1.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有什么不同?



2.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3.论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4.试述产业资本循环中各个阶段上一般商品职能和生产职能如何成为资本循环的一个阶段?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统一的内容是什么?



五、计算题
1.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0.5次。问:(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



2.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80%,使用寿命为10年;乙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40%,使用寿命为5年;甲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0次,乙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5次,资本有机构成为9:1,剩余价值率为100%。求
(1)两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各为多少?(2)年剩余价值率各为多少?(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各为多少?



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名词解释
1.利润  

2.利润率  

3.平均利润  

4.生产价格  

5.商业利润  

6.商业资本  

7.借贷资本  

8.利息   

9.利息率  

10.银行资本  

11.银行利润  

12.金融资本  

13.商业信用  

14.银行信用  

15.国家信用  

16.金融市场  

17.股票  

18.债券  

19.股息  

20.股票价格  

21.虚拟资本  

22.虚拟经济  

23.租金  

24.级差地租  

25.绝对地租      

26.土地价格  

二、选择题(前十三题为单选,后十三题为多选)
1.商品的成本价格是:(   )
A.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C.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
2.商业利润是:(   )
A.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B.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C.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的一部分。
3.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   )
A.各部门内部的所有个别资本都可获得;        B.只有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可获得; 
C.部门内部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D.部门之间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4.银行利润率是(   )
A.银行利润与银行全部资本的比率;                B.平均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与利息率之差;                         D.银行利润与自有资本的比率。
5.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生产价格         C.商品的垄断价格        D.商品的社会价值
6 经营优中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   )
A.只须缴纳级差地租;                                B.既要缴纳级差地租,又要缴纳绝对地租;
C.拥有土地所有权;                                 D.不须拥有土地经营权垄断。
7 垄断条件下银行的新作用使银行变成了:(   ) 
A.信用中介;                        B.万能的垄断者;        C.支付中介;                D.普通的中介人。
8.按距离实际资产的远近程度,虚拟化程度的上升顺序为(   ) 
A.组合证券,金融衍生物,传统的股票等,政府债券;
B.金融衍生物,政府债券,组合证券,传统的股票等;
C.政府债券,传统的股票等,金融衍生物,组合证券;
D.传统的股票等,政府债券,组合证券,金融衍生物。
9 虚拟经济可:(   )
A.脱离实体经济;        B.不以实体经济为基础;        C.产生泡沫经济;        D.不需宏观调控。
10.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   )
A.平均利润率          B.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C.生产价格                   D.垄断价格
11.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   )
A.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                                        B.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
C.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                D.商业雇员的工资
12.商业资本家获取商业利润的方式是:( )
A.出卖商品后由产业资本家给予补贴
B.商业资本家把产业资本家按低于生产价格的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
C.产业资本家按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加价出售
D.商业资本家按商品的垄断价格出卖商品
1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 )
A.是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生息资本                B.是货币资本
C.是高利贷资本                                         D.是职能资本
14.利润和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   )
A.二者本来是同一个东西                         B.前者是后者的转化形式                 C.后者是前者的本质
D.前者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E.后者体现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15.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联系与区别:(   )
A.前者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后者表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是后者的转化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本质
C.前者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后者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D.一般利润率具有下降趋势,一般剩余价值率具有提高趋势
E.二者是同一剩余价值量
16.阻碍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   )
A.剥削程度的提高;                B.生产资料价值的降低;                                C.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
D.国际投资的增长;                E.对外贸易的发展。
17.利息是(   )
A.平均利润;                                 B.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        C.资本商品的价值;
D.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E.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18.现代资本主义银行体系是:(   )
A.以中央银行为中心;                B.商业银行为主体;                                         C.辅以各种专业银行;
D.政策性银行;                         E.以非银行金融业为补充的体系
19.最基本的信用工具是(   )
A.股票;                B.商业票据;                C.存托凭证;                D.债券;                E.投资基金
20.二战后,银行资本集中和垄断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银行资本规模不断扩大;                         B.集中程度不断提高;
C.大银行间的兼并和购并越演越烈;        D.金融机构多样化和银行业务范围扩大;
E.银行信用活动遍及各个领域。
21.资本主义信用的主要形式包括:(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商品信用;                D.国家信用;        E.投资基金
22.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包括:(   )
A.利润;                B.平均利润;                C.利息和地租;                D.银行利润;        E.垄断利润等。
23.资本主义地租及其本质是:(   )
A.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B.租金;                        C.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体现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之间的生产关系;
E.农业资本家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额利润。
24.商业资本的活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影响:( )
A.减少了社会资本用于流通领域的数量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的规模
B.缩短了商品流通时间
C.直接缩短了各部门产业资本周转时间
D.间接地有助于产业资本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增加
25.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 )
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                    B.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C.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D.决定了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26.决定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 )
A.平均利润率大小                B.剩余价值率大小        C.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D.可变资本量大小
三、简答题
1.何谓成本价格?它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实际意义?



