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鹏】[天津大学]《环境法学》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是( )。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巴黎协定》
C、《京都议定书》
D、《斯德哥尔摩公约》
正确资料:
第2题,环境立法的( )趋于一致。
A、保护目标
B、保护方式
C、保护范围
D、保护手段
正确资料:
第3题,以( )看待自然界时,出现环境的概念。
A、相对关系
B、生物的生存条件及相互关系的角度
C、是否对人类有用的角度
D、静态眼光
正确资料:
第4题,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的总称
A、行为准则
B、行为标准
C、行为规范
D、道德规范
正确资料:
第5题,环境法的公益性体现在:反映了人类保护其生存环境和生存资源的共同利益和( )。
A、权利
B、目的
C、特权
D、要求
正确资料:
第6题,从理论上讲,作为环境立法的实质上的目的或任务,应当是( ),平衡世代间人类在既得利益与长期发展和繁衍上的相互关系,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保障人体健康
B、保护环境
C、维护生态安全
D、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正确资料:
第7题,1982年修订的( )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作出规定,为全方位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提供了依据。
A、《宪法》
B、《环境保护法(试行)》
C、《环境保护法》
D、《环境保护法(实行)》
正确资料:
第8题,美国学者W.芬德利等提出:“整个环境法是一个由联邦—州之间的关系与冲突、( )、行政程序、民法、刑法以及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和能源的发展政策组成的复杂的混合体。”
A、公民准则
B、行政法
C、宪法
D、环境法
正确资料:
第9题,环境立法在法的( )上趋于一致。
A、影响范围
B、适用范围
C、调整范围
D、调整方向
正确资料:
第10题,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包括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是一种确定的引导。
A、指导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
正确资料:
第11题,环境法在中国的演变 )——环境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A、环境保护与环境防治法
B、环境保护法
C、环境资源法
D、资源保护法
正确资料:
第12题,《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之中确立的国际商定目标是在( )以前使沿海和海洋保护区的面积达到10%。
A、2020年
B、2030年
C、2050年
D、2080年
正确资料:
第13题,法的目的是立法者、法的实施者拟依靠该被制定的法律而实现的理想目标。由于这种目标所具有的( ),所以它又被称之为是“动机上的法的目的”。
A、积极性
B、目的性
C、理想性
D、引导性
正确资料:
第14题,《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 )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A、居住环境
B、生活环境
C、社会环境
D、自然环境
正确资料:
第15题,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的是通过防止自然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来保护人类的( )
A、居住环境
B、生存资源
C、社会环境
D、生存环境
正确资料:
第16题,( )标志着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开始建立
A、《宪法》
B、《环境保护法(实行)》
C、《环境保护法》
D、《环境保护法(试行)》
正确资料:
第17题,( ),是中国环境立法的迅速发展时期。
A、从新中国成立到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以前
B、从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从1979到1989年的10年间
D、从1970到1980年的10年间
正确资料:
第18题,下列协定中,不用于化学品和废物管理的是( )。
A、《巴塞尔公约》
B、《鹿特丹公约》
C、《蒙特利尔议定书》
D、《斯德哥尔摩公约》
正确资料:
第19题,《全球环境展望-5》指出,( )和经济发展被视为环境变化的两个主要驱动力。
A、科技发展
B、自然灾害
C、人口增长
D、工业活动
正确资料:
第20题,( )的目的是保护地球上生物多样化的状态,保存地球的原生状态。
A、环境保护
B、自然资源保护
C、能源保护
D、生态保护
正确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