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J! x6 b" ?
V/ I% q, X- \1 f, R5 _7 m# o7 x0 Q" n4 Y
1. 下列关于教唆犯的说法,正确的是:( )
6 o" T; v. D: F$ R' KA. 甲教唆乙实施杀害丙的行为,结果乙口头允诺,但实际只是去丙家盗窃了一台彩电,则甲不构成教唆犯
7 T- w1 H8 r" FB. 甲乙共同约定实施了盗窃行为,在盗窃得逞之后,甲临时起意,向乙使了个眼色,乙心领神会放了把火毁灭现场,致使大量财物被烧毁,则甲构成放火罪的教唆犯
: i8 {% @9 D: E7 |( Q& c) HC. 甲已经打算实施杀人行为,但是还在犹豫之间,乙见状给甲打气,鼓励甲实施行为,结果甲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则乙构成教唆犯
4 C5 R7 d0 D P% c/ UD. 甲对乙说:“你去犯罪吧。”结果乙实施了抢劫行为,则甲构成教唆犯& I2 B7 r/ h& n+ E
满分:4 分
- k' T9 P3 K1 s7 B2 Q2.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且已在外国受过刑罚处罚的,()。. S7 K0 W x! a: r- t/ u. h
A.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S2 o7 v, T" R JB. 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G# A. H4 G2 N+ T1 b: W" e
C. 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 [& I+ ]3 h" R1 S
D. 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 H" n' F& N) e# \0 {. B) [ 满分:4 分
+ g: R) b; r0 O n( L3. 2005年3月1日,张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缓刑考验期内未发现张某有漏罪,也未发现张某犯新罪。但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公安机关发觉张某在缓刑考验期内曾强奸一名妇女。那么正确的做法应当是:()
3 o' l' V3 K: F4 NA. 视为原判刑罚已执行完毕,仅以强奸罪对张某判处新的刑罚" O* r: j" k' w& C4 E
B. 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仅以强奸罪对张某判处新的刑罚
6 t& m. X( z$ X! ]1 uC. 撤销缓刑,对强奸罪做出判决,并将其与原判刑罚实行并罚
% }5 `# h7 f% y* [$ ~D. 撤销缓刑,对强奸罪做出判决,并将其与原判刑罚实行并罚,之后再减去已经过的缓刑考验期限
3 y( F q; s- N/ j$ ] 满分:4 分
' p' V& S- M4 }" `4. 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 f+ m4 G/ a+ G1 x$ l
A. 正当业务行为
8 h1 }5 E" h' d% YB. 紧急避险
& }9 y* c# R6 o/ y. a6 [C. 正当防卫
' n4 e0 g) w8 I" T! JD. 自救行为
0 n0 l( l# k$ Q) D# z2 f9 Z/ B. b 满分:4 分
7 @+ z6 ?& |- L0 {6 t5. 甲犯某项罪行的法定最高刑为5年有期徒刑的,对该罪行的追诉时效期限为:(); M; W F- l7 K; o- |/ B/ _
A. 5年, Z8 n: P5 Y& Z$ J! i, X/ b
B. 10年3 ` a, [$ ]5 o1 ^9 g
C. 15年0 l+ F# l5 `- l. _2 M7 m' b% m
D. 20年
% j) V' j% z3 e; w$ e& ~" y 满分:4 分
- g2 z% I3 ^" m! x( Z8 G5 I6. 我国《刑法》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
. t0 }( P+ e0 ?- LA. 追诉期限延长1倍
5 y8 F2 j% j$ d7 |B. 追诉期限延长2倍; @* F- K/ ]( V, M9 Q
C. 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 i' ^( t# j" C+ f: p5 d: FD. 追诉时效中断
# Z; v2 h$ G, g9 M' c 满分:4 分7 t# X6 S& C: d! M( [
7. 章某是美国公民,一日我国一艘货船途径美国,章某向船上射击,将日本公民A射死。对章某的行为,我国的刑法( )管辖权;汪某从日本向我国境内寄炸弹,但在日本就被警方破获。对王某的行为,我国刑法( )管辖权;杨某与境外黑社会组织3A党勾结,想制造冰毒,杨某负责从我国某省提供制造冰毒的原材料,运送至国外,由3A党制成成品,在境外销售。对杨某的行为,我国刑法( )管辖权;国际大毒枭老K(哥伦比亚国籍)来我国旅游,老K以前从未在我国进行过任何犯罪活动,但现国际刑警接受哥伦比亚的请求在全球范围内对其发出了通缉令,我国对其( )管辖权。' N7 l+ _1 Q( z6 f
