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O' P( e' k% b
《法律文书写作》学习资料
4 O: E& r2 j* q1 p3 S3 T, D第一章 绪论
5 A* y( U6 P7 `# O+ _$ H* f第一节 法律文书概述
. S3 f4 d; P5 J1 M一、法律文书的概念
: |: t9 f3 a ` k) H2 T. o$ B 法律文书是法律关系主体在参与各类诉讼或其他非诉法律事务的过程中,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各种文书的总称。& H- `( N% V* u8 k( [% ~% F; W
(一)法律文书的制作主体
! l9 A1 e3 u; l4 ]6 j) u$ S 1. 国家司法机关、执法机关,例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
/ j# x. `( X6 H, K$ t 2.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例如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等。
* H* ~3 b/ [+ ^ 3.其他法律关系主体,例如公证机关、鉴定人等。
' [' Q+ s0 p' D6 u! w$ H' d' @(二)法律文书的适用范围和法律效果
5 M4 X4 n) i# D) D 1.只要是形成法律关系的活动,法律关系主体在其中制作的文书皆为法律文书。
% `. \1 e' O* V5 m2 V 2.法律文书一经制作完毕并生效,将产生法律上的效果,或具有法律效力,或具有法律意义。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对制作主体或所涉及的其他主体均具有约束力,不得随意加以更改或否定;具有法律意义的法律文书体现了制作者的某种意图,往往具有宣示或证据的作用,亦能引发相应的法律后果。
9 V0 v6 [4 b7 d. ^& u4 R" G# ?二、法律文书的特点
* S- s; \& f6 Q* W1 J) t" H(一)制作的合法性7 }! ?2 T+ y! b; M1 W% e. A/ S2 `
1.外在形式的合法性:法律文书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
9 J! P: ~9 k- s0 |4 ?4 E 2.制作程序的合法性:法律文书制作主体、制作过程、制作期限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 _/ y0 j3 m$ l: `- R9 s+ [7 O 3.法律文书内容的合法性:法律文书必须包含法律规定的事项。
6 g' T7 x3 z' v(二)形式的程式性1 _7 l: _0 o. ]/ R& l% o2 b
1.法律文书结构的固定化。
3 j) N3 }1 E/ H1 Y0 j" N, A 2.形式规格和技术规范的固定化。
# u( M# k- c, {0 _! c2 @(三)使用的实效性
# s! K9 t1 v; S8 K# f$ R 1.法律文书一经公布或由法律关系主体签署便产生了约束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或撤销。5 G: H* e' G1 Z+ w
2.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具有形式上与实质上的确定力,法律关系主体及至出现争议时的裁判者以此为据,并不得随意中断其效力。
! X2 X9 S H& m$ c' [ 3.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必须得到认可与执行,具有实施的强制力。$ l2 `! u. c0 N! v* l
" j& K! g) |" @' a8 V4 Y' |6 }8 V
第二节 我国古代法律文书的发展概况6 ~1 ?7 x& X% A8 T% p, {' n
一、先秦时期的法律文书 i( ~. @" X+ _
1.盟书:记载盟誓各方缔约内容的文书材料。& N- T% S* s' a$ M, u. D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存在着会盟制度。盟会必有盟书。据考古资料显示,盟书一般具有固定的结构和内容,其中包括会盟的时间、会盟的成员、会盟的源起、盟约、诅辞。其中盟约又称为“盟首”,是盟书的核心内容,盟首一般以否定句来规范会盟成员的行为,明确同盟者共同的权利、义务。而盟书中的诅辞带有强烈的神明裁判的色彩,是以神明的名义说明对背盟者的处罚。% u) \% L+ B' g
2.判词:判决书。
9 g- Z6 [* ?- \9 z据周礼的记载“中”乃判决确定之文书,“要”为审判记录,“中”与“要”共同构成完整的判决书。先秦时期真正可称得上是法律文书的较为成熟的判词是春秋时期晋惠公处决大臣庆郑的文书,它既公开了裁判的法律依据,也宣示了执法者适法时的推理过程,体现出了较强的说服力。
' M; h& R: Q6 j" `5 e4 L3 ?* Y3.书状和辩词* t) ?, b! i7 v5 h5 V. r- ~
早在西周时期,当事人进行诉讼就必须提交书面文状,即书状。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辩论之风盛行,邓析、惠施等高超的辩论技巧对后世辩护词的制作具有启蒙意义。
; b1 r" R6 n4 W' C二、秦汉时期的法律文书5 u2 |8 K+ r. w
1.秦朝的法律文书
I% Y4 R- i7 G8 d1 p* A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崇尚严刑峻法,因此秦朝的法律文书也随之粗具规模。20世纪70年代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的秦墓竹简《云梦秦简》(又称《睡虎地秦简》)包含了很多法律方面的内容,其中与法律文书直接相关的是《封诊式》。《封诊式》是关于查封和勘验的程式的汇集,是我国最早的法律文书样式的汇编。书中样式严谨规范,内容细致全面。可见,法律文书在秦朝已取得相当的地位。$ w u0 l) s, v* Q- d7 _' g% o9 h
2.汉朝的法律文书
6 C4 ?+ r5 m* Y汉朝的法律文书是在总结秦朝成败得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以裁判文书为例,汉儒董仲舒等人提倡“春秋决狱”,从法律实践方面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董仲舒的《春秋决狱》一书中所收判词大约是现存最早的拟判。在古代,判词依其功用不同可分为实判和拟判:实判是处理真实案件的判词;拟判是虚构或模拟的判词,并无是几点法律效力,但会对实判的制作产生影响或为实判所效仿。9 y3 x! e; \/ ]! m% u; P
汉朝时起诉称为“自言”,需提交书面文书。“爰书”一般是指记录罪犯供词的文书,有时指罪状认定的判决书。“诏所名捕”即下诏书明确追捕者,接近于今天的通缉令。 “鞫系书”即经审问而得到的供词。 “狱证”即判决狱讼的凭证。9 r; U( K% \" ~3 o
三、唐宋时期的法律文书 r& w* _7 k8 }* g5 ~, I! R
1.唐朝的法律文书0 s3 x- N# |% n( b! j4 v4 o/ j( Y
唐朝的法律体系已较为完备,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律文书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判词发展成一种成熟完备的文体,保留下来的判词多为试判时的拟判。唐朝时认为判词制作的水平代表着一个人的能力,因此在授予官职之前先要考察制作判词的能力。应试者往往用骈体文形式写判词,讲求语句对仗、音律和谐、喜欢用典,整个文章熠熠生辉。但是,唐朝时期判词的文辞华丽之风导致了判词对事实认定和证明的忽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裁判法律适用的准确性。$ c; m# I) ?$ c% r# \ Y- N
唐律对案件的起诉与受理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当事人就所受伤害或所涉纠纷向官府告诉,需提交“辞碟”,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诉状。一审判决做出之后,如果当事人不服,需要向原审衙门申请发给“不理状”,并以此为凭据由下至上逐级上诉。
4 P% _: z2 I7 A' F. m2 |" \3 @2.宋朝的法律文书. ]' `5 s {- `5 O: l" l
宋朝的判词保留下来的绝大多数是实判,且由骈体变为散体。在继承唐朝判词优点的基础上,还针对实际需要进行了改进,使判词具备了语言平实流畅,着重于事实、情理分析的特点,对后世影响非常深刻。- H8 G0 j, I7 G
宋朝对诉状的格式和内容进行了严格的限定,诉状制作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5 @# x* Y* m$ Q. N+ g! \
南宋的宋慈结合自身实践撰写了《洗冤集录》,《洗冤集录》集勘验检查之大成,对后世影响深刻。3 q1 U% |! J* n% r" G
四、明清时期的法律文书. M$ G$ t" e) f' a) ?
1.明朝的法律文书
1 Q9 Z3 ^, y1 H, i- X; r' |1 o明朝的判词从内容上看争议事实、判决理由、根据及裁判结果一应俱全;表达上看,叙事清楚说理充分、文理通顺;从语言上看,字斟句酌、用语平实。明朝的判词分为审语和看语两种,划分的依据是制作主体的权限。对自己有权处理的案件,裁判者拟具判词之后即予以宣告的判词,称为审语。而看语是指制作主体对自己没有权利处理的案件,拟具之后转呈上级审核批准的判词。& R% v# J L; k9 u! y
对于诉状的格式和内容,明朝有明确的要求,必须将诉讼事实陈述清楚不得漫诬。诉状可由原告自己书写,也可由他人代写。需由原告亲自呈送县衙。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就盛行的调处制度日臻完善,促进了民间调解类文书制作的繁盛与成熟。8 i- x" K+ H$ N2 ?# ]& ]9 F
2.清朝的法律文书
; Z& k( {7 X- t1 c0 I清朝的法律是封建法律的集大成者,与此相对应的,清朝的判词制作水平极高,是我国古代判词的最高峰。清朝的判词多为实判,或骈或散,各成一体,或重在认定事实和判断、说明,或重在分析和评价,对争议事件根据法理、法律进行条分缕析的剖析,并据以裁判。
9 u2 r$ U, a- `清朝的诉状一般以所谓“状式条例”限定字数,一般需要列明起诉时间、当事人姓名、案由、诉讼请求及理由。这与我们现在诉状的基本要素已比较接近了。在清朝的诉状中有一个术语叫“珠语”,基本可以理解为现在我们所讲的案由。另外,清朝时已出现了类似于开庭传票、核准死刑等文书。当时官府紧急拘传犯人须持有一种签牌,名为“”火票或“火签”,其作用类似于现在的“逮捕证”。
& A8 {6 X- W5 r* p% X" P$ @
4 U! V! O) ~# O' P第三节 中国近现代法律文书的发展概况
% r! g( f v! J一、中国近现代法律文书的发展概况+ f% j7 P+ X* I# g( }! Z
(一)中国近代的法律文书" w0 p0 V/ [. \8 }! l
《考试法官必要》:清宣统年间沈家本为代表的修律大臣编纂,对刑、民事判决书的格式做了统一规定。这些格式已相当接近当代判决书。
$ F/ m% M, f- o: s 《刑事诉讼律草案》和《民事诉讼律草案》:辛亥革命前清王朝编纂,对书状及笔录文书的制作作出了规定。
/ E/ }& ?+ ?( `& ^1 l( W(二)中国现代的法律文书1 p' G8 R" a) B
民国时期,我国的判决书基本沿用了上述格式,于此同时,也增加了关于审判庭之名称、推事姓名及制判年月日等内容。
; `0 H- a# Z* C% Y F3 g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边区和解放区对法律文书的制作要求通俗易懂,说理要深入浅出。! i" e. Z+ B' z' N( y# ^
二、中国当代法律文书的发展概况2 l7 @) U5 w! `3 e r; g
(一)开创阶段
4 T; G' h1 g( v! p* h8 @" S5 N# s$ W1951年,司法部制定了一套《诉讼用纸格式》,同时废除了文言,改竖排为横排。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对诉讼文书格式予以规范。
* Y$ V; n) Q8 d4 ~1956年,司法部还制定了《公证文书格式》。- D0 i% _: |5 @
60年代初,最高院下达《关于改进审判文书的文风问题》,对对裁判文书提出了非常切合实际的要求,可惜的是后续的法律虚无主义的盛行,导致了法律文书制作水平的下滑。
2 g O8 y5 K5 z2 x! E(二)重建阶段7 M; O9 U0 R* _4 f
文革结束之后,我们进入了法律文书的重建阶段。法律文书的重建基本是按部门分为几部分,其中司法部于1980年重新修订了《诉讼文书样式》8类64种。此外,人民法院、检察院、其他相关部门也开展了法律文书的重建工作。
7 }' x( R0 H. Q" w" q) `(三)改革阶段
& |. o4 [ F. @ 法律文书的改革往往与法律的修改、制定、司法解释的出台紧密联系。6 Y# g. P: O+ f b% z: O9 }
1 v; i$ V! j" ]; K/ x5 d- O
- F) d* j$ `# Q S T; C7 q! x. \8 r+ x, k8 ~0 ^
. u0 Q6 c) @; }4 r# u; B# U+ {" R
; a0 b% }5 t' M+ |
M7 p% C0 y6 x/ f
K, r" Q1 i, M/ Y; @9 H. W v7 U
第二章 法律文书的结构4 @2 d! K; r7 f+ n3 U/ @
第一节 法律文书的结构概述
( L: W; j8 ]- j- I1 L 一、文章结构的概念和作用7 t8 d9 E. r; P! _" e$ q, j
(一)文章结构的概念:文章组织材料、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 y3 F( L! i6 `; ?3 K8 R) z# y
(二)文章结构的作用:反映发展规律、体现思维经过、表达主题思想。
) L% }$ Z, r# [. b' ?9 L 二、法律文书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T- _6 N/ g j- a' d
(一)法律文书结构的概念:组织安排法律文书的组成要素、材料及内容的各种具体形式。% H; f/ G8 c( G( q& G$ ^
(二)法律文书结构的特点:1 q3 c" \& ^ K& b/ T* Q" c
1.结构形式模式化:一般来讲同一种法律文书,无论案件性质、复杂程度、涉案标的有多大的区别,其文书的结构模式都是一样的。这种稳定的结构层次和排列顺序形成固定的模式,不允许或者不提倡制作者随意增删改造。
* P% G( _ w& W 2.内容事项固定化:要求具体法律文书每一组成部分所包含的事项是统一和稳定的。法律文书各个组成部分涵盖事项固定化,要求其内容清楚明确、层次合理分明,而不能事项纷繁、形神散漫。
/ w7 S( x$ y1 a' m' g" g v! z 3.结构用语程式化:法律文书中要求准确适用法律术语,其语句常带有多重定语或状语。文章通常采用正常的语序,必要时采取程式化的句式来表达相对固定且确定的内容。
1 L# u: F, ^( B三、法律文书结构的成因, s. I0 V/ C9 B+ E: b j( p
(一)法律文书结构形成的历史条件, Q8 V. T" E, K: a( W
1.法制传统的影响:例如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传统与大陆法系的成文法传统导致了两大法系文书结构的差异。/ Z* p- r% v2 p; n5 ~" ~ |# U9 u
2.法律制度的影响:例如两大法系不同的法官制度导致了两大法系文书结构的差异。
4 C/ v j8 D' O/ q( q8 s) x (二)法律文书结构形成的现实条件! A7 T) Z E& M) u* d
1.现行立法及法制思想的规制:法律文书结构模式的创造和形成是以法律的具体规定为基础的。' D& }9 ]5 K7 e
2.各种法律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对法律文书结构的变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 G2 X9 X, p; u* ]1 }$ k第二节 法律文书的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
- \( u$ x% R! @; ~3 b( ?. ^) I1 `8 z# R一、法律文书的形式结构(结合实例)' {, \' B9 |. h1 l
