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V 1.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8 g b% g" V8 J3 \# q
A. 教学改革和实验
; o+ c* ]/ o0 Z$ IB.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9 W7 }1 n% n' t5 {
C. 实施素质教育
7 @- D4 j! ]: U2 k& v8 I- \+ L) f: lD. 个性发展4 P1 i; H8 g3 ^# d6 R1 Y2 D
满分:3 分 m& ?0 Z6 {, m/ } K8 f
2. 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
$ _6 e8 U4 n- I9 X/ |3 X4 QA.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W: k: r9 V1 L M' u9 s9 \$ N4 ~3 n7 oB. 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9 A( d1 h' f$ |' L( [: A5 Z' rC. 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 R/ [+ D$ K! l( h/ N- V- N7 aD.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P6 H! z, o! L7 `5 o
满分:3 分
|# ]7 b- A4 h K3. 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 )三种教学计划。3 p9 t p+ x0 h6 f; A$ C/ J9 s
A. 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 ]/ q* k: s
B. 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4 k$ v: P# ]7 s- Y7 @
C. 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C" Z$ Q% u0 k: A C# ^
D. 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J% k0 W2 L* q, x
满分:3 分
5 c2 d; E# v9 p" u$ ~# b4. 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
3 E' J. {% {5 c) |A. 发展: T2 D0 _3 V2 ^ z: v6 G/ v6 Z
B. 成长$ J4 ] O9 w; K; i- @
C. 成熟6 {% I! S( {9 X6 i: f9 j5 g$ ^
D. 生长
& x; a; k _' c2 l 满分:3 分
6 Q/ ?+ Q8 \! n( b5. 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
, e/ m7 H, n3 jA. 活动课时制
3 [2 D- `7 D7 w$ Z9 V; dB. 分组教学7 [& I# `$ n4 p. [
C. 设计教学法* g8 K( i* r- T, E z5 u a
D. 道尔顿制
9 c5 }0 u* {2 s/ t5 @* t 满分:3 分. H& \- U& X; y. D' ]# i1 m
6. 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劳动具有( )。
6 q* M- o# E4 A2 kA. 责任性: X2 h3 S, e% {- Z. b" l5 X
B. 创造性
4 g0 ?1 _& G0 O# _* G* d- F6 SC. 复杂性
) t& a! H. R& yD. 长期性
3 C1 Q' k& F% | 满分:3 分
4 n8 W" L6 Q2 D7. 《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8 p8 t i! Z( n
A. 昆体良! S1 n, W9 B+ k; W* p5 d4 S
B. 夸美纽斯- J/ [6 K: y1 o
C. 洛克
+ O# }5 z/ X& f" _" iD. 斯宾塞2 N/ c) U! t$ [, J0 o, n' Z f8 @
满分:3 分
) i& ]1 Y" e; k! n8.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 F6 c0 U1 z& i! _7 u4 y6 n' GA. 自觉积极性; c& }/ f" z. J/ F M# Z, g
B. 启发性/ H; ?- Q# W5 a
C. 巩固性
+ m2 R9 }% J4 q5 L6 G, mD. 因材施教
% h& }4 q4 ]+ U0 M i 满分:3 分7 f- K, u" N9 R$ ], S
9. 青少年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内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特征是( )。- ?# ~1 Q1 n; t, ]* L8 s1 X