2.简述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的内在联系。



3.为什么说生产价格不违背价值规律?



4.试说明平均利润下降与利润量增加并行不悖的原因与条件。



5.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利润?利润的本质是什么?



6.垄断利润的来源有哪些?



7.为什么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8.说明目前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发展的趋势。



9.资本主义信用有哪些新发展?



10.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是否发生了变化、变化的表现和变化的趋势。



11.说明建筑地段地租及其特点。



12.说明土地价格具有上涨趋势的原因。



四、论述题
1.商业利润的来源和本质是什么?商业资本家是如何获得商业利润的?



2.试述金融资本的形成和战后的新发展。说明金融寡头如何实现自己的全面统治。



3.试析级差地租及其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4.试析绝对地租及其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源泉。



5.试述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五、计算题
1.全社会有甲乙丙三个部门,投资总额均为1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1、4:1、7:3,固定资本分别为总资本的80%、60%、40%,使用年限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次;m'为100%。计算:(1)各部门的所费资本总额?(2)剩余价值总额?(3)利润率?(4)平均利润率?(5)平均利润?(6)生产价格?




2.甲、乙、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生产部门,预付资本总额分别为600亿元、400亿元、2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5:1、3:1、1:1,剩余价值率均为100%,剩余价值均为100亿元。有商品资本400亿元加入,用于买卖商品的为300亿元,有机构成比为2:1,m'=100%,70亿元为纯流通费用。假定不变资本均一年全部转移。计算:(1)产业部门p',产业资本生产价格总额;(2)全社会统一 p';(3)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4)商品销售价格总额。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一、名词解释
1.垄断

2.垄断价格  

3.垄断利润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国际分工

6.国际贸易  

7.资本输出  

8.跨国公司

二、选择题(前八题为单选,后八题为多选)
1.战后产业资本迅速国际化的根本原因(   )
A.新科技革命促使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B.发达国家出现了庞大的“过剩资本”
C.现代化交通通讯缩短了世界空间距离                D.发达国家为援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
2.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
3.世界两极结构的结束,迫使“欧共体”加快一体化进程,于1993年1月1日宣告成立(   )
A.欧洲自由贸易区        B.大西洋经济联盟         C.“欧洲联盟”                 D.西欧北非共同体
4.在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换的基础是(   )
A.国内价格                 B.国际价格                         C.国际价值                         D.国内价值
5.国际生产价格等于(   )
A.成本价格与国际平均利润之和                         B.成本价格与国内平均利润之和
C.成本价格                                                         D.国内生产价格
6.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资本国际运动是(   )
A.货币资本的国际化         B.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C.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D.虚拟资本的国际化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上占居统治地位的时期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B.从“一战”爆发到30年代大危机以前
C.从“二战”爆发到“二战”后初期          D.“二战”后50年代开始
8.垄断的实质是(  )
A.规定垄断价格                B.控制商品销售市场         C.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D.控制原料来源
9.私人垄断组织的成熟形式有( )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10.垄断价格包括(  )
A.垄断组织出卖商品时规定高价                             B.垄断组织购买商品时规定高价
C.垄断组织出卖商品时规定低价                             D.垄断组织购买商品时规定低价
11.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有(  )
A.对本国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B.对国外人民的剥削
C.占有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利润                       D.其它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12.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因为垄断价格(  )
A.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                               B.从全社会看其总量仍然等于价值总和
C.也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也是该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13.把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称为“部分质变”,是因为垄断时期(  )
A.经济基础是个体资本                                             B.经济基础是社会资本
C.社会资本占统治地位                                             D.资本的所有权向社会迈进了一步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
A.跨国公司                B.国有企业                C.国私合营企业                D.国家调节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  )
A.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                                B.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
C.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D.垄断取代了竞争
16.垄断资本日益采取社会化的形式的表现是(  )
A.股份公司的普遍发展        B.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跨国公司的出现
三、简答题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垄断利润是怎样实现的?



