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梁惠王上》),句 中“为”的作用是
A. 表示被动
B. 表示对象
C. 表示原因
D. 表示目的
正确资料:C
2.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句中的“所” 字结构是
A. 所将
B. 所将中国人
C. 彼所将
D. 彼所将中国人
正确资料:A
3. 初唐以后,严格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写作的诗,叫做
A. 古体诗
B. 古风
C. 近体诗
D. 绝句
正确资料:C
4.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句是
A.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B.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
C. 伏尸百万,流血漂杵(贾谊《过秦论》)
D. 五万兵难卒合(《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正确资料:D
5. “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史 记.项羽本纪》),句中“则”的作用是
A. 表示承接
B. 表示让步
C. 表示转折
D. 表示假设
正确资料:D
6.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庄子.养生主》),句中的联绵词的声韵 关系是
A. 双声
B. 迭韵
C. 非双声迭韵
D. 双声迭韵
正确资料:A
7. “强”表示“勉强”的意思时读作
A. qiáng
B. Jiàng
C. Qiǎng
D. jiǎng
正确资料:C
8. 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句中,“痛恨”为
A. 单纯词
B. 并列复合词
C. 词组
D. 偏正复合词
正确资料:C
《古代汉语(下)》16春平时作业3
二、资料来源(谋学网www.mouxue.com)(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1. 下列星宿是魏国分野的是
A. 胃
B. 昴
C. 毕
D. 觜
E. 参
正确资料:ABC
2. 金文是
A. 两周(主要是西周)文字的代表
B. 商代中后期文字的代表
C. 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D. 刻(或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E.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
正确资料:ACE
3. 下列各句中,“赋”用做本义的是
A. 銜觞赋诗,以乐其志。(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B. 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左传.鞌之战》)
C. 薄赋敛,广畜积。(《汉书.食货志》)
D. 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晁错《论贵粟疏》)
E. 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国语.晋语》)
正确资料:CD
4. 下列哪几组字含有相同的表义偏旁
A. 想恭恨情
B. 脚期青背
C. 阁闻问闺
D. 都险除郊
E. 烧煮灸照
正确资料:AE
5. 下列句子中,表示反问语气的句子是
A.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C.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D.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
E. 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论语.子罕》)
正确资料:BC
6. 下列各组词中音近义通的同源字是
A. 都睹
B. 至治
C. 浅线
D. 汊杈
E. 诗时
正确资料:CD
《古代汉语(下)》16春平时作业3
三、资料来源(谋学网www.mouxue.com)(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其民有智有愚”(《列子.周穆王》),“臣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史记.高祖本纪》), 这两句中的“有”和“无”与“或”和“莫”用法相同,所以也是无定代词。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资料:B
2. “大惑者终身不解”(《庄子.天地》),句中“解”的词义是“解开”,这是“解”的 间接引伸义。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资料:A
3. 在“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 公子列传》中,“礼”为名词作状语,表示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资料:B
4. 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宾语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资料:A
5.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史记.项羽本纪》)中,“善”为 意动用法,“认为……很有才干的意思。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资料:A
6. 汉字除了表示本义,还用于表示引申义和假借义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资料:B
7.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徐珂《冯婉贞》),句中的“而”表示转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资料:A
8.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句中“恨”的意义 是:怨恨。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资料:A
9.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 陈涉世家》),句中“举”的词义是发动.举行。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资料:B
10.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庄子.外篇.骈拇》)中,“死名” 就是“为名而死”,“死利”就是“为利而死”,“死”为动词 的为动用法。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资料: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