A. 有,有,有,有
L$ o4 ? d- d& C2 E9 N) kB. 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x( B3 x% l$ \ s, c
C. 有,没有,有,没有, ?; Z9 H( h4 f, v0 y
D. 没有,有,没有,有2 Z3 N5 D2 @& }# S/ m% M
满分:4 分, A6 @. o( c& t$ s$ _
8. 关于减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 L/ R) Y5 k3 ~9 Q/ F, K& B
A.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其有期徒刑的刑期,自行为人被羁押之日起计算
5 L1 b" g; R" Z; @+ zB.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主刑减刑的,其缓刑考验期相应缩短4 ]3 Y' a: V: @0 t, G
C.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主刑减刑的,其缓刑考验期不受影响
$ h+ W6 H* ]: K+ k( N; [! c7 e( nD. 减刑只适用于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管制不存在减刑
( E5 L) }; c& B/ d! \6 z 满分:4 分0 k; s- K1 j* s4 ?8 F) z5 @
9. 甲某认为乡公安员乙某办事不公,致其“坐班房”丢脸,因而怀恨在心。某日酒后,妻子责骂甲某是“班房坯”。甲某被激怒,转身操起一把长约1.2米的钢叉,声称要把乙某和其女儿刺死。他携带钢叉去乡里寻找乙某未果,便沿路来到供销社门市部顺手拿走一瓶乐果农药夹在腋下,来到乙某女儿的工作单位,声称:交出乙某的女儿,与其他人无关!该单位的职工说乙某的女儿不在。他不相信,到车间里寻找也未找到,被工厂保安控制住。甲某的行为:()% L1 K- |/ V+ S) z( G/ b
A. 故意杀人罪(未遂)
6 D: B3 y' k6 s0 N$ [, `B. 故意杀人罪(预备)
) K% R' E& H$ D7 W, ^ C1 PC. 故意杀人罪(中止)" ~6 k: L& Q6 @, ]2 Z3 j. v
D. 不构成犯罪
7 z5 Q: ], R( V- ?) l 满分:4 分
3 m; z" v; r( ^4 y' O- Y9 r" G10. 出于一个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这种行为在刑法上称为()。+ c: |# Q: V2 {& s$ j& Y; {# t
A. 吸收犯" J; }& b& k7 Y. {( k
B. 牵连犯" c/ {; [& Z m: h2 o9 O& T
C. 想象竞合犯: o5 \4 M' g& _! b8 j* E' [
D. 惯犯
2 k# |2 v, n( _8 ^+ D 满分:4 分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8 Q' z& `& l3 O9 W7 r7 w2 EV
. N/ G: r( r# |, \- \! B1. 构成犯罪预备的预备犯具有以下特征()。7 w: I1 ^* r8 W) t8 X! u2 |4 r/ S
A. 必须具有犯罪预备行为. w" e# k$ \& S8 x
B. 必须是刚着手实施犯罪
0 l9 h5 I) f8 y. {C. 必须具有犯罪预备的目的
$ ^$ o, C" a/ zD. 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施犯罪( P' r" o5 _1 W5 h
满分:4 分
* v- I! I/ D2 T1 F' n2.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是:() k9 y7 |* p$ b) o L2 \
A. 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C6 q9 S9 @0 U+ m) b" d
B. 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必须是有期徒刑以上2 U; Q7 C( |! r$ [* d
C. 后罪发生于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以内" Q/ I# q1 o7 x: D
D. 前罪和后罪均构成同一罪名
9 Q- r. Q$ a5 p. W; E( t5 t 满分:4 分
0 z }/ P( l1 J3 |( Z; A3. 吴某因憎恨自己所在单位的局长将自己开除,意欲夜晚潜入单位将其杀死,后来在情急之中误将局长的秘书当做局长杀死,吴某的行为属于:( )
" Z0 ]( i5 n; X% `$ H/ _; @A. 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杀人数罪并罚% j4 ?' y6 }! V, a+ Q/ W: |$ A* p2 U6 g
B. 故意杀人未遂0 l$ h8 ^8 x! z6 v' X5 r# t
C. 故意杀人既遂* X* {* c4 F c( J2 ?' d
D. 对象认识错误