3.资本主义国有制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垄断是怎样形成的?



2.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3.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竞争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有什么作用?


第八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的本质  

2.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4.公有制经济  

5.非公有制经济  

6.按劳分配  

7.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选择题(前十五题为单选,后十二题为多选)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经济
2.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   )
A.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居于主体地位
C.与非公有制经济处于相同地位                 D.同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全对立的
3.我国现阶段的个体经济是 (   )
A.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B.属于主导地位的经济
C.同社会主义经济完全对立的经济         D.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经济
4.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 (   )
A.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                         B.同个体经济没有区别的经济
C.国家要消灭的经济                                 D.起主导作用的经济
5.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   )
A.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资本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D.同社会主义经济水火不相容的经济
6.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   )
A.不应当多样化         B.只能是单一的        C.可以也应当多样化         D.完全是自由的
7.判断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看(   )
A.能否实现公平的分配                                 B.能否提高公有化的程度
C.能否顺利推进经济体制的改                 D.能否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现
8.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   )
A.社会主义国有经济         B.个体经济                C.混合经济                         D.私营经济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所有制方面的基本制度是 (   )
A.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C.社会主义公有制                                 D.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不分主次地共同发展
10.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投资所组成的企业属于(   )
A.公有制经济                 B.私有制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         D.股份制经济
11.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较低                 B.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
C.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                         D.国家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1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须(   )
A.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合理拉开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B.坚持反对平均主义,尽力扩大收入差距
C.坚持反对分配不公,努力缩小差距
D.坚持平均,反对拉开差距
1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部门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B.企业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C.劳动者个人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D.国家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14.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是(   )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                         D.劳动还是个人的谋生手段
15.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 (   )
A.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                         C.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进行的
C.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                 D.非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经济成分有 (   )
A.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B.集体所有制                C.个体所有制
D.私营经济                                         E.个体所有制
17.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 (   )
A.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B.它为城乡人民提供大部分日用工业品
C.它提供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大部分资金        D.它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E.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支柱
1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是 (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生产力的总体水平比较低
C.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                                         D.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多层次性
E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不平衡
19.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 (   )
A.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B.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C.公有制的高级形式
D.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方面完全平等的公有制形式
E.生产资料在全社会范围内与全体劳动人民相结合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20.国有经济的产权包括对财产的 (   )
A.所有权                 B.占有权                 C.使用权                 C.处置权                 E.收益权
21.我国的私营经济是(   )
A.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的经济         B.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
C.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D.存在剥削关系的经济
E.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2.“三资”企业包括 (   )
A.私营企业                                 B.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C.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D.外商独资企业                         E.企业集团
23.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是否优越的标准是 (   )
A.所有制规模的大小                 B.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D.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E.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4.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了情况 (   )
A.不变基金         B.流通基金                 C.积累基金                 D.消费基金                 E.可变基金
25.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原因 (   )
A.满足非生产部门的需要                B.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需要
C.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D.建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
E.上缴国家税金的需要
26.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特点是 (   )
A.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企业                        B.按劳分配是按照劳动者实现的价值进行的
C.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和货币的形式实现的        D.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
E.按劳分配是按需分配的补充
2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按劳分配的个人收入形式有(   )
A.工资收入         B.奖金收入                 C.津贴收入         D.利息收入         E.奖金收入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及其作用。



2.简述我国国有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革的主要措施。




3.为什么说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5.简述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原因和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是什么?




四、论述题
1.怎样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多种实现形式。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多元化的必然性。




4.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途径。




5.什么是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是什么?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一、名词解释
1.市场机制  

