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鹏】[东北财经大学]东财《税法》在线作业三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依照外国( 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是( )。
A、本国企业
B、外国企业
C、居民企业
D、非居民企业
第2题,对于开征房产税地区范围之外的工厂、仓库( )房产税。
A、不予征收
B、都要征收
C、工厂免征、仓库征收
D、工厂征税、仓库不必征税
第3题,土地使用税法规规定,土地使用权共有的,()
A、不征税
B、减半征税
C、双方商定由何方纳税
D、由共有各方分别纳税
第4题,纳税人新征用的土地,属于耕地的,自批准征用之日起满( )时缴纳土地使用税
A、1年
B、6个月
C、1个月
D、30日
第5题,契税是在土地产权、房屋权属发生转移时,按当事人双方订立的契约,向( )征收的一种税
A、产权所有人
B、产权转移人
C、当事人双方
D、承受人
第6题,海关对进口产品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 )。
A、征收城建税
B、不征收城建税
C、减半征收城建税
D、以上资料均不正确
第7题,下列各项收入中,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是( )。
A、对外投资入股份得的股息、红利收入
B、教育费附加返还
C、罚款收入
D、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
第8题,纳税人来源于境外所得已在境外实际缴纳的税款超过抵免限额的,其超过部分不得在本年度的应纳税额中扣除;但可用以后年度税额抵免后的余额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
A、3年
B、5年
C、7年
D、10年
第9题,固定业户应当向( )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A、经营活动地
B、经营核算地
C、货物销售地
D、机构所在地
第10题,出口关税对每种出口商品规定()税率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第11题,纳税人新购置车船使用的,从购置使用的( )起,发生车船税的纳税义务。
A、10日
B、15日
C、次月
D、当月
第12题,某歌星2009年1月取得一次演出收入90,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
A、21800
B、19600
C、18600
D、28680
第13题,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 )的当天。
A、货物发出
B、收讫销售款
C、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
D、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
第14题,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 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是( )。
A、本国企业
B、外国企业
C、居民企业
D、非居民企业
第15题,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是( )。
A、本国企业
B、外国企业
C、居民企业
D、非居民企业
第16题,个人所得税的作用有( )。
A、筹集财政资金
B、调节个人的收入水平,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C、维护国家主权,贯彻国与国之间的平等互利原则
D、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
,B,C,D
第17题,计算土地增值税允许扣除的项目主要有( )
A、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B、房地产开发成本
C、房地产开发费用
D、转让旧房的,其扣除项目金额可以包括房屋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E、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B,C,D,E
第18题,房产税以房产为征税对象,具体包括:在( )范围内的房产。
A、城市
B、县城
C、建制镇
D、工矿区
E、农村
,B,C,D
第19题,采用复合计税方法计算应纳税额的应税消费品主要包括( )。
A、粮食白酒
B、薯类白酒
C、啤酒
D、卷烟
E、小轿车
,B,D
第20题,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下列纳税人属于居民纳税人的有( )。
A、在沈阳某高校任教的中国公民张某
B、在大连有住所的中国公民王某
C、在某外资企业受雇的中国公民李某
D、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外籍专家约翰
E、在某科研机构工作的中国公民赵某
,B,C,E
第21题,1994年,我国取消了( ),确立了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度
A、国营企业所得税
B、集体企业所得税
C、私营企业所得税
D、外国企业所得税
,B,C
第22题,下列出口的货物,适用不免税也不予退税政策的有( )
A、国家计划外出口的原油
B、援外出口货物
C、国家禁止出口货物
D、国家计划内出口卷烟
,B,C
第23题,增值税纳税人,是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负有缴 纳增值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单位包括( )。
A、国有企业
B、集体企业
C、私有企业
D、股份制企业
E、外商投资企业
,B,C,D,E
第24题,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
A、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B、企业所得税税款
C、税收滞纳金
D、未超过标准的公益性捐赠
,B,C
第25题,税收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经济杠杆,包括( )。
A、调节收入分配
B、调节资源配置
C、调节社会总供求
D、调节社会进步
,B,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