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专业的奥鹏在线作业答案辅导网【官网】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扫一扫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VIP会员,3年作业免费下 !奥鹏作业,奥鹏毕业论文检测新手作业下载教程,充值问题没有找到答案,请在此处留言!
2022年5月最新全国统考资料投诉建议,加盟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奥鹏课程积分软件(2021年最新)
查看: 2439|回复: 0

福师10秋学期《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2 10: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谋学网
福建师范大学" r( @3 v0 g; ^/ B7 k
福师10秋学期《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7 }  j  ?9 l4 {5 _
单选
1 w6 y4 A( `! @% E  t% c! I1.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________。" ]+ U$ ?; [8 `2 ?% m6 G! Y
A. 小步子原则8 X- }: q0 C" `& o. T, {
B. 高速度原则, p4 N  ?. P+ v8 M/ M2 I. G
C. 高难度原则! b7 E9 k5 s- k+ V7 K/ L0 {
D. 逐渐分化原则# z' i; B+ u, O! m& [$ `* S
资料:D
' `6 t+ I9 l6 L9 l) o$ P/ t2.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主自由的活动。这种课程开发的模式为__________。
. J' l. P1 x! Z" o) D4 ]  T& fA. 目标模式
; a- \- w. K9 s: RB. 过程模式9 B* f; V8 _1 W3 C) }
C. 情境模式: f! b* |: c0 h( I. x& i6 m# {. H
D. 批判模式5 i: {7 _* v2 @* J5 E
资料:B
( T) G# S( C9 V7 c3.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3 Q! E% x* f; r2 F) R$ p) o
A. 顺序性
* u: Q& @) e; |' @' I! oB. 不平衡性
. N+ J( @7 y- B1 k% wC. 阶段性5 i0 v5 u, N4 e3 A% h+ z
D. 个别差异性$ S/ L# o' ]8 B* _( D
资料:D8 T4 q" _8 Z* G6 b2 T/ Y
4.“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_________。; q/ g2 D7 e9 ~" V2 h3 \
A. 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 G1 m) a. z3 ?% [7 v! YB. 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 r! ?0 x+ l" _" b6 C2 m5 ?
C.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1 @- ~- A- t: }- v( }D. 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 ]# Q' C# W! z8 r+ ]8 j/ L) O资料:D* E( O2 z5 p+ S! P6 g9 g: B& B
5.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_________。# l( I' Q! G, o* O5 H
A. 情感领域
; l  \. J  n3 L* u) WB. 思维领域
+ ]9 A6 ^( u( W2 A) ?C. 意志领域; r( Z; ~4 G, S7 g0 ^' O" D+ {
D. 思想领域7 o' h; z1 n# E$ U
资料:A
+ E2 `( M& u$ Z6.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________。
4 g4 _" P8 s: FA. 合作学习
: r# }! `+ c) D% s1 {B. 分组学习9 _) D- B  Y1 @/ s) |9 F; v. n
C. 个别学习; J9 S+ H  X. a
D. 同步学习
. ^7 }8 b7 t9 \' o- d' \( `资料:D
7 @4 p% z+ O3 O$ N7.“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_________。
- _% z4 S  U! j7 E/ X( `  ]A. 活动分析/ d$ G* b7 d/ W- v# J) o1 |
B. 解放兴趣* G: D! W4 [# W$ S) U( r' U' R. d" D
C. 八年研究
0 Y% n9 |: ?+ y6 i* yD. 泰罗主义
0 j& u+ K& W  I: ]4 Z/ W资料:C3 [9 u- G7 C. G% O0 _" Q' B8 v
8.为了明确而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二维图表”形式。构成此“二维图表”的分别是_________。
+ u$ d1 A. i5 `0 [A. 教师和学生) z5 Y. s$ q6 t# z) D+ ?7 e6 U8 x, c
B. 社会和生活$ V3 T0 Y5 M% Y( u( r- o" j
C. 目标和过程
  C" z- n  Z- _4 h0 {& [D. 行为和目标
0 k; E4 ?# a# l$ n/ u( r资料:D* F9 C9 A! d1 R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_________。
0 h. i% r( N( HA. 泰勒+ l4 D* R* H; Z  j$ |( J$ M
B. 博比特0 f1 u% k8 q1 |0 v' h
C. 查特斯/ e8 b8 K7 Y. J* u* _; h( W
D. 坦纳
9 O" j4 J1 N# f0 x# ?- E0 G( @0 n10.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_________。4 Y4 f, z4 ], m8 u
A. 政府、专家、校长、教师' t% z8 z- f0 R6 l9 V- o
B. 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 B8 z% r9 R* ~: f& T/ s/ ?1 S5 n
C. 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2 V3 @) e9 z$ S) `6 {D. 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V3 o4 {) I! q7 ?
