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V 1. ()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强调理解的外在性。
+ N, o8 D7 H _4 O8 ]; ? KA. 创新性学习
R. q: [6 y F0 vB. 继承性学习. S. L, M$ L e( C% M# B# B2 ?9 V
C. 机械学习/ ?% D; P* I- p. [
D. 有意义学习
' y3 ?! q% k O) L* _ 满分:2 分( |. o) f8 O4 y$ P- Q
2. 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 {- ~3 a( K* _- I( Z
A. 学校功能重建
) `3 p( n! B+ B$ t! ~( L/ {9 \B.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L3 V: ~ t: \2 j, g+ y
C. 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 u# E& s: v( T. g" h" T4 j
D. 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9 q C# B. A% U 满分:2 分
( Y8 s3 J# V) |: j& G0 s$ a( [3. 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的学习方式属于()。% _+ V" L- V' v+ o* J3 n: m# Q
A. 接受学习
0 Z% @! V4 {4 ]8 h- f/ EB. 启发学习7 M, X b# @! ]6 j4 `; J
C. 探究学习
! M. _; c* D6 S8 Q1 t1 GD. 发现学习
! k6 ?5 `/ |, y* |( i 满分:2 分$ x1 p: m7 ^ K& J
4. ()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6 x8 w% T% T+ x( {% R9 \% OA. 教育研究
7 m, g; S+ ]$ `# |. m, d/ u/ uB. 教学实践0 y9 ~ w& J1 \% B# v- {+ r; B
C. 教学引导
# x( u# b( i( E- ]4 lD. 教学反思9 }# t6 V9 i1 F* ]& _
满分:2 分+ K4 E$ p P" y8 N1 p
5. 新旧知识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是()。6 |0 v! ~+ X1 n' W6 b6 c3 O) [
A. 机械学习7 n3 h- X: z6 q; q' d( P
B. 接受学习
4 ^" s I/ q4 d: |# [- j' |& g2 rC. 发现学习) O$ C/ N: d8 D) m/ v0 r
D. 有意义学习
+ c$ q) m0 o; {6 P8 S# _ 满分:2 分+ I" u, J. X4 a5 I* V" d$ U
6. 课程结构的()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 [& s, Q+ X; K
A. 综合性7 Z; ?, \+ z- {5 Y2 s# b
B. 选择性4 k) o; J' s; b. a8 a2 q3 t# c8 \
C. 理性7 `3 l4 f) \0 [- s! e& d
D. 均衡性* p. o% [3 x2 v3 F5 N
满分:2 分
6 L1 R3 I: X+ y- q. V$ q7.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性表现在()。* I/ x, N7 Z1 }( H# v5 k
A. 培养人
1 U8 J% |5 ^& jB. 培养人才( n: S, C" l* l; r$ K0 I1 e
C. 终身发展( c1 E m& c# k0 ^$ P, A) a
D. 自我发展5 Z3 v3 {: e- d1 Z4 Z
满分:2 分
0 K/ l0 [, [% v% }# f3 E) A8. ()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 R" a* e% ~' \$ R! } |/ U8 sA.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C' u! b( S7 [1 |
B.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1 ^8 ~7 M; K% }8 _, r
C. 课程结构的理性
4 \- F) |) @7 `; i7 U$ [D.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 l! l. F, N/ r8 |* f' o 满分:2 分+ M ^8 f4 d3 Y( Z- A% N) N
9. 课程结构的()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 e% N7 r* _$ ~9 b2 w( dA. 综合性
( L# @: o; ^9 B/ i3 [B. 选择性# |6 ?5 V: y6 C- x& C3 U5 b: |0 G
C. 理性1 j, A+ b; T/ Z0 }1 o
D. 均衡性8 ~6 P+ ^" i/ X9 ~
满分:2 分
( |, \7 {- {( X6 Q9 }/ t1 _10.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2 a( Y6 ~ t' S' V0 p/ k0 I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0 a) Y3 o! t' G. K( n: o
B. 知识的传授者
$ E$ c A1 y0 y; N Q& u/ C" l+ FC. 课堂的管理者
5 N" V! u" b( q) E {0 uD. 纪律的保障者1 }$ [' q/ U) s$ k7 S* t" a
满分:2 分
6 U; f. D; ^) K11.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课程以()为主。- O# ?) S% g. @3 B( N% \6 F, t
A. 综合课程
. B) V) }( q/ w0 s6 hB. 分科课程
+ i7 b, J5 v2 ^7 c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8 G. T# M/ J, @! E( k
D. 综合实践活动% k4 I" Y3 o. B& @% b$ [
满分:2 分& I. `) B& p, k* N0 |- S
12. 研究时间论的公式是()。
I. q& d- S" r \/ }. Y3 q$ N6 @/ t" PA.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 w) z% W% e, v2 G) o0 o
B. 教师工作时间=研究时间2 p8 Y! V7 s& ]' i+ M: V m! j, B
C.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 p$ X. z4 o3 U; v2 W
D.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0 T, x/ V- h2 P1 P4 T
满分:2 分
, U' E& Q. A. T, G13. 教师的()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 S* ~* T5 w% f: J% J+ D, XA. 教育思想观念! }+ H% W" c4 H; c$ Y5 C
B. 专业才能1 d6 S0 @# i+ P* W
C. 专业精神 F) L ^6 Q; |5 M* }, i8 m& D
D. 专业人格
& s* U4 S3 ~5 m3 E 满分:2 分/ q% y E- A5 ]4 K2 v: W
14. 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5 i& w7 W0 I5 t) \/ {
A. 课程体系重建. B0 d( v0 X$ ]. G" W' h( ], G
B. 学校文化重建7 k c& H% @9 A v8 L
C. 教育目标重建
8 |$ P. L3 x: c- `/ @5 I8 F4 X- ID. 课程观转变8 |$ Z7 D( o; H) l2 G
满分:2 分: |# p! |# c0 I
15. ()提出“生活即教育”。
* J5 R; a* Q0 _' b; l7 i% @A. 罗素' J% E. p% ^/ P. a. K( h: N; Z
B. 陶行知2 I5 B/ p5 Q9 N. z1 t* A
C. 杜威
3 a7 `) Z- ~+ m* ?0 O4 P8 ZD. 加涅( x% }: Q. z- i/ W, U
满分:2 分
$ q7 k" r7 B& e, [! e6 @3 X; ~- f9 g+ k' @' ?