2 K8 `+ O- G+ @% }$ F 满分:4 分 Q# G0 T& B- v8 d9 ?3 ~! X
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 T; ^4 \6 `2 E$ N% u: G" w
A. 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 `( Y; o6 l# t) B
B. 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i& l1 A/ e( ~: A4 u
C. 黄某向检察机关投寄诬告信,捏造马某贪污国家财产5万元的事实,后惧怕承担法律责任,遂在检察机关立案追究前撤回控告
1 c8 w9 B& }4 X _D. 刘某夜间潜入某妇女房内企图实施强奸,他摸索着往该妇女床前走时不慎踢响地上脸盆。该妇女惊醒后大呼有贼,刘某害怕,迅速逃离$ _; u# g$ B0 P1 {7 {. k* k# v; v
满分:4 分. [6 G& r' o4 T4 K" ^
5. 关于牵连犯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0 V0 @$ i$ [$ {" uA. 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对牵连犯一般不实行数罪并罚,而是择一重罪处罚或者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的
0 O. b( I6 L: S3 h K9 xB. 刑法分则也有规定对牵连犯不实行数罪并罚,而是择一重罪处罚或者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的
4 h, g* @2 ~" m9 M8 q2 IC. 分则条文也有规定对牵连犯实行数罪并罚的
$ I5 X p* G' `D. 分则条文也有对牵连犯规定了独立的法定刑的: `4 F% C2 K8 z8 f H0 ?) f" k$ h
满分:4 分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3 d$ x9 w; a8 `4 { o4 ^8 c" NV& y C; y) { c4 n* X* e" D5 j
1.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9 g( I6 I. d% k( Y
A. 错误2 l) S% B0 c; k, Q& H
B. 正确
( a7 f. L: Z5 t 满分:4 分
0 o, e" r5 B& @0 D t2. 我国《刑法》由总则和分则两编组成。()
4 P& z k- Z% z& Y' s/ I" sA. 错误0 S# F6 O$ t" p4 Y
B. 正确* Z& [, _+ e, x( [% ]' q: x# Y5 i
满分:4 分5 k+ I2 v. n- w0 V: l
3. 犯罪集团,既可以是事先通谋的,也可以是事先无通谋的。()
7 L! K+ \" u% e' {6 C0 uA. 错误! j# G& O, ~+ M* W4 j1 Z
B. 正确
) Q0 O" M# N; V9 E* o! F2 r: E 满分:4 分
/ ^; S; M" ]$ u# v1 Z8 G5 H8 x4. 宋某基于杀人故意朝仇人肚子捅了一刀,见被害人非常痛苦,宋某又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经查明,宋某的一刀刚好割断被害人发炎的阑尾,即使不被宋某及时送往医院也不会死亡。由于宋某的救助行为与被害人不会死亡的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宋某不是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未遂。( )
# l* j: b" g) R7 i/ NA. 错误. J( P& J$ v5 \) x: ~
B. 正确
2 l6 y& m4 v V 满分:4 分
: c$ p$ P. i! ^ _% D2 k T' {! t5. 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才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w/ a! ^* M4 _* j" q+ Q7 A
A. 错误
* o/ x+ P1 Z7 ]- {B. 正确
* T5 I# a1 D6 B/ t& K 满分:4 分; q; U/ J# q; |( ]& ~
6. 对于累犯,不适用减刑。()
4 R. b2 Q( K7 q5 KA. 错误
5 L7 J; j q& l! e: G& wB. 正确
' g( V% c7 ~, W( S 满分:4 分- Z7 p7 o0 v- b+ H7 @
7.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
4 d; C$ z7 Y1 r3 QA. 错误
# M' m* Y( n. J1 z: |/ ~B. 正确
8 I0 L' K; n& @$ m4 b 满分:4 分5 D+ m, L* o! b8 e; x$ }) G
8. 根据刑法规定,危害行为一般有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两种基本形式。()8 j2 J. B0 H1 P' N: F
A. 错误
; P% J( U: E) H" a4 S% K0 ~B. 正确
