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4 a$ z1 G1 M" x( i' Q1 H. @9 Z) Z
! h7 h+ X7 S) s" R类别:网教 2019年12月# D g6 q1 C& p5 E7 Q
课程名称【编号】: 中学历史教学研讨 【1237】 B卷' q% j6 m, K" b# V% |0 [* _
大作业 。 满分:100 分
; U; C" E/ d, k& r! ^6 Y, q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 z8 q2 n9 g2 I+ n
" [; A, D2 N! |% c( O* k一、简答题(任选两题完成,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 ?9 y- Y% V, G1.有人提出,讲授法可以休也。有些学校严格规定老师的讲授时间不能超过课堂时间的20%。结合历史教学,说说你的看法。7 X* d H& c. f* O5 f9 Q- ]
2. 中学历史课堂提问有哪些原则?
- @; c5 _. D1 z9 e3.为什么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要强调教学反思?1 {' i% Y% Z: I" x
2 Y# d, v# e9 r: Y+ Z# L6 v/ [: N5 D b
二、教学设计题(任选一题完成,计20分): _3 a+ Q9 B5 k$ r1 h! [& {8 j; I* _
1.对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一课设计两种不同的课堂导入,注意针对性、启发性和简洁性。
. D" a1 z: S1 [, }) }; j
5 F. y7 o9 N' ~2. 以“辛亥革命成败”为课题,从分组、资料准备、讨论过程、教师点拨等方面入手设计一个课堂讨论。
5 J$ U& G, z+ I3 U6 u+ U9 \- f7 W M. m
4 B! b3 M3 Q9 n% c/ u& v- S三、案例分析题(任选两题完成,每小题30分,计60分)7 |5 B2 i1 P, W( _' E: ~
1. 某位老师在进行“贞观之治”这一部分内容的结课时,出示了唐太宗与汉武帝的画像,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唐太宗与汉武帝之间的共同之处,学生就二者的生平、功绩以及过错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1 o, x4 I. x, z1 l1 U. ^问题:$ \7 Z8 Z. L3 t
(1)你对该教师的结课形式做何评论? (12分)7 v8 Z: \# Z. \% n0 Y q
(2)你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结课环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8分)
, b% _, y7 G8 g- w3 Z" }% }2 d( l( ~& O
2.有位老师在《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教学时,出示材料:
' j3 {5 ?# H$ i @3 P" c$ j9 O Y清代有很多人参加科举考试,指望获取功名,出人头地。广东花县有个农家子弟,叫洪火秀,1814年出生。花县距当时的广州城很近,现在的花县隶属广州市。洪火秀9岁开始读“四书五经”,家里其他人都务农,供养他一个人念书,指望他光宗耀祖、改变家境。他从14岁就参加秀才资格考试,考不上就再准备,隔几年就再考。1843年,洪火秀第4次应试又落榜了。这年他29岁,整整考了15年。" b: w* J* j; B: E1 n' j5 E
教师提问:连秀才都考不上,打击太大了。他会怎么想呢?" d0 m% D' x5 j. B( b1 x- e
请你回答:
# b z+ Q9 |( f7 |- @8 q( F(1)此教学案例中主要运用了哪种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8分)
2 i% v% l! ]' z$ P. `! Z% t(2)评价上述片断中对该方法的运用。(12分)
, [# M8 X1 O& n) W* ?: |' t, n3 }7 C$ H( x$ p% _/ w
8 F0 @1 x/ a: w3. 某教师在进行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元朝的统治》一课设计时,把“继承与创新”提炼为这一课的主题。你认为这一主题是否合适?如合适,请说明理由;如不合适,请为本课提炼一个主题,要求写出提炼主题的具体步骤与思路。5 J* G, f: Z+ y; p4 }4 v- E( m6 n
2 C) }) \: j2 Z. \0 y3 } N! v
8 l2 u. o; ~ k! _: b+ G6 b, x! u3 s+ z% |& d
# T: H7 t+ _* D; r" w; I# {. `2 s0 m9 I! |% L3 c% P
& D7 k6 x; ]" [7 p/ V& Q! o
6 ?$ C! K, ?6 b1 _ R; }: W
- M7 J$ R4 c, C' F8 X q3 P. U! w: m4 I% n; [3 d
' k, ?. _) e7 ^( z2 ~; D" i
% R% y0 q. I& k t+ m0 p* _+ a; {+ r; [/ n, r
) p( n5 C1 G5 l
9 [7 d& U$ {3 E- j$ n9 c" ~' [ {2 Z+ u! U$ N
]8 F, {8 Y) L: t4 `8 t. L" [7 A& S# g% C0 a. Q$ l) \2 n
) Y J5 O/ [$ g" } a" t" C" i
: q% e4 S2 @3 [) V1 y
( q0 I# |% y, M' B% v
9 F, u) t: j$ | x( `0 E
! d. h7 X3 J8 v t4 @" j1 j. ]+ H% E) W4 @
( [: |* s, S) B( U6 _* N3 n/ @8 R- V" x# t,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