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 单元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 )分离的历史过程。
A.资本家和工人
B.生产者和生产资料
C.劳动者和劳动资料
D.商品经营者和产品生产者
资料:
2.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为尺度。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个人劳动
D.社会劳动
资料:
3.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新阶段的是( )。
A.雇佣劳动关系的形成
B.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形成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资料
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资料:
5.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是( )。
A.价值
B.交换价值
C.使用价值
D.经济价值
资料
6.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其决定因素是( )。
A.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生产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资料:
7.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 )比,与劳动生产率成( )比。
A.正,正
B.正,反
C.反,反
D.反,正
资料:
8.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 )。
A.宪法
B.国家
C.政党
D.民主
资料:
9.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 )来实现的。
A.垄断制度
B.垄断价格
C.垄断政策
D.垄断资本
资料:
10.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
A.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
D.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资料: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1.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表现在( )。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B.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
C.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D.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资料:CD
12.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失调"主要表现有( )。
A.经济发展停滞
B.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
C.福利风险增加
D.债务负担沉重
资料:CD
13.二战以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
资料:C
14.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意义有( )。
A.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B.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C.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D.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资料:CD
15.把资本进一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B.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C.表明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D.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料:
三、资料来源:谋学网(www.mouxue.com)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6.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的历史过程。( )
资料:错误
17.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
资料:正确
18.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资料:错误
19.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
资料:正确
20.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
资料: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