二、多选题(共 19 道试题,共 38 分。)V 1. 教育思想包括()。
$ M/ Z }+ H; K* DA. 教育认识
- E" y6 H- S: p# J. [* U+ ZB. 教育观念
* w( K/ s6 y0 C- VC. 教育理念$ q2 z/ W# m. D* G. U# H
D. 教育实践, Q# y; ]- x" T) M
满分:2 分
; f3 A) h' P( B. Z. a) c! |! \2. 新课改理念下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强调的是()。
: |7 M& k' i3 v) j1 ^2 ?5 nA. 甄别与选拔7 q. L- b" V. e! S+ i
B. 促进学生发展- d* f7 ?# f; P- y9 |7 }4 \
C. 教师提高
7 R8 I$ M3 ~+ v( cD. 改进教学实践5 ]2 P1 D2 }$ n7 B
满分:2 分$ r" b6 Z a( T) s; S* O4 b
3. 人文精神包括()。$ H, Y" E/ |( n/ m* l7 O, D% j
A. 敬业3 y. G6 s- n- H! g" ~# o4 Y
B. 人道% N8 j3 K+ l3 y; b- r' M8 A
C. 人文
" S& d7 i4 ~3 ` ` L* p) ZD. 人本
6 l9 |4 ?: |# P' ^$ `( f; s 满分:2 分9 o2 ^7 L( B- @" v
4. 客观描述可分为()。
" ]: V2 Q9 M( c6 C$ RA. 定性描述& r8 V$ t6 } x# n
B. 定量描述
7 I6 j2 p. S% N8 o* Y$ p3 } ]' NC. 一次性描述; ^# G/ m5 J4 o: X
D. 持续性描述
6 D& p: E: i, G3 G 满分:2 分7 ~7 s# B3 ~, s* c& C* }- z
5. 新课程内容的特点有()。
- v. F& U" n& F2 z# V! vA. 基础性8 q$ P; S, |3 N C6 |
B. 时代性/ d" h3 t9 j$ s
C. 实用性' {7 q+ e+ r3 ?& I w$ T
D. 综合性8 n3 o, H! U+ n" a I1 \% r0 a
满分:2 分0 U' r2 M" j/ B" o5 d5 j
6. 以下属于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的有()。
$ m4 ~8 @! w. |! ^A. 教师与学生外在于课程
. f4 T, O# m$ t7 m+ R r& XB. 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 m, P. a) C7 o' g& a$ A- ]
C. 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 X' b* I' ^+ P0 s! a6 wD. 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Z, {4 y8 y7 g' z) i8 ]
满分:2 分
; X9 C0 V) ^' }7. 合作学习的要素包括()。
: g( r0 Q" \# H. y0 G5 I; PA. 积极互赖
; S6 K7 F; e8 T4 E' xB. 个体责任
0 `) i2 i0 U! _8 dC. 面对面的积极互动
, D5 X+ m$ B$ }$ O1 ~' Y8 {$ ZD. 社交技能$ D' i& d; {8 i2 e& h/ W
E. 小组加工 e& ^, S* E6 }9 J; u
满分:2 分
8 j" E9 R. z7 x1 H8. 新课改的基本特征是()。
% x& t# y0 w2 K1 e" SA. 理念是全新的+ Y7 y# u& ?- c4 _
B. 遵循传统思路! J" ^0 \; c5 ]; V9 T
C. 重在局部改革
8 ]- r! ^! S! f0 l- xD. 内容上是整体的7 O; ]+ m7 K p/ z+ S. p
满分:2 分
. S5 x( i9 T1 f2 V1 |9. 我国教学研究的新走向包括()。
7 A, x' j) e1 Z: Y3 MA. 从经验总结到反思性教学: X) ~( X5 K* L/ k- `$ U
B. 从实验研究到行动研究
3 O; P& h8 t" k% S; ]$ P) L+ NC. 走向问题解决, o$ o( x6 m( d7 w! w
D. 走向叙事研究
; p4 ]' V: ^4 {" k0 AE. 重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5 V/ |: J) F6 I
满分:2 分
7 u% N- k1 b/ f, K) o3 C& i10. 以下属于传统教学观点的是()。
1 u4 W) G, t; [) ]2 z( r: rA. 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 D5 _# K1 Q' d3 A# ^! V
B. 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X% u; |- \. V& e
C.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 F x! |: D& \8 d0 BD.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8 }8 e T2 j, r0 S. {4 L: F% o% O" F 满分:2 分