11.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v1 T; k" l$ h8 b. T
A. 计划性、自愿性、实践性
) ~5 C$ {4 H" J( B$ M/ mB. B. 组织性、灵活性、自愿性
4 w: N  W+ ?, P2 A  x  ZC. C. 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V+ @3 w. x! X& M+ @# U9 c! x' x
D. D. 目的性、灵活性、实践性, F! y7 S/ [2 ^) z* a7 Z) H
12.“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所说的_________。
, Z2 B/ n, |" k7 B. k# C# UA. 学习准备
! w! q2 V8 q, ], BB. 学科结构8 y/ l# a, d/ }) [8 A# ?
C. 中间语言
/ s2 |3 [' @" T* b' w$ e% LD. 发现学习
' R+ E# }) J, ]- t1 a( T0 U, J13.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________。
" n' m) N; v+ R$ g$ hA. 古德莱德, F8 Y( |0 [  }' x0 i0 S. X
B. 帕里斯
6 f' f" d$ K5 j% J! ZC. 斯金纳
& B& l' V- A5 p1 dD. 兰德
2 i1 w* u+ E: C+ ^5 S  z* @14.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__________。9 V$ g7 C" `5 E/ |9 i$ P
A. 进步主义课程* X) G3 y; K3 s( ?1 ~3 t0 \
B. 学术中心课程1 J0 X& V, v0 e
C. 永恒主义课程2 B: M8 B8 E' t
D. 要素主义课程+ k! ~* y5 g6 A) G9 B) o
15.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这是评价的_________。
) M; ?! u4 i' K0 ]$ \2 j: B$ ~A. 目标取向6 V3 ]! [$ O4 E' c, |
B. 过程取向
( f' {8 C' i1 m( `C. 主体取向1 \/ F1 A, H" b
D. 客体取向
  I" n- q7 D$ F& N16.德国教育家拉伊和梅伊曼主张把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在生物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观察和统计方法,从而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学",这种"科学的教育学"被称为_________。
+ l9 c* ?: G: p" zA. 理性教育学
% M- p8 n! J* N+ `; xB. 思辨教育学- J$ v& r  m6 p' v8 m+ J
C. 实验教育学
3 `4 U1 u0 Q6 WD. 活动教育学3 K7 O9 H) ~/ j* K$ u! [
17.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概念是_________。: q! |0 S  Z5 e, ^8 B* R6 A
A. 附带学习
- K4 N$ G' ?' G0 i% {. nB. 附学习1 r& G% u! G/ j  i# W2 i
C. 机械学习
7 {* g% l5 _  F0 i7 L( ED. 有意义学习! f) z2 F, y( E, x4 S
18.从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来看,研究内容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的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__________。
; [. ^$ t6 ?' ~# i0 s* R$ h1 LA. 决策研究的整合2 L; e* |+ B# [: I5 G: N% [
B. 理解研究的整合1 u+ _' r' _% j: y& j1 N
C. 实施研究的整合  [: g/ z( r! @% g+ p( x  W
D. 评价研究的整合
; }- |) s: s/ J* U) q19.“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__________。
$ v- R  }& z  i+ X; b; \, c6 L  eA. 《老师,再见!》
" D0 a0 s( |0 DB. 《爱的教育》$ p# g/ J+ `1 K" F9 C
C. 《班级生活》: ?$ l( Q. V* x- y
D. 《隐性课程论》
: k- a) A- p8 R( P20.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_________。
4 {9 j) p( K: U8 nA. 量的研究
7 u9 \) p' d% tB. 质的研究
5 ]: g* ^: q' h% k2 N/ G: k* v5 `C. 课堂研究8 t' A% G) o) e2 o) |8 M8 F: G6 b
D. 试验研究( e) I: c$ M, E2 Q# e& S8 R& J
21.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__________。7 G6 [1 Y/ ?+ i
