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考任务五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一、概念题(每个5分,共15分)
同伴互动
答案:<p> 同伴互动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由某种共同的活动引发,并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br></p>
2.平行游戏
答案:<p>儿童单独玩,但是他选择的活动自然把他带到别的孩子中间。他的玩具与周围孩子玩的相似,但是他自己玩,不影响或改变其他孩子的活动,没有相互的交流,但有时有相互的模仿。一个人离开后,另一个人还会继续游戏。</p>
3.联合游戏
答案:<p>儿童与别的孩子玩,所有成员进行相似的活动,不一定完全相同,往往因材料的交流而互有沟通,可能也有自发的相互配合,但没有分工,没有对材料、活动安排及活动目的和结果的计划与组织。在联合游戏中,一个人的退出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游戏,小组成员的变化频繁。</p>
4.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中)
许多的社会机构中,对儿童影响最大的就是 。
A.家庭
B.幼儿园
C.学校
D.游乐园
答案:
5.最有利于孩子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养方式是 。
A.权威型
B.专制型
C.放纵型
D.忽视型
答案:
6.接受和鼓励孩子不断增长的自主性,与孩子积极沟通,使用有弹性的规则是 教养方式的特点。
A.权威型
B.专制型
C.放纵型
D.忽视型
答案:
7.在 教养方式的影响下,儿童可能产生的行为特征是退缩,恐惧,情绪化,优柔寡断,急躁;女孩到了青春期仍然被动、依赖,男孩则可能趋于反叛、攻击。
A.权威型
B.专制型
C.放纵型
D.忽视型
答案:
8.从控制-反应维度判断,忽视型教养方式是属于 。
A.高控制、高反应
B.高控制、低反应
C.低控制、高反应
D.低控制、低反应
答案:
9.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有许多,其中 则不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A.父母自身因素
B.儿童特点
C.同伴影响
D.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答案:
10. 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社会关系。
A.同伴关系
B.师生关系
C.交往关系
D.生物血缘关系
答案:
11.根据儿童的同伴关系,可以将幼儿园儿童分为五类,其中 往往被认为有较多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入学后他们的学业问题和品行问题可能较多。
A.被拒斥的儿童
B.矛盾的儿童
C.被忽视的儿童
D.受欢迎的儿童
答案:
12.二、更多资料下载:谋学网(www.mouxue.com)(每题8分,共24分)
幼儿的游戏是观察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重要活动,试用巴顿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简述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
答案:<p> 幼儿的同伴互动大都反映于他们的游戏行为中。巴顿在自由游戏时观察了 2- 4.5 岁的幼儿。 她的观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交往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游戏中社会性由低到高的次序,她将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分成以下六种:非游戏、单独游戏、旁观者、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或有组织的互补游戏。巴顿的观察发现,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过 程是:独自游戏(2 到 2 岁半)→平行游戏(2 岁半到3岁)→联合游戏(3岁半到4岁半)→合作游戏(4 岁半以上)。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复杂性和 互动水平也越来越高。当然,单独游戏在整个学前阶段一直都很普遍,但这种游戏并不是儿童社会性不成熟的表现。另外,虽然这几种游戏形式是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出现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一种形式的游戏会取代前一阶段的游戏形式。3-6岁的幼儿出现了更高社会互动水平的游戏行为,但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仍是该年龄阶段的主导游戏。 <br></p>
13.幼儿园教师是怎样影响幼儿发展?