$ H0 U' n# ^" _5 u/ N9 i6 s 满分:4 分
+ @0 ^: [8 _4 ~5 ~) Y! t& f9. 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M p8 \8 X4 K) ?& r. O, G5 IA. 错误) Z; i4 R5 C* J4 k7 E
B. 正确
) V" ?6 Z4 o0 p7 p 满分:4 分
3 z0 r- U+ s# U2 W10.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但可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 K8 I, D3 M/ {3 [" V- A
A. 错误
+ I. @. y' ]8 o' \0 q$ hB. 正确* D2 D2 g7 ^ z' L/ T [5 p/ S
满分:4 分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 F( Y& t1 U( i. [V
. m+ [2 E! a! ~! N1. 下列哪一项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J, O3 K& ]6 C. x( s
A. 禁止习惯法的适用
* l( Q+ b; f! U) t/ K. e. ?3 cB. 禁止类推制度
% q: ]1 L' P+ Q: Y, s; gC. 重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E9 w' H' d: p8 w( i
D. 法律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
3 R8 L4 U6 n1 U* V7 B7 p3 \ 满分:4 分
; k' ?( L' G' v7 N t4 H! x2 T2. 我国《刑法》关于预备犯、中止犯、未遂犯的处罚规定都体现了()原则。
6 C& a% t- j" w' R6 fA. 罪刑相当
8 q) f7 D8 s5 [) iB. 罪刑法定
, a/ E5 x0 G+ oC. 罪责自负
8 P/ c: R1 c. B4 J5 D8 u3 pD. 主客观相统一
' u# p+ Z6 y0 S6 w8 u 满分:4 分
; ]( b* T: j* d- k- y3.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
3 |! H* Q Y! Q7 `/ ?8 e+ m+ c1 W" YA.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H* K: f$ c: X! ` `
B.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z- {; Y4 C0 [( @7 c0 [
C.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 T. F, o; `# U3 q
D. 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1 M* c; n: h- ?1 t; d+ D
满分:4 分& V" u# G3 h' B7 N9 Z, }- q
4. 我国《刑法》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
. I q' ^% N r% GA. 追诉期限延长1倍6 Z) }3 ~6 I5 e6 C0 J0 ]* }
B. 追诉期限延长2倍, ]2 t Q: [. i1 o5 _+ P0 J4 S
C. 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 N* j6 r6 q5 e8 f# j4 d9 d8 f% H# GD. 追诉时效中断, `- s/ L7 P% f# J( k7 X& ~
满分:4 分
7 u$ M" a* ?( l/ F: F( r" h5. 自然人犯罪主体是()。/ u2 J: w' B. L
A. 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4 O: {# C- H( y2 ~' d w; _B. 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 U* M2 t* @6 C1 g' h8 KC. 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0 ]+ a: c; E4 Y
D. 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3 ^ g+ z# r% T; d/ V' m 满分:4 分
% b0 [9 Y8 m6 o/ R6. 一艘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英国某港口时,在轮船上的一美国乘客甲某遭到在岸上的英国公民乙某枪击身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5 y# c" P$ u2 k1 C
A. 对乙某根据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1 g# Y' C2 ^& _3 K/ q/ M9 A$ _
