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V 1. 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1 e+ x. e" J, J, k! u
A. 购买生产和销售
" t. `4 a0 q, ^B.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3 G/ E' @' v. a# e1 x, IC. 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3 H# q* [" g& X& b: ~
D. 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c$ B5 |2 p# h5 }" W- S6 Y
满分:5 分
$ L4 \4 U1 {8 k- ]9 v6 r. k7 I2. 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 h' r/ k, f& }; x. GA. 生产关系* g0 T1 {" }3 v7 ^* {
B. 家庭关系7 d" d$ F% D- ^3 [4 \, Q/ z) S
C. 政治关系
+ j" N: z) l- WD. 思想关系
$ Q, l$ G4 C6 c; S3 q' \' u 满分:5 分
& @% h* F; A" D3. 社会形态是()8 h: ^+ d" m* P% j, d&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i+ r1 @# X' E5 I# x) w
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境一体
/ m% q. E. ^4 m3 s3 X C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 w% Z* v7 C G+ |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 ]- k- h; b4 T; f. Y" ? 满分:5 分3 g; |6 Y" o7 H8 P
4.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7 J9 b( O$ Q' N K
A.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 E/ U2 w7 }1 t7 T1 M% zB. 建立工农联盟
4 T2 Z( b8 ` J4 Z- w3 M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G, Z$ L9 t+ m- W
D.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
8 l7 W7 H3 ?. A! Q 满分:5 分
8 A: E1 S2 Z! O S c9 i5. 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的总和。
4 E& m5 W0 x0 h2 d# D O7 DA. 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 C$ `; J6 y/ r( t: ~B.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 v. z& Q0 i; y, _9 }
C. 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b5 Z4 ?' p0 r! j
D. 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 R) _- y6 Z$ [
满分:5 分
8 Q: c$ s1 @. a3 e* j6. 《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 }3 }% Q0 p5 f/ p
A. 朴素辩证法观点4 [% I' U5 ~5 N8 j9 h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 p6 h0 P0 b$ y; F' c! I+ Y$ b: C
C. 形而上学观点
" z+ G6 b6 c8 H5 U! qD. 相对主义观点( N5 m$ O2 {( v9 `
满分:5 分: J0 B/ V8 K& G- a
7.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O7 g6 Z; e8 d2 IA. 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2 Y6 O5 l, k' [: w: W
B. 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 ]% _; j1 j% ZC. 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3 S# ^4 E/ `- p* t+ {
D. 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F( N# Z8 k. k5 g( M E6 ]
满分:5 分! Z: n8 H, \/ r9 `& U0 i% r
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 V' j; I6 |, X5 k- K7 ~: pA. 对立统一规律9 q7 W7 H3 H; `$ A; Q+ L# {
B.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l% I1 \/ N0 C- p9 a6 n9 H& cC.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 R1 |' x5 X4 RD.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9 t, a9 l) J0 |. |+ l/ a" q7 ]
满分:5 分. t- ^6 g) w( s+ q4 f
9.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 I* m' F/ ^! J3 `: ?& gA.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9 F5 c) C! t$ J* }0 _B.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9 A" v. h2 I9 Y- E% C2 ]C.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9 W3 g, ?7 v) p( r
D. 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 c) {, w9 K1 e7 c" ] 满分:5 分
; X* v& W2 n1 c, w* {10.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 h2 g/ l4 b9 G1 F aA.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Y4 ?) y @5 U) n
B.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3 d0 Q; a k" XC. 既肯定又否定* }* f( _5 l+ n8 e- F
D. 既前进又倒退
T, A8 h0 l% Q( j, w8 N 满分:5 分( C* z& B" _ J* l( j
11.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K) n( O8 t! ~1 Y% Q8 Z
A. 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 z& H6 r c A4 H+ GB. 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Z. M9 t/ R( Q4 ^0 T7 B9 n* y
C. 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 {1 d9 L4 H0 z! c, Z, [D. 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 m( J+ b8 C' V0 u7 k ^6 G 满分:5 分
; G8 N, s2 P/ d12.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I! U3 ]% i- D+ x; B* y)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4 |) o& W% C3 Q% V' NB.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 k4 _! T+ p4 i' L C3 z+ u/ {2 B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 i/ o- f' B2 p) t+ G9 n1 Y8 g' ^' K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J; j* e2 s0 {+ C' @
满分:5 分$ s8 h" R8 p& P
13. 人的社会价值是指(): v* V" y% n6 k! c
A. 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9 h3 u- e3 U; \B. 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1 ~/ _( I- y3 S8 u
C. 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 [9 a; _& W' {D. 人对社会提出的需求8 U, y: N3 M( `0 e7 R8 ~. W n
满分:5 分
/ |+ w$ |- [# d4 m* }: k14.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i2 A( [7 G) m6 T" W P
A. 科学技术0 V3 {, T# G0 U: P0 v7 W1 {/ F
B. 劳动对象* Q6 W7 S! y! H
C. 劳动者* i, ?, [, K7 p1 |3 i3 G% O9 j! d
D. 管理方式
7 `! B! o/ Y) X) |% q 满分:5 分9 A( [% V6 L, e% v/ L
15.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n, T, z5 p! Q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0 d3 F" U* {/ b. n: \* T2 c( S3 I2 M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 k! _" s8 V* A9 H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 m) Q- t: A- ~. P% s4 f* SD.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U* D' f' ~$ `: w9 f
满分:5 分
3 l( {: v; s2 x6 l0 D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V 1. 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 C( J' y( D9 a' m3 o8 c; |+ Q
A.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 y7 A0 v9 A. C- nB.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 w2 c* H* i3 ^
C.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t; Y7 H7 T3 ]9 J6 [7 @
D.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 x2 ^' r M0 }( h6 ~
满分:5 分' u4 ~4 Z5 I {& t) x
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表明()
% u. `6 @, q/ l; O5 L, j* ?8 qA. 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2 U& Y4 [, P1 |
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4 P" I" }6 x( ]9 c. O+ u2 v
C.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是错误的! W6 I# Y8 x1 g
D.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0 R! v7 ^: u- W o 满分:5 分) y5 T' e, [1 `7 ^% G8 Z) m
3. 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1 g. ~# A. ]* a9 y# Q( }/ E7 uA. 人人创造历史
7 ^/ z# u6 }/ n, XB.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 |- e, `' ?5 Y) XC.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 |/ M; f X. G/ Y1 G [" q2 LD. 人们总是在既定条件下创造历史. W; Y3 [* A6 c- P4 b' L! z
满分:5 分
, I2 w. S) p) @! D* R6 ~* d4. 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 |7 g8 i5 j: S7 R
A. 和平发展时期, t1 Q9 }6 i8 x0 f8 v6 r
B.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6 f0 A5 Q% f: F2 s% x
C.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f6 }5 `: [9 Q/ h' J. b
D. 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_; M- y) C1 J
满分:5 分
1 P- q: a8 d% D8 y% q5. 经济全球化()
3 d2 L' ?& i- u% o! j5 B7 AA. 使世界生产力得到了发展
, p* ]. Z/ n. T. C" Q$ DB. 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3 I3 h/ q. \; D1 F. _5 R2 U, s6 a# WC. 使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对别国经济的依赖
0 b4 B3 i! b6 J2 c& WD. 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W7 @1 U1 H( s9 b* I8 w
满分:5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