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鹏】[东北财经大学]东财《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三(随机)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 )的缺点是企业情报、形象传播不经济;企业形象识别性差;新产品推进市场困难。
A、一元化品牌战略
B、商标化品牌战略
C、多元化品牌战略
D、大品牌小品牌战略
第2题,传播学与公共关系的联系主要是在( )。
A、活动方式上
B、对象上
C、技术手段与方法上
D、目的上
第3题,企业文化建设的起点是( )。
A、企业文化的建设
B、企业文化的定位
C、企业文化的更新
D、企业文化的创新
第4题,4P′S理论不包括( )。
A、产品
B、价格
C、促销
D、渠道
E、需求
正确资料:E
第5题,下列关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系统化于德国
B、形成于美国
C、前奏起于俄国
D、丰富于日本
第6题,( )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
A、爱德华?伯纳斯
B、阿伦?森特
C、艾维?李
D、乔治?克里尔
第7题,具有"针对性强、成本低,可以省去路途奔波、办出国手续等许多麻烦,节省经费"特点的信息采集渠道是( )。
A、开掘信息
B、合作调查
C、随机捕捉
D、委托他人找信息
E、专题调查
第8题,信息的完全度又称为( )。
A、信息宽度
B、信息精度
C、信息融度
D、信息向度
E、信息真度
第9题,单向传播式的公共关系采取的是( )。
A、向公众提供准确而有价值的信息的方法
B、调查研究、双向传播的方法
C、编造"神话"、制造新闻
D、监测--发布--反馈--调适--双向平衡的方法
第10题,双向对称式的公共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
A、为了双方的利益,和谐拓展
B、寻求公众的理解、认同与接纳
C、为了扩大自身影响而玩弄公众
D、为了赢得公众的支持而取悦公众
第11题,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坚持( )。
A、"凡是宣传皆管事",根本不顾公众的利益
B、"事实公开"、"讲真话"的原则,增加公众对组织的信任感
C、坚持组织与公众双方在目的、利益和传播上要双向对称、双向平衡
D、坚持让组织了解公众,也让公众了解组织,"增加双方的透明度"
第12题,决定是否举办发布会最重要的是先确定( )。
A、确定新闻价值
B、确定主持人
C、确定时间
D、确定发布会的地点
第13题,以下( )不是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A、匿名性
B、非干扰性
C、广泛性
D、定性性
E、节约性
第14题,具有"传播者职业化"的特点的是( )。
A、电子媒介传播
B、大众传播
C、自身传播
D、报纸传播
E、人际传播
第15题,( )是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必要前提。
A、传播实施
B、调查研究
C、公关策划
D、公众分类
第16题,以下不属于公共关系传播原则的是( )。
A、目的明确原则
B、最小费用原则
C、有效沟通原则
D、平衡理论原则
第17题,以下不属于组织外部环境的选项是( )。
A、经济环境
B、政治环境
C、科技环境
D、企业的经营状况
第18题,以下( )不是常规访谈调查法的优点。
A、富有灵活性
B、访问效率高
C、促进感情联络
D、询问表回收率高
第19题,以下关于电话调查法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A、费用低
B、问题比较容易深入
C、不易取得被调查者的合作
D、时间短
第20题,下列关于公共关系策划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公关策划是一门边缘学科
B、公关策划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C、公关策划是一门"软科学"
D、公关策划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第21题,名牌对经营者的利益影响包括( )。
A、获利功能
B、促销功能
C、竞争功能
D、文化功能
E、导购功能
,B,C,D,E
第22题,下列不属于开放式问题的优点的是( )。
A、问题的回答标准化,可比性强
B、回答者对问题的理解较清楚,填写方便,迫使被调查者选择资料做出回答
C、使被调查者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
,B
第23题,从效果上分类,公共关系的目标可分为( )。
A、满意目标
B、厌恶目标
C、中立目标
D、最优目标
,D
第24题,组织最主要的公众有( )。
A、内部员工
B、消费者
C、生产者
D、竞争对手
,B,D
第25题,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
A、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
B、知名度与美誉度
C、组织形象定位
,B,C
第26题,处理危机的原则包括( )。
A、准确
B、积极
C、专门化
D、及时
E、诚恳
,B,C,D,E
第27题,按照科学的传播种类划分,公共关系的传播种类包括( )。
A、人际传播
B、报纸传播
C、电子媒介传播
D、自身传播
E、大众传播
,D,E
第28题,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一般有以下( )种方式。
A、分发
B、媒介发布
C、寄发
,B,C
第29题,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将公众分为( )。
A、行为公众
B、边缘公众
C、顺意公众
D、逆意公众
,C,D
第30题,创造性思维的标准有( )。
A、先进性
B、时间性
C、价值性
D、新颖性
,B,C,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