(一)法律文书形式结构的概念:法律文书外在的组织形式。
9 ` w3 A( G# v. N" w( C# d8 B8 Q(二)法律文书形式结构的组成部分7 d. ~8 X# g) [
1.首部:开篇部分,一般包括文书标题、文书编号、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基本情况、案由或事由,案件来源和处理经过等事项。# l/ N" k: O8 ^( b7 x; X1 h6 F* E. Y
以公安机关制作的起诉意见书的首部为例,应包括以下内容:; V8 b' u, ], g# _
(1)标题,包括文书制作机关名称和文书名称(已印制好)(2)文书编号,顺次写明提出起诉意见的公安机关的简称、案件性质代字、诉讼程序代字、制作年度、案件顺序号(3)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及违法犯罪经历、因本案而被采取的强制措施(4)案件办理情况,包括写明案件由来和案件来源。
4 }7 R7 F; D5 T0 s" L# v7 h' A5 I 2.正文:全面体现法律文书所要解决的问题及法律事实和法律依据。
% O( D. z# [6 M/ ^9 u- l- |( }+ R 以第一审行政判决书的正文为例,应包括以下内容:. o0 T) |; G/ ~: V) } p
(1)被诉的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及相关证据(2)原被告双方的诉辩意见(3)法院调取和认定的证据(4)法院认定的案件事实(5)判决理由部分(6)判决结果。2 L8 z t7 }: w6 t, m
3.尾部:结束部分,大多需要交代权利义务告知事项、制作机关或制作者的签署、日期、用印、附项等内容。0 ?0 F) w0 s- G+ m5 N- F
二、法律文书的内容结构
; O: c/ w3 ~% c3 b. Y4 s(一)法律文书的内容结构:法律文书所应当包含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编排布置。
& b z r3 U$ Y0 M(二)法律文书内容结构的组成部分7 U; X5 x% f# V- n
1.事实:案件事实或者具有法律意义的事件经过。0 `& y0 k- s/ Z- S' {
2.理由:将所述事实与案件或事件的处理或认定结果有机联系起来的纽带。$ Q9 [ Y0 T1 Z t2 i, T! n
3.结论:直接表明法律文书的制作目的或意图。
1 }0 ]9 I0 a9 C( B6 c8 ]5 E三、法律文书形式结构与内容结构的关系(补充内容)' L/ z5 n$ x8 t$ J% ^; f/ ?$ A8 L
(一)形式结构与内容结构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概念。
+ \9 K, ]; |$ Q+ s; P(二)形式结构与内容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 O8 m4 G+ j6 |* H* _9 b5 C
(三)形式结构与内容结构是相互作用的。6 P V9 Q& Y0 d0 @6 O+ y* d2 c
1.法律文书的内容结构决定了法律文书的形式结构。9 [. z/ N1 _, Z6 l
2.法律文书的形式结构影响法律文书的内容结构。
5 P% l; _+ W1 Z1 e S( L# N第三节 法律文书的结构类型
% q- U, S8 j9 g, v, E9 a, B& P一、填充、表格类文书(结合实例)5 m8 e8 |& U) v; r' i! f
(一)填充类文书: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比较单一,制作者只需要根据应处理或宣示的事项在文书中相应的空档按要求进行填写就完成了制作任务。
( P0 I7 W2 l% P( N3 B9 z4 J(二)表格类文书:采用表格的方式表现案件相关内容的文书。内容单一,无需复杂的叙述和严谨的分析说理。8 ~" T$ a3 s! P, S4 z: w
二、笔录类文书
: p6 J6 k" Q* W(一)笔录类文书的概念与特点
2 z4 ~' I# g* ? 1.笔录类文书是公安司法机关、公证机关、仲裁机关、行政机关、律师以及司法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以文字形式如实记录诉讼活动或非诉讼活动的实录体的法律文书。
) K$ |, ?. ~2 O# w1 ` 2.笔录类文书的特点
$ x5 ]; G5 E) M2 U8 Y (1)内容的纪实性:内容的纪实性是笔录类文书最基本的特征。笔录类文书的制作目的主要在于查明案件的事实,如果内容不真实则失去了制作笔录的意义,因此,笔录类文书一定要忠于事实,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事实。5 v2 q% X3 W9 t( e5 `. s) x8 h) h
(2)材料的原始性:材料的原始性是指笔录材料的摄取途径与其他法律文书相比,更为原始。4 e7 n, [( U, g# }, p4 X: k% \- q' f1 ^# O
(3)制作的及时性:这是从制作时间上对笔录的限定。及时制作能保证记录内容的准确性和证明力。
K0 G) D" d4 P3 z& G7 U ? (4)适用的广泛性:广泛性主要体现在制作主体的广泛性和记录对象的广泛性。在诉讼活动和非诉讼法律活动中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需要以文字形式留存下来的信息,都不能缺少笔录类文书。
$ t: j, ^& s/ q' \. U& t) R(二)笔录类文书的分类! i- O- E+ V/ y- W, E
1.按记录对象的法律性质分为:诉讼笔录、非诉讼笔录
6 S, k0 {: ?& q( k+ @4 i4 G 2.按制作主体分为: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类笔录等0 ^, g$ u2 b3 h- K' `% t
3.按记录的客体分为:对话体笔录、记事体笔录# d0 _' [% x) Q2 m- M/ Z
4.按记录内容的来源分为:原始笔录、整理笔录
" [$ E# p3 g7 [$ D. W% n* p+ E三、叙述类文书
* O* e: z- X2 P(一)叙述类文书的概念:形式结构与内容结构皆齐备与完整的法律文书,在制作时要叙述案件事实、阐述理由,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或决定)的法律文书。
2 o. |0 a# @1 J! o7 W7 y(二)叙述类文书的基本结构# l6 v% ^7 r+ {0 _7 u/ |
叙述类文书的具体类别有着各自不同的结构模式。4 ?1 s- B# ^. s/ C$ e& C! ^( `
. J& Y7 k' v+ Y; J+ S
1 G2 d* Y/ s$ K, B+ w
; `$ |& `2 M& h+ x; @, k9 c6 |; H6 v# T; q6 {* D
" }7 M1 I" E! A# e" Y2 n4 h! ?' N. m6 v$ Z- i
/ J* R2 V4 p; I
. h% e# P: g' G; u
. Z& @5 I; Y$ n' c& R
7 V( w% c. U1 n* t8 Z9 R3 T
! c7 n# m" ]1 V8 Z1 A2 L) p9 z
; l6 k8 J# L# B$ {- B# j0 ]* M( p4 H- `' v/ N
# L- b5 t1 }5 Z, V
; G: g ~$ B+ Y* S
# s2 Q& c6 \3 A5 X$ B/ y* Z( R5 a( z, `/ V% B; ^. }8 n; S& k
0 Z/ E* @% }$ _2 v
# n; d. f6 |4 p# _1 ^: X: S2 S# ^1 C( f, V5 H* N9 D2 o
2 L1 v: s7 E, m% O& l# M
1 U! ~! l$ Q" N; h3 {
0 c D1 E! K# W3 r% x6 @7 p; f: n: @; {! @8 o
第三章 法律文书的语言运用
# e% j4 `. _0 w2 u2 |. g$ p第一节 法律文书语言的特点
; ^! V7 }. y, Z% y$ g一、法律文书语音的特点, ]6 U9 ^6 L E0 I
法律文书的语调以平调和降调为主,对于升调和曲调运用较少。, Z) \/ X# [' q6 ]3 \$ d
平调是指调头、调核、调尾基本维持在同一语音高度,无明显的高低变化,多用来叙述、说明,通常表达沉静庄严的内容;降调是指调头或调核高于调尾,多用于陈述、感叹和祈使句,通常体现肯定、沉重、请求的语气;升调多用来表达疑问、命令,通常展现疑问、反诘、激愤的情绪;曲调多用于表达恐惧、惊讶、讽刺、夸张的句式,往往用来宣泄复杂的情感。" a; z) R4 m! P: t/ g: ~- U
二、法律文书语汇的特点3 ]: s, H. A6 I# [( V
(一)使用正式规范的词汇
, _! D8 p2 {& ~$ M2 _4 W 1.选择采用正式用语:一般指使用书面语;为体现用语的规范、凝练和文雅,法律文书往往选择单音节的文言词汇代替多音节的现代汉语词汇,例如“没有尽到注意义务”一般表述为“未尽到注意义务”。
) k8 o- {6 @5 {' K3 y' X 2.准确运用法律术语:法律术语是指立法机关用于表达法律概念的专门术语,含义单一、固定,且界限分明。有利于体现法律文书的威严和权威。
) M' ~9 Q$ K- ^" {/ e1 [" f, ?(二)区分词汇的褒贬色彩:尽管大多数法律文书无需也不宜直接表露情感,以如实反映客观对象为指针,但其鲜明的倾向性仍不时地经由词汇本身的感情色彩透露出来,使人们感受到制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A0 ]% l) d. `" s
举例:本案被害人姜X与同伙实施抢劫后逃离现场,针对黄XX的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结束。此后黄XX驾车寻找并追赶姜X及同伙,姜X一边逃跑一边持水果刀对坐在车内的黄XX挥动,其行为是为阻止黄XX继续追赶,并未形成且不足以形成紧迫性的不法侵害,故黄XX始终不具备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辩护人关于正当防卫的辩护意见本院不予采纳。7 G5 |5 R0 b& Q
三、法律文书语法的特点# R; {5 P5 | }' b, J5 |
(一)语句结构完备严谨8 O1 B, j; h7 c9 y) y
1.语意明确,避免歧义2 k3 h4 z# X0 G( U1 ^4 C* u w
2.语序正常,逻辑合理: W) S: H9 |: z& ~* m6 Q
(二)句型少变,长句为主
0 P0 P2 A! _2 T7 w n' d+ e 1.以陈述句为基本句型
0 M4 [& K& y' H2 p- H) o6 w! W 2.长句为主,短句为辅8 j0 w" `% K: Q6 Z6 \
第二节 法律文书的语体
; p' R% O5 U1 A. D! m W一、语体概述
4 X0 w3 w E4 v/ C+ | 1.语体的概念:适应不同社会活动领域的交际需要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风格特点的语文体式。. h8 f3 f+ C# ?- m
2.语体的分类
4 m6 q( Y( R. }- n( @ 依传播方式分为口头语(对话语体、演说语体)和书面语(文学语体、政论语体、新闻语体、科技语体和公文语体等)。" E& i! w9 P6 w1 z5 h
二、法律文书语体的特点# q2 ~6 T$ e% T% s( M& c4 q5 L
1.准确:语言的准确性是法律文书的灵魂和生命。这里的准确不仅指案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准确,也包括所用语句要能够完全切合所指对象的名称、性状、动作,贴切地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 }7 r0 a. g( R1 U3 H 2.庄重:在写作法律文书时要注意语言端庄规范,格调郑重严肃,不使用具有描绘色彩的形容词的重叠式、动词的重叠式。因为这样才能体现法律的威严和权威性。一篇成功的法律文书读起来应该是掷地有声、正气凛然的,而不应该是特别花哨、特别飘忽的。
" a/ R8 d! Z; A 3.简明:一个是要简洁,另一个是要明确。这就要求法律文书没有过多的铺排和渲染,也不能啰嗦,表达要流畅自然;另外,在简洁的同时还一定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不能让人产生歧义,表达上要较为直接。
6 H$ `+ h" K; R0 e& ?: D 4.严谨:既要求法律文书用语要细致周密、搭配适当,还要求结构上次序合理、层次分明、符合逻辑。
5 `9 W1 W; {: r+ q b1 J三、法律文书语体的分类
6 T8 O# E/ Q) B, K7 _(一)通俗灵活的法律对话语体:如庭审笔录、讯问笔录等。从如实记录的要求出发,我们制作的文书应当如实地呈现对话体的风格。另一个方面,毕竟法律文书的制作目的与一般的谈话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应当将谈话中过于庸俗的方言、俚语删掉,将陈述者有所省略的句子补充完整,将陈述者表达不清的地方进行追问,并较为清楚地记录下来。, k; w z: y" c( I
' I3 ]- I- O5 D1 F: Z7 m+ I(二)庄重规范的法律公文语体:这类文书遣词造句必须认真推敲、大量使用法律术语、结构较为固定。这类语体的法律文书主要包括公安司法机关、有权就相关问题作出处理决定的组织制作的、表明自己的意见和结论的法律文书。: G" b9 O, v- I; W' h) {) }
(三)情理交融的法律演说语体:法律演说语体一般应用于辩护词、代理词以及检察机关在法庭上发表的公诉意见书中。
; p3 c# w8 K9 I: D( q% l(四)简约自由的法律应用语体:这类语体一般应用在申请类和反驳类文书上,比如民事起诉状、仲裁申请书、答辩状等等。
9 P$ b) O+ [. P) Y& K- r6 \ ?$ C, q; L+ S) ^- r
第三节 法律文书语言的修辞4 D' U- y1 |: y& }) K M
一、法律文书语言修辞的基本要求
9 g/ Q+ `1 L7 \8 u' { 修辞是指根据已掌握的语言材料,对各种表现手段进行恰当地运用,从而使语言表达准确清晰、新奇自然、栩栩如生且引人入胜。: A# X3 Y) C2 D5 c
1.结构形式模式化:为适应所表现内容的需要,也为了体现所处理和解决的问题之性质,更重要的是为了坚持法律实施的统一性,法律文书多采取相同的结构形式来安排同一种类文书的篇章结构。这种稳定的结构层次和排列顺序形成固定的模式,不允许或者不提倡制作者依自己的意思增删改造。
. Q, s# u s6 M" w+ x3 }7 T 2.内容表述条理化:法律文书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所包含的事项,都要求内容明确齐备、条理清楚合理,而不能内容纷繁、形神散漫。, l+ w8 o+ b/ |! d) N a7 K+ ]1 b+ G& e
3.修辞手段消极化:法律文书在修辞手段上宜遵循消极化的原则,以达意的明白、准确和逻辑的周密、有序为目标。 S* Y7 G e6 k0 o0 t1 O' I
二、法律文书语言的修辞手段
1 p, M' B; B4 L3 v (一)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 R- e+ h5 B$ U
消极修辞:主要关涉遣词造句和篇章结构的基本原则,要求用词准确、语义明晰、文理通顺、结构合理、繁简适当,使所要表达的内容清楚明了。消极修辞主要要求明确、通顺和得体。
( \3 g- W( k9 g: Z 积极修辞:调动一切修辞手段,形象地表现内容、营造意境,最终达到动人的目的。法律文书一般要求严肃庄重,所以积极修辞应用较少。但是,也并不是绝对地不能用,在某些法律文书中有一些修辞格还是可以用的,例如比喻、排比、引用等等。' V2 g z- K$ n: b. ?# B
(二)模糊修辞
- s% F1 i" @2 U 模糊语言并不是表达模棱两可的语言,而是为了界定生活中那些不易准确表达或不宜准确表达的事物,适当减少内涵、扩大外延,以表示不精确的相对概念的词语。. Q1 d: I$ W; p/ H$ m3 t3 ^( G2 `
模糊修辞在法律文书中主要体现在模糊语言的运用上。法律文书中模糊语言经常用来表示时空、数量、程度、评价等。& ?* f% E+ G y: x
模糊语言的使用不是无限制的,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一要有相对确定的范围或者存在比较性、层次性的限定。另外,模糊语言的使用不能影响最终的处理结果或者印证相关的观点,否则就应当采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相关的概念。8 Q8 `7 H) _/ ]" A
$ J/ t& t7 }( W9 K' R) J( R% {
