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土地利用规划学(本科)》18年9月作业考核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 )作用。
A、反馈作用
B、联系作用
C、控制作用
D、协调作用
第2题,土地条件调查包括( )
A、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B、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调查
C、土地权属调查和地价调查
D、气候和地形调查
第3题,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 )人民政府批准。
A、县级
B、市级
C、省级
D、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级
第4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 )。
A、高产田的85%以上
B、耕地的80%以上
C、农用地的75%以上
D、管辖范围的70%以上
第5题,土地利用中期计划编制采用( )的程序
A、一上一下
B、两上两下
C、一上两下
D、两上一下
第6题,我国铁路一般划分为( )级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第7题,为了便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建档和管理,完善和巩固地籍管理体系,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不打破( )行政界线
A、县级
B、乡(镇)级
C、村级
D、社级
第8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不包括( )
A、耕地规划
B、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C、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D、土地需求量预测
第9题,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
A、耕地规划
B、城镇规划
C、林地规划
D、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
第10题,( )原则要求人们在组织土地利用过程中达到谋求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统一的最终目的
A、地租地价理论
B、因地制宜
C、动态平衡
D、综合效益
第11题,耕地规划的最终目的是( )
A、提高耕地生产率和利用效益
B、提高耕地产量
C、改善耕地质量
D、提高耕地适应性
第12题,土地利用规划条件是影响( )形成的重要因素。
A、土地利用类型
B、土地价格
C、土地区位
D、土地用途
第13题,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评价应采用( )
A、经济评价
B、技术评价
C、综合评价
D、资源评价
第14题,根据区位理论应把农用地规划于远离( )。
A、工业用地
B、居住用地
C、城市中心
D、城市近郊区
第15题,居民点规模具有( )和用地规模。
A、建筑规模
B、人口规模
C、居民点形态
D、规划区规模
第16题,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 )总量不减少。
A、耕地
B、农用地
C、建设用地
D、未利用地
第17题,土地利用结构类型不包括( )
A、供给结构
B、理论结构
C、需求结构
D、规划结构
第18题,水资源的补给来源于( )
A、地下水
B、地表水
C、海水
D、大气降水
第19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 )
A、耕地规划
B、土地利用结构
C、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20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 )
A、合理配置
B、一体化配置
C、专项配置
D、详细配置
第21题,下列( )不是土地利用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措施。
A、土地利用规划
B、土地整理
C、土地复垦
D、土地开发
,C,D
第22题,耕作田块:以( )所围成的地段,是进行田间耕作、生产管理、轮作倒茬和平整土地的基本单位。
A、田间道路
B、护田林带
C、末级固定沟渠
D、农村居民点
,B,C
第23题,居民点辐射规模:居民点的影响范围或吸引范围,取决于( ),以及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A、经济实力
B、产业特点
C、政治实力
D、文化实力
,B,C,D
第24题,土地是位于地球表面的一定区域,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动植物群、水文等自然因素及过去、现在人类活动成果形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包括( )构成的垂直剖面。
A、大气层
B、地表层
C、地中层
D、地下层
,B,D
第25题,土地需求量预测:( )。
A、人口预测
B、农用地需求量预测
C、非农建设用地预测
D、未利用地预测
,B,C
第26题,一般来说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层次,分别为(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B,D
第27题,土地修编中要提出: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主要目标是( )。
A、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合理用地需求为出发点
B、根据对规划期间各省(区、市)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科学预测
C、研究如何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战略
D、以及探讨和制定保障战略实现的关键措施
,B,C,D
第28题,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面积确定方法:( )。
A、农产品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法;
B、人口预留法;
C、综合平衡法
D、上级指标限制法
,B
第29题,影响土地价格的主要因素:( )。
A、总体因素
B、区域因素
C、个别因素
D、其他因素
,B,C
第30题,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 )。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A、开发
B、利用
C、保护
D、整治
,B,C,D
第31题,土地类型的形成,不但受大区域水热条件的影响,还受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
A、错误
B、正确
第32题,由2-3 行树组成, 而且乔灌结合的林带结构为紧密结构。
A、错误
B、正确
第33题,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应优先安排建设用地。
A、错误
B、正确
第34题,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 核心是经济分析
A、错误
B、正确
第35题,气温的日变化对植物有机质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A、错误
B、正确
第36题,昼夜温差比较大作物的产量较高质量较好
A、错误
B、正确
第37题,灌排渠系中直接从水源引水的渠道称为斗渠。
A、错误
B、正确
第38题,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方法是环境影响预测法。
A、错误
B、正确
第39题,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说明, 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 规划的方案有一定的折衷性;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规划就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A、错误
B、正确
第40题,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垂直变化是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A、错误
B、正确
第41题,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正确资料:(1)土地利用规划程序一般包括:①明确任务;②组织班子;③收集资料;④明确问题;⑤总体构想;⑥系统分析;⑦系统综合;⑧系统优化;⑨系统评价;⑩系统运行;11系统更新。(5分)(2)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①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②因地制宜原则;③综合效益原则;④逐级控制原则;⑤动态平衡原则。(5分)
第42题,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是什么?
正确资料: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利用潜力分析、(2分)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2分)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居民点用地规划、交通运输用地规划、(2分)水利工程用地规划、农业用地规划、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2分)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和规划管理(2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