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V 1. 德育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的( )。) e" X1 b. P! A1 Q. c0 H' c
A. 思想素质' d& A) u, i! _% K3 c# D
B. 政治素质
$ c' N8 s! ~& a# z! W1 KC. 道德素质
# `! [# }# s; Y* I O J/ H- xD. 品德素质
( }; s2 U5 E. [. N9 |$ v3 Y 满分:3 分
- V5 |1 M& |, a+ G0 ^) g* {/ o2. 教师形象的核心是( )。
$ q% }. i% k; h: ^8 u( b2 C/ WA. 教师的道德形象
, e; I* x, [+ y/ P/ }+ NB. 教师的职业形象6 Z' ]- o1 G5 b* B" w: P& V9 w! F* O
C. 教师的人格形象% g. U: c- g+ |1 O4 G
D. 教师的文化形象
3 X4 @8 a* w0 {1 s# } w$ l 满分:3 分% a% y4 L" C+ _! t9 x6 q3 }+ M
3. 社区教育这个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 )。+ E, Z0 y1 y5 V
A.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 X9 B9 `+ o& |B. 20世纪20年代3 b1 [" c& y" X6 {
C. 20世纪70年代2 m5 M$ }: e9 `& n' R' k" Y/ p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4 ^2 J$ G4 R8 J5 x3 O$ R& p
满分:3 分
- n7 _, w, I! ]8 @5 B, G4. 德育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起( )。
/ b* j g) B: a0 BA. 决定作用
2 M+ q* g9 ~" ?* F; i+ n2 S+ d, sB. 保证作用; c" ?/ Q$ U( n
C. 主导作用9 @ G2 {# B& r) P; A8 j$ ?
D. 条件作用
- W) X) f* W0 n/ b+ I6 r) G3 O 满分:3 分. @1 o5 a6 p3 Z! X
5. 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
& {8 n/ q9 r/ y: VA. 育德
+ \9 X8 c) l( ]6 fB. 促智; \: |" ~: n- }. M# B
C. 育美( K) G6 T: ]8 a) W9 \! X5 E2 u4 {
D. 健体
; a. x3 R" y" g7 r! a( w7 G8 C D \$ C 满分:3 分9 A1 f8 }9 q. H A
6. 当前我国对教师实行的特定职业许可制度是 ( )。
% C3 | K* D3 l* f# T1 v, p/ w& DA. 教师考核制度
4 K ~6 N' \" w: o# @B. 教师聘任制度4 x) ~( @2 h4 y9 m, \$ m
C. 教师资格制度
1 M0 ?0 ?# P9 _# u8 B+ T1 L# f1 _D. 教师职务制度9 T2 _8 |- \7 }( ~. \9 J- V" X" W9 p! ~
满分:3 分
3 F9 o [1 s# ~' H7. 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3 K/ H6 @9 u6 U0 B- z7 k7 f
A. 引导法- e6 R9 f$ \; w: ]" Q
B. 榜样法6 G6 A9 k! P8 t
C. 谈话法
5 t' }% Y' {# Z3 i2 tD. 讨论法
: j7 F* n9 B9 a' d4 |5 H 满分:3 分
+ c5 H+ @/ h, q( X8. 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x: T* }! e+ O) }: d+ B* s* }, o1 ~
A. 感知
1 S+ y) ~0 a0 t3 i) uB. 理解: Y: I* S- Z3 _/ q) c" ?5 m
C. 判断
; c$ ~/ p$ ` k% Z% T1 \D. 创造 M8 q$ R3 j% C5 y2 Z4 y5 Z
满分:3 分. `5 S" G3 ], p8 B! }1 ]6 |
9. 当前我国教学评价的新理念( )。
- F; B( G; m* W1 M4 V5 RA. 客观性评价
+ L0 C; M# i- S5 }" U4 q, U/ pB. 结果性评价' [5 z% o- G: a8 f ^
C. 发展性评价1 t" O" K- q( R3 {6 O C
D. 全面性评价
" ]: D$ W3 ^2 q$ w4 E( Y 满分:3 分
; q1 M0 O* M' X) D10. “教育即生长”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 )。% U; Z2 F, l" e I
A. 神学教育目的论; S0 \. M: Z5 `
B.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 o) j3 n* x& n; K$ B! I6 TC. 教育无目的论/ z K9 S0 y( [4 L/ V+ I2 T
D.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 O: B( Q! }0 X+ t8 Q4 f* [ 满分:3 分- A R/ `; F i( R# {6 D