A. 年龄特征6 y" T3 o2 ]( C" \1 ] F: ]
B. 生理特征
" J- d& |8 t6 V- O( s# q: N5 G( [C. 心理特征5 P; [+ ^7 z0 T0 Q1 f
D. 精神特征
$ |' N& i7 B& X1 @$ D 满分:3 分; t8 v5 g% t1 y. A' v# Z
10. “齐风俗,一民心”反映了德育的( )。7 n$ K: }) F% D- X3 p' S
A. 社会性功能
* ]# H8 ^! X/ e( x" GB. 个性生存功能3 F: H" Z; i% T6 @: z6 J) O
C. 个体享用功能/ Z0 q8 L/ b2 v( W
D. 经济性功能
8 s2 ^: q2 _, p+ q6 ` 满分:3 分
9 y Z$ b& r7 y4 B" p11. 教师在上新课之后向学生进行有关教学的谈话,这是( )。
2 O; ]6 f; L: y& L" W" tA. 巩固性谈话4 M& v0 e, H' Z) |" j
B. 启发性谈话
& Q9 A8 |3 r3 x& f9 OC. 指导性谈话
$ @1 F! g4 T# ?* n4 ^6 h4 OD. 交接性谈话4 @4 R' z1 T+ z" b$ ?! k8 e0 V
满分:3 分
% b7 ^+ l" w4 _/ e0 [5 T0 I( A( s12.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
% E, I( J8 d! \3 {2 z4 [A. 自学法
7 y3 g+ H1 y$ P! v' C( ]( [B. 读书指导法
+ W' q+ J2 S9 A: b$ @/ x1 LC. 练习法
& J: F* ?* L9 y* f: ]0 xD. 参观法7 X6 o+ O8 B- X( H5 L
满分:3 分
" d0 {6 Y8 S, X; P! a: q/ K+ X13. 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6 M* Q. u' K( t
A. 课程设置 G" {5 s) V( n6 }: I4 D$ h, Y
B. 学科顺序0 s+ ?6 l k9 e4 D5 l
C. 课时分配
; y7 z2 Z. s0 \/ x' k' E/ ND. 学年编制
* g3 ^' L f" x& q0 `9 \ 满分:3 分
?* a5 S& k% ?% B! G9 U14. 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 )。
6 _. b2 a1 K/ b$ j" u( a5 C1 d2 B7 f) gA. 智力因素
H. M- |/ j8 x$ UB. 理性因素" L$ b5 \- l ` `6 ?
C. 非智力因素
& g2 t8 Y, l& S3 c1 @D. 感知因素
" F/ {* a, R7 J 满分:3 分5 h8 w( a! \" T5 [& V7 i8 \( S
15. 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 )。4 G+ j% Z A# u6 C2 I, l
A.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_+ e5 P4 Y" c9 K
B.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5 F; r' h7 N" Q, X' Z
C. 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 i# f1 p6 \5 |7 B8 f) O! G t
D. 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 y7 q: Y. z6 S, w9 H! |: f0 T 满分:3 分* m+ U' L- e' b3 w8 f
16. 学校体育能使学生在劳累之后在体力和精神上得到恢复和放松。这是指体育的 ( )。4 P& x6 L$ T' f% s1 ?
A. 健体功能
! M) u) x+ o2 ?' Z& HB. 育智功能
0 p- ?0 B) e, Q1 l" WC. 育德功能
" z x/ i5 ]* Y* UD. 娱乐功能
O4 {2 i9 A/ A0 w( w 满分:3 分
, X& A7 e# P( r" C0 r17. 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W" \1 V5 W# ~; f( C* e( e- G
A. 顺序性
3 D* m, E4 w. N# K1 L) A# GB. 阶段性5 `' `7 _. |2 T/ _; z7 ]( L/ B
C. 互补性! ^; M2 {. }& r, Q6 Q1 ^
D. 个别差异性% q) n; Q. w$ i" T* t* g6 J
满分:3 分6 c% l) {) a3 _. i
18. 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S0 t4 d) q4 }6 n( D0 {7 W& oA. 课程设置1 f2 R+ a* l: q/ `
B. 学科顺序
2 Y! }* R1 k9 Q0 mC. 课时分配, U, C$ I# H1 Z1 [/ Q
D. 学年编制, h3 F" W" h Y: G6 ^1 R
满分:3 分
