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鹏】[北京师范大学]北师19春学期《大学语文》在线考试试卷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以诗为词”,有意打破诗词界限,为文学创作而填词,打破了婉约词一统天下的格局,大大提高了词体的文学地位,为词的发展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A、柳永
B、苏轼
C、秦观
D、晏殊
第2题,《红楼梦》中《宝玉挨打》故事中贾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不包括( )
A、流荡优伶
B、荒疏学业
C、金钏跳井
D、不赴科举
第3题,()的《商州初录》《商州又录》等作品,挥洒自如地展现陕南乡村的风景、文化和生活情态,传奇色彩浓重。
A、余秋雨
B、贾平凹
C、张承志
D、杨朔
第4题,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成熟的是( )
A、志怪小说
B、志人小说
C、传奇
D、话本
第5题,齐梁时期,音韵声律之学有了突破性发展,齐武帝永明年间,周顒、沈约、谢朓等人确立了“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诗人们将其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大大增加了节奏感和音韵美,产生了面目独具的新体诗,称为()。
A、文人五言诗
B、五言诗
C、玄言诗
D、“永明体”
第6题,“五四”浪漫抒情小说最主要的代表性作家是()
A、叶圣陶
B、冰心
C、巴金
D、郁达夫
第7题,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属于( )
A、世情小说
B、神魔小说
C、英雄传奇小说
D、历史演义小说
第8题,下列不属于王国维提出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是( )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第9题,《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
A、贪得无厌、狂妄愚蠢
B、自私褊狭、昏聩糊涂
C、阴险狡猾、虚伪刻薄
D、善良朴实、聪慧机敏
第10题,下列不属于唐代“古文运动”提出的理论主张的是( )
A、“文以明道”
B、“不平则鸣”
C、“点铁成金”
D、“惟陈言之务去”
第11题,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著名诗人是( )。
A、韩愈
B、李白
C、白居易
D、杜甫
第12题,()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在我国诗坛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的一种用白话写作、以打破了旧诗词格律束缚,形式自由的现代诗歌。
A、.中国现代诗歌
B、中国当代诗歌
C、古体诗
D、近体诗
第13题,下列不属于现代文学散文集中发表的刊物是( )
A、《小说月报》
B、《语丝》
C、《燕山夜话》
D、《新青年》
第14题,朱熹在《诗集传》中对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做了简明通俗的说明,其中阐释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的艺术手法是( )
A、兴
B、诵
C、比
D、赋
第15题,王国维曾说“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句话是评论的作家是( )
A、李璟
B、李煜
C、柳永
D、李清照
第16题,巴金的散文笔调质朴而抒情色彩突出,坦诚记录和描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文革”后因47万字()的写作和真诚的忏悔,令读者感到其人格的力量和勇气,被称为“世纪的良心”。
A、《家》
B、《寒夜》
C、《憩园》
D、《随想录》
第17题,初唐时期,明确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传统的作家是( )
A、上官仪
B、王勃
C、沈佺期
D、陈子昂
第18题,号为“稼轩”的词人是( )
A、李清照
B、苏轼
C、欧阳修
D、辛弃疾
第19题,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长达三千
余年的历史。司马迁发愤著书,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宗旨。
A、《战国策》
B、《汉书》
C、《史记》
D、《左传》
第20题,()的文章取材很世俗,洗澡、理发、生病等这些最常见的生活小事都可以拿来入文。结集出版过《骂人的艺术》《雅舍小品》等。
A、周作人
B、萧乾
C、叶灵凤
D、梁实秋
第21题,的爱情诗,特别是《无题》诗尤为著名,诗深情绵邈,辞藻幽美,然诗旨隐晦曲折。()
A、杜牧
B、温庭筠
C、李商隐
D、韦庄
第22题,冯梦龙的“三言”不包括( )
A、《观世悟言》
B、《警世通言》
C、《喻世明言》
D、《醒世恒言》
第23题,其作品以“京味”著称,并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剧作家是( )
A、曹禺
B、郭沫若
C、田汉
D、老舍
第24题,.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我国词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女词人。她有一篇(),强调诗词分野,力主词“别是一家”。
A、《摊破烷溪沙》
B、《艺概》
C、《词论》
D、《人间词话》
第25题,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传奇的是( )
A、元稹的《莺莺传》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C、李朝威的《柳毅传》
D、蒋防的《霍小玉传》
第26题,《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有 )
A、写游子思乡和思妇怀远的,如《行行重行行》《明月何皎皎》。
B、表现男女相思相恋的,如《迢迢牵牛星》《庭中有奇树》。
C、表现下层文人怀才不遇的,如《西北有高楼》。
D、反映失意文人颓废心理和及时行乐情绪的,如《驱车上东门》。