- f- q2 T K9 y% K# j! d' f/ G" f w1 y
# Q$ D6 I9 U4 q8 f! C
% U6 a9 o. o0 a9 r7 M
% f( v+ O& i- x$ Z
9 D+ D! F8 @ g3 m7 [
: P7 V# J/ P: ~/ k. B0 w) {9 f
# L% g; `* P; i1 T& M: ^0 H* [: h
. `9 h6 c) B: |$ O4 `: O7 Q% B) n" z/ P' |) V5 r: _) U4 N
" K5 c9 m/ e$ b o
+ q* C$ A& [4 m! T! e$ ]- P
- v' f2 k3 ?6 ?: n5 ?3 s
4 U3 d! w+ F4 h; d/ f) s8 U- u- O: c! G
6 x2 A: p) U( Q
第四章 法律文书的表达方式
8 f6 ~8 T% @ \第一节 叙述在法律文书中的作用
2 i% g, v% t) \. ^ 一、法律文书叙述的对象7 G" V& [8 [0 U' A; ?1 q$ {
在法律文书写作过程中,叙述一般是为了展现法律关系或法律争议的形成和发展的经过。其叙述的对象是与争议有关的、受法律规范规制的案件事实,即法律事实。) l9 q$ e9 I! v9 q) _5 X" z2 C
(一)法律事实的含义和分类
& D/ L, w4 I8 A: S, b: I# d 1.法律事实的含义:引起各种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和构成各种法律关系本身的事实的总称。+ @8 {3 j* ?% u4 T' d B( n2 A
2.法律事实的分类(依因果关系划分):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原因事实;由原因事实引发的法律关系本身。
/ S& s# I5 T& Y(二)法律文书叙述的特点
. `) E5 g& p) C7 B$ U6 n" M 1.叙事为主,平实简洁:法律文书要展现事件的经过和结果,叙述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所涉事件的具体情况真是地反映出来,把各种关系交代清楚。要以较少的言辞表达出较大的信息量,叙事的过程中往往使用的是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词语,那些描述性强、文学色彩浓厚的词,在法律文书中是几乎不用的。6 @4 N- j1 r- K; A6 J Y
2.准确完整,直陈其事:法律文书的叙事在于确切清晰,能够将整个案件经过全面展现出来,同时又要简单易懂。因此,法律文书的叙事必须直陈其事,不得含蓄隐晦,使不同的阅读者从叙述中得出近乎一样的对事件的认识。% {3 e8 E4 ~1 [! K. D y+ z
3.概述为上,因果明确:法律文书所叙述的事实一般不纠结于细枝末节,除非这种细枝末节对最后的处理结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另外,法律文书一定要将因果关系直接地叙述明白。对于分歧和焦点,文书制作者在叙述中不能回避,而是应该结合自己的认识明确表明态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7 G3 R# e3 D# m- @
二、案件事实的要素和属性; ?! ^0 b6 h8 N3 t5 R
(一)案件事实的要素
7 `4 K/ D* u; j* m$ A/ s 法律争议的性质不同,其案件事实的必备要素所涵盖的具体内容也会不同。
& [* A% H, m( p9 r$ ]$ o4 N 刑事: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行为人,行为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行为人事后的态度和犯罪行为所涉及的人与事等。
5 `4 M% ^: a4 r6 E 非刑事: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纠纷的各方当事人,纠纷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L1 S. k7 c9 }6 V
(二)案件事实的属性6 } E9 }& R* l5 j
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之所在。
) [/ f2 P- P, T9 }1 p+ c L, T 1.案件事实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案件的实在性,也就是说案件事实独立于主体的思维、意识、观念之外 现实地存在于或曾经存在于客观物质世界之中。另一方面体现在对案件事实的记忆和表达需要依靠客观的物质载体,例如语言文字。
2 g- v) h0 E( |( [1 V5 J 2.案件事实的主观性:主要表现为案件事实被有关主体记忆、认识、理解、表达和接受的整个过程。. I8 E+ I% R" ~9 E
三、案件事实的基本内容8 H, M% @- `' |4 Z& C1 {' P6 G7 n
在诉讼过程中,证明主体需要运用证据证明一些与裁判结果紧密联系的案件事实,这些事实就是证明对象。证明对象的范围决定了法律文书中应当叙述的案件事实的范围。. G& z9 Y2 x. J4 [
(一)刑事诉讼中的案件事实% u* s9 W' b" l+ C+ D9 [5 }3 e$ z# k7 _
1.被指控犯罪的构成要件事实: F% U& m, b* Y+ h$ ]( E1 U$ R/ f
2.被指控罪行轻重的量刑情节事实
; x: m9 Z! Q2 S5 u6 D) m+ B 3.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和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
" {% E8 s8 m8 o) `" W B. A3 a E(二)民事诉讼中的案件事实5 V$ E& v" e4 n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围绕当事人的主张来确定,因而民事诉讼案件事实主要包括案件的主要事实、相关事实和免证的事实。 & r2 T" e4 t1 h/ ] E
1.案件的主要事实
9 l m& v! v5 e/ n/ ] n5 L 2.案件的相关事实% }2 L. h0 ]$ a6 ~" e7 j) r- Z8 Y% x
3.免证的事实
' E/ f5 _8 D8 t0 h" z- x(三)行政诉讼中的案件事实
- Z2 U" A5 \. L$ ? 1.被告应证明的案件事实: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及所依据的事实等。. X& N+ L9 F, I
2.原告应证明的案件事实: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存在、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等。
0 c6 c& b; J& \ K四、叙述案件事实的方法
% R/ f3 u! q- K7 }5 ?- ](一)基本的叙事方法
. N7 l7 ^8 `0 G' y+ H8 h 自然顺序法,也称时间顺序法,按照案件事实发生和演进的时间顺序叙述案情的方法。4 M3 H5 p7 u& u4 ~! t ?+ I( b' ~
(二)刑事案件的主要叙事方法
, a7 o; T0 A- l$ c/ ]$ L( {/ g- t, X 1.突出主罪法:一般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了多起性质不同的犯罪且罪行轻重区别较大的案件。
! j# m: s9 |- d; `; K% U9 W: v/ e 2.突出主犯法:适用于共同犯罪,在叙述多人犯一罪或多人犯多罪时,以主犯为线索,通过主犯的行为轨迹来展示整个事实情节。
" H8 r2 Y P; m* w& o 3.标题罪名法:一般用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同一时间犯多罪,但是各罪之间轻重不明显的情况,通过标题罪名的方法,对每一罪行进行分别叙述和证明。
9 G, L/ h6 {" } e7 |$ c(三)非刑事案件的主要叙事方法
7 _% L* x3 t/ t 1.纵横交错法:一般先横向平行分成两支分别交代双方当事人的情况,接着以时间为轴介绍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产生,之后再从横向展示双方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具体内容,然后再按时间顺序讲述纠纷发生、发展的经过以及持续至今的状态,最后横向罗列相关细节和双方的分析。这种叙述方法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往往能最准确地向阅读者叙述案件的事实。
8 @6 ~# o% G4 M9 V; m N1 D8 Q 2.分项叙述法:一般先叙述当事人之间认识一致的事实,然后对存在分歧的事实逐一列出小标题,再逐个叙述。这种方法比较一目了然,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和前后的协调性。这种方法适宜突出民商事争议的特点,强调当事人之间的分歧及裁决者对分歧的最终确认。
8 X# w9 S' S8 Q; N, \% m五、叙事者的视角和能力
W1 K4 I! Y" H0 w' X9 ?5 s9 r* X2 [2 F 1.叙事者的视角
% K$ `1 o$ k. x. M9 n Y$ ^% J& } 视角作为一种叙述方式,主要涉及叙述人称、叙述立场等方面。
5 z. x I: P9 r5 P) o) R6 ^# I! [. D& V 直接叙述,即全知视角:案件事实的评判者在叙述时采用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视角。5 Q/ G! E, l! ~4 G6 P1 F7 [
间接叙述,即个性化的视角:当事人在叙述时大多选用个性化、第一人称的视角。! v- [5 _: ]& @2 s0 G' K
2.叙事者的语言表达能力9 m+ n& I* h3 G; `
尽管每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讲只要叙述能够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该法律文书的叙事就是合乎要求的。
. g1 Y$ ?# i9 K* A% y9 }3 ^# }2 s5 [9 f* l( g4 g: Y" s
第二节 说明在法律文书中的运用& }, Z) D$ N$ {# Q8 R7 m* {9 p+ V; U
一、法律文书说明的对象
0 k: E. i0 \/ k 法律文书的说明是指为了促使读者对法律关系主体、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理形成清晰的认识而对之进行详细的解说。法律文书说明的对象可按其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法律关系主体,一类是具体的事物及抽象的事理。
8 n+ K& S: k# t" P! {( q# \(一)对法律关系主体的说明* m/ w( E) a8 @4 ~9 E
1.对身份情况的说明
- E' Y# u+ p% Q. V7 E1 V3 B 2.对人身关系的说明8 l7 L, k; |& T5 Q3 c
(二)对事物及事理的说明; f. D8 h s1 A3 A, r+ u" J
1.对证据情况的说明- D; n; o: |6 g' D5 _! z/ r1 \
2.对法律关系内容的说明
+ F$ N+ |( S8 m+ w: m e: ]: B 3.对有关专业知识的说明
9 w% L7 n& j( x% w$ v二、法律文书说明的主要方法& ]: ]5 v u/ {1 {9 E s" e
1.列举:将说明对象所包含的各个事项全部罗列出来,以静态的方式加以呈现。% h2 A' E- P9 D0 {+ B2 u! L7 C3 Z
2.描摹:运用简明质朴的语言详细介绍说明对象的外部形态或特征。
( ^# U9 T3 e- X0 h! \1 o9 Y 3.阐释:借助权威的界定或社会公众能够理解的语言文字阐明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使阅读者对说明对象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阐释的方法大多用于对专业知识的说明。
. R/ P# c/ \1 Y- E$ W 4.分解: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在做出说明之时可将该事物分为若干部分或若干方面,采取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逐一进行解说,以帮助人们达成对事物整体的清晰认识。$ c F& V) E3 c2 o0 m$ N/ M1 N; M
5.分类:按照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成因、功用等,将之分成并列的几个种类予以解说的方法。
4 G9 v& Z: w3 f4 W 6.比较:将两种以上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进行比较以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的方法。
. m4 |) q( @* E& U三、法律文书说明的基本要求
1 c+ T- k9 P% V! \3 L3 L- y. V 1.准确:在说明的时候,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以近乎科学的态度,如实反映说明对象的真实状态和性质。) h& H% L6 q: t8 u
2.具体:在制作法律文书的过程中要对各个说明对象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解说,进而让阅读者了解各说明对象与法律活动相关的特别之处。6 a, N6 i8 I& @1 e
3.完备:解说性文字所包含的内容必须全面,不能遗漏应予涉及的相关事项。
! O5 ^% o6 B3 q0 I8 K) X$ @ 4.明确:要求文字含义清楚、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2 \0 q# P; E/ b: L7 P+ ?. M- |1 J8 J0 x; k: C$ V4 o" G+ j+ U0 t
第三节 说理在法律文书中的运用8 O" @; D5 H1 o, J
一、法律文书说理的对象
p* a; n- {& R* p& G' K 法律文书中的说理是指从事法律判断的主题运用语言文字,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将抽象概括的法律条文、众所周知的客观规律、社会通行的人情事理适用于具体的案件或事件,从中推导出结论的全过程。+ S2 d2 ~4 R/ ]1 R& y }
(一)说理的对象3 V) N" D* e5 R" M8 @8 r. ^& W
关于说理,最明显的例子是人民法院制作的裁判文书中的论证说理部分,实际上,说理在法律文书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裁判者在裁判文书中展现自由心证的过程是说理;公诉人、当事人及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等论证自己的主张或反驳对方主张的观点也是在说理。说理是法律文书获得力量和公信力的源泉,也是法律文书文体特色的直观体现。1 `! d# K5 v% r; N& Q
(二)说理的要素5 N0 D) G9 c7 u; p, ?8 Y
1.论点:论点是法律文书所要传达的观点或主张,也是文书制作主体对某一法律问题或事项进行判断后得出的结论。(要求:合法、合理、可证)
# P* j0 O2 K3 P$ |- {6 m- a+ K$ U 2.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是能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应当能够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得观点与根据达成统一。因此,应当紧扣论点选取论据。, p: p9 P8 u u) f7 G$ J
3.论证:论证是运用证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必须符合正确的推理形式和过程。在法律文书中,论证就是依据所认定的事实来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并以此推导出相关结论的过程或是依靠论据采用各种方法来印证自己看法和主张的过程。这个过程用法律术语来表达就是法律论证或法律推理。7 m r+ M8 m D9 L