" x/ r* R& J3 W/ K7 X0 L19. 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向学生进行有关教学的谈话,这是( )。
6 c: I2 E# C5 mA. 巩固性谈话
: D$ P& O E1 ? V# m- q$ n6 z# nB. 自发性谈话! `. ^' N5 q6 Q1 D
C. 指导性谈话
& G" x0 N' L1 T \: M' ED. 接交性谈话
# z) }2 D1 a4 N1 F 满分:3 分5 b0 z$ {( e3 w- C; X7 m
20. 教学是( )。
2 D1 r6 E3 i8 Y5 |! d1 ?A. 学校的辅助工作
+ ]. `6 A0 Z$ fB. 学校的全部工作
" F. T c- s5 C9 w" I5 _$ a/ e( X+ ^C. 学校的中心工作5 `# _/ M Q8 [" M7 {
D. 学校的教师工作; A1 \& L2 E/ U. z
满分:3 分 * c$ v) R% j/ T8 C; D& K! o: y
" `9 f2 r: X2 p b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教师应具备的素质()1 x0 J- N5 e B# w9 n! t5 x# f
A. 思想政治素质* N% h( n" e8 p2 O
B. 科学文化素质
' @& N1 V& L9 o6 P/ sC. 教育理论素质
: M9 o9 m+ Z) |D. 教育能力素质
% \" s0 ^2 Z3 x2 a, y 满分:2 分
5 W8 {$ Z8 o7 x2. 教学方法中的语言法包括( )。
* S- H, t: ^, X2 {* iA. 讲授法
; P' k9 ]+ U/ C6 fB. 谈话法
' D1 w% D( x4 b% j$ P( z8 `' x# NC. 演示法( P0 f% y4 |% }6 f' c
D. 讨论法* R/ | \( \. y5 O- N+ N
满分:2 分
; w5 R' G( x! N5 X6 D+ m3. 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 )。
& @0 {+ L' p+ D. ]$ a' rA. 教育者及其活动7 v) J C8 z3 Q( E3 W
B. 受教育者及其活动' ~3 ^5 Y$ r" }& d
C. 德育的内容与方法
1 I5 h8 }# g; }. f' ND. 社会环境
|( r I/ s* _% Q& z# o 满分:2 分+ X0 w: e& q& w% \* I, x$ i
4.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
6 |4 c8 S. s1 [/ n$ D, GA. 语言法
. `7 a6 b! n* h, PB. 直观法
( i% a3 B% O [. h: xC. 技能训练法
& B& e0 @" S% R8 ~D. 探索法
- d3 |. i7 \* f1 [+ c 满分:2 分: O, S/ J$ e3 a. d
5. 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下列观点( )。; f# [* s( I* `, {1 z, G, p4 E; |
A. 教师中心论- _1 J1 L3 j7 @4 J" e
B. 个人本位论
: W7 p+ {% \, x. DC. 社会本位论' s" v; b. l) \( k. x5 j3 S& U" k$ y0 v
D. 儿童中心论
1 x# D6 J( v* o. U! @; @( d Y 满分:2 分
+ |; ]2 u9 k( \- k" O0 w6.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
9 L# v* f' ]6 w& \: MA. 民主平等
m: q) q( ]6 h* ?5 b: pB. 尊师爱生! D$ m# a/ O# t% r& f+ g, _
C. 共同努力
9 u% `* m2 _4 j$ TD. 教学相长1 g* p l4 P0 I6 |1 n2 _; p
满分:2 分
8 @! Y0 }6 x1 q' u, s. ]$ P7.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 `/ @0 m H, Z' Y# s8 q
A. 组织性、计划性强( i3 c8 B% T5 U, _% V# v5 m
B. 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5 Z" d6 s& ^; i' ~5 G5 }& q) Z
C. 循序渐进与系统性
% [9 u& G3 R+ U$ eD. 有利于组织管理" L$ q& [+ N" b3 l! s3 O! m2 m- M
满分:2 分& Q% |5 G' x& t/ W, u* _- a
8. 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中( )。* C0 W7 d7 s" R2 ~2 l+ Q6 \
A. 培养劳动者是总要求
+ H) ]3 ?2 ?! BB.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质量标准
) j$ f1 e. q! f6 L* L; bC.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根本特点, W7 r! y3 N0 t# P" e; }9 {