A. 轮形课程, w. c+ M! o/ b1 s# P$ v- ~$ q
B. 环境教育课程1 B$ M/ d8 r1 e! S
C.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y( s3 S, Y  h5 t% H
D. STS课程3 C$ A  j. y2 t3 y8 W* M4 q3 V
22.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称为__________。
4 u* t3 Y2 t+ _  R/ Y' L; NA. 机器教学
2 U# ^" ~8 q2 \1 zB. 程序教学+ O! B" r7 G; I6 M$ @' m
C. 强化教学
' y3 f- O" e0 {$ q3 c$ j0 |, BD. 编程教学$ Y* O6 V) |* P7 i9 ]" H: F" K3 f9 f
23.维果茨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_________。
; n* z7 ?) h* B( f3 r6 V8 kA. 实际发展区
" m% r8 w& I; V7 T/ v( @B. 潜在发展区* G' c, h7 A3 B( f
C. 最近发展区; M# @, h! L" |4 B3 F1 j6 L7 ~5 V
D. 远景发展区4 o" G& T: T, K) G8 ^7 u
2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师劳动的_________的描述。
" W' s) n* |: ~/ M6 |( LA. 长期性, r8 V1 e* V$ J; Q! L& z" b* B
B. 连续性
+ w+ P* _. L: G" Q: S  Q5 V' J+ qC. 广泛性* h# x( g' k. ~! j6 E4 v' c
D. 间接性
: e8 I& l! D$ w! K" g25.主动适应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校课程________。
+ v! k  N3 i) @- I  t* a' e$ @7 F+ w! oA. 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t/ P' b- c6 \# b
B. 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8 @- E$ A7 o1 D' h4 k8 u% ~
C. 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
' ^  {6 k" ^: B" m. kD. 是使学习者脱离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D( {" S# L/ d% u
26.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_________。! R" H% S3 _& d# S
A. 分科课程
- w' g0 L: Z( n1 l0 [/ K, F* ~* hB. 综合课程* S! {3 T3 R, [3 u' I
C. 经验课程
2 C" H; o- ?% i  D+ G# I& DD. 学科课程
1 R) }. s8 y8 v% a! g# h27.目前,在我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依然占主流的课程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 W# P5 K2 \/ t5 \1 i9 X% ?
A. 圆周式课程0 M/ B8 o& f: ?; c
B. 螺旋式课程- j! Y' V# s- B3 s% z6 {3 w
C. .逐步深入课程) E7 C$ K% f& X/ G8 O
D. 直线式课程- @+ f6 y! D; Q# F2 c/ i8 O8 p& l3 w6 R
28.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__________。, D- U6 @; T# P6 c9 X
A. 复习; c- b9 Z* u8 c$ k. r
B. 实践
! [: T% v% ]6 bC. 方法
1 k7 h% t* W( A: p) a; I; kD. 拓展
# P/ C0 h( v* O! d& E) V$ l+ C. ?9 J7 \29.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_________。
) S, Q6 w" e% K1 Y$ D' T5 W4 _A. 随机性8 P. w) n) T5 @& q. h
B. 活动性" B* U4 ?- {# F- o* }  I4 M) ^
C. 连续性( b4 g3 k! j; O8 K
D. 积极性
7 |8 d% |: {' N8 m+ i% _30.在某些活动之前进行的,为了了解和掌握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而进行的评价是_________。9 Y: o; ^; s: a! ~1 C; w
A. 形成性评价/ s" x+ i, I7 |5 l. A
B. 诊断性评价
6 d& T# n8 [" b! J& lC. 阶段性评价! K& Y7 |8 {2 \( t* J
D. 终结性评价
6 y$ I2 ~1 {6 ]* v31.行为目标具有的特点是具体性、可操作性和__________。- E! Q% P8 D' |3 E; S& u( c
A. 精确性) H: _  R+ ?9 G$ `9 G/ [
B. 普遍性
