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师10秋学期《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
2 r. H! q0 [7 s3 g; Q$ V N7 m一,单选题: _/ v \. X' }& l
1. 多氯联苯是()的有机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导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7 r) W4 Y& m& I1 i: Y" Z5 n" |
A. 天然1 X8 V, C6 ^2 ^
B. 人工合成
3 ~ Z. X, g& f9 O5 x5 HC. 来自自然+ T }' P+ J) R' n8 h4 ]
D. 复合产物0 F" r6 Z: a8 @" @0 W( k* Q, H
正确资料:B* i* W% d) Q$ W- w; c
2. 环境是生态学和()中的重要概念。任何从事相关领域学习和研究的人员都必须对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V, n K) ~! e( W, X- i
A. 自然科学
, h% `& x+ k' E3 l' @B. 环境科学
% U5 g( c( z" hC. 基础科学
: B$ |6 W2 r6 I, d' g& Q& zD. 理论科学% n, ~8 }: M5 J0 J U T
3. 溶解氧指溶解于水中的()态氧。) I1 w& |$ E/ x" y, P) n- l
A. 分子9 Y7 \- L- C0 Y' C% E- J+ ^
B. 液体# N5 [" s- I5 D/ x" |% m, h
C. 固体混合体
& i7 z( l, e4 m6 ?8 M2 B4. 所谓环境是指相对于主体对象而言的背景,意即围绕主体对象以外的其他()的综合。
, ?# b r3 b& d9 m' P; K/ EA. 各种因素
- W7 G! q" n4 g; A- hB. 生物因素
. U# E0 w) W4 X- @5 Q* `* hC. 环境因素! W7 ?* j7 R5 U5 y- g& d5 L
D. 人为因素7 @& j: L5 Q! k' k4 G7 G+ x
5. 比重在4 或5 以上的金属元素统称()。如汞、镉、铅、铬、铜、铍、镍、铊等。以汞的毒性最大,镉次之。铅、铬也有相当的毒性。此外还有砷、硒,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其毒性与重金属相似。% \6 ~9 ]/ r% ^8 t
A. 重金属" J" W/ `, S6 l+ P& S3 E% Z, [- n5 y
B. 金属) }1 `. c1 [% G
C. 轻金属
0 b) D. Q- W# j7 h+ t# u9 ZD. 复合重金属% ~+ U+ }1 ~7 n8 H
6.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农田和各种农业设施称为农业污染源。2 p! n% R5 R9 k
A. 有害影响: k. Z; Y* f- d4 K" ~' P" X
B. 农药- b' i7 o" c- Y( w V
C. 化肥
0 N$ ]& d) I8 M& ^3 w* g; |8 C, ?D. 水源% _6 X+ k! M5 i; y( M: Z, i) `" g
7. 环境化学效应是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如环境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的升高、光化学烟雾的发生等。环境酸化主要是由于酸雨造成地面水体和土壤的酸度增加,与环境酸化相反的环境化学效应是环境碱化。5 c% j4 r+ t/ W3 R B( q5 ]
A. 物质之间
) d% h8 W) p5 k0 j0 {1 C# _2 uB. 生态之间
! k7 L" s, P0 |" P9 h. a! t0 v; `C. 环境之间
. K! c. g) ~0 t' S' V# lD. 人类与环境这间( H: V5 K; O5 M7 y' u" y9 A2 P* o( K
8. 生态破坏从农耕文明开始起就出现,直到今天愈演愈烈,成为引起()的重要因素,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 M# P: s+ s4 n; a9 ?8 e( mA. 全球环境变化
. } J' ^; y; i/ [% i9 Z6 vB. 生态环境变化1 O6 {. w$ K! s7 A" r