2.市场调节  

3.市场秩序  

4.市场体系  

5.宏观调控  

6.宏观经济政策  

7.社会保障制度  

8.企业  

9.现代企业制度  

10.企业经营机制  

11.公司治理

二、选择题(前十五题为单选,后十五题为多选)
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   )
A.公有制企业之间对立的关系
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C.它体现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分工协作和互助互利关系
D.公有制企业之间完全一致的关系
2.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 (   )
A.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的重要手段                         B.实现社会主义目的的保证
C.贯彻按劳分配的条件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3.市场、市场机制、市场调节是(   )
A.本质上完全一致的概念                                         B.相互联系又有各自内涵的三个不同范畴
C.三个各不相同的名词                                                 D.都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
4.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竞争,因为竞争是(   )
A.私有制的产物         B.社会主义经济的产物        C.商品经济的产物        D.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
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   )
A.深化价格体制改革                                                 B.建立合理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C.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D.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   )
A.对生产和流通都有调节作用                                 B.只对生产有调节作用,对流通没有调节作用
C.对生产和流通都没有调节作用                                 D.只对流通有调节作用,对生产没有调节作用
7.计划和市场是 (   )
A.性质不同的两种经济制度                                         B.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和手段
C.计划是经济制度,市场是经济手段                         D.市场是经济制度,计划是经济手段
8.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 (   )
A.全部活动都由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                                B.自发地调节生产和流通
C.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9.价格机制得以发挥作用的形式是(  )
A.价格与价值的长期背离                                             B.价格与价值的完全相等
C.与价值的平行运动                                                 D.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及其趋于一致
10.市场体系中的生产要素市场有(  )
A.消费品市场                B.证券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房产市场
11.市场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
A.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B.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实现总量平衡
C.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D.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保证收入的平等分配
12.供求机制是通过(   )
A.竞争关系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B.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C.商品生产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D.市场价格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13.竞争机制是(  )
A.独立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                                       B.与价格机制共同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
C.与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共同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        D.价格机制作用必然结果
14.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
A.竞争机制           B.供求机制          C.价格机制          D.风险机制
1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体系 (   )
A.包括消费品市场,又包括生产资料市场                B.既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又包括生产要素市场
C.既包括商品市场,又包括生产要素市场                D.只包括有形市场,不包括无形市场
16.社会主义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   )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税收机制                 D.竞争机制                 E.分配机制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表现为(   )
A.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同时并存        D.国家可以全面实行指令性计划
E.转变政府的职能,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
18.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抓好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是(   )
A.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                 B.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
C.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D.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E.建立和健全各种法律和法规
19.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 (   )
A.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                 B.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C.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活动                         D.政府是市场的主体
E.整个经济运行都受一定法规约束
20.社会主义价值规律的作用是 (   )
A.调节社会主义生产                                         B.调节社会主义流通
C.促进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D.促进企业搞好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
E.促进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
21.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 (   )
A.政企职责不分                                        B.条块分割                        C.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适当分开
D.计划管理单靠指令性计划                        E.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22.社会主义竞争和资本主义竞争的区别是 (   )
A.竞争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                 B.竞争的目的不同        C.竞争的手段不同
D.竞争的方式不同                                        E.竞争的后果不同
23.市场是(   )
A.商品买卖的场所                                         B.商品交换的场所        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媒介
D.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E.是商品经济范畴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   )
A.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体制
B.要使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经济体制
C.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D.适应供求关系变化的经济体制
E.完全自由发展的经济体制
25.经济体制 (   )
A.是一定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制度                         B.属于上层建筑
C.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管理制度                 D.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E.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
26.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是 (   )
A.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                                 B.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商品经济
C.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D.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E.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
27.市场机制调节的长处或优势在于(    )
A.?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比较好的环节中去                  B.收入分配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C.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D.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2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的作用表现在(    )
A.保证市场要素发挥作用                                            B.促进企业改进技术
C.促进企业优胜劣汰                                                D.推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29.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包括 (   )
A.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B.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C.宏观经经济调控政策
D.宏观调控内容                        E.宏观调控方式和机制
30.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包括 (   )
A.供需总量平衡                         B.供需结构平衡                                C.物价的基本稳定
D.实现充分就业                        E.公平分配
三、简答题
1.市场是什么?它是如何解决经济组织的基本问题的?



2.简述企业经营机制的基本内容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基本途径。



3.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5.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论述题
1.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2.试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和政策。





3.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第十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全球化  

2.区域一体化  

3.资本国际化  

4.国际经济新秩序  

5.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二、简答题
1.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如何发挥作用?




2.简述三种形态资本的国际化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3.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模式及其选择。




三、论述题
1.如何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如何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3.在资本国际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奥鹏作业答案,奥鹏在线作业答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一
客服二
客服三
客服四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谋学网奥鹏同学群2
微信客服扫一扫

QQ|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网站特点|加入VIP|加盟合作|投诉建议|法律申明|Archiver|小黑屋|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 ( 湘ICP备2021015247号 )

GMT+8, 2024-11-21 22:38 , Processed in 0.34134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