; r% W. p. r% g3 f4 ]二、法律文书说理的角度和要求
$ F0 w* L! Y7 s/ R% K; R) B' W, @(一)法律文书说理的角度
" t; V# T; j3 b 1.依法论理:法律文书论证说理首当其冲应当依据法律规范。依法说理以透彻直白为上。9 D3 W/ t/ _2 m0 N/ }' R
2.依事论理5 c0 a. \7 X0 H1 z
3.依情论理0 [- @+ E1 o6 ~4 v' i' @" J
(二)法律文书说理的要求
/ n, {; o2 l6 u1 A/ s 1.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在写作法律文书之前往往要先了解相关的背景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在写作的过程中,遵循这个思路将内容有条不紊地表达出来。 ! J0 h9 K1 I' c) |" s8 v/ N
2.逐层深入,逻辑严谨:在说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层次的安排,层层递进,让阅读者对写作者所讲述的道理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同时,还要注意逻辑上不要出现漏洞,以免影响文章的说服力。5 D' [4 ^1 l$ v/ ~% T
3.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说理过程中始终要知道说理的重点在哪里,不能一味地求全面,而使得重点内容得不到充分的体现。针对性强要求说理不能空泛,要针对具体案件。即便在同一类案件中,需要详细说理的内容也会因案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说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针对性。) U0 v. \2 Z3 y0 H$ E3 r
三、法律文书说理的模式: l' ?2 k5 V3 H& R: J4 B
(一)两大法系法律文书说理的模式
" _. i: S% T. @. q, W 1.英美法系法律文书说理的模式( T4 }4 d/ N8 F# X+ i* R
多为实质推理,归纳推理
! a f, Z7 I4 R+ E 2.大陆法系法律文书说理的模式
: K" b3 {8 y; h( [+ Q+ I9 x 多为形式推理,演绎推理
- m' a3 p! P% t(二)我国法律文书说理的模式
F/ [8 \( }# q/ y/ y( D 以三段论模式为基础,采取演绎性方法,遵循形式逻辑的路径,在论证说理时体现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逻辑演绎过程。4 y8 w6 J1 s& Q. G6 d. F3 a
四、法律文书说理的方法4 U# m+ p" h6 S
(一)说理的基本方法3 n, ^% Z7 I8 e" ]
1.引用论证法(或称引证法):引用论证法是法律文书写作中最常见的论证方法,一般通过引用人尽皆知的法律条文、自然规律;无可争议的科学发现、历史事件等来印证自己在观点或主张。
1 H# d. j. W) V$ E8 R 2.举例论证法(或称例证法): 举例论证法是直接运用已得到证明的案件事实本身或相关情况来印证己方所提出的观点或主张。
. l W! }: w) Y. [+ E(二)说理的特别方法' c7 g. p* G9 A- j8 X
1.比喻论证法(或称喻证法):喻证法是借助于需要论证的对象相近似的事例进行引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主张。* F z' J2 t! T0 g" ^* V- @
2.反驳论证法(或称反证法):反驳论证法的使用需要先找到对方论点的错误或论据的虚假,然后据此进行反驳。5 |. j% ?9 T! P
3.归谬论证法(或称归谬法):归谬论证法是以对方的观点为基础,以完全合乎逻辑规则地进行推导,最终得出全然错误或者荒谬的结论的一种论证方法。
6 Y, \5 o4 q( S P% J( s) u
2 _+ s% x7 m1 e5 n2 N6 Y6 g0 J t& q2 t; j6 p; V: k' y! Y1 }
$ a$ o7 _, {: _; Z7 S7 _
' U6 Y$ U8 r" b# Q3 j* m, ^
( W+ V7 N3 k8 |8 }
4 E! D" |5 y' q/ P
5 I* i& @, X3 S9 H9 V- t, x; C* E# B7 F- M
# B, u" B: h1 R7 z* O- `
* J# j$ {# e$ R4 [ Z" u& U' A9 C
7 U$ h9 V1 V3 r
( v* z0 y* [, \
, c7 L$ m: t) F
% {5 L ~: }/ f! ^2 _" v3 |3 B2 Y5 A' l1 f
第五章 民事诉讼相关法律文书
$ {: p+ g) n3 V8 |9 |第一节 诉状文书概述/ W( @7 q2 y5 b, _1 m' e' f
(教材第十二章第一节)4 V) |! N; |9 q# D! I7 W
一、诉状的概念和种类* X! k& o0 S4 D
(一)诉状的概念: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在提起和参加诉讼时向人民法院提交的用以陈述案件事实和证据,阐述理由和提出诉讼请求的法律文书。
5 y/ u. P' j! R' X ]1 \3 T) L(二)诉状的种类+ a8 W$ E0 V1 `7 s
1.以案件性质为标准:民事诉状、刑事诉状、行政诉状) s9 ?% A a/ `0 c2 Z
2.以案件所处的审级为标准:一审诉状、二审诉状、再审诉状
& U6 H) `/ M* v6 O! ]! c8 y7 Y' m二、诉状的作用
$ j4 [4 _) ^5 F$ I8 A& a P- @. g 1.依法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 w C/ ]6 W3 N; z4 l S 2.有利于诉讼的顺利进行。" m0 d1 X! W- J: W3 J$ b
3.有助于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d9 |8 f; B* e' r! f% X
4.促进国家法制的发展和完善。: h1 y Y& {# m2 ~% M
三、诉状制作的基本要求/ }0 {% K% _/ S# W, c5 M
1.格式规范,事项齐全:在写作的过程要将法律要求的内容完整地按照格式的要求进行书写。
8 K& u. X9 W( S2 y) D) R1 } 2.主旨鲜明,阐述准确:在制作诉状的过程中对材料有所取舍,表述上要突出主题,自始至终围绕制作目的阐明事实,提出主张。1 p3 y1 k6 {: P, r |4 ]
3.事实清楚,材料真实:诉状中应将当事人之间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涉及的人员等事项描述清楚,同时,叙事应力求实事求是,不得编造。
8 y- ?0 w* _' y8 N9 _ 4.语言规范,结构严谨:诉状对语言和结构的要求也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诉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言简意赅、语言规范、精确得当、结构严谨,一定要避免过分渲染、含糊其辞和杂乱无章。2 N2 o! [! Y2 E' Z7 k
% C$ I, J( r% n5 G8 O
第二节 民事起诉状1 P# M) L" T. j, L6 \
(教材第十二章第二节)( t! e: V2 n$ k
一、民事起诉状的概念和法律依据
8 _! R1 k6 L% Z! ]4 ^7 g 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依据事实和法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公正裁决的书面请求。0 P' Y1 ?- J L# P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0条、121条。& g6 b D: @3 R/ [- [
二、民事起诉状的结构样式和制作程序
8 g' r% e; _" z5 d1 M4 G# c/ J" [(一)民事起诉状的结构样式$ A" C) Q3 a& t! k0 v$ \
民事起诉状% O0 v. O8 I& \" o8 C/ [
原告:(写明基本情况)' |1 Q4 L. E# t& |+ n2 g5 c" x
被告:* p- J+ U( i+ {6 f/ n; g: I i) n. Q4 p
诉讼请求 \/ h4 R0 w1 k& G% U; {
1.……
7 u f; P; w: w+ x2 H- D D& W1 v 事实与理由
5 J d% l3 Y3 b3 ? ……(简明扼要地写明时间、地点、当事人、案情经过、结果、主张的理由及法律依据)
5 C4 d5 G& f8 R$ u. w: \3 }证据和证据的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4 F+ G6 t1 p/ v' M! T; w: f ……1 S) {. ^# [. c' d1 s/ q' F# k/ }
此致# v# c; L" W# {/ _9 R
****人民法院6 E" k$ B6 N5 y$ \- S. |! F
具状人:### " V1 }+ r& t: |2 N/ b
#年#月#日
3 X+ @3 s, W; @' W2 U5 X; ~2 t7 R 附:
. u4 r: W" r$ R, W 1.本状副本#份;# h* b0 k6 h. K
2.证据材料#份。; a6 V5 E6 z1 ~6 t, L
; J( O, m# H3 T# A
(二)民事起诉状的制作程序6 t% H2 O$ {1 Z/ |8 w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9、120、121条规定% a" s- ]1 k1 V5 G# o
三、民事起诉状的制作
5 [; L9 _6 S/ S4 n# n7 U0 I: V(一)民事起诉状首部的制作
8 y- W8 l/ C5 L 1.标题:“民事起诉状”。标题应标在诉状首页上方的正中间。而且,要用比下面的内容更大的字体,打印的时候也经常将标题加黑。, l; U+ K% a- E4 ^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如果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当写明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和住址。! R: U9 m$ q/ } R B4 L) E f
(二)民事起诉状正文的制作* f0 N0 S- m/ | V6 Q
1.诉讼请求:原告希望通过诉讼达到的目的。诉讼请求可以包括实体权利的请求,也可以包括程序权利的请求。诉讼请求应当明确、具体、合法。/ g% S0 _$ C7 ?" v# W, H, l
“诉讼请求”这四个字要是独立的一行,一般居中排版。诉讼请求如有多项
! ^; W5 p" a* H1 M e" ^ 应分行列写。% H0 z1 F3 h: G) r; f# v, R
2.事实与理由:起诉状中的事实是指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益纠纷或被告侵权的事实。对事实的陈述一定要围绕中心展开,陈述一定要真实、准确。理由部分一般分为事实理由和法律理由两个层次。事实理由不是对事实的简单重复,而是对事实的总结和升华,而法律理由是要用法条来说明所提请求的合法性。4 u6 B/ R. r5 n- v, Z
“事实与理由”这五个字要是独立的一行,一般居中排版。. q0 P4 O" x5 z
3.证据:在事实与理由之后要另起一段来列明证据和证人的相关情况。
% s, K. Q- A) l3 n' n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要是独立的一行,一般居中排版。
6 a5 C' ^5 o4 h( V! [. b" Q; }! s+ J(三)民事起诉状尾部的制作
6 n* B) I0 N% b$ K- H& z 1.致送机关:在证据之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然后往下一行顶格写“某某人民法院”,这里要写法院的全称。6 P! N* [' v; Y; `
2.具状人签名或者盖章:在致送机关的右下方由具状人签字或盖章。如果具状人是自然人,在制作诉状时不要将其名字打印出来,而是由其亲笔签名,签名的时候要使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如果具状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要在“具状人”这三个字之后打印上全称,并在名称上加盖公章。
3 `0 `$ Z! f8 A. a2 ~, e8 [7 k" G 3.具状时间:具状年月日写在具状人名称的下方。% B! T0 ^7 C! X$ h' T: \
4.附项:最后在诉状的左下侧标注附项。2 Z( I0 }2 q4 b! F6 Q: x% u; d
四、民事起诉状的实例(以离婚纠纷案件起诉状为例)1 C; j: R8 K* ]2 x3 v
/ I$ S0 G& c2 K! j# v( U2 t
第三节 民事答辩状( @( {9 V9 i, F7 E1 v& U
(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 A' i2 H& H6 \( a
一、民事答辩状的概念和法律依据1 b2 Y- q: ^4 N3 r$ u7 @) ?
民事答辩状是民事诉讼中的被告或被上诉人收到民事起诉状或民事上诉状后,针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或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作出答复,并依据事实与理由进行辩驳的法律文书。1 A' a4 \* {) @9 l6 M* d) F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5、167条。3 ?) m6 l( z& _' l
二、民事答辩状的结构样式和制作程序" U$ k/ i( T& P. j
(一)民事答辩状的结构样式
# U0 n) x1 F1 A' N6 P" c7 i9 f1 t: Z3 L民事答辩状' D0 V ?0 n) D
答辩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z# E, h2 _( d* m: s: `+ @" [, x
因XXX诉XXX一案,提出答辩如下:
+ n- H% o+ h) f0 w5 ?/ ^ ……(应针对起诉状、上诉状等内容进行回答)) S: {+ f4 i7 A* E6 e( H
此致
1 o6 A. S m- Q6 `# c$ D) Q XX人民法院
) l; b: _5 b" J s( d 答辩人:XXX/ X- \+ t0 F; {6 ?9 g( ^
XXXX年X月XX日
, k9 f' x* V& q 附:
2 N2 h* i! Y: p) u3 D 1.本答辩状副本X份,: @0 v$ a( W4 j6 \1 Z7 ^
2.证据材料X份。* D, K; w. m) X/ e# b
(二)民事答辩状的制作程序, [/ @) l8 g8 k# P. a' g% q# |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或被上诉人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或上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被告或被上诉人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或上诉人。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2 a7 u! j2 h7 v! b- o4 A
三、民事答辩状的制作2 A/ F# y8 D- b1 T) d( {1 n5 M
(一)民事答辩状首部的制作, M' u7 I1 y4 ~7 R; T2 F
1.标题:“民事答辩状”; h% ~- E! `4 m3 H4 u
2.答辩人的基本情况: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5条的规定,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8 f* ^* W6 V3 @4 |: d) n+ l/ S 3.答辩案由:“答辩人因XX一案,现提出答辩如下:”: c( O ~( i5 ?