C. 生活环境变化! ?$ u5 i: p& H
D. 生活质量变化 f* ]( |+ F: O
9.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受()的影响,涉及生态系统中生物本身的因素,还涉及污染物的环境因素。* k: X- K' F1 E8 C! ~1 Y" b' D
A. 多种因素/ m1 \$ Y9 H! i# f3 _( O& K
B. 单种因素) ]9 L% Z8 B1 U, r! O
C. 复合因素% \- l/ X/ T- e' o; f& r
D. 综合因素1 _3 _0 }/ o1 `$ Y1 G5 R" b
10. 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0 E$ f/ g( s* j3 E3 \2 m: R
A. 外源化合物
g+ f) M: d, { E# X4 I8 YB. 化合物; q1 {& e6 d9 Y. @( [: u2 m
C. 外源物
( g. c2 f5 R. y0 M4 TD. 生化物
2 ]% @* t) K2 {- z3 ^/ k9 ]二,多选题8 e6 S; d3 p9 F
1. 土壤污染特点: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土壤污染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主要是对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所致。土壤污染有以下几个特点.()。" Q2 l8 |; w, s' N4 f7 E9 _% F" u
A. 可治理性2 B: |* `9 o3 @: q! s7 {
B. 隐蔽性和潜伏性
% _# i H/ e5 h1 c0 C! k0 M( fC. 后果严重性! r4 I& M4 D$ f
D. 不可逆性和长期性1 N. @; U+ _ M" B# B3 Y6 I
2. 环境物理效应是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果,如()等。. w& p1 \6 o$ J. ?9 D8 u
A. 热岛效应. x3 n- A f5 v; B! e' y
B. 温室效应
5 I; P9 l- f* O% z. XC. 噪声
6 b# Q6 }, e ~ Y! U6 CD. 地面沉降/ v8 [) }8 e/ p# c) N
3. 自然环境是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 r C! [! n2 F& Q
A. 活动空间1 t0 l. p6 B1 G6 o+ Z
B. 人类生活
5 x: G. }0 t$ A% c) b# F* vC. 生产
# C+ e, F# L5 t0 u5 @; w% J2 W9 nD. 人类生存
! w$ U! v: d, }3 K% M) q& s# M+ f/ z4. 大气接纳有害污染物质的量超过(),甚至超出大气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甚至潜在的影响或危害,这种大气质量恶化的状态称为大气污染。3 e- C8 X5 E: I% E% v9 ~
A. 大气自净能力
. |# M% n- N6 DB. 污染物浓度增高$ h8 i; H. k/ ]& |# X! g) w
C. 排放量超标
: a0 G1 C* V% xD. 重金属含量过大
# `( u" ^$ e! m( |3 f/ X5. 环境生物学是()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9 l9 }- i2 |/ J
A. 研究生物6 i- b) h6 Q) s" a2 u4 E
B. 人为受损环境
. M9 H7 T* m# E0 s3 f% G. DC. 生物空间
9 A5 ~% O7 U; W+ j& L# y: `( {D. 人们生活环境
) R2 k5 Z' a8 `8 K0 r# Q" {6. 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2 R' R2 K; b( i* Q
A. 吸收
, {3 o6 s( K0 F8 a) @* g! Z6 jB. 吸附) _& |$ t3 T" e( m0 B
C. 吞食, {. c$ ^1 W9 Q+ H2 R- v
D. 触摸. B5 q( W3 Q$ |