11. 以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促家校有机结合的家校联系形式是( )。& [( Z' Z0 j y9 _
A. 家庭访问
/ `) Y9 q: C+ g K' bB. 家长学校
9 \+ j. q+ }( n7 M* BC. 家长会
4 s2 W0 M9 ?% q6 ~5 UD. 家长委员会1 P5 F# V/ @& Z' e- n
满分:3 分/ t" o1 f' H+ g" S* r
12.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 )的责任交给地方。 ]1 P% e, K" B9 n+ Z/ L
A. 基础教育 j: D, F+ [! a& \ V
B. 中学教育
* i* Y/ @/ q( x# Y" L+ T/ L9 vC. 中等教育
+ l' t# y5 s0 ^$ {- R7 y5 k) ND. 职业教育5 M- L- k* M0 Y6 u5 W& H' A! R9 }. d& ~! ~- f
满分:3 分& e; C* U q; o3 r6 f- |
13. 不属于社会教育途径和形式的是 ( )。/ d6 k* \/ U# [9 d
A. 街道
- B2 U2 |8 q1 V# FB. 社区
, `6 T! p, Q* _1 vC. 校外机构
+ x; L* R6 l" _. ?D. 家长会4 `* I* C$ \6 n: [/ c6 |
满分:3 分% w; d2 r! g% X0 ?2 U, @% T [0 V
14. 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 )。* \# \( o$ c# [/ a4 t! |
A. 客观性
* ~" O2 h/ o+ O+ D% a' KB. 强制性" I( Y/ T2 i; v; ~
C. 价值性! B+ N* a3 `3 `8 S: G3 f4 |1 ]
D. 教育性9 w9 y/ k+ d2 V) K( M
满分:3 分
1 ]9 v& t5 \3 x7 c8 E( L9 w15.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 )。5 p+ q" g9 w9 l, S' Z" s4 v; Z
A. 幼儿老师
3 J: v1 |1 b3 z; g3 B, @7 uB. 父母* _! P k+ x6 g3 C( K3 M
C. 长辈
, j5 S, O4 j1 F1 QD. 小学一年级老师6 v* ]" u0 t4 x% V, k* C* c
满分:3 分
, L0 `7 {7 \. {1 b3 `16. 教育与政治的相互关系是( )。
( W8 v( g) l. eA.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s1 A! @; Z6 p$ @
B. 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Z. `4 O: a' k2 a2 S* k
C.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 \% k- B; ], \9 X- nD. 相互对立相互割裂的关系: u' o9 v K6 N* [+ D" ~, M- c6 ~
满分:3 分
2 Z2 a4 o; h" g7 X# C17. 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 )。
% |' ~" P7 p( _% V4 [A. 演示法
2 D! Q8 z9 ?/ P5 `B. 讲授法
% _: c& ~& t* C7 ?4 f MC. 谈话法
% J& w; V" ^1 B# r4 P9 iD. 陶冶法
4 R( C& u- n: t: x, z4 x9 E: L 满分:3 分
8 A6 Z& r3 b2 ?; j( F18. 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 x" G% o) \; s5 T: _- r" M, X' mA. 教育观念现代化+ N7 P2 u* e! R/ k* {" e* j" T% Y
B. 教育内容现代化
& ^* e0 F3 T. V( ~9 w6 G$ xC. 教育管理现代化7 d# n/ }3 `" W% |! H( a# P
D. 人的现代化
+ C. t1 {! p3 t# f5 {2 V 满分:3 分
7 }/ I L0 @/ n9 ~% J19. 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 )。
$ c+ S, t% Q7 _* UA.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R+ _5 [) S9 D. l! k* vB.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G3 W3 z0 }: n. ]: T
C. 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4 S4 x( v; S( [; ZD. 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h0 G4 q' Q6 A4 t( j8 P
满分:3 分; m1 K4 F9 I+ D7 _% _2 S
20. 教育的发展常常表现出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发展具有( ) 。
+ z9 Z) k% f& FA. 相对的独立性
/ G: [. w+ v- \ W( {- q$ z' EB. 一定的超前性# C: @! n3 r9 s8 s/ ?9 [8 p, ?