(二)民事答辩状正文的制作
7 } d; c2 l- m3 N% t 1.答辩理由:答辩理由是对起诉状或上诉状的诉讼请求等内容进行的答复与辩解。答辩人通过答辩理由的阐述,完全或部分否定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以及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答辩理由要注意针对性,而且要有理有据,不能强词夺理或言之无物。/ ^0 m) {3 F7 {2 T* p( t
2.答辩请求:被告在陈述答辩理由之后可以自然地提出自己的要求,或就案件的处理方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般来讲,一审的答辩请求包括请求人民法院驳回起诉,不予受理;请求人民法院否定原告请求事项的全部或部分;提出新的主张和要求,如追加第三人等。二审阶段的答辩请求一般包括请求支持原判决或原裁定,反驳上诉人的要求等。9 Q* g; C$ Z7 d k3 K+ D
3.证据:证据的要求与民事起诉状的要求一致。% _7 r" R6 Q B5 h: F3 ?' Z, M
(三)民事答辩状尾部的制作
* }1 [( E9 {5 C9 p8 i 1.致送机关' Q8 Y' G" _( W# p6 ~5 L
2.答辩人签名或者盖章* |9 {' V7 ^" a2 a: l# J9 b
3.答辩时间
6 s5 I* A% P0 X# {$ U 4.附项$ l( q H+ s* w* h
四、民事答辩状的实例
1 |$ E+ l( P( W" {. s, K c, X9 K. e4 |5 S" x9 l" p& Z# R
第四节 法庭演说词概述
. Z: M8 w) g2 H/ r- H(教材第十三章第一节)+ t% Q; F$ D' l
一、法庭演说词的概念与特点
" a1 i I- Q/ h% u. j1 j(一)法庭演说词的概念6 |! m: X5 q/ p6 |8 E% Y$ Q( I! ]$ S8 H
一般认为法庭演说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庭演说词是指控辩双方的出庭人员在庭审过程中,就有关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及主张所作的系统发言。
! k2 V/ N+ y' d' q. x狭义的法庭演说词是指代表人民检察院出庭的检察人员,以及代表当事人出庭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法庭辩论阶段,就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及如何处理等所发表的系统性意见。
$ Z$ ]& h) l' k% Y& `: @ 广义与狭义的区别主要在于主体的范围。我们要学习的是狭义的法庭演说词。8 K% ~' I6 [% |+ ?) F. Q1 t- I, Q1 t
(二)法庭演说词的特点5 |4 ^! q, ~. O p
1.演说性:法庭演说词是通过口头表达来传递信息的,需要符合语言流畅、表达准确通俗易懂等特点。, S6 @# a7 g& g* ^
2.针对性:要针对特定案件发表意见和建议,必须围绕案件来进行。
( L! C7 L4 `$ v U ]: I/ J 3.建议性:制作法庭演说词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让审判人员接受制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因此,要做到客观全面地分析案情、准确具体地适用法律,明确地提出自己对案件的意见和建议。3 Y1 q1 @9 Y- ^' n2 J9 q' a$ P# ]
4.明确性: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重点突出、结构严谨、有理有据。
! T( C! j" S7 p9 V) L0 _& e二、法庭演说词的通用结构与制作要求( x3 f. X' i3 V2 v- n5 o9 S
(一)法庭演说词的通用结构
0 l" \, e I6 I6 J 1.首部0 e7 v# i* |" Z- ]! U. y
(1)标题:标题一般是“辩护词”、“代理词”
% h, U: L4 F3 `0 x1 s& s# I9 m (2)称呼语:一般的称呼语为“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或者审判长、审判员”: ?* A8 B$ V+ k# ]
(3)前言:前言是指法庭演说正式开始前说明辩护人或代理人出庭的合法身份和出庭任务,辩护人或代理人在开庭前进行的准备工作的情况。同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j. Y! Z" @% E0 ~% A 2.正文:法庭演说词的正文是法庭演说词的核心部分。应详细说明案件事实、证据、理由、法律适用、诉讼程序等方面的意见和看法。. _& x: |) T. c, v' X5 c
3.尾部:法庭演说词的尾部一般包括结束语、制作者的签名及制作时间。
' `* s* s+ o( a7 c. c5 _(二)法庭演说词的制作要求6 n8 f6 S: ~ C
1.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原则
. {; d8 G0 J6 m5 ]. H 2.格式规范,事项齐全2 r) g8 S/ s/ N9 [* P
3.主旨鲜明,阐述精确; T7 y' h i" c/ i2 }! d
4.语言规范,精确得当. o' Z0 K; [* e. d! k$ W
第五节 代理词* h7 F, y7 J5 Z m- S
(教材第十三章第二节). l6 Y5 ^+ N9 K) F$ D
一、代理词的概念和法律依据
4 R& R9 C, c& k# h代理词是指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为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在法庭辩论阶段,根据事实和法律,以被代理人的名义所作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发言。
/ M# ?& U" H( n' k0 }" o代理词要对案件事实和诉讼请求进行分析论证,因而能够提高案件裁判的质量和效率,进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I n0 l$ @: o u二、代理词的结构样式和制作程序
. [0 F# W5 @, d2 q3 O8 ](一)代理词的结构样式
$ p3 ^; F9 c( e8 a1 `) o代理词
9 o5 N9 X2 d1 w+ G5 P审判长、审判员:4 b7 [ J5 _- Z9 r9 p( V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第*条*款第*项的规定,我接受本案原告(或被告、被害人……)**的委托(或经**人民法院指定),(并由**律师事务所指派)担任**的**(权限范围)代理人,出庭参与诉讼活动。开庭前,我查阅了本案的卷宗材料,开展了调查,走访了证人,和被代理人进行了多次交谈,获得了充分的事实材料和证据。今天又出席了庭审调查,对本案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根据事实和法律,发表代理意见如下:* h" ~1 e) d% J/ l$ b
……(具体写明代理意见) v: f$ h0 w7 }' N% k
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第*条*款第*项之规定,请求人民法院……。(或以上代理意见,请合议庭予以充分考虑。)
: C3 `" e% ~: g' `' B 诉讼代理人:***, w+ l% y1 i0 e, T
*年*月*日
. B0 Z% F& B2 l% }/ x4 o7 F(二)代理词的制作程序
% Y7 p; k b; v* m8 x 第一,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发表。" y0 c) j% n: d' k: e9 s" `
第二,内容不得超出授权范围。
# D9 ~. M) N" C. e5 H8 ?& Q* G 第三,必须以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为目的。
5 B$ r( U6 W6 A6 n1 K! H$ N三、代理词的制作2 b; C7 L* t8 s+ m" ^/ u
(一)代理词首部的制作+ t) g& K% B, R) P. |
1.标题:一般直接写代理词三个字就可以了。; e3 A& l8 X b7 y
2.称呼语:根据实际情况,写“审判长、审判员”或者“审判长、人民陪审员”等。2 F/ [7 G7 ?" |) `
3.前言:要说明的是代理人出庭代理诉讼的合法身份、权限、出庭前的准备工作,对案件的基本看法可以提,也可以不提。一般可以以“现就本案争议事实,发表代理意见如下:”来引起下文。
7 a: X) w# D! i! P+ O5 V7 n9 q(二)代理词正文的制作2 w+ f$ U7 v2 y+ a8 ]" }) Y4 w
以一审为例,民事诉讼代理词分为为了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的代理词和为了维护被告合法权益的代理词。其中,原告的诉讼代理人发表的代理词以证明说理为主,是对起诉状的补充和拓展;而被告代理人发表的代理词要针对起诉状中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进行反驳和辩论,是对答辩状的补充和拓展。具体来讲,民事案件的代理意见一般分三个方面进行阐发。$ e2 L2 `2 g% L- g
(1)从事实认定方面进行阐发。对于任何一个案件来讲,事实认定都是基础,没有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制作代理词时,一定要注意对事实方面的阐述,要阐述纠纷事实,提出相关证据,反驳对方的不实之处;另外,还要对争议的焦点进行分析论证,分清是非、明确责任。* j+ k2 U) ~, j7 n7 S0 `
(2)从适用法律方面进行阐发。在这里要从两个角度来进行阐发,一方面要明确提出并充分论证己方对适用法律的意见,同时,还要指出对方适用法律的不当之处。 I9 e( M, ]2 ]9 C$ B) x
(3)从程序方面进行阐发。如果诉讼中出现程序违法的情况,代理人应以此为出发点发表自己的主张与意见,以期达到胜诉的目的。
. [; B. J; F+ a+ J(三)代理词尾部的制作. s V5 A/ N6 h/ S; P% v# Z- \. s6 k
1.结束语:结束语一般包括两层内容,第一是代理人对代理意见的总结,一般是这样来表达“综上所述……”。第二层内容就是代理人为实现被代理人的诉讼请求而向法庭提出明确的要求、主张或建议,一般可以这样表达“请求法庭对本代理意见依法予以采纳”' T+ B6 m2 o8 R
2.代理词的签署:需要由代理人签署并注明制作日期。& Z: r% q7 e# R2 H, i
四、代理词的实例+ d( t W% H# [6 v
第六节 笔录文书概述0 d* _4 X$ N# ?1 n5 u1 k& p; T
(教材第十四章第一节)& j7 Z8 O# ^; n
一、笔录的概念与特点* k) R2 G7 X! T o: ~! K+ w3 h
(一)笔录的概念
( x/ |# R- K' q: ~+ m& `, i 笔录是指以文字形式如实记录法律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实录体法律文书。, L) o- }4 O/ E0 U" h. F/ L
笔录文书的实录性质存留了诉讼和非诉讼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能够证明某一事实的客观存在,因此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 t7 y; {4 Q: E [& U( E# i
(二)笔录的特点+ w* |5 u4 e8 ], k
1.忠实性:忠实性又叫客观性,是笔录文书最基本的特征。忠实性要求笔录的内容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 }) Q" M) v7 K7 w. b# B+ w+ k. S
2.合法性:要求笔录制作的主体合法、制作程序合法、制作形式合法。% d2 B$ R, M( c1 R8 V: P
3.即时性:笔录必须在记录客体呈现的当场制作,不得事后加工、变动,以保证记录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v3 V/ m8 c- H- N; B
二、笔录的分类3 b3 c7 `. L5 l) s
(一)按记录对象的法律性质划分:可以分为诉讼笔录和非诉讼笔录。
0 M% a/ u0 R- B+ N4 ^(二)按笔录的制作主体划分:可分为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类笔录、人民检察院的审查起诉类笔录、人民法院的审判类笔录、行政机关的行政类笔录、律师的诉讼和非诉讼活动笔录等。
X3 c. m0 u& W# B(三)按记录的客体划分:可分为对话体笔录、叙事体笔录、摘记体笔录。对话体笔录是以有关人员的谈话为记录内容,反映特定情况的笔录。比如讯问笔录、询问笔录、庭审笔录等。叙事体笔录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记录某种情况,并反映该情况的笔录。比如勘验笔录、搜查笔录。而摘记体笔录是指执法人员在执法执纪活动中,在阅读、摘录有关材料时形成的笔录,比如阅卷笔录、案件讨论笔录等。
& T: X/ A! F$ v6 N" a2 y9 ` ~6 e三、笔录的制作要求$ G7 r' |7 b4 W- ^6 [& y* Q& s- T
1.要素齐备:案件的要素主要分为主体身份要素和案情叙述要素两个方面。一份完整的笔录必须要素齐备。
1 ^4 w: T0 W: `; D3 H: x; W5 x# M d 2.格式规范:笔录的格式一定要规范,因为这关涉到法律文书的严肃性以及笔录的证明效力。笔录一般格式比较固定,一般包括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首部记录该笔录产生的时间、地点、制作人等要素;正文部分一般按照规格对某一客观事实进行如实记录;尾部要由制作人、见证人及相关人员签名、盖章或按手印并注明日期。5 H' F& x; |& p5 j: d
3.语言准确:笔录文书作为法律文书的一种,它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因此,笔录文书的语言要做到用语规范、质朴平实、精确得当。
" R7 Q( }" Q+ }; d 4.手续完备:要使笔录文书具备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必须做到手续完备。制作主体制作完成笔录文书之后应按规定向有关人员宣读或者准其阅读,然后由其签名、盖章或按手印。
. g1 X0 K8 I4 y5 ? Y, L" L3 L. `( D7 P% b. K) ~' t
第七节 庭审笔录
0 Y/ R, {, ^0 n; D% {! K(教材第十四章第四节)
: d. C0 I3 T# {% D5 \3 E4 T一、庭审笔录的概念和法律依据
4 u. M/ O5 C! b庭审笔录也叫法庭审理笔录,是人民法院在依法审理各类诉讼案件时,由书记员当庭记载法庭审理活动的过程和内容的文字材料。
M6 B% |9 [: `6 C二、庭审笔录的结构样式和制作程序+ X9 ~% ~# k7 I& L2 z
(一)庭审笔录的结构样式(刑事案件第一审笔录为例)' T" A% i) G0 H6 _
********人民法院
, g9 \! A3 E4 ], I: l% e7 j法庭审理笔录
2 _4 O% u9 n* Y+ g(第*次)8 w+ N: C0 ?! E2 { z: t+ D
开庭时间:6 g! B7 L% ]$ Y' z" Y# q" [# Q- p8 i
闭庭时间:
3 i. K- `( {$ @# [& p地点:
9 y7 ]: H: Z& z2 p+ |% I是否公开审理: 旁听人数:3 r# l8 `8 Y7 ?0 q0 ~
审判人员: 书记员:6 E3 M+ |" b A
出庭检察人员: 记录人:
6 K' V/ k$ T% m; G4 J6 \/ ]( u4 U案由:6 b0 ?0 F7 X9 a
被告人: 辩护人:
x n& X6 x! w0 g) K0 `% g被害人: 诉讼代理人:
" W$ D% A, A# E5 [出庭活动记录如下:
5 S4 \ J% B$ ]3 u书记员:宣读法庭规则,进行开庭前的准备。( w: |* [7 j9 u6 u
审判长:宣布开庭,查明被告人身份情况、告知其诉讼权利和义务,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名单。. I Q7 [ t9 B8 p
在法庭调查阶段: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向被告人发问,双方出示证据并进行质证等。- |) N& g. o/ Y8 p, @+ }6 j6 B
在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同被告人、辩护人围绕事实证据的认定和法律的适用进行辩论。" S6 R8 z8 t! h; \5 v% j
审判长:法庭辩论结束,现在由被告人作最后陈述。# O' J# W3 ~# U4 U" r9 g
被告人:(最后陈述)。% h: |. c0 K- b, ]( r
审判长:(宣布休庭)。
/ b9 s2 P$ y' ~# i# G 被告人:(签名)
' t3 e$ Y3 {9 Y& s5 G6 b审判长:(签名) 书记员:(签名)
' _' c1 q: o( F2 p
4 p2 \" P9 _. z0 H& u1 C. Y(二)庭审笔录的制作程序
! O* J( g9 ~- S" c- O三、庭审笔录的首部制作
: a: ?- F5 J0 K+ L: R" T3 N 1.标题:标题包括法院名称和文书名称,比如XX人民法院法庭审理笔录,或者XX人民法院庭审笔录。! A+ T+ \1 U5 m
2.表明本次为第几次开庭,标明开庭的时间和地点。. f$ D; T; y$ N6 ]8 }
3.宣布开庭审理的案件的案由和审判方式。
6 ^' \& |+ `9 K- O0 F 4.记名宣布开庭的情况。
) d9 A+ }7 c/ g) B: e! G: m- F' `四、庭审笔录正文的制作+ `& k8 J* i- {0 r/ x
1.法庭调查
) V* O5 U( ?3 ^$ Q0 x4 O 2.法庭辩论: C% W: b D/ g2 E$ R5 u7 q
3.合议庭评议$ q# r% @" o5 @( _
4.宣告判决
7 h$ c9 S% {3 B5 _* ^# E0 D' k 5.庭审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 M9 V( Z9 s7 R3 u五、庭审笔录尾部的制作' e5 F2 [( ?) W: a: w1 k0 J8 S
有关人员签名。2 J5 Y; W% ]) D" x( R: [% d! U$ z. O
六、庭审笔录的实例2 I5 h' j6 \/ b% z# E! o
第八节 人民法院民事法律文书概述
4 b0 x3 O3 ?2 R* F& }(教材第八章第一节)6 w5 y7 l7 k5 L
一、人民法院民事法律文书的概念和种类3 I+ X- i8 g! x. Z8 K f
人民法院民事法律文书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各种诉讼程序,在审理民事案件和海事案件的过程中,为处理和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程序问题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而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法律文书的总称。* z6 Q, {1 [+ z% c2 n3 j
二、民事裁判文书的概念与结构模式. W$ g$ W/ ]/ d8 ?. f4 V
(一)民事裁判文书的概念( C% C8 D1 ^& T3 r8 O) j
民事裁判文书是指人民法院依法行使民事审判权,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针对诉讼中的程序问题和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处理决定。, l3 ^) c% R# h% _+ X
(二)民事裁判文书的结构模式
2 @! r+ D8 w) `: G. {& l3 ~ 首部、正文和尾部。
) @1 F6 j# d1 x. l- e5 f+ T三、我国民事裁判文书的改革* h2 T% ~; c( e1 V4 S p
(一)民事裁判文书改革的指导思想
9 n" L0 }9 i" X6 M! i% D 1.要严格按照人民法院五年纲要的原则要求,加强民事裁判文书的制作% f% L; \7 V) F& ]! g6 I+ U! O% S: p
2.要把制作民事裁判文书作为记录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活动的重要手段" g& A/ L8 G- c- l, b8 N
3.要增强判案的说理性,努力做到“辨法析理、胜败皆明”
( f" A( g% p; D. h$ w 4.要增强责任意识,确保民事裁判文书的质量2 @# [4 l: A7 a, G# O& ?" ?
(二)关于“法官后语”的争议; |+ F+ E* e* W0 _2 x* q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是最早写法官后语的法院,从1996年起,他们开始有选择性地在二审、再审民事、刑事裁判文书后附设“法官后语”。此后,这一举措为更多法院所试行。
4 E9 J' [% a" g7 R( P2 h7 S! O E对于是否应该写“法官后语”各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支持者认为“法官后语”的书写从形式上来讲丰富了裁判文书的形式,使裁判文书不再生硬、死板,从内容上看,法官在法理之外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裁判文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法官在法律之外从伦理道德等角度对案件略加点评,着力探求向善向美的价值观念,体现了司法的亲和力和人文关怀。: P8 W8 p2 o4 d4 B ?( m5 b
反对者则认为,不应当在判决书之后增加“法官后语”。如果“法官后语”能够成为判决的一部分则写进判决,否则它附设于判决书中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法官后语”与判决书的文体与表达方式格格不入,有损裁判文书语言的统一性。8 ]- X7 h8 S+ E
! V! U, ]- `: \5 S/ S第九节 第一审民事判决书8 M2 O. E$ q, g1 T. X
(教材第八章第二节)
( ?+ x2 S, Y X# a8 O一、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概念和法律依据
3 S, _# Q0 J* X- F1 t2 ~/ E第一审民事判决书是指第一审人民法院对所受理的民事案件和海事案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在审理终结后,根据已查明的事实、认定的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就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
. b( W& a. o5 `; P* w4 }5 [) P6 A第一审民事判决书制作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 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 A; m1 h( f3 G. L8 g
(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J3 @" |4 Y1 y' {( z' \& u( }# h/ k
(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3 s$ Z& s+ I% x (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
; \9 _' [$ e& A1 b& ]6 Y' X7 z& s (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q- A$ F: h( P g3 c1 C
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 h. ]) I/ I1 f% ?0 i二、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结构样式和制作程序6 E7 x: Q1 h! o
(一)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结构样式5 D7 \( b) m/ B) w0 |$ I1 w& l; k
××××人民法院" O4 ]& C9 o' B a3 }2 f: B- B
民事判决书5 E! w `( N8 h( g' I1 \, y+ d$ f/ U
(××××)×民初字第×号
# j8 c0 S4 p: z+ b- U& j0 @1 Z 原告……(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 ]- x, `; y3 {0 Y 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写明姓名和职务)
3 A" C) _, k( [& Y 法定代理人……(写明姓名等基本情况). z" h5 e3 r- m8 T' s, S+ I
委托代理人……(写明姓名等基本情况)3 x- }/ c1 L( ?
