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构成地球内部的圈层不包括( )
A.地壳
B.岩石层
C.地幔
D.地核
2.面波的两种形式( )
A.纵波和横波
B.横波和瑞雷波
C.纵波和乐夫波
D.瑞雷波和乐夫波
3.地震引起的破环形式的主要表现形式的错误描述是( )
A.地表破坏
B.人员伤亡
C.次生灾害
D.建筑物的破坏
4.一般说来,建筑抗震设计包括哪三个层次的内容与要求不含( )
A.概率设计
B.抗震设计
C.构造措施
D.把握建筑体型
5.地基土液化判别过程的两大步骤为:( )
A.经验判别与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B.初步判别与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C.经验判别与最终判别
D.初步判别与最终判别
6.场地类别是根据( )指标综合确定的。
A.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
B.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场地的固有频率
C.岩石阻抗比和场地覆盖层厚度
D.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的固有频率
7.影响地震反应谱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A.体系阻尼比和地震动
B.场地条件和地震波类型
C.地震动和地震波类型
D.地震波类型和体系阻尼比
8.( )适用于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
A.底部剪力法
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C.时程分析法
D.顶点位移法
9.下述抗震设计原则中,错误的提法是:( )
A.小震不坏
B.中震可修
C.大震不倒
D.强震不倒
10.震害的发生是由( )两方面促成的?
A.地震动和地形
B.结构特征和气候
C.地震动和结构特征
D.气候和地形
11.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验算,一般不包括 ( )
A.确立计算简图
B.分配地震剪力
C.对整个墙段进行抗震验算
D.对不利墙段进行抗震验算
12.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 ( )
Ⅰ、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Ⅱ、保证抗震计算目的的实现
Ⅲ、保证结构不被地震破坏 Ⅳ、弥补抗震计算的不足
A.Ⅰ、Ⅱ
B.Ⅰ、Ⅳ
C.Ⅱ、Ⅲ
D.Ⅲ、Ⅳ
13.结构布置不合理可能产生下面哪些震害。( )
Ⅰ、扭转破坏Ⅱ、薄弱层破坏ⅢC、应力集中ⅣD、防震缝处碰撞
A.Ⅰ
B.Ⅰ、Ⅱ
C.Ⅰ、Ⅱ、Ⅲ
D.Ⅰ、Ⅱ、Ⅲ、Ⅳ
14.通过内力组合得出的设计内力,还需进行调整以保证( )
Ⅰ、梁端的破坏先于柱端的破坏 Ⅱ、弯曲破坏先于剪切破坏
Ⅲ、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 Ⅳ、构件的破坏先于节点的破坏
A.Ⅱ、Ⅲ、Ⅳ
B.Ⅰ、Ⅲ、Ⅳ
C.Ⅰ、Ⅱ、Ⅳ
D.Ⅰ、Ⅱ、Ⅲ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30.0分。
1.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其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
2.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3.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4.振幅谱中幅值最大的频率分量所对应的周期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5.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6.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一定大于静承载力。
7.地震是种荷载。
8.地震反应谱就是设计反应谱。
9.共振就是一种当结构体系自振频率与简谐地面运动频率相近时结构发生强烈振动反应的现象。
10.鞭梢效应就是共振。
11.一切结构都不需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12.刚性楼盖砌体结构房屋,上层破坏重、下层破坏轻。
13.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重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房屋震害。
14.外廊式房屋往往地震破坏较轻。
15.楼盖应优先选用装配式楼盖,其次是装配整体式楼盖,最后才是现浇整体式楼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