C. 一定的滞后性8 {* \* c; r9 R) J5 @. S V
D. 绝对的超前性2 d- ^, D) _0 C5 g& O4 X0 `- @
满分:3 分
0 x, S) w! p$ j. T6 u9 z" t* c: M3 C3 x+ R( E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 )决定的。! h! U9 o( Q( q( i% T6 i' c
A. 工作性质' _- r6 H6 A a& i# r( a1 n
B. 工作任务
" l( O# @, [5 M5 r8 H/ w2 OC. 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 X4 i$ G% ]& r" V B5 ND. 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5 o+ ~8 ]& U/ o, E: o 满分:2 分9 Q; @- u8 u# D; n. S9 {3 n6 B
2. 教育要实现三育结合一般是指( )。
- M- T$ K6 i" I- m& x, D5 iA. 学校教育# N. b/ V; H' D7 r( N
B. 社会教育* r e9 F( n: U6 @9 U" B: w
C. 环境教育# H% D. ]4 E. l& T
D. 家庭教育8 S) w' D u T4 ~9 C
满分:2 分: q* R0 c# w$ K' x# v
3.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
0 c9 C: G) U$ c# W- B; ^A. 组织性、计划性强& y' H' D3 j% B3 y
B. 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 [- @9 R" d: ]7 |2 \# O( CC. 循序渐进与系统性
. F1 K R. C$ Y7 l2 I8 _+ UD. 有利于组织管理$ i$ l. w* ]6 J+ f
满分:2 分
1 P" z, `8 i- a& q, \1 G p4.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 @ Q% ^$ ]2 l: fA. 发现教学
, [0 x8 O) Z5 ]; IB. 班级授课制
8 G2 f6 h% P& O6 ?1 z P; r6 [$ TC. 分组教学
7 v# G5 c+ B& o, ?# LD. 个别教学% i. U2 ]4 L) I( Q: ~2 ~
满分:2 分0 F1 z# u) k$ o2 F
5. 教师的专业结构构成要素 ( )。
- I; a- B4 j. |. {& WA. 教师专业能力
F: J3 @, x+ ?, K- wB. 教师专业知识
/ q. j2 y; Y+ i4 _( q0 nC. 教师职业道德
% ]! J, h" a- ~$ Y* gD. 教师专业精神/ z0 n, \7 H+ k* }
满分:2 分
( u6 e6 u- c% j5 J6.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 |5 S3 J' c# j& ^1 P" y# X3 b
A. 课程改革本身( d9 i' U6 _5 i. N
B. 学校管理者) R, D$ B; p$ G9 H
C. 教师
5 L) [9 F3 @2 F7 T. N* WD. 学校外部因素
8 }* [2 g L/ v3 n# F, g 满分:2 分 l* g6 M0 k( c( @. h# n
7. 目前中小学教学中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有( ) 。
0 w! m5 q! j+ }# _A. 投影; [+ l& k/ R6 N4 S9 ]4 a8 l6 m
B. 录像
# Q. s1 i) d- F E# g# RC. 模型6 W1 n" e( ^& e0 X* S
D. 计算机
9 ?) \) w5 I( J% G5 n 满分:2 分; ^6 `# {+ m- R$ ~! r4 J; s4 j
8. 潜在课程主要是指( )。
4 ~% l, k0 a" H. `- xA. 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8 |" w" S/ `0 C/ K/ [& RB. 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h/ l, {/ a4 f
C. 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w6 W$ a( w* ?/ p
D. 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
! U( F$ p4 @% @4 M- K. v 满分:2 分, U, v9 v# Y5 P3 W/ w }
9. 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
( R T' R8 ^! ]# ?* TA. 传统道德因素; d3 x: U- {: ]( ]4 ^