答案:<p>(1)教师期望。教师对孩子的发展状况会形成不同的印象,这些印象形成了教师对幼儿的期望,而这些印象和期望会议微妙的方式影响幼儿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进而影响幼儿的表现,教师对孩子的印象和期望不同,对待孩子们的方式也会不同。所以,幼儿会依照教师的期望发展:被教师期望较高幼儿,会有更好的表现,而被认为调皮的孩子,也往往表现的更顽皮。(2)教师评价。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会影响幼儿的自我评价。由于幼儿的自我评价处于"他评"阶段,所以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就会成为儿童对自己评价的重要来源。同时,教师对儿童行为的反应和评价,也会影响儿童在同伴中的声望,进而间接的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3)教师风格。教师风格不同,教师对孩子的指导方式和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也不同。一般认为,机欧式风格有三种:威信型的教师、专制型的教师、放任型的教师。权威型的教育教学方法会提高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学业成绩,而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效率则是因人而异的。(4)师幼关系。进入幼儿园后,教师是孩子们生活中继父母之后的第一个"重要他人",孩子与教师的关系也成为最早的师生关系,师幼关系影响儿童的学习和幼儿园适应,影响儿童社会性关系发展,对孩子以后的学校生活影响重大。 <br></p>
14.简要分析电子屏幕使用对幼儿发展的消极影响。
答案:<p> (1)影响幼儿的视力使用电子屏幕,对孩子视力有负面影响。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眼睛尚未发育完善,对强光的直接刺激难以调节和适应,时明时暗、不断变化的屏幕画面会使孩子的眼睛疲劳,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永久性伤害,引起近视。而且有时为了看得更清晰,有些宝宝会不由自主出现歪头姿势,引起斜视。孩子眼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0-6岁发育期,6-9岁视觉塑型期,9-12岁稳定期,而后眼球赤道部的巩膜才发育完成,在此之前都处于可调期。孩子眼睛发育的最关键时期是3-6岁,这段时间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会主动地要求看电视、玩手机或电脑等,如果不正确用眼,就会埋下"定时炸弹",到了小学随着学习负担加重,"定时炸弹"就可能爆炸--近视形成。(2)阻碍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家长也许认为电视节目或益智类游戏可帮助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事实上正好相反,语言表达有赖于互动环境。美国科学家在针对329名年龄从2个月到4岁之间婴幼儿进行的一项科学测试显示:房间中电视每打开1个小时,电视前的婴幼儿从大人那里听到的词汇量将减少500~1000个,对话几乎完全没有了。看电视是一种被动的视觉活动。有研究证明:让儿童观看画面和声音不相符的录像,结果孩子们并没有看出来有什么不妥。因为进入他们大脑的只是画面,而不是声音,儿童看电视主要侧重于视觉,而不是听觉。看电视本身是一种单向行为,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听力的锻炼,而听力的锻炼有赖于互动的环境,比如与他人交谈、讲故事等。儿童是从模仿、听别人说话和与真实存在的人对话过程中学习说话的。通过与真人交流,他们才能接触到语言的"真谛",以及语言所蕴含的生命和感觉。电子仿真的人声根本无法与真正的谈话媲美。(3)影响幼儿行为和交际能力的发展长期使用会造成注意力下降。电视只是短时间的"抓住"眼球不停地给予刺激,充满各种图像和快速的切换,使人目不暇接,招架不住。人们被电视的节奏控制着,机械而被动地接受电视的图像。他们几乎不存在主动的意识,注意力被不断地干扰。长期使用会变得攻击性和烦躁不安。看过电视之后,儿童通常会有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而倾向攻击、骚扰、烦躁不安、情绪不佳等。这个不正常反应更主要是来自孩子看电视时被迫的不活动,而不一定是节目内容造成的。当然有问题(暴力、色情等)的内容影响力更大,由于孩子尚不能分清虚拟世界和真实之间的区别,可能还会导致道德行为的下降。有研究表明,孩子在看电视过程中,电视好似"关闭"了负责逻辑分析推理的左脑,让负责形象颜色情感的右脑敞开吸收任何进入的影响,孩子毫无防备地接纳他们看到的一切。因此,小孩子的感观需要刺激和滋养的同时请成人别忘记给予保护,避免过分或不恰当的刺激。长期使用会引起交际能力减弱。电视对于小孩子来说往往是反社会性的体验--几乎不需要交流,或者就只是独自坐着看。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影响孩子们参加社交活动的时间。久而久之,小孩子便会缺乏与他人打交道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降低,由此会造成一些行为问题,如性格孤僻、言行粗鲁、侵犯他人、难与他人合作等。(4)影响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幼儿长时间看电视,将会变得运动不足,体质下降,感觉迟钝,身体肥胖。而我们看电视时由于只投入视觉和听觉两个感官,其他的感官几乎完全没有受到刺激,没发挥任何作用,促使身体功能不完全,出现平衡感差等问题。行为更严重者,会出现性格孤僻,心血管、胆结石等疾病。(5)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力的活动需要孩子们现出天真,把心里想象的图景在真实生活中表现出来,需要他们会梦想、会玩耍。然而,电子媒体产品让孩子们不健康地"安静"地坐在那里,让想象力窒息。孩子们看到的是大量的"现成"的成品形象,几乎没有留给孩子任何孕育想象力的空间,从头到尾不再需要任何内在地工作(或积极地参与),想象力就这样慢慢枯萎。事实上,孩子们更需要开放的空间、自由的时间去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内心丰富性。 <br></p>
15.三、论述分析题(每题15分,共45分)