被告……(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 Z1 b4 c7 L$ [3 \4 H 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写明姓名和职务), W2 r9 o, K! j; S& Y5 H& Z$ Q
法定代理人……(写明姓名等基本情况)& x; |: `4 ?6 f. B* o( V
委托代理人……(写明姓名等基本情况)
% E2 E- L/ L0 [ A& \+ G$ g( c 第三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 B0 Z5 c5 k; }4 C7 k. q V 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写明姓名和职务)
+ m& K4 Q6 {! R2 s 法定代理人……(写明姓名等基本情况)
( E7 d3 V) Y$ w* E3 V4 ` 委托代理人……(写明姓名等基本情况)1 V9 u: H/ x1 g# d* A; ~, @: q. X
……(写明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和案由)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或依法由审判员×××独任审判),公开(或不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写明本案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c+ _3 p' d* d z7 w
原告×××诉称,……(概述原告提出的具体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1 @+ V. n) u& F7 f5 R& z
被告×××辩称,……(概述被告答辩的主要内容)。
/ W) L1 B; I |, @& d, P 第三人×××述称,……(概述第三人的主要意见)。( I8 F3 `' ]. F# E+ X
经审理查明,……(写明法院认定的事实和证据)。# l/ Q0 p0 t+ o& y) q9 _ y
本院认为,……(写明判决的理由)。依照……(写明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A5 R& v6 X# E" a% k. t A
……(写明判决结果)。
! s# m+ L8 |4 y ……(写明诉讼费用的负担)。
' i0 K, j0 M' ]+ t% i& m% ?( s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人民法院。
; T8 N1 {& a7 Z( g9 m 审判长 ×××" f. G0 \- @0 [7 l/ u
审判员 ×××2 I( d. g$ [1 w$ z. b
审判员 ×××
" b& I0 v: I( t, ?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年××月××日
9 I% |8 k3 @- S2 q (院印)
- G. B# V* g- B3 O 书记员 ×××3 ~% N1 {( b2 F/ Q, m! l& l
9 f' ], K& s! ~3 u) H
(二)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制作程序7 m- s0 W+ Q+ a# k% g9 n5 ]" Q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审理终结的案件一律应公开宣判,并制作判决书。当庭宣判的,应当在10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应立即发给判决书。实践中,比较常见的是定期宣判,当庭宣判的情况较少。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如果一部分事实已经查清的,可就该部分先行判决。
1 V, Q+ t: j7 ]: S三、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首部制作3 c8 }: P; K+ c- c/ G
(一)标题3 `! Z/ ?2 D' Z4 A/ X P3 x% n
1.制作机关:制作机关与文书种类名称要分列两行,居中书写。制作机关要写全称,与院印保持一致。
! ~8 M: h! E' u, k" \5 ^ 2.文书种类名称:民事判决书。' i$ | V( k* }& k
(二)文书编号) m$ M$ v' n/ U2 o- c1 g
文书编号要用阿拉伯数字先写立案年度并给年度加括号,然后写法院的简称,案件性质,一般民事案件的案件性质就是“民”,一审审判程序代字为“初”,写完审判程序代字之后要写明案件顺序号。$ ]" j" e# b2 R; j
(三)诉讼参加人的基本情况
/ P- I6 c; Q2 a% D' r m 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t. U! v. K4 ~" P* ?+ S! V
2.诉讼代理人的基本情况9 Y# x& y# y0 u3 E* F
(四)案件的由来和审理经过8 V* l+ Q) H3 o
这部分内容比较程式化,一般要写明原、被告的称谓,案由,法院审判组织、审理经过和方式,到庭参加诉讼的人员名单,案件审理终结等事项。
@& V) v g- t四、第一审民事判决书正文的制作
8 S4 Y4 a$ @- V(一)事实部分
/ I; M+ M) Y% h1 ~6 C% S 1.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诉讼请求# l% F# I; s+ r9 A
2.人民法院认定的事实
+ R0 r6 D" Z4 i8 z I0 q y 3.人民法院认定的定案证据/ Z0 Y6 E) [% y/ [5 D
(二)理由部分
/ n6 H! g Q0 L9 i% M6 n5 j R% I 1.总结和评判当事人争议的焦点4 f' U* A& C4 n; O5 } N3 T% t
2.综述合议庭裁判的理由和法律依据
+ c; G0 @8 w+ ^3 G" N(三)判决结果
7 E3 |6 T& `* q/ }五、第一审民事判决书尾部的制作1 \# o, }' X. r8 p( d' D
(一)诉讼费用的负担
: ]6 j1 I: D" x' S+ k9 d(二)合议庭的签署( P: D7 g: t6 h7 m5 d
(三)判决决定的日期
% D8 _' n I. c( f六、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实例, @9 ~5 n7 v% D+ _4 b
第十节 民事调解书% I# l% e( S1 u( n1 { \
(教材第八章第五节)4 I6 }: `! J" N
一、民事调解书概述, G: f% s' H7 E- D
(一)民事调解书的概念和法律依据
& d9 |3 s8 E# _$ Z. b" g5 ~民事调解书是指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审判人员按照平等、自愿、合法的原则主持调解,在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后,依法制作的确认该协议效力的民事法律文书。
8 a3 e) ^# W: j1 T+ a民事调解书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无论是一审、二审还是再审均能以调解的方式结案,故都需要制作民事调解书。
2 h0 r+ U/ j# W# [5 Y4 D& _0 {; l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7条
) |' l# Y- J5 P3 {(二)民事调解书的制作程序
" I# `" a8 j7 Y' R8 E二、民事调解书的制作
3 t9 @5 ?! w5 {. `7 ^: e(一)首部5 W/ d, G8 O! |( R4 k: ]$ u
1.标题和文书编号( N; L) Z) i( i: b& H n) T
2.诉讼参加人的基本情况
+ j+ ~' i" C) g9 R* |1 O 3.案件由来和审理经过
8 }5 A* i3 Z; |. w9 o$ u(二)正文
: k2 F" f/ K0 P" W$ k- v/ M 1.当事人的诉讼请求3 ~6 G) [' f; a8 k+ b* ^/ C
2.案件事实: l2 y! U# ?. u8 |
3.协议内容:一方面要求内容具体明确,不能含混不清或让人产生误解,要方便当事人按协议内容去履行;另一方面一定要注意协议内容的合法性。
2 a0 R4 \3 I; W0 c/ c(三)尾部( l$ l# H0 _. ]7 Y3 j: y
1.诉讼费用的负担
]% S* h" U4 ?7 h. s, _" A 2.对协议内容的确认
+ ?9 {+ v/ v' p7 Y 3.调解书的生效
* o/ ]3 y C% Y# v# C2 A6 \ 4.调解书的签署) V- B+ |" @& i, r4 J. V! R
三、民事调解书的实例
& ] B% E1 V& ]% F+ w$ }6 G第十一节 民事裁定书
; n0 K* d, D. g% H+ v! d4 d& [(教材第八章第六节)' `2 U% p$ Y) b: A/ g9 u1 d
一、民事裁定书概述
7 K4 d* \' Z+ Q# ~7 M% |6 e& T(一)民事裁定书的概念和法律依据6 f' j' l: U6 k
民事裁定书是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海事案件或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过程中,为保障诉讼或执行程序的顺利进行,依法对有关诉讼程序问题所作的书面处理决定。% j) O# ?# S% s2 x' y
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54条。6 w G" {! g; i. A0 Y
(二)民事裁定书的制作程序
- n, P, r( D. k/ q" d! M二、民事调解书的制作
* A k, i% h6 z(一)首部
) [& r- O5 h+ }6 c1 a 1.标题和文书编号% Y- O$ W1 I/ i: z2 P
2.诉讼参加人的基本情况: K, s/ | I S9 M% r l
(二)正文
2 Y$ V& M* v. ?- }1 j. E(三)尾部
" T! f6 q! b! n三、民事裁定书的实例
* i9 q2 t/ c4 p% u. Z1 v v, ~3 n& _" H& q! m3 G
第十二节 民事上诉状( m- I0 x) B6 _* \, b5 K
(教材第十二章第四节)
- ]5 s: ~: f" I' L+ e$ h一、民事上诉状的概念和法律依据8 f" i1 e+ ]/ V8 j
民事上诉状是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在法定的上诉期内,依法定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交的请求撤销、变更一审判决、裁定或请求重新审理的书状。! ]/ M4 `, a( M
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一百六十五条 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 ~8 r3 u, x5 D- y" u# G7 U: o- I二、民事上诉状的结构样式和制作程序; Y: O3 s! e( f4 |: @
(一)民事上诉状的结构样式
: s5 i9 F; ~+ p. J6 U4 h- Z* V- y4 U民事上诉状# c: L5 g3 U; b0 Q- ]/ b
上诉人(原审X告):
6 Y9 b0 C. o0 J% G' `0 n被上诉人(原审X告):
1 L$ s* U! Z$ s( u上诉人因XX一案,不服XX人民法院X年X月X日XX字第X号XXXX,现提出上诉。
, M( X* M. q& m: x N上诉请求:
2 w1 {# P) |; n8 f. F5 P1.……+ ]7 }- ~; o. @7 X+ z1 _4 y
2.……8 M/ |2 _9 q- w/ G3 c- c
上诉理由:. a) E! {0 D$ |- P. o
……- v% l; D. M# e" G$ a
此致! g: }7 i6 Q3 [" ]
XXXX人民法院 , B7 q+ S+ s5 |! G. [
上诉人:XXX2 Y2 I. x* r. Q1 p
X年X月X日) n/ m* F1 e1 a) t9 o% p1 u
附项:7 c! h6 q' _: M+ t# J
1……
8 b4 X3 ^0 i4 p# ?2……( ^! t. A) b7 T+ @2 B) Y' T
, C q# t. h/ b" |5 D, g
(二)民事上诉状的制作程序
1 W; S' D5 u5 l2 @/ [2 \三、民事上诉状的制作$ B6 F% J9 U/ N
(一)民事上诉状首部的制作
" f! i" G/ c0 b; A U; P: z 1.标题:“民事上诉状”2 K+ v8 ?3 n# O: L4 e6 Q% S; Q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8 m. W4 g0 `- ?& c
3.案件来源! L" {; D( `+ {) m& R3 v6 p
(二)民事上诉状正文的制作
2 U2 p5 s; a8 L- n 1.上诉请求
& H6 ~, U! e5 ]7 N, | 2.上诉理由:上诉理由部分应当明确指出原审裁判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适用诉讼程序方面存在的错误或不当之处,同时必须运用充分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依据加以论证,以说明自己的上诉请求的合法性。
9 U3 f1 r3 ^& B% A( J 3.证据
7 v- {$ ~: L8 n* G/ M(三)民事上诉状尾部的制作
/ O! t [6 ] e+ `% v& \" p b 1.致送机关9 B, n) r8 Z. j: q; _6 P; t9 X
2.上诉人签名或者盖章9 f. n& m! W6 x/ v6 A
3.上诉时间
" B# q2 Q! x6 Z- N; c @! P( S7 \- U; y 4.附项5 I" {7 x7 ` ~ ?5 Q2 ^' E
四、民事上诉状的实例
" \$ e& U5 j F2 @
* `( O5 w' J. ]. s/ H第十三节 第二审民事判决书7 P( Q n2 M# e8 x
(教材第八章第三节)& y2 C8 l$ E: t( h \& d% p4 _ S5 l+ T
一、第二审民事判决书概述
0 e* d z! F7 h# ?; \' ^5 L' U+ U(一)第二审民事判决书的概念和法律依据
! j; C+ K3 e/ s) \4 ~6 m3 u3 k第二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的民事和海事案件,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二审程序审理终结后,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法就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的书面处理决定就是第二审民事判决书。. `: J3 K$ _- l7 \& y
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 q* n5 `8 o# @* d ^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 X) S9 R2 B& l. c5 |9 R- l- F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r( ~9 {2 \' t2 K: u# T/ X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4 n+ u6 y% @. S( B+ d- D; o, w2 J$ a: S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9 p4 y: n1 O4 M' ]; ^3 r u. T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6 e. C, I8 L- T/ V( b(二)第二审民事判决书的制作程序' g% ?7 I4 V, E; B: T' Y
二、第二审民事判决书的制作- w" s0 R) G! k; B
(一)首部8 `) \% O: d; r% b+ m
1.标题和文书编号6 B- R1 X- u) w0 c
标题包括两部分,第一是制作机关,第二是文书种类名称。制作机关与文书种类名称要分列两行,居中书写。制作机关要写全称,与院印保持一致。文书种类名称处写明民事判决书。
- A& N6 c: c. S: v+ t! b% [( |# K 文书编号的数字的写法与第一审民事判决文书编号的写法一致,要用阿拉伯数字先写立案年度并给年度加括号,然后写法院的简称,案件性质,一般民事案件的案件性质就是“民”,然后写审判程序代字,二审的代字是“终”,写完审判程序代字之后还要写明案件顺序号。
o! K8 i. N" f6 O* D+ v( q4 B0 O 2.诉讼参加人的基本情况
' t; N4 r2 @ T0 J& }2 } 应当首先列出当事人在二审中的称谓,然后用括号标注其一审诉讼地位。提出上诉的一方为上诉人,相对方为被上诉人。如果双方都上诉了,那么双方都是上诉人。当原审中有第三人,如果第三人提出了上诉,那么,应列为上诉人,如果第三人没上诉,而上诉人的上诉也不是针对原审第三人的权利义务提出的,那么就直接列原审第三人某某就行了。
* {! D5 i% c1 T0 f' l# ` ~ 3.案件的由来、审判组织和审理经过
$ c! y0 H9 h) @( J3 u& m “上诉人XX因XX一案,不服XX人民法院(XXXX)X民初字第XX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X年X月X日公开(或者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如果没有开庭审理的就写“上诉人XX因XX一案,不服XX人民法院(XXXX)X民初字第XX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6 E: ]! p3 H/ [" E1 J
(二)正文
5 D& ~4 b S# O$ h- | 1.事实部分+ P4 f/ a; @( t% P/ q
(1)原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和判决结果
' h! l( h# ^7 Z! p (2)上诉当事人的诉辩
+ v, G4 v/ u( M; v (3)二审认定的案件事实和证据
4 {+ c7 }- @% V/ E1 y/ { 2.理由部分
( J4 C x' P7 Y$ n (1)总结和评判当事人的争议焦点
0 l3 |$ u$ Z+ o! b1 v% T2 Z# a. s; { (2)综述二审裁判的理由和法律依据
# w& z- @4 z. J% r# C/ w 3.判决结果; m B( U9 i8 c+ [- }4 d7 D
(三)尾部
# T# g% Y+ ^: x4 a$ {三、第二审民事判决书的实例
" K6 v+ E7 q! A3 X/ B
% I v/ s) j. y" `2 w第十四节 再审申请书( N) s( U! y% @
(教材第十二章第十节)
6 X& ?" F) m% w* f# ~一、再审申请书的概念和法律依据
# y$ D6 W0 L3 Q1 A当事人认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及调解书确有错误,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再次审理的法律文书。
5 R: b4 Z4 z% v3 H3 ~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99条、201条、203条、205条。6 h6 D, Y: k/ Z& C+ |
二、再审申请书的制作
$ f: {& a' v. l! Y1 |(一)再审申请书的结构样式) M5 f5 D/ \+ ?% G: N' \
民事再审申请书% O% B- K' ~1 q% X
申请人(一审 、二审 ):XX,……(写明基本情况)1 z) i/ B( G5 g/ s$ q. y; s
申请人xx因不服XXXX人民法院于X年 X月 X日作出的(X)X民X字第XX号判决(或裁定),申请再审。 K. d d; f" n; c
请求事项:(要写明要求人民法院撤销原判,进行再审改判。)" s" @6 d. u$ v
……/ z' X, A1 {2 Z1 w. h- U/ B; ^, s
事实与理由:
% y9 N- u5 B1 B' D ……& s* B4 \" ^3 R+ T* B
此致2 L4 N M W; B; g% ~6 Z5 q
XX人民法院 A6 S5 X3 h, A
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 c; w I/ n% c E/ } X年X月X日( }" }, y7 F9 f. A6 H+ s1 o I
附项:……/ k h1 _# b1 Q$ r/ l# ^. c6 m
0 v0 a7 _3 Y; W; S4 b(二)再审申请书的制作: B9 v4 C6 U+ b% Z5 l
1.首部; }+ d( C5 e! w9 R
(1)标题:“民事再审申请书”# _: ]( A" j n' l
(2)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4 O% J9 G4 p8 p7 |5 \ (3)案由 & m9 E% T+ @$ H+ x8 s3 O8 ?