,B,C,D
第27题,后期的话本又叫做“拟话本”,主要产生于明代中期以后。代表作品是()
A、“三言”
B、“二拍”
C、《新编五代史平话》
D、《三分事略》
,B
第28题,《诗经》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题材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 )
A、祭祀颂德之作、宴飨之作。
B、有关征战和徭役的诗。
C、反映王道兴废、政教得失的政治诗。
D、婚恋诗、农事诗。
,B,C,D
第29题,明清的文言短篇小说形成了几个大的小说系列 )
A、瞿佑《剪灯新话》为代表的“剪灯系列”小说。
B、模仿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体式的“阅微”体小说系列。
C、《世说新语》为模仿对象,采摭(zhí)文人逸事,按内容分类的“世说体”志人小说。
D、蒲松龄《聊斋志异》题材笔法为楷模的“聊斋”体小说系列。
,B,C,D
第30题,关于“豪放”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主要指文辞的慷慨淋漓,无拘无束。
B、从内容上看,多写爱情、婚姻、家庭以及羁旅行役、怀乡恋土等私人化的情感
C、一般说严守音律,声韵和谐,偏重于优美、阴柔之美的审美特征。
D、代表作家如苏轼、张孝祥、辛弃疾、陆游、陈亮等。
,C
第31题,关于词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词的称谓极多,诸如乐府、曲子词、诗余、长短句、乐章、歌曲、琴趣等。
B、词有各种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谓之词牌,如《菩萨蛮》《忆江南》《念奴娇》等。
C、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有三阕、四阕者。
D、一首词可以没有词牌。
,B,C
第32题,晁错是一位讲究实干的政治家,其文章不多,()等为代表作。
A、《论衡》
B、《言兵事疏》
C、《论削藩疏》
D、《论贵粟疏》
,C,D
第33题,艾青的代表作有()
A、《大堰河我的保姆》
B、《北方》
C、《烙印》
D、《罪恶的黑手》
,B
第34题,汉代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有 )
A、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揭露了统治者的奢侈横暴,记录了百姓们的不平和反抗。
B、它多角度反映了婚恋问题。
C、反映了动乱的时代给下层文人造成的漂泊之苦和忧惧之情。
D、汉代乐府民歌流传至今有60余首。
,B,C
第35题,以下属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老作家写的回忆散文的有 )
A、孙犁的《晚华集》
B、陈白尘的《云断梦忆》
C、丁玲的《“牛棚”小品》
D、杨绛的《干校六记》
,B,C,D
第36题,“满招损,谦得益”这句话出自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
A、错误
B、正确
第37题,《诗经》按音乐不同可分为赋、比、兴三大类。
A、错误
B、正确
第38题,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可以明显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T、对
F、错
第39题,周邦彦的词集北宋豪放词之大成,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A、错误
B、正确
第40题,“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是《西厢记》中的著名曲词。
A、错误
B、正确
第41题,古代的帝王为了娱乐与消遣,常常豢养一些以插科打诨、调笑滑稽为职事的宫廷演员,被称之为“俳优”“弄人”与“倡优”。()
T、对
F、错
第42题,《论语》《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都属于语录体散文。()
T、对
F、错
第43题,姜夔被张炎讥其词如“七宝楼台”。()
T、对
F、错
第44题,干宝《搜神记》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和以刘义庆《世说新吾》为代表的“志怪小说”,是古代文言小说的雏形。()
T、对
F、错
第45题,《茶馆》分别展现了三幅历史时代画卷,这三个时代是:满清末年、抗日战争、新中国建立。
A、错误
B、正确
第46题,王家新、西川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的特点是内容上切近日常生活,价值观念上反崇高、反英雄,艺术追求上反优雅、反意象,有意用原生态的口语入诗,因此也被称为“民间写作”。()
T、对
F、错
第47题,“第三代”诗人注重日常生活的审美,有意用原生态的口语入诗,因此也被称作“民间诗歌”,舒婷和海子是这一流派的代表诗人。
A、错误
B、正确
第48题,师陀是“海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T、对
F、错
第49题,把《古诗十九首》编在一起并为其定名的是刘向。
T、对
F、错
第50题,《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个著名诗句是辛弃疾所作。
A、错误
B、正确
第51题,唐宋两代的古文运动继承了秦汉散文和六朝骈文这两份遗产,集以往散文之大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A、错误
B、正确
第52题,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陆游。()
T、对
F、错
第53题,《诗经》所录均为可配乐演唱的乐歌,即歌诗,故其按乐调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A、错误
B、正确
第54题,现代文学中最早一批戏剧是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剧,内容几乎都是突出个性解放。丁西林的独幕剧《终身大事》被视为其中的的代表作。()
T、对
F、错
第55题,初唐时期的“上官体”的主要特征是继承了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传统。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