试分析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答案:<p> 影响父毋教养方式的因素很多,大致上可以从父母自身的特点、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及孩子自身特点下方面来分析。(1)童年期的生活经历会影响成年后为人父母者的教养行为.父母的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其教养方式。毋亲对怀孕的态度可能会影响日后对于婴儿的照顾行为与敏感性,此外母亲接纳母亲角色的程度、父毋亲为人父母的信心等,也都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2)社会经济地位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存在于家庭内外的压力因素,往往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行为方式与态度。(3)孩子自身的很多特征也都会影响父母教养行为。其中,孩子的先天气质特征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的身体特征、仪表是影响父母行为的另一因素,母亲与面貌姣好的子女接触较多,对肢体残障或智能不足的子女,父母常持有补偿心理,容易表现出过度保护的管教态度。教养行为也常常是动态的。孩子的年龄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也随之不同,孩子的年龄越小,父一母越多地扮演管辖监督者的角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子关系亦趋向平稳。 <br></p>
16.妈妈看到5岁的毛毛有几次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因为和小朋友抢玩具,和小朋友发生冲突,而毛毛又总是吃亏,甚至挨打,毛毛的妈妈担心毛毛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欺负",以后就尽量不让毛毛和小朋友一起玩,带着他和大人一起散步、跳舞,请你根据"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作用"来分析毛毛妈妈的做法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案:<p> 影响父毋教养方式的因素很多,大致上可以从父母自身的特点、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及孩子自身特点下方面来分析。(1)童年期的生活经历会影响成年后为人父母者的教养行为.父母的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其教养方式。毋亲对怀孕的态度可能会影响日后对于婴儿的照顾行为与敏感性,此外母亲接纳母亲角色的程度、父毋亲为人父母的信心等,也都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2)社会经济地位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存在于家庭内外的压力因素,往往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行为方式与态度。(3)孩子自身的很多特征也都会影响父母教养行为。其中,孩子的先天气质特征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的身体特征、仪表是影响父母行为的另一因素,母亲与面貌姣好的子女接触较多,对肢体残障或智能不足的子女,父母常持有补偿心理,容易表现出过度保护的管教态度。教养行为也常常是动态的。孩子的年龄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也随之不同,孩子的年龄越小,父一母越多地扮演管辖监督者的角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子关系亦趋向平稳。 <br></p>
17.每个人都需要有朋友,儿童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同伴关系,还需要亲密的友谊关系。朋友是儿童重要的社会化代理人之一。试分析友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答案:<p> (一)朋友是社会能力的促进者有一个擅于交际的朋友,可以协助不受欢迎或不善交往的儿童改善他们在同伴中的地位。再者,那些有亲密朋友的被拒绝儿童,比那些没有朋友的被拒绝者拥有更为成熟的社会互动技巧和游戏行为。(二)朋友为儿童提供安全感和社会支持有朋友在场时,儿童就更可能对新奇环境做出建设性的反应。友谊能给幼儿提供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仅能使儿童在面对新的挑战时更勇敢,而且也会让孩子们感到,任何压力(如适应父母离婚或父母的拒绝,或者被同伴嘲弄)都是可以承担的。朋友是安全感及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友谊的这种角色愈来愈重要了。(三)友谊促进角色采择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儿童在与这些有友谊关系的友伴互动时,就更愿意去尝试解决他们之间的任何冲突或问题。当朋友之间发生冲突时,双方都会更努力地去解释他们各自的观点,分析冲突的原因,并试图解决冲突。与朋友和平解决冲突的经验对幼儿成熟的社会问题解决技能和观点采择能力,以及维持和巩固友谊关系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而这两种能力是最能预测儿童在同伴中的社会地位的因素之一,也是儿童日后建立友谊、亲密关系的基础。(四)友谊促进建立、维持亲密关系能力的发展进入幼儿园,幼儿开始与其他幼儿接触并逐渐建立了最初的友谊,这种友谊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强烈并指向于同性同伴;亲近的朋友和友谊关系,对个体情感、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的贡献是独特而重要的。能成功地建立亲密友谊关系的儿童(或成人),比友谊关系不深的儿童(或成人),更可能有良好的适应性(他们可能更乐群、更少敌意和抑郁,拥有更高的自尊水平)。总之,儿童的发展是在社会互动中实现的,同伴互动为儿童情感、社会性发展提供了舞台:在同伴互动中,儿童的同伴关系特征逐渐形成,友谊关系逐渐建立,儿童的情感、社会性特征也在这些关系的发展中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作为儿童的社会化代理人,其作用也越来越大。 <br></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