7. 水体是指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和海洋等。水体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的()等完整的生态系统,它是地表被水覆盖的自然综合体。水体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中的数量达到了破坏水体原有功能的程度。1 V+ U2 }6 ?+ W. N
A. 悬浮物质2 I/ {% a- T1 a; ?9 j
B. 溶解物质; E: m( }& H2 D& t
C. 底泥, R9 f1 M3 S; ?) O
D. 水生生物3 N) \; x8 m0 Q) [; H+ E( H
8. N-亚硝基化合物是()的总称,俗称亚硝胺
& v+ @6 T/ ~. s: M& \: e6 a4 ]* OA. 亚硝胺
6 l# f4 t7 o3 T wB. 亚硝酰胺' U5 {5 w( P) ^" t/ C' S- I
C. 亚硝酸盐
7 R, y) Q2 U' h; sD. 硝盐
, Q' x2 T; i6 x9. 生物对污染物排出是()后导致污染物在体内含量降低的过程。% y) S/ ]9 _4 ]$ H
A. 机体分泌污染物: C/ |) _1 p' p1 Z5 i" v
B. 分解代谢污染物4 O' Y6 T7 b* V% t' ]
C. 机体合成染物
; w3 K; j2 B1 r8 n pD. 外来污染物
& d( j, m+ c- s# |. {4 O10. 环境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受到过度利用或人为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的改变,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状况产生不良影响,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破坏
) Q X1 f% H5 b* A eA. 空间4 `5 k& W$ R4 s, Z3 {3 o6 \7 {
B. 环境
E! u& w# e7 C. PC. 结构* ?+ y# r$ a- S2 V/ y: W
D. 功能: j2 l! O! [0 c5 s9 z$ X
11. 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一般是通过呼吸道、鳃、消化道、皮肤等途径。& {- U/ O6 @# V( X/ J
A. 呼吸道7 h& g! ?$ b2 x X6 {( ~5 [
B. 鳃 ~! y+ D/ }0 l/ D6 P4 `
C. 消化道
' o! }: v8 \" S, h# _D. 皮肤
& z0 B+ f8 l/ _( v v i0 z* {12. 工业生产中的一些环节,如()和冷却过程、成品整理过程等使用的生产设备或生产场所都可能成为工业污染源。
6 t4 P5 X6 o' h8 o8 Q& IA. 原料生产; v7 f4 _6 @6 l
B. 加工过程8 ?5 h4 I+ }, }5 B% E& y! E
C. 燃烧过程
( Z& V7 Y. R% YD. 加热
* g2 r8 K1 B: p4 t1 N) C9 \13. 对于陆生植物来说,()是吸收营养元素的主要器官,它们也是植物吸收污染物质的主要途径。$ I& U; q* O' A* n
A. 叶
# [# b7 s- o/ }, D; XB. 根
$ h- C1 c1 i; o% O' M1 zC. 皮
8 d+ q5 M2 Y. x$ [+ TD. 花
A. [+ X* {; V) t. n/ [14. 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中氧平衡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常用一些反映水体氧平衡的指标来描述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有:()与总需氧量。
5 V6 d. G5 w, h8 t0 VA. 溶解氧
% S8 d( Q- ^+ K5 R& NB. 生化耗氧量
5 I: }' L& |0 l$ |C. 化学耗氧量# U% g9 D5 N" ^
D. 总有机碳 v3 {& ]5 k& D) D% a& v" {- i
15. 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是由很多环境因子组合起来的复合体,这些因子之间(),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程度不同地发生变化;在人类的影响和干扰下,某一个环境因子受损,也将导致其他环境因子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因子的人为改变都将可能引起其他环境因子的改变,而在任何一个受损环境中,多个甚至是所有环境因子程度不同都发生了变化。- J9 m8 g) U/ }! `2 y" W