: h, q% z9 i/ E# iC. 规范性
! @  X+ T; k9 S  K; q% J5 ZD. 模糊性4 g# t/ q+ U: {% R
32.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________。* [3 a4 I7 E/ `/ N0 _
A. 比较组织者
( S! B6 x7 ^6 D5 |8 ]6 q' QB. 陈述性组织者/ m  O4 X+ c7 S7 l0 k, [
C. 说明性组织者8 x9 k/ z& }( a4 _
D. 先行组织者1 S( j9 {! w0 \2 Z( }( y1 y
33.“有意义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 Y+ A  B8 H4 c1 r2 j* j3 I! G
A. 布卢姆/ R" u3 ]+ O, N) A2 E4 D
B. 麦克尼尔  y  z; X7 c) S5 N# P
C. 马斯洛: A& ^6 ^# |5 B! w* }  W8 ^, Z8 u; N
D. 奥苏伯尔4 s% ^: {  r4 `8 k5 @) n
34.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_______。& e! e# d, s) W3 F5 V: B
A. 讲解
$ C9 Z0 Q7 A/ V1 R4 p. PB. 讲读
" H8 a* m7 p" m# nC. 讲述
; Z8 L' U1 K4 b- K: _3 }9 t8 JD. 讲演
# l$ f7 ~2 x8 j. j% i9 k35.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________。
  V: _# B+ b, g* p/ wA. 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  z) X0 h! q; K
B. 结构的完整性问题
$ |, o' Z7 U/ sC. 结构的合理性问题! t' `( d" T9 \5 \# O) a( p
D. 内容的可行性问题
% T( y3 O7 |" [, m3 W! ]! g( K$ U/ b36.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具体体现教育价值的是________。
. ?0 v  j1 ]* Z" A* v) G: D0 yA. 教育目的$ Y' X) l8 S7 ]1 d
B. 教育目标8 j: h8 X' E1 @; v
C. 课程与教学目标
) z( a1 U. I' [2 c! I4 n" @- pD. 课时目标
# @5 \/ I0 Y+ F  d. d6 `37.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_________。, ^: z, ~: D# D# s4 N
A. 哲学取向
* V: i- D4 H7 v6 j4 T- _- P$ s1 |B. 心理学取向6 L# A  U; c8 |7 E! D( w2 ]! w
C. 忠实取向
# f, _; m+ h5 y( `D. 背离取向
! q6 H4 D& o9 l5 g, W# I0 _38.“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__________。
; u+ `( `7 t7 T5 [" U9 O7 ?; @A. 巴班斯基4 e& A# K  P: v6 f" r
B. 布卢姆3 i, D$ m- u8 z) e+ Y/ }
C. 华虚朋
. I  |* T' ^4 Z% p! C2 z. o5 j2 ?D. 瓦根舍因
" a  W+ A; `" b' r2 Y2 z39.要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就意味着要实现__________。
$ R7 e0 Q6 P) d" N7 Q8 e4 DA. 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 x4 T) r9 H5 F
B. 当代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
1 _9 E( M0 n) dC. 学科发展与儿童需求的统一
2 \7 n7 t  s" W" @% X. u# FD. 社会生活与儿童需求的统一
% Z* X& o6 R7 @9 A: d' b40.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
! c5 z0 I2 I+ I) cA. 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 G6 S. e. H. U9 l) MB. 有助于了解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细节问题4 C" W1 u9 F) Q/ t! Y2 w
C. 考察课程教材对教师实现和教学目标的适应性、可行性和有效性7 g5 o/ r7 h9 C' D; t: l9 a+ d& u6 R' J
D. 有助于在课堂上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信息& H* |( i# L) `0 K$ Y, F
多选题
# A) c( L& h6 y4 E5 ?& P1.新教学观应注意的问题____________。" y5 l- T) J7 a
A. 个性教育与个体的社会化3 y8 @+ E! ^2 s1 W9 y
B. 儿童行为障碍及其矫正
, Z8 `6 P4 T) W% Z  F) YC. 关照生命的整体性" L5 Z# l( c4 P$ l0 ^
