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学习心理学(专科)》18年9月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19.根据强化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联结律
第2题,25.行为疗法所根据的学习原理是( )
A、负强化
B、惩罚
C、消退
D、逃避
第3题,24.程序教学所根据的学习原理是( )
A、正确评估目标行为,使计划有效进行
B、正确选择目标行为,使计划顺利进行
C、正确选择强化物,使训练发挥效力
D、正确实施正强化,使训练不要错过时机
第4题,9.条件反应随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次数的增加而减少,直至条件刺激不能引发条件反应属于( )
A、自然强化和人为的近似强化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第5题,33.反应代价属于( )
A、立即行
B、渐进性
C、爆发性
D、恢复性
第6题,22.根据时间间隔而给予强化的强化程式是( )
A、调节与反应
B、榜样与示范
C、观察与模仿
D、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
第7题,14.厌恶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根据( )
A、18-10次
B、10-15次
C、15-20次
D、20-25次
第8题,15. 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与减弱受反应之后效果的支配,是指( )
A、消费性强化物
B、社会性强化物
C、活动性强化物
D、反馈性强化物
第9题,28.学会不做出反应以避免或摆脱厌恶刺激是( )
A、负惩罚
B、正惩罚
C、正强化
D、负强化
第10题,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体现的是( )
A、传统行为主义学派对行为的界定
B、新行为主义学派对行为的界定
C、认知行为主义学派对行为的界定
D、人本行为主义学派对行为的界定
第11题,26.学习对厌恶刺激出现的预示信号做出反应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厌恶后果是( )
A、间隔程式
B、比率程式
C、连续强化程式
D、部分强化程式
第12题,11.仅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则不予反应。这种现象是( )
A、惩罚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消退
第13题,16.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练习、使用而增强,因不使用而减弱,是指( )
A、有时会干扰正在进行的行为
B、有时难以立即实施
C、食物等消费品的使用涉及法律和伦理问题
D、效果不明显
第14题,40.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家是( )
A、自我指导、自我监控、自我奖惩
B、自我指导、自我监督、自我奖励
C、自我指导、自我监控、自我惩罚
D、自我指导、自我监督、见我奖惩
第15题,20.根据强化的动机来源可以分为( )
A、绝对化要求
B、完美倾向
C、过分概括化
D、糟糕至极
第16题,23.强化个体逐步趋近预期目标(或最终行为)的行为称为(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模仿法
第17题,8.延迟条件作用下形成的对事物的嗅觉、味觉或视觉的条件厌恶反应称为( )
A、消退
B、泛化
C、强化
D、分化
第18题,30.针对某种行为的出现所采取的具有减弱该行为倾向的措施是( )
A、负惩罚
B、正惩罚
C、正强化
D、负强化
第19题,5.心理科学在探讨学习规律时,常用的研究范式不包括( )
A、效果律
B、应用律
C、练习律
D、准备律
第20题,7.无需学习、第一次呈现即能诱发反应的刺激成为(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应用律
D、准备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