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学》9月考试考核试题-0002
试卷总分:3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在凯恩斯区域,宏观政策的效果是
A.货币政策更有效
B.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等有效
C.财政政策更有效
D.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无效
2.主流经济学吸收了:
A.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稳定经济政策完全无效
B.货币主义者的观点:货币当局应当以固定的年增长率增加货币供给量
C.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预期能使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移动
D.货币主义的观点:政府支出的增加会挤出等量的私人投资支出
3.可以将哪几项加总求得GDP?<br/>
A.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出口和进口
B.国内私人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消费和净出口
C.消费、投资、工资和租金
D.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进口
4.“增值”是指:<br/>
A.GDP中因通货膨胀而相对于实际产出增加的价值部分
B.一国出口超过进口的部分
C.总投资超过净投资的部分
D.企业从其他主体手中购入投入品的价值与其产出的价值之间的差额部分
5.根据凯恩斯理论,利率水平取决于
A.货币需求
B.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C.储蓄
D.储蓄与投资
二、 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
A.正确
B.错误
2.计算GDP的最简单方法是将所有商业企业的销售额加总。
A.正确
B.错误
3.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对产出、消费、投资有正的效应。但是,在中期内它没有影响, 因为总需求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回到了它们原来的水平
A.错误
B.正确
4.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使得货币供给量减少
A.正确
B.错误
5.计算GDP的最简单方法是将所有商业企业的销售额加总。
A.错误
B.正确
三、 计算题 (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
1.某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300+0.8Yd,投资I=200,税收函数为T=0.2Y,政府支出G=220(提示:Yd=Y–T)。求:均衡国民收入。
四、 论述题 (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专科做)什么是货币需求,并简述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五、 简答题 (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根据总供求模型分析“滞涨”的原因。
2.通货膨胀的成因。
六、 名词解释 (共 4 道试题,共 20 分)
1.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2.货币政策
3.菲利普斯曲线
4.公开市场业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