2.正文+ q" F" a9 R% t0 X% ~
(1)请求事项
, E$ G* z: r& u0 c& |5 q (2)事实和理由" I( r9 |2 @4 o3 v
(3)证据
% s9 u, `( ]: w' a6 D! \% q3 S. g 3.尾部 c4 v8 q; V- J# _0 r1 {
四、民事再审申请书的实例
. ~ N$ P; I% e7 P3 k W, M3 L' d& n: U; H0 o5 c; g! j9 n! W
第十五节 再审民事判决书
0 F1 y0 `* h s) D: t(教材第八章第四节)
4 [6 E1 D+ a% k- Z一、再民事判决书概述0 U3 C8 S2 Y# d2 {6 x) g
(一)再审民事判决书的概念和法律依据6 m- C/ g# T" ~7 c
再审民事判决书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依照再审程序,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但被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按照一审或二审程序再审终结后,就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 ^& K" ]: Q; j2 X7 G1 Z" q
引发再审程序的不同途径及审级上的区别,使得不同审级进行再审的案件的判决书存在诸多差异。
: |0 P! N) i2 `$ x9 D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98条至第213条
( R+ f. c, f# @) C7 w(二)再审民事判决书的制作程序# V& D3 a2 S z% l9 |* e
二、再审民事判决书的制作
& _ b4 j( t6 i: \(一)首部
3 @: m }5 _( }( f0 r 1.标题和文书编号+ j- q5 ~7 M* s2 { s; i: [
在文书编号中要在审判程序代字前面加一个“再”字,比如,按一审程序再审的就是“再初”;按二审程序再审的就是“再终”。9 k7 s9 {4 Z" Y& E, G
2.抗诉机关和诉讼参加人的基本情况9 `" a e/ e. @. P* ~6 J
3.案件的由来、审判组织和审理经过
1 t9 d) s* S* e5 G' u' Y$ Q(二)正文
$ o. i: ` Z4 K* s. R' F 1.事实部分
3 f) |- j% `+ R5 f+ Z2 f O( R (1)原生效判决认定的事实和判决结果
. Y8 e! P( _( m0 ?3 T (2)引发再审的原由
+ ]5 V1 a7 G3 W6 y% H0 w (3)再审认定的事实和证据7 B" K+ z9 G9 ]: g6 C4 [" W
2.理由部分
/ M; U! e+ N: g0 r* S 3.判决结果
9 }0 _* b ?2 K: ?# b$ D7 N(三)尾部: C8 F& U# c6 u+ }1 J
# l0 X ^1 O! n4 V9 V* I' E9 w
. c; @2 z* x; q9 E0 v2 H+ b& L4 k+ Y2 [
. ?- \: r% P" m) S
2 H; ~. V+ B; \' p( {( p' u9 c/ m
, Z v) W$ i+ m5 F S- U+ D4 m9 t% Y, |; n0 Y( m7 j; e
2 Z! s! V( H& G7 \; {
9 ^) E3 l! a8 H2 u$ g, v! W
& `, h* F4 a: g W' z9 G1 d5 A E
, {% q# [0 Z1 U, e! c* W; Z t+ P3 K' g8 {2 S' Q m" f
第六章 刑事诉讼相关法律文书) G2 A( @- q1 Q/ u. U6 x
第一节 侦查阶段法律文书
- c% {* ?* P Y- @, \7 J: E2 T: f一、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 a3 i! j7 X0 O1 h. m
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是指公安机关接受刑事案件时所制作的法律文书。: s' l ^" }0 r$ ^; Z# W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56条的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案件时,应当制作《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作为公安机关受理刑事案件的原始材料,并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D% L/ c }8 v" ]
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的适用范围包括(1)报案、控告、举报的;(2)自首的;(3)有关单位移送的。3 ]2 b# N* G) }* B/ _& V9 `
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是单联式、填充表格类文书,由公安部统一制定格式,包括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从内容上来讲,它要包括文书名称、报案人情况、移送单位、报案时间、报案内容、领导批示、处理结果、接警单位、接警人员等信息。
) B+ O$ N+ D5 k二、立案决定书、不立案理由说明书
/ V) y! i# {. y立案决定书是指公安机关对报案、举报、控告、自首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决定对案件材料反映的事实进行立案侦查的法律文书。立案决定书是公安机关开展侦查活动的重要凭证,表明公安机关已经立案,案件已正式进入侦查阶段。立案决定书是二联式填充型文书。 b8 _8 D0 b5 [4 ^- B" O7 E
不立案理由说明书是指公安机关根据法律规定不予立案,被人民检察院发文要求说明理由时,向人民检察院作出回复而制作的法律文书。不立案理由说明书是多联式、填充型法律文书。
2 j6 t8 s* C* E ?8 z2 K6 G. g0 X三、拘留证、提请逮捕书、批准逮捕决定书、逮捕证! O2 Q6 I; ?9 N8 f7 @
拘留证是指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依法对被拘留人执行拘留时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式法律文书。使用拘留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案件已经立为刑事案件;写《呈请拘留报告书》,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U! Y9 P% W' G
提请批准逮捕书是指,公安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并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提请同级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而制作的法律文书。
7 I" w+ H. r0 ^2 d批准逮捕决定书是指人民检察院行使法律规定的职权,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认为符合法定的条件批准公安机关对其实施逮捕而制作的法律文书。' Y$ |" E& _6 ^/ Q" ?1 N. R
逮捕证是指公安机关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时所使用的法律凭证。逮捕证由存根联、附卷联、交看守所联三联组成。存根联由公安机关留存备查,正本为附卷联,副本为交看守所联。
S+ K* O! h. e四、讯问笔录
$ M8 C5 u& t% H/ Z! s讯问笔录是刑事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真相,证实犯罪嫌疑人有无罪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所制作的讯问情况的文字记录。+ U; d: l( S" k6 u
讯问笔录制作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的第118条“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4 o. ^/ s. N& l; Z E# A
五、起诉意见书6 P5 i% v) Z9 D9 Q5 ]3 [6 Q8 I5 Z
起诉意见书是指,公安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刑事案件侦查终结后,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时制作的提出起诉意见的法律文书。* N6 a2 O- k* p9 r2 K- W2 x
制作起诉意见书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160条。
" ?7 U( d) c+ I公安机关在对侦查终结的案件,移送起诉时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犯罪事实清楚;第二,证据确实充分;第三,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三个条件,公安机关才能制作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一并移送同级检察院起诉。1 A4 M7 A* k9 @! Z8 n# B: F
, u! f5 b4 Y: y# b( u2 @
第二节 审查起诉阶段法律文书% r- L7 W( \: p: Z2 {. f1 }
一、不起诉决定书
/ W0 y6 @ G" s+ m; f# V, V5 z/ R不起诉决定书是指人民法院依据法律规定,对符合不起诉条件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时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
9 w$ z G6 m8 C9 L3 i. b% h; S }. G6 }9 A
二、起诉书
+ `8 @# ^4 h) K+ s起诉书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据国家赋予的公诉权,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或者自行侦查终结的、符合法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交付审判,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5 S8 k& k, ^* R% ]
第三节 审判阶段法律文书- R! |" s" B' ^/ G9 T8 B/ \
一、刑事自诉状
- r, p8 S) u1 F3 E# ]6 i! D刑事自诉状是指,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所制作的书状。
: s5 f% R0 o4 A6 I G8 e刑事自诉状是被害人揭露、控告、证实犯罪,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工具,是提起诉讼的合法手续,是人民法院立案和审判的基础和依据。4 C& @5 ~3 z4 a+ ~! O
二、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
- H5 s. F# U" ?) a0 U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是指刑事案件的被害人由于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依法向人民法院递交的要求刑事被告人等致害人给予民事赔偿的书状。& \. s! ]+ ?3 N& j- U+ `
三、公诉意见书4 e5 f- p" R! ^2 |2 R7 a9 n8 F9 b" p
公诉意见书也叫公诉词,是指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人员在法庭上发表的,揭露和指控被告人所犯罪行的综合性发言。
* B! {$ E8 F3 o/ L! x' ?在公诉案件进入法庭辩论之后,法官会讲“现在进行法庭辩论,首先请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之后,公诉人开始宣读公诉意见书,公诉意见书是公诉人在法庭辩论阶段第一次系统的发言。' F$ R- i4 o# q" y+ P1 k
四、辩护词/ ~5 j, @1 g4 h3 R, O C4 q' |
辩护词是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或上诉人及其辩护人在诉讼过程中,针对刑事自诉状、起诉书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起诉书的指控,依据事实与法律进行反驳和辩解,以证明被告人或上诉人无罪、罪轻,或应当减轻、免除刑事责任的法律文书。8 _/ }; y& z/ w3 I# N3 P* p
辩护理由的制作要点:1.辩护论点必须明确;2.分析论证必须有理有据合法。辩护词中的阐述必须要有事实和证据作为支撑,不能凭空编造;3.法律条款的引用必须准确无误;4.语言文字应当准确、简洁、适当。' n8 y* u& {- T1 u! {
五、第一审刑事判决书
+ T7 [8 m9 Y1 K3 L2 i+ s' L第一审刑事判决书是指人民法院依照第一审程序对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法对被告人是否有罪,所犯何罪,应否受到刑事处罚及何种处罚等实体问题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3 H8 r, y' ~8 y
六、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
3 Z: K4 `- P7 t |& T8 l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是指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对审理终结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经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法院对该调解协议依法进行确认所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C2 D( f: d' v% R5 s
七、刑事抗诉书
6 G; L1 V" h1 D3 |& |! T# P7 W刑事抗诉书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法院的刑事判决或者裁定确有错误,依法行使其审判监督的职能,要求人民法院对案件重新审理以纠正错误而依法提出抗诉时制作的法律文书。
/ y/ Q3 c: J( `7 \" O/ y人民检察院制作的刑事抗诉书分为两种,一种是上诉程序刑事抗诉书(也叫二审程序刑事抗诉书)第二种是审判监督程序刑事抗诉书。这两种抗诉书的制作所依据的法律规定是不同的。
6 C$ f+ E1 C% |. M. w1 c' S八、刑事上诉状
& u+ [) z) [5 D1 q: Z, N/ Z刑事上诉状是指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刑事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裁定,依照法定程序和期限,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撤销或变更原裁判的文书。
5 E; q+ v6 a- Y九、第二审刑事判决书
6 |) Y8 ]6 X" k5 n7 G+ e第二审刑事判决书是指:中级以上的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不服下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刑事判决提出上诉或公诉机关不服第一审刑事判决提出抗诉的刑事案件,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二审程序审理终结后,根据查证的事实和法律的规定,依法对原判决作出全部或部分改判的处理时而制作的法律文书。
. ^" Z$ s! ]) D+ k% E. c9 n- K6 q# _0 H
0 t! l! [4 e; h: Z& H
& Z8 O. X8 d% r! Y# s5 P
1 x: i% Y, Z* X+ a$ r0 U" s$ E @0 `6 z5 c
* y1 P3 }2 J) C' D+ I5 O6 x7 k4 v2 x3 ]' e; A5 H
第七章 行政诉讼相关法律文书
* x5 v, i. U; N2 z6 K2 O% P( O一、行政起诉状! i. }! _6 Q$ A' M4 c
行政起诉状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以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书状。, B& p! c; E7 M% |
行政起诉状的诉讼请求一般分为:撤销之诉、履行之诉、变更之诉、给付之诉。 E; n. x% x- b+ o" B' v1 A
制作行政起诉状的法律依据是《行政诉讼法》第2条、第42条。
1 ^3 C, t' C1 O. {# @% G" q H二、行政答辩状; x9 u! @8 {* k, d2 |
行政答辩状是指行政诉讼中的被告或被上诉人针对原告或上诉人在行政起诉状或上诉状中提出的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进行回答并提出反驳理由的书状。* I; |: ?0 Q4 ~/ Y
三、第一审行政判决书: k- O$ r" Q! U) M0 l! p. y1 \
第一审行政判决书是指第一审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对于审理终结的行政案件,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参照有关行政规章,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
, T. I' L @0 C/ |制作第一审行政判决书的依据是《行政诉讼法》第5条、第46条、第52条、第57条。