B. 对乙某根据保护原则,适用我国刑法3 a( S' m5 L( h1 r1 P
C. 后对乙某根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q3 L* `7 A0 E) H% @6 v" o
D. 对乙某谋杀案我国刑法管辖权
6 ]( |! q- f( ]6 ?& X/ } 满分:4 分1 r' E$ e2 X( ~! h- M5 w
7. 章某是美国公民,一日我国一艘货船途径美国,章某向船上射击,将日本公民A射死。对章某的行为,我国的刑法( )管辖权;汪某从日本向我国境内寄炸弹,但在日本就被警方破获。对王某的行为,我国刑法( )管辖权;杨某与境外黑社会组织3A党勾结,想制造冰毒,杨某负责从我国某省提供制造冰毒的原材料,运送至国外,由3A党制成成品,在境外销售。对杨某的行为,我国刑法( )管辖权;国际大毒枭老K(哥伦比亚国籍)来我国旅游,老K以前从未在我国进行过任何犯罪活动,但现国际刑警接受哥伦比亚的请求在全球范围内对其发出了通缉令,我国对其( )管辖权。
; L: p5 f4 s; eA. 有,有,有,有2 s" t2 y: u5 l' o0 \, \
B. 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 e6 m* h* y5 }* M& D# I) YC. 有,没有,有,没有3 W4 b& a+ K! }9 l8 n5 T
D. 没有,有,没有,有
8 `% T3 Y( z: e' v! t+ [ 满分:4 分
# b$ Y$ t2 S1 ?2 }2 B! P. t, w8. 我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它体现了空间效力原则中的()。% x% f- ]' R5 I2 }" s# V/ d
A. 属地原则
( V+ a* o& _6 \# f1 RB. 属人原则
7 d/ p* n* R- J, R. A* WC. 保护原则9 ^" L0 j4 n! P6 | F# f6 c
D. 折衷原则, B( K9 ^: e2 U4 K
满分:4 分! f4 d7 k) i, ?9 D
9. 王某等人在周某开的饭店就餐后未付钱。两天后,王某等人再次路过周某的饭店时,周某向其催讨所欠饭款。王某等人认为有失脸面,遂对周某拳打脚踢,并扬言次日会再来饭店教训周某。第二天,周某为防不测,随身携带了一把尖刀。中午时分,王某等人再次来到周某的饭店滋事,要周某赔偿名誉损失,周某不从。王某遂用携带的斧头砍向周某的头部,周某侧身躲开,但仍被砍伤了手臂。当王某再次砍来时,周某拔出早已准备好的尖刀还击,厮打中刺中王某胸部,致其死亡。周某的行为属于:( )0 o, E1 s' Y3 ^9 @
A. 正当防卫$ O8 ]: U- ^; d. `. \! P/ W. y
B. 防卫过当) ?# y+ f# u& e4 j& o
C. 故意杀人罪3 q8 \) f: a+ ] D; }; i2 V1 ?5 c
D. 过失致人死亡罪
8 }% L# g, j2 R 满分:4 分
/ s9 T9 ]" V0 ?+ F2 E, S! ~10. 我国《刑法》中的追诉时效是指()。7 _+ t7 s: C9 Y' Y
A. 经过一定期限,对犯罪分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对判刑的人不再执行刑罚% I: n3 s) L. I0 M1 b1 y
B. 刑法的溯及力
" Q9 @. F+ X! C$ h/ XC. 刑法的时间效力
: x& b1 f; S1 hD. 经过一定期间,对犯罪分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9 f7 x4 V1 T3 M0 D* n
满分:4 分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 B9 r* m& V1 }* s6 j7 U; i1 OV
4 I, g4 l! M- A1 f3 x$ E1. 李某与孙某有仇恨,某日李某见孙某手持匕首朝自已走来,于是随手抬起一根木棒猛击孙某头部,打成重伤,后来才发现孙某拿的是一把玩具匕首。李某的行为属于()。
! R( u a( @$ z: SA. 防卫过当
3 v8 Y8 H+ O. q8 p2 sB. 故意犯罪$ z$ ?, K7 F! e' H) j
C. 过失犯罪8 L4 M; `8 J8 T/ }% ]5 i& b: T
D. 假想防卫4 i @$ w; D- o3 d% L- s& D' F
满分:4 分
0 \) s. Z/ w% ^3 r2. 犯罪构成的要件有()。0 \- o% P- i2 d
A. 犯罪客体2 u# @7 a0 N) U% E+ I* v X
B. 犯罪主体& y. L3 Q) T* P! D" y' v1 [
C. 犯罪客观方面. U, W# Q1 y6 Q5 S9 }2 @8 \; Z
D. 犯罪主观方面
" j+ x" Q. `; [* j 满分:4 分# t: p4 u8 ^1 ^9 ]& `! u8 t
3. 甲某看到一辆自行车没有上锁,心想弟弟正好缺辆自行车,就趁人不注意时,将该车骑回家,送给弟弟使用。该自行车价值300元。甲某的行为:()
$ T J; P7 |$ r l# z5 n# F3 HA.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z- o+ U; ~1 b. b. `: W4 F' P2 Q8 W- A1 A
B. 情节轻微,免予刑事处罚: ?6 \2 v) G( l" j9 B