B. 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i) m/ _: N7 G9 F+ \. T# F
C. 科学文化因素
V; G3 \- M8 O( eD. 社会因素
* Y" P; P( v$ n+ I; X& ^2 H+ H7 b 满分:2 分
# d$ D; ^+ d, F$ K. Z10. 教育目的的作用( )。9 d7 r! v9 a4 I3 \) a
A. 规定着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
* a4 A, |* M* Q- Y$ H+ e, iB. 社会实现其对教育制约作用的中心环节
# J; `4 C( J2 M& @C. 规定了人才的规格和质量标准
# e& P* R, E3 D5 F8 J4 I: CD. 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 {5 q t$ @
满分:2 分
7 @ r& A7 l5 x9 \" i7 o
. W& A l) ^+ ]/ u' g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人的“未特定化”是人的可教育性的前提。/ \: {% k3 F2 U: i4 f; P
A. 错误5 y( s1 p; R/ V- A7 N
B. 正确
8 G' _% m. k5 a" N! H9 \ 满分:2 分
+ E( y0 r) K v2. 劳动技术教育就是教学生怎么干活。, ^" C, y8 Z$ n
A. 错误$ j: ]! k- |6 f" t- }: Z
B. 正确% [! G. s$ E/ V7 i. ]" m
满分:2 分% P. K, [, Z1 M
3. 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因此,教育学实质上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汇编。- k/ o9 p2 e( B( f) Q% O9 j. h
A. 错误
2 Q6 W4 k. b IB. 正确7 ?2 f7 o$ N$ j( | Y$ K
满分:2 分
/ Q' t$ [+ t4 Z( u4. 学科课程依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 ,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 z1 y5 k( {: j" i+ tA. 错误) ]# B" ^' G" b( U
B. 正确( X# B; P2 c; k3 W- R1 V
满分:2 分, o& [/ x' O6 F$ v M) v$ m
5. 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方面 。
# `9 {: c* G% n" m" U( MA. 错误
! J8 Z! f8 a% a. V5 D/ HB. 正确
- [; J5 ]$ G" X) u5 ^+ J 满分:2 分
. ~! `* S- C& p! y: a3 i4 O6. 福禄贝尔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 ?% Q0 S! l( X: a8 R0 aA. 错误6 ?! G) T, o8 d# ~# V
B. 正确
7 s2 r: U4 {! V9 } 满分:2 分. ^; ~& s$ ?( j r
7. 德育原则是指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应达到的要求。
6 e; C: J. x, c# XA. 错误. i& y, A. d$ L& S) d8 L3 o
B. 正确( ^0 L7 h9 k0 Z u/ J
满分:2 分2 a- l, y$ w) S- W& Y( ?
8. “减负”的实质就是要求减少课程门类,降低课程难度,淡化作业和考试。. t- `) |$ V, j( o3 t& W4 i) B
A. 错误
0 g- A6 t* O& m% uB. 正确
3 Y( | ?0 X. `& M; B$ u' E) X* o$ c 满分:2 分
9 C* s% q6 a2 f* k: L: v9.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非常巨大。! W$ I9 g' D$ t7 u
A. 错误
7 c4 D' n: o: b9 b9 s) @! [7 e- _B. 正确( Q4 W! \! }# D; d8 q! z# e
满分:2 分
1 w# Z1 x, M- ^* Y* z$ h& v* O+ [' f i10. 用什么性质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去教育学生,取决于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水平。
7 P; c3 C1 ~% xA. 错误' e9 p3 X7 ]& b" d9 E
B. 正确
0 p b1 B7 K7 c/ b 满分:2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