A. 相互作用* U }( F: k4 w! Z; n9 k9 S
B. 互相促进
9 c9 o& J2 N1 a7 }3 A$ [9 Y- i8 bC. 相互制约8 b0 Z; m4 v2 U0 C# J
D. 互补作用& [8 a7 @1 ?. o/ Z
16. 根据农药的()等,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现根据防治对象将农药分类如下:杀虫剂、杀菌剂 、杀螨剂、杀线虫剂、除草剂 、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软体动物剂等。
/ y8 K' \. B* x; LA. 用途. x' }9 \8 q! T) ^/ m. {* o
B. 成分
7 F% j7 x, S, O' M9 c6 kC. 防治对象
# K$ [7 ~8 z3 h( O! a0 L/ I" ]0 ND. 作用方式+ \! V7 Z& [9 a
17. 污染物在()水平上的影响主要是对细胞的影响、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 e% X8 q# Y, B' O: J* T* T
A. 细胞
, v. E) Y) [, f' |' M+ t+ a& E/ y/ b1 TB. 器官
! e( }" G+ D v9 VC. 体内6 F5 L9 i' F- p- @* g
D. 外表9 a2 H! d5 S! n) a
18. 污染物在()水平上的影响是对生物机体酶的影响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 W& t" l/ _) _4 X t* \6 IA. 生物化学
- q* s: A* ~9 S1 MB. 分子* f0 c- w; }, Q! K
C. 生物分子
6 h" G# T: c2 X% z; F) c y6 |# @7 `D. 生物分子
8 A% ]2 Z+ N# `) j+ `5 _8 E$ V, j19. 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s- ]5 f4 D! f, s
A. 扩散8 |, ~+ j% L3 Q6 P9 C
B. 迁移 _; Q9 ^# a1 i( A! [: U
C. 转化
: u( O' M9 l' q8 ]: N- l3 {D. 消耗
! G& r. _1 I$ b; i. a9 G( G20. 受损环境是指在人为或自然干扰下形成的偏离了自然状态的环境,在该环境中,环境要素成分不完整或()。
- ]: `' ^4 ]* X4 _A. 比例失调
. E: Q2 s6 R0 s* C+ h) c& j3 `B. 物质循环难以进行& f+ B% p0 x+ _, h6 ]' ]
C. 能量流动不畅8 ?$ D0 E- S9 `0 j( r( G
D. 系统功能显著降低. v3 |/ Z' ^0 D; P& i
21. 多环芳烃污染(),并通过呼吸、饮食和接触等进人人体
: }+ |' I d+ D$ b( J" wA. 大气
9 c2 k& [0 h1 }, E4 M* x7 o- E2 G" wB. 水体
8 [+ X* x3 e9 e* s2 uC. 土壤和食品4 h* r6 b& t# J, V% d
D. 摄入
f: p6 T2 e8 r8 Q% V22. 大气污染的来源极为广泛,可来自天然污染源,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细菌、病毒、植物花粉等,也可来自人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如工业企业、生活炉灶、采暖锅炉等,及流动污染源如()等交通运输工具。
& q$ x6 R) x& ?1 L# N1 g3 c3 \1 a. ]A. 汽车
3 J- e5 K; F1 `: ~2 `6 ?& I5 O( iB. 火车5 `" i g3 d8 `& ^) {, d* ^% |
C. 飞机
# a2 ^# y" h" T! Q# hD. 轮船9 X. E" |2 l+ j0 {
23. 土壤中的其他物质的含量如()的大量存在,会极大地降低植物积累重金属的数量。
- ]: R! k6 t$ M. J$ xA. 有机质( c ^4 s. U; b T. W
B. 矿质元素+ w. B, u- J: q' Q$ c
C. 无机物
+ d: O; [" ]" y, i% P$ X9 F& A7 QD. 化合物2 d% l. m. X+ ?: o& B- E- ^; ?