D. 提倡合作、自主、探究学习% ^; e% t! u- n
2.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__________。! u; A3 v3 d* W
A. 实践性+ Y* t$ V5 O& a$ p; r' o3 v  Z; v* _2 Q
B. 开放性3 w! E; T* q; ~2 p7 o# b4 j
C. 自主性( E' V# ~+ L3 k) D% m1 Q6 i
D. 生成性
8 i$ g1 M# W' P3.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________。9 K0 Z$ ]/ r, G
A. 脚手架) r' i- e; A* k( [7 X+ U7 P
B. 协作& q, E8 m0 j! j
C. 会话
2 S8 n( J, D. i/ r& A1 q- BD. 资源* i% I9 a3 o, R5 H# s  }! q5 A7 e
4.新课改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是________。
# S) @- \1 r- QA. 自主学习
, ?4 i+ X1 y/ u7 F* f6 n( ~3 C- UB. 探究学习
. i7 X  W% T$ [7 c, p& r' kC. 合作学习
- g2 H* }4 X. k- N2 p& @. Y6 ]4 S; [$ CD. 发现学习
6 {9 P7 |' g) z: E2 U4 R8 c5.关于师生关系理论,“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 \) _3 B) }+ ]' T$ o: |A. 杜威
( B# e. P) T2 E- g7 [: C6 j% \B. 洛克- r4 f- g6 l: G% S8 Y* H
C. 布鲁姆
& H; K8 H+ O3 T9 F& T" XD. 卢梭! I8 y" ?( t- z& `
6.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_________。: c1 K! [1 r/ G- A
A. 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8 p( F5 {7 l  ^$ OB. 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4 k- p8 L8 n- R1 }C. 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e+ W7 z: ?5 J( X2 M' T, A0 L# m
D. 传统学习方式与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N6 _, F0 e; O0 K
7.我国教育目的的特性是________。
/ f: w' R/ m$ r% e8 o; S9 `A. 终极性和永恒性2 ?6 a! c8 B) [* u) f+ I- ^
B. 本体性和主体性7 V; ]' F. g  t( z9 h$ Y
C. 超越性和未来性
$ Z+ |; @4 ], K2 c0 hD. 永恒性和超越性7 Y9 v+ e: Y; Y8 A* o
8.自主学习包括_______。
+ U: U" p* W8 Q& D& Z0 oA. 发现学习* `% a! k" h% i3 l
B. 主动学习
0 Z  r. s# M* t' ZC. 独立学习
1 C& N7 f$ n% W' CD. 元认知监控学习
5 a5 R1 D( q2 j9.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的三种典型观点是__________。
- z& k; @  V2 t1 V4 _A. 被动适应论; _1 u3 i9 m. l
B. 主动适应论. A* V8 v/ M0 N; n) }$ \
C. 独立论! y4 E7 N* K+ H4 K/ ~! y4 R
D. 统一论
  U! x0 d$ t: i7 T: J6 D4 ~& e+ j10.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___________。4 P9 E" N  ?8 r1 h
A. 研究性学习! v+ Q8 W" u1 ~  ^, }- q+ H: `! L
B.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 Q4 n5 W6 \5 e7 h, ^1 I4 KC. 劳动与技术服务! J% K, ~2 g6 E4 y# F' t, Z( R
D. 信息技术教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
奥鹏作业答案,奥鹏在线作业答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一
客服二
客服三
客服四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谋学网奥鹏同学群2
微信客服扫一扫

QQ|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网站特点|加入VIP|加盟合作|投诉建议|法律申明|Archiver|小黑屋|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 ( 湘ICP备2021015247号 )

GMT+8, 2025-1-23 04:54 , Processed in 0.1001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