C. 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偷窃行为,应当给予治安处罚6 B) ~5 x4 L% k9 X# C; w: K* u8 g
D. 构成盗窃罪,可以单处罚金
. f. _* B: l1 f( a! k& z* L 满分:4 分' u: v0 N$ o# ]
4. 数行为而在处理时作为一罪的情况有()。
7 R& V5 R6 W9 d) M- YA. 继续犯
! V) O% s8 v; bB. 结合犯
9 `# o0 w+ ]8 P1 ^0 p" Z- M0 CC. 牵连犯4 `, A: r7 U F& O
D. 连续犯
7 Y4 k4 d2 }* U5 q' i 满分:4 分" F" k2 t- h! |
5. 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判处刑罚。
, v9 J7 c8 | ^, K* p3 s1 @& lA. 主管人员# |/ W+ _1 ]3 b/ e% j9 d
B.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 s z" n9 a/ q$ ^: f& fC.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 |( p% e* [+ a" T( ~5 A) sD. 责任人员
$ l) ~/ D7 p$ J. w' L5 ^ 满分:4 分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W1 D" K% U: P U [& x
V& U9 ~8 n" H$ Y! m3 K9 Y G
1. 特赦是对于受罪刑宣告的特定犯罪分子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部分的执行,所以,特赦后再犯罪的,不构成累犯。()' S% p- [1 d# p/ Z+ X% ^ ]
A. 错误
4 k2 E& X1 Y. s! Z$ m, u; SB. 正确7 I( i$ `7 D" |4 @* T+ ? C
满分:4 分' e% s" f7 W1 [
2. 犯罪客体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5 t- J/ p+ M9 R) h F- |7 |& Y
A. 错误
" ~1 {! Q @/ g5 sB. 正确, \' F7 h2 R% V% y- d# R" h' d6 V+ m
满分:4 分
# c" U3 m% s" `$ M! Y3. 对单位犯罪主体的处罚,我国立法一律采取双罚制。()
' C/ A+ I: j4 Z5 {A. 错误- v2 p( g7 p9 c& e, t! L
B. 正确
+ B T5 ?+ N: P4 M8 \9 r9 | 满分:4 分9 K, t8 X$ m* a! t! M+ l
4. 罪责自负、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8 O7 W2 y$ K* ^# w2 X) T
A. 错误
$ z' G3 T2 I4 F& S- U! j% LB. 正确3 F; g2 ^ P2 S5 X. Y' {
满分:4 分; t3 q# }8 |+ f. T; J) v; ^
5. 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j9 P/ | o4 A/ h' ?; i# z9 t
A. 错误- \6 z; I8 R( z. V& B
B. 正确
6 q" i8 C: v: Y9 Y" Z( w) Q } 满分:4 分" T2 A4 E: c4 Y
6. 犯罪构成是指依照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a/ b `0 U9 m& O. T
A. 错误) s0 T8 o- }$ d. L% d' K
B. 正确& |8 j5 f1 ?* ~2 w }
满分:4 分" T8 ~( z# k$ r" J1 f. j
7. 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5 E0 D2 [/ c2 T) }
A. 错误
( J+ I; f+ _9 D* o: ^3 K6 hB. 正确: d3 u* Q3 }5 H% S% ~1 ]
满分:4 分9 x# N3 c! O2 z: `2 ?
8. 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h& M/ o/ C/ t
A. 错误- S8 j0 `! @: }" D
B. 正确# }3 P4 a& N7 `& y2 D' s, m. |
满分:4 分
. K& b% h" x. K n9. 我国《刑法》由总则和分则两编组成。()
& d9 T# l: t, QA. 错误: ]5 V$ Y, `9 f2 J9 {: s) z
B. 正确
! E) Z, J7 ~( H" h 满分:4 分: I6 m9 ^5 e% t
10. 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k8 ]: i3 @/ p1 W; P
A. 错误- p \& H) G+ V2 J' [) S
B. 正确/ Z. \: N: B8 K# l a' b
满分:4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