24.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表现为:①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水、空气、食物等)、多种渠道进入人体;②受环境污染影响的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包括老、幼、病、弱甚至胎儿及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敏感人群;③人群常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探索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较难;④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作用而发生转化、降解而形成新的污染物;⑤不同污染物常常联合作用于人体,可能产生与原有污染物不同的危害作用。; x. \0 _# f' j+ H' n
A. 空气
4 ^# N g' F0 P& u# QB. 物理$ N" { o) \! w) p I
C. 化学
d% ^- r! j( _' I* `+ d/ s2 LD. 生物
2 Y/ H7 y; r/ Y Z: ?# O; p/ y25. 污染物在()水平的影响主要是对生物种群的影响对生物群落的影响4 b& j1 f) B* J; u& b) H: f; D; i
A. 种群( n4 s3 L/ s& L9 w9 i* I. P
B. 群落
% h) [* c* o& C' ~; E2 eC. 单体9 T; ^- ^% c9 [2 G7 A9 ~
D. 多体
3 Z; p# Q" f! ]6 q7 T三,判断题4 U7 m6 Z6 F9 y& A" v' P C
1. 污染物对动物个体水平的影响主要有死亡、行为改变、繁殖下降、生长和发育抑制、疾病敏感性增加和代谢率变化。而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长减慢、发育受阻、失绿黄化、早衰等。
' ^, [5 V+ D" |4 I* l" uA. 错误
# x9 W1 t& \$ E9 U# b1 j" ]8 i3 EB. 正确- ~5 z5 v$ e0 {
2. 环境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与受损环境之间的关系,首先就要对受损环境进行全面的认识,进而对生物与受损环境之间的整体关系进行了解,为进一步分析环境生物学问题提供一个基础平台。
* F2 {! D G3 Y( VA. 错误& q- A- a0 F" @$ K1 w% ~7 m+ m
B. 正确# ~2 o) v$ E w
3. 环境生物效应是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好的效果。
9 f) E, P0 ^2 V: b% d9 m/ cA. 错误: d5 H. D$ J) [# H+ i+ o
B. 正确3 D" D0 D* S9 P4 k$ D% J0 A
4. 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 Q$ V$ f( P2 Y, T; r" h4 r7 DA. 错误& x% Y- Z" a( }: O1 K: ~! x
B. 正确
" n7 }# Y0 R8 \$ [5. 污染物要进入生物体内,首先要同生物体表或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_# T% d* B$ h" }) Q3 r
A. 错误
P5 z# I8 ~) ]7 JB. 正确
: ^% A. q* i3 ^; ?6. 由于溶解于水中的污染物比在大气中的扩散速度快,加上很多物质都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因此当湿度大时,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往往也增加,积累的量也小。' a; W5 C; `- J& j, Q
A. 错误: s' M% m- |3 G& U# L! o r
B. 正确' M+ G6 B. Y2 s, E$ ^
7.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可分为细胞表面吸附和胞内运输两个过程。3 n1 F9 N8 l' p# u5 A
A. 错误) j; ~, r* z. R& }* y' Y
B. 正确7 N# |7 X! q1 i# S; T7 d& T
8. 环境污染对生物后代的远期影响主要包括:污染物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和环境激素及其毒害效应.
% n; A8 H! I- u3 k) z! V5 |A. 错误: a4 `" ^$ j' G6 `$ q5 U
B. 正确
6 Z& O; R+ ^& d: W3 q2 _9. 生物放大是指食物链中不同层次的生物可以逐级浓缩外源性物质的作用,结果使在级别越高的生物中浓度越高。8 _8 W. p0 I/ ]* B5 M9 h% |
A. 错误
' `" B+ \+ K' ], h) Z, H8 F. }B. 正确
5 o$ N7 x7 L" i2 W( h. y10.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自然环境中投入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简称为污染。5 C" M% @" ^. ^" Y2 T* j
A. 错误
( S0 W: I7 p+ N4 g ^1 mB. 正确
4 _7 |: Z! C, K% a11.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也不是最关键。' [" v q/ @7 c+ C( x7 V
A. 错误
6 U/ i2 _. E0 x" k+ TB. 正确5 g1 E- u9 F W: Q( X- o0 {
12. 人类像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物一样,都需要从自然界中以植物和动物为对象获取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原料,同时将自己的代谢产物以及不能被利用和利用不完全的物质放到自然界。
6 M( S2 M* m% e8 \& Q7 S9 [9 Y6 {A. 错误
, y( {2 b. J0 G0 BB. 正确5 p$ k! {8 K( q) C; D& {
13. 重金属作为一类特殊的污染物,具有显著的不同于其他污染物的特点。
, E" V. R+ ^! |3 ] G( gA. 错误
( Z" T$ ^0 Z' r14.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称之为污染源! F2 B$ J T( ]
A. 错误
+ c) @1 q/ d0 Y) W1 jB. 正确
4 p/ ~ |) i( q2 o15. 受损环境中,环境因子的变化是互动的,影响是综合的,但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它们的作用程度是差异的,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1 t6 L# H. M u" e( ?4 gA. 错误
3 J6 U/ e' g- ?/ o8 x8 jB. 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