9 S1 o* [7 B( h I" E. c: p& {3 }( k0 R# i1 r3 G3 p
4 K& A1 L3 `* Q! r# r b! L
& y2 g1 Z3 F/ R0 l, Z* s9 J* M# w
: b4 n+ o1 }" w. J! p( ?2 p% H I$ m6 G4 W( {& t; b
! n+ I; e6 S6 T4 `( O' r4 a3 \- C# g8 A( Z9 R2 }( K' y* y
7 [# Q, A* \4 M% c7 f6 i% v
; p, E& T9 I7 c" R% X1 E7 K% W6 x2 w: S3 v; M/ v8 e7 G
" t4 H+ l1 R" ^' z' z
! g6 k5 h# }4 L+ X) M# \7 X) [( I/ C' z! M2 U/ m9 S2 e$ a
第八章 公证文书
" V9 [- [4 H# g ~' F% K! x$ c第一节 概述( U5 ^7 M3 \9 ]: A0 O
一、公证文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 u0 R! h. u- _
公证文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证文书是指各类主体在公证过程中制作的文书。包括公证书、公证法律意见书、公证申请表、公证受理通知书等等。 狭义的公证文书主要是指公证书,是指公证机构依法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进行审查后,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而出具的证明文书。
" r9 z3 w r# E; Z' Y二、公证书的效力
3 H! w$ _4 N3 ?$ o& x 1.证据效力;
" n/ c+ G" l- U. y" \2 ~$ V 2.强制执行效力;
0 ?6 [; L0 ?5 Z& `2 ]4 N9 a7 X 3.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
$ ~, d$ H2 @8 f" `; t( _# N6 o ?3 A. } 4.域外效力。
' {8 o" D1 H u# C o+ |) S9 Z/ M7 T三、公证书的分类/ P* a7 ? x4 Q3 [
根据不同的标准,公证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S' ]+ x4 ~0 s5 J7 D" H
按公证书的制作格式来划分,公证书可以分为定式公证书和要素式公证书。定式公证书是指必须按照司法部规定的格式要求加以填写的公证书。而要素式公证书是在遵循统一格式的前提下,必须在公证书的正文部分阐明具体要素的公证书。要素式公证书的证词分为必备要素和选择要素两部分,能够更为充分第满足对复杂公证事项的证明要求。
- [3 W3 g+ l* ], T5 c1 b0 _8 l* h按公证书的证明对象来划分,公证书可以分为民事法律行为的公证书、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的公证书和有法律意义的文书的公证书。) G$ q) ?) x) }, o" k
按公证书的运用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国内公证书、涉外公证书和涉港澳台公证书。 O0 v9 A% E3 {7 R
四、出具公证书的条件
- {* ~' |& C& d! S2 E% c《公证法》第27条第1款规定申请办理公证的当事人应当向公证机构如实说明申请公证事项的有关情况,提供真实、合法、充分的证明材料;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的,公证机构可以要求补充。 这条法律规定是对申请办理公证的条件的总体的规定,由于实践中申请人申请公证的事项往往会有所不同,因此,公证机构出具公证书的条件也会有所不同。 i# x+ h, K* d9 S+ x
五、公证书的结构
- I3 {& n5 O/ b& t, w. V" Y; t3 H 公证书的结构也分为首部、正文、尾部三个部分。
9 g$ J5 v6 D$ D4 b: X! L( D% @4 P) ?# U/ _ I0 ~" J% d
第二节 要素式公证书
; }+ D' m4 o7 L一、要素式公证书概述
. d0 d3 m7 o5 @/ N. I/ f: H要素式公证书是指经当事人申请,公证机构依法出具的,文书内容由规定的要素构成,而行文结构、文字表达均由公证员结合具体事项的需要所撰写的公证书。
) ?1 Y2 H; B% F# M( a4 P6 V制作要素式公证书的法律依据是《公证法》第32条以及《公证程序规则》第42条。: E [) J3 o, G
二、保全证据公证书8 o1 A5 m- w. r
保全证据公证书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与之有关的、日后可能灭失或难以取得的证据或行为,加以收存、固定、描述、监督所出具的公证书。
) {( P8 m, H9 E7 C: L$ M/ I根据证据形态的不同,保全证据公证书分为保全证人证言或当事人陈述公证书;保全物证、书证公证书;保全试听资料、软件公证书;保全行为公证书。# M0 K& ~6 d. G4 t2 ]8 M
保全公证书的目的在于有效防止证据灭失,为人民法院及时解决纠纷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从而有效地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 i' m9 s$ j$ U$ L) t) f: M; r三、现场监督类公证书
6 p8 t! g! b/ G' @现场监督类公证书是指公证机构依法办理招标、拍卖、开奖、股份公司创立大会等现场监督公证所出具的公证书。
* R" T8 N5 _7 j& [现场监督类公证书具有对抗第三人的广泛性、公开性、活动的阶段性与证词发布的即时性等特点。
) `7 a, x4 O+ V四、合同协议类公证书
9 \" y* x( `1 r1 ^$ z合同协议类公证书是指公证机构依法出具的证明当事人签订的合同真实、合法的公证书。4 j3 `+ u, K. t* \
合同协议类公证书包括一般合同或协议公证书、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公证书、商品房买卖合同公证书等。
* ]& P, {! f8 Z* S8 } J五、继承权公证书" N! E. A( Q: k) m4 V c" ?3 x4 b
继承权公证书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公民的申请,依法出具的证明继承人的继承行为真实、合法的公证书。4 C8 i0 k7 `! X1 O0 G* E' d1 Y |5 a
9 L2 [, W# a1 x5 ?, Q2 q第三节 定式公证书( K0 S E1 p5 @7 R4 F% m
一、定式公证书的概念和种类
) g, V5 S# D+ y! w定式公证书是指经当事人申请,公证机构依法出具的,文书内容由规定的要素构成,必须按照司法部规定的格式要求加以填写的公证书。) J1 `) u( n% o6 t9 @- ?
2011年司法部修改之后,定式公证书可分为三个大类:民事法律行为类、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类、有法律意义的文书类。 其中民事法律行为类包括:委托声明、赠与、受赠、遗嘱、保证、公司章程、认领亲子等;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类包括出生、生存、死亡、身份、曾用名、住所地、学历、学位、经历、资格、有无犯罪记录等;有法律意义的文书类包括 证书(执照)、文书上的签名、文本相符等。0 N4 k6 n9 X( a$ ^& R+ l
二、遗嘱公证书6 L: ^0 C" m* k- g) a. j9 w
遗嘱公证书是指公证机构依法出具的证明遗嘱人立遗嘱的行为真实、合法的公证书。
3 y3 R+ I& G& H9 |+ A3 [- ~, w三、赠与公证书
: x$ S! b" C( Q. j/ f& I5 r赠与公证书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出具的证明产权人将个人所有的财产无偿地赠送给他人的行为真实、合法的公证书。
2 p0 Z! O; Z* a7 f* r/ e( W2 p四、婚前财产协议公证书- w5 y" C* I! `$ A- u x5 [
五、析产协议公证书
- T" d5 {5 e' D' u! g) p
7 Y' A9 O* c6 ], b' ~第四节 涉外和港澳台公证书
1 g3 R2 ]9 U. o5 Y9 R% b一、涉外和涉港澳台公证书概述
4 u2 }! m4 @; W& d涉外公证书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出具的含有涉外因素的公证书,即当事人、证明对象、公证文书使用地等至少含有一个以上涉外因素的公证书。* g2 U6 d- O+ u
涉外公证书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涉外公证书多发往境外使用,具有域外效力;第二,在适用法律上,既要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又不能违背使用国的法律规定,因为一旦违背使用国的法律规定,涉外公证书的效力将无法实现;第三,根据使用国或当事人的要求,涉外公证书应附相应的外文译本,并办理外交认证手续。; w* W+ H) O' }3 k$ o
涉港澳台公证书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出具的涉港澳台公证事项的公证书。. L6 d6 B" G1 _& V% y, R
涉港澳的公证书,在法律适用上首先要适用我国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考虑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规定,部分发往香港澳门的公证书要附译文,或需要认证;在办证程序上,一般适用涉外公证书的办证程序;另外,香港澳门特区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一般要经过司法部委托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公证机构的证明。
; s- }2 N8 c6 N+ G! d* L! T" x9 p而涉台公证书,在法律适用上,要坚持适用我国的法律法规,同时考虑台湾地区的特点、历史情况和台湾地区地方法的规定等特殊情况。办证程序上比照涉港澳公证书办理,但还要遵守一些特殊的规定。8 h, T- e# e: [0 i! H1 {
二、涉外和涉港澳台公证书的内容和制作' t3 b' T$ g8 f* j! u' g" j
涉外及涉港澳台公证书的特殊要求:
8 H. N$ m' B; w! [1 z' H" t: F第一,办证的公证处和公证员要有相应的资格。# Z7 ~6 F: f" z
第二,要使用全国通用的文字,根据具体要求可附外文译文。
" c5 s* ?7 s) V8 o第三,公证书要单独编号,编号要有所区别。- S: N) T7 D7 d" P! f& E
第四,制作上要使用公证专用纸。这种公证专用纸是专门制作的,专供办理涉外、涉港澳台公证业务的公证处制作发往外国或者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公证书的防伪纸张,对于这种纸还有专门的管理办法。
9 Y6 @& r$ _4 R: w第五,公证书的认证。
! y$ w, ~8 W/ f6 R0 s1 M第六,不能在外文正本上加盖我国公证处及公证员的印章。如果该文件不损害我国主权且不与我国法律法规向抵触的,应当另纸公证。; |8 p7 z" l0 i: x& h; b$ P5 h5 k
第七,一般一事一证,如果几项证明内容属于同一使用目的,可以把公证书装订在一起。* @& R3 E8 H" Q) z1 ^* w8 z+ ~: b
第八,装订公证书时,在公证书后面要留出待领事馆认证的空页。
5 z4 P5 f7 X4 w' x; M8 @& T1 ~0 q: f. [8 K8 {7 A t& H$ }
4 }4 ?* k+ o2 Z& s第九章 仲裁文书3 V" j, U, w0 L; r4 h
第一节 概述
, d: u6 h4 w6 Z3 {一、仲裁文书的概念和分类' P1 a7 [ o0 v; t
仲裁文书是指在争议双方依法达成通过仲裁解决纠纷的合意所产生的仲裁协议的基础上,仲裁当事人为申请或参加仲裁,仲裁机构为处理解决争议和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法律文书的总称。' R! ]9 r9 p4 G' X8 \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仲裁文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u' A$ e, C4 \! M5 i. U$ O
以适用范围划分:国内仲裁文书、涉外仲裁文书。- d" x" ^6 b+ @& N" U
以制作主体为标准,可以划分为:仲裁当事人制作的仲裁文书和仲裁机构制作的仲裁文书。仲裁当事人制作的文书包括仲裁协议书、仲裁申请书、仲裁答辩书、仲裁反诉书、仲裁保全措施申请书、仲裁担保书等;仲裁机构制作的文书包括仲裁裁定书、仲裁裁决书、仲裁调解书等。' g* }5 K+ t6 A! K" R/ D( A
以仲裁实施阶段来划分,仲裁文书可以分为达成仲裁协议阶段的文书;仲裁申请和受理阶段的文书;仲裁庭前准备阶段的文书;仲裁审理阶段的文书;仲裁裁决阶段的文书;仲裁执行阶段的文书。
- }, G0 G$ q9 p0 h3 e二、仲裁文书的制作要求
" {) q# n6 `1 J! V 1.遵循法律规定。
" H( k/ |( Y- w, V5 a- z+ C 2.符合制作规范。
% v; e: @+ Q, D v6 N8 H 3.叙述事实客观。
% |: Z: y O$ U" B/ f4 i7 Y5 f 4.论证说理充分。
8 U; N5 {& \4 f1 ^% L
I# a v9 _: ^第二节 仲裁协议书 0 N& `8 [5 d' L- b( b
一、仲裁协议书的概念与法律依据
* i. e/ f6 w' n仲裁协议书是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将特定的民商事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协议。
5 }: o/ n1 r; f7 d《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16条第2款、第17条是制作仲裁协议书的法律依据。
8 \6 r$ @) Q0 b% G% L! Y二、仲裁协议书的结构样式$ a! \3 P# [: j2 K! d
仲裁协议书包括书面的仲裁协议书和合同条款中的仲裁条款。
4 q6 a9 v0 }! n) g c. X- ^3 x R三、仲裁协议书的制作: R, w$ S. d1 _9 Y, _
3 \) q5 L+ @! d0 i4 |$ Z
第三节 仲裁申请书
6 m6 S6 w4 a5 a8 X8 H/ v一、仲裁申请书的概念和法律依据9 O# K9 s1 \# a" O: j: o# Q
仲裁申请书是指:合同争议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一方当事人根据与相对方达成的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请求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依法仲裁以解决纠纷的书面请求。
g, F! U0 P$ G7 S) \ 制作仲裁申请书的法律依据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22条、23条。
4 K- ~9 G. n# o5 L9 l, ^& x' m二、仲裁申请书的结构样式和制作程序
) [$ W1 u& Y( ?. x7 H) K$ h三、仲裁申请书的制作
* t) l2 ?# s' i& f$ L, Q) W {
$ ~! e4 L! f7 A; @5 Q第四节 仲裁答辩书$ B1 ~7 }( k2 X) ^4 y1 `* |8 i+ [, `
一、仲裁答辩书的概念和法律依据
R0 y2 K# ]; \; Y: V$ ]$ w( i仲裁答辩书是指仲裁案件的被申请人针对申请人提出的仲裁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进行回答和辩解而制作的法律文书。 c+ M# f8 R. _. o% ]1 Y' g
制作仲裁答辩书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25条第2款。% [& C7 c1 K$ h L& O% M# W
二、仲裁答辩书的结构样式和制作程序
5 l# w* K. I" w) |# F$ ?* I( e三、仲裁答辩书的制作- d" I, [9 Q) c7 Y1 `
7 q% m/ v% W! q Q _& A0 s3 [第五节 仲裁裁决书6 `! y, T" O/ {. h6 z
一、仲裁裁决书的概念和法律依据
/ x. }1 c! D) K$ K( Q4 O仲裁裁决书是指:仲裁机构受理当事人的仲裁申请后,依照法定的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根据已查明的事实、认定的证据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就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处理决定。' t8 k |! o. J
制作仲裁裁决书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54条。# Y; e0 s" M6 L; o4 a( q) }
二、仲裁裁决书的结构样式和制作程序
" G. v( X! ]# P: d. w三、仲裁裁决书的制作! v; z3 `( w" w/ ~
. N, m6 j3 J) }. |第六节 仲裁调解书- j7 Q& l1 G5 z S8 d+ m" R
一、仲裁调解书的概念和法律依据
! ?- m0 h# W' w: j' T仲裁调解书是指在仲裁过程中,仲裁庭依法主持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后所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
3 z4 m3 c! e5 e/ g4 w制作仲裁调解书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51条。
' N9 N6 v/ d: K& Z0 X二、仲裁调解书的结构样式和制作程序 V# K( \: g y: ]: W$ q0 Y
三、仲裁调解书的制作) n, Y+ P& C6 `+ c"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