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来源:谋学网(www.mouxue.com)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福师《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是鲁迅散文诗的代表作连《题辞》共24篇写于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连载于《语丝》上
A、《野草》
B、《朝花夕拾》
C、《呐喊》
D、《坟》
正确资料:
第2题,是台湾年轻一代女散文家的代表
A、张晓风
B、简媜
C、张秀亚
D、琦君
正确资料:
第3题,是绍兴人与鲁迅同乡他的杂文《从"目莲戏"说起》、《关于土地》、《关于女吊》等不仅给读者奉献了形神毕肖、绘声绘影"立体风土画"而且坚持了解剖和改造国民性的精神传统表现了他对某些人情世态睿智掘发的启示具有较长久的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A、柯灵
B、唐弢
C、周木斋
D、王任叔
正确资料:
第4题,较早地将视线立足于"现在进行时"她以当时最具现代意味的发散式思维和五彩碎片般任意自如的文体运行方式透露了散文文体"现代化"的最初信息
A、曹明华
B、巴金
C、杨绛
D、陈白尘
正确资料:
资料来源:谋学网(www.mouxue.com),鲁迅杂文的内容可以用广泛、持久、冷峻、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来概括所谓广泛是
A、从广袤性、广度上讲,鲁迅杂文的内容包罗万象, 他的笔锋对准了千奇百怪的病态社会的方方面面。
B、从时间上讲,指其持久性和韧战精神。
C、从感情态度上讲,指其冷峻无情、尖锐泼辣, 大憎表示大爱。
D、指其观察、分析问题深刻,逻辑上无可辩驳,而且挖到历史的根脉、现实的底蕴、人的灵魂深处。
正确资料:
第6题,在《论人情》、《唯动机论者》、《"敲草榔头"之类》、《略谈要爱》、《真的人的世界》等杂文中呼唤对人的尊重包括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感情猛烈抨击搞无情斗争、残酷打击的粗暴方法
A、周瘦鹃
B、徐懋庸
C、巴人
D、丰子恺
正确资料:
第7题,中国大陆五十年代初最著名的散文是
A、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B、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C、菡子的《从上甘岭来》
D、老舍的《我热爱新北京》
正确资料:
第8题,何凡的杂文集有
A、《不按牌理出牌》
B、《三叠集》
C、《一心集》
D、《谈言集》
正确资料:
第9题,所谓"太白派"指的是团结在《太白》杂志周围以左翼作家为骨干包括
A、鲁迅
B、茅盾
C、林语堂
D、周作人
正确资料:
资料来源:谋学网(www.mouxue.com),林燿德著有散文集
A、《一座城市的身世》
B、《迷宫零件》
C、《钢铁蝴蝶》
D、《都市大画》
正确资料:
第11题,鲁迅的随笔名篇有
A、《灯下漫笔》
B、《春末闲谈》
C、《乌篷船》
D、《看镜有感》
正确资料:
资料来源:谋学网(www.mouxue.com),据台湾学者郑明娳介绍在媒体和出版社的导引下80年代台湾散文逐渐形成迎合读者口味的特点是
A、字数要少
B、文意要浅
C、影像要多
D、内容要熟悉
正确资料:
第13题,朱自清的散文集有
A、《背影》
B、《欧游杂记》
C、《你我》
D、《伦敦杂记》
正确资料:
第14题,柯灵写于1940年的等几篇杂文也很有特色可以说是"立体风土画"和有的放矢的现实评论的融合
A、《从"目莲戏"说起》
B、《关于土地》
C、《关于拳教师》
D、《关于女吊》
正确资料:
资料来源:谋学网(www.mouxue.com),张秀亚五十年代的散文集有
A、《三色堇》
B、《牧羊女》
C、《凡妮的手册》
D、《爱琳的日记》
正确资料:
第16题,鲁迅的随笔名篇有
A、《灯下漫笔》
B、《春末闲谈》
C、《乌篷船》
D、《看镜有感》
正确资料:
第17题,冰心作品的内容主要包括
A、母爱
B、童真
C、自然
D、父爱
正确资料:
第18题,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的记叙散文的是
A、《朝花夕拾》
B、《我的第一个师父》
C、《女吊》
D、《二心集》
正确资料:
第19题,在等杂文中周作人反对封建主义的道德伦理观提倡"儿童本位"的新道德探索妇女解放问题
A、《祖先崇拜》
B、《随感录·三十四》
C、《感慨》
D、《天足》
正确资料:
资料来源:谋学网(www.mouxue.com),鲁迅是中国现代散文最重要的奠基人他的散文创作包括
A、抒怀述志的散文诗
B、纪事怀人的记叙散文
C、社会批评
D、文明批评的杂文
正确资料:
第21题,在台湾散文文体求变革新的追求一直未曾中断过八十年代兴起的都市散文的特点是
A、不再耽溺于以抒情为主流的叙述模式。
B、突破抒情散文第一人称的主体中心。
C、改以知性的角度观察人生的感官世界。
D、发掘其背后潜藏的多重形而上意义。
正确资料:
第22题,在等杂文中周作人反对封建主义的道德伦理观提倡"儿童本位"的新道德探索妇女解放问题
A、《祖先崇拜》
B、《随感录?三十四》
C、《感慨》
D、《天足》
正确资料:
第23题,刘白羽的代表作等都写得诗意盎然
A、《日出》
B、《灯火》
C、《长江三日》
D、《樱花漫记》
正确资料:
第24题,刘白羽的代表作等都写得诗意盎然
A、《日出》
B、《灯火》
C、《长江三日》
D、《樱花漫记》
正确资料:
资料来源:谋学网(www.mouxue.com),张洁连续创作了等总名"大雁系列"的散文追忆美好的童年生活展示"一片单一而天真的心境"
A、《挖荠菜》
B、《拣麦穗》
C、《盯梢》
D、《纯净的落叶》
正确资料:
第26题,所谓"女性散文"指所有女性作家所写的所有散文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27题,1913年9月郁达夫赴日本留学1921年7月与郭沫若等人组织"文学研究会"同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在现代文坛引起巨大的震动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28题,与上海"孤岛"和国统区散文交汇构成战时散文发展主流而又具有独特风貌的是解放区"人民文艺运动"所产生的新型散文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29题,1913年9月 郁达夫赴日本留学1921年7月与郭沫若等人组织"文学研究会"同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在现代文坛引起巨大的震动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资料来源:谋学网(www.mouxue.com),《历史的窗纸》是孟超史论性杂文的代表作它从一个大学招考的历史试题谈起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31题,聂绀弩是一位文史专家有较渊博的历史和文学知识他的杂文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常从古代的历史典籍、笔记小说中取材即便是那些直接批评现实的杂文他也常常引用史料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32题,总体上说自"五四"开始记叙抒情散文率先发展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创作和独立的文学形式形成了以记叙抒情散文为文学散文主体的新的发展格局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33题,曹明华的散文极其细腻而真实地描写了八十年代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毫无遮掩地袒露了女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微妙的心理活动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34题,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勃兴外国散文的介绍现代报刊的创办适应除旧布新的时代需要中国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空前未有、焕然一新的"质变"开始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35题,不仅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五四"新文化运动奠定的现代文学传统也在港澳地区得到延续和传播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36题,唐敏的代表作《总是难忘》像一支温馨而沉重的"少女奏鸣曲"展示了一群20世纪60年代初中女生天真烂漫的生活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37题,沈从文散文语言的色调自然朴素节奏从容不迫用词造句不事雕琢而圆熟精练又灵活运用方言俗语增强作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38题,丹扉的杂文不唱高调不喊空话不谈高深莫测的理论写的都是凡人身边常见的事而那些平常甚至琐碎的事情经她妙笔生花趣味大增令人回味无穷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39题,在琦君的散文中写得最出色的是怀旧文怀旧文中写得最出色的是人物小品人物小品中写得最为成功的是怀念母亲的文字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40题,夏衍还有一些杂文通过对象征性事物的描写来抒情和说理这类杂文形神兼备清新蕴藉如刊登于《野草》创刊号上的《旧家的火葬》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41题,半个世纪以来台湾地区的散文与中国大陆当代散文一样发展起伏不定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42题,吴晗写过各式各样的杂文但他写得最多、最有特色的还是历史小品式的杂文史论性的杂文即"历史杂文"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43题,李敖的杂文内容极其广泛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无所不谈表面上行文轻松随便甚至语涉不经而实际上却往往离不开针砭时弊揭露黑暗抨击畸形道德和丑恶人性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44题,中国现代随笔创作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蔚为风行造就了一种娓语漫谈、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文体对中国现代语体散文的成熟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45题,在中国现代散文开创期人们把散文称之为小品文或小品散文其中包括议论性杂文和记叙抒情性散文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46题,"新生代"一般泛指"知青族"一代人之后的新一代他们大致成长于1976年以后的"经济时代"是"信仰危机"的产儿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47题,沈从文在自传中告诉人们他更多地是从丰富无比的社会和自然中学那永远学不尽的人生的他的自传是一个从生活磨炼中摔打出来的作家的自白也是许多人生经验的总结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48题,澳门当代文学的发展经历着一个艰难的进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澳门的文学园地很少主要是《学联报》和《新园地》周刊该刊于1958年8月扩大成《澳门日报》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第49题,徐懋庸被誉为"五十年代最富有战斗力的杂文家之一"他的杂文名篇《况钟的笔》为了配合昆曲《十五贯》在北京的上演于1956年5月6日刊发在《人民日报》上在全国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资料来源:谋学网(www.mouxue.com),在20世纪20年代林语堂曾经和鲁迅等人并肩作战是"语丝"派中的一员闯将
A、错误
B、正确
正确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