D. 深化教育改革是基本途径
# R3 m4 N% v8 z1 ~ 满分:2 分1 ~2 y, Z; a: z1 [& ~" _: }, x
9. 教育途径主要有 ( )。
. `" |; {; r0 P0 f( w: D2 [A. 教学
r8 h. {8 B% L! K% ]/ t; s( RB. 咨询与指导
# E+ y/ S1 ?; cC. 训练与实践3 d% T% e) _6 w' Z2 _- g
D. 综合实践活动8 s' g. ^1 r9 D
满分:2 分# z0 P( G3 b& V4 A$ l% x
10. 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 _. z# n5 }& r- g$ v* U
A. 内容的丰富
$ N! C; t' {/ |! N" U6 U8 zB. 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 K4 _2 w5 |7 o7 s4 p; P/ e
C. 课程结构的更新7 W# y0 q& \9 G' E
D. 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a" x5 M: G5 L h
满分:2 分
: _" U3 o" p) @ Z; {( G% V) Y' |3 k: \% e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新课程改革就是课程内容的改革。
& s+ o( ?( R$ W2 T4 j" gA. 错误
1 \* l- u! c1 N; {$ Z) w4 UB. 正确* Q z( i' A j8 }: b9 \; \/ d7 A
满分:2 分* z# H' a% k+ y
2.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 。
! c# h+ ?$ H3 X% m$ l. \# N5 [4 ^A. 错误
' i4 d/ ?& }* LB. 正确" J" K% a7 c6 ^- O3 B1 d
满分:2 分
0 c2 S, W6 [. i. R- m3.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是政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工作。0 f( U1 c2 k9 }0 b. @( s
A. 错误
4 |( K+ o3 |$ u2 C/ |0 g+ KB. 正确9 S9 D7 p7 J' s% c; V' _
满分:2 分
* K' H) q& z8 k4. 对小学生的政治观点和思想观点的教育只是要求奠定他们的政治观点和思想观点的基础。
# { N, e! o, G8 o# v6 ~" SA. 错误
4 w& n0 O" m+ n% RB. 正确
! W* Z/ f( B( K' y5 F; r5 U; [; y 满分:2 分# m a$ X- o/ I
5. “减负”的实质就是要求减少课程门类,降低课程难度,淡化作业和考试。
) J: w! P/ I M( m; l6 \8 B- N8 s6 H# jA. 错误
8 c3 c# ~$ h# j& w, wB. 正确
; y7 u8 J/ _% d 满分:2 分
- [# n) u) s% j0 W, y* {6. 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方面。
+ v. D0 \7 ?' J% M+ H5 W( \A. 错误
( I4 q. ]/ o! w7 }) ?B. 正确
p8 h1 u2 W5 o+ V; A 满分:2 分
' Y3 h/ `/ U% Z: \ L5 B6 m7. 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人。
) Y8 Z* }7 e3 v- O7 G& _2 A4 x, e# k/ XA. 错误
% `, C @& u9 q4 _B. 正确
7 D+ K# O7 M$ u6 u3 z! k$ c1 I 满分:2 分& d5 X& A% L5 @0 e1 i( z4 q
8. 学科课程依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 Z- N X, \6 M C& y. R0 eA. 错误; M0 A* E: N8 z$ k
B. 正确! Q- N; B2 J3 w
满分:2 分
9 m) L" {5 b% r9. 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注意听课的现象,属于学习态度问题。
+ W& _) t3 t( @' i! K# {A. 错误4 v9 O& o' F7 T, ] u$ x: I/ o
B. 正确
0 I. m; r% w1 R |1 \2 q 满分:2 分
% R% {/ J: o4 y0 e& i m10. 德育原则是指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应达到的要求。
7 Y) M. @' z. jA. 错误
/ p! ~9 ]1 [5 Z) M' [- PB. 正确( ]: q1 J4 _5 o, R6 K
满分:2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