' M4 N$ t% u! S4 L" ^9 P' o11. 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精神包括()。
" `) p) d; V4 `# j+ _# ]A. 敬业精神
5 S) D# d6 e0 ]( ] e2 ?/ aB. 人文精神
9 b! Z+ A" e# q% }( V2 ^C. 科学精神
5 k: w4 X( K+ V5 g" k$ SD. 探索精神
0 X8 E6 H/ Q* ]+ c) f 满分:2 分) q% M5 N- E! A/ ^ d3 u
12. “以校为本”的体现有()。8 J% [) [8 q, N5 M
A. 校本研究: N4 R- e& D/ u( @
B. 校本培训8 ^0 S, j% d6 d7 ]7 ]/ Z! U
C. 校本课程/ D: A- `2 L1 R7 t% Q- R. y% S5 ~7 i
D. 校本管理
) `$ L) v% t# a4 K" l4 Y( R+ A 满分:2 分
0 V) k4 B) V @; u13. 自主学习的特点是()。: B8 i Q+ b7 L+ `4 A4 j! G$ q q, [
A. 能动性
' E) S9 q. O3 d! m' RB. 客体性
* X7 l% |- d [( e7 q |* yC. 独立性! P* S4 B* D0 \# G5 v" q
D. 依赖性6 [: E8 f m+ D: s a
E. 主体性1 a' ~7 S& D' @* e& U( @9 G L6 B
满分:2 分0 }+ j' F/ ?+ w+ \7 T! u
14. 关注人意味着()。- k2 n3 I" `2 }1 V& Q; z# f# X* t
A.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
& a- p1 K- w b/ }B. 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 v7 W; N. h. z6 RC. 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 w- [3 ?/ }! u( C+ v, y& s$ JD. 关注教学和学习% }+ C5 x0 m- \' T& u9 x. E
满分:2 分! H `% s9 K% `. P! B: T
15. 教育案例的基本要素为()。- R6 l [1 s3 I. _; s4 b+ W
A. 背景
/ k! N% O7 ]1 c& W2 SB. 主题2 H, G, j S, _7 E3 h! R
C. 细节
# f# u. [+ k8 b0 F3 hD. 结果
) {. z5 \" ]0 eE. 评析
9 q7 c$ K' Z2 R: X) ] 满分:2 分4 p9 D' n. M1 U5 u
16. 生命化的课堂氛围的特点是()。, g' S) u: A) w/ E' j; q. P' [, j
A. 自由
- D4 Z: O9 m2 E, s/ sB. 民主
+ v! b3 c! }8 L+ AC. 宽松
1 n4 o% B+ z# x+ X7 ^9 QD. 和谐" t# X3 [' e7 [8 V, p+ a/ S
满分:2 分
# S" W6 f& e, h0 M17.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应该是()。
$ u% |' @; {" Y' @9 g$ T4 X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P# U0 z; w4 A$ g0 i
B.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7 g6 A$ v3 p
C.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x9 c7 P1 L! N5 }$ q+ f! _D. 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 I) S$ R& p7 S; a+ Z }- }- w 满分:2 分2 {6 S1 m) |" F2 z
18. 教育目的的特性包括()。
/ v! Z- G: h) `0 EA. 终极性7 n) }! F& Z) U4 }/ a
B. 永恒性
; O' X2 P0 W+ ]+ M9 j" D; P5 [C. 本体性
- o5 A% P) `0 n7 D+ SD. 超越性
0 p+ U$ Q o0 U b1 d! b8 yE. 未来性4 f& R/ ~) \! V% a
满分:2 分, y/ `% t$ ?; k$ s% j& @& f
19. 创新性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
" t! Q, T! k' w5 [. R9 F8 T2 T8 VA. 质问; E) C; U% f6 R
B. 怀疑* { L g# U9 G& K& N; l
C. 批评# ~1 O6 |% R5 T& Z) X, N
D. 求异
+ Z6 @" i" J5 CE. 超越) ]- l9 l& [" l0 w
满分:2 分 : Y. s9 H5 f4 g7 i2 ~5 H* k; x
, p3 D9 _4 n( o# ^
三、判断题(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V 1. 显性课程必然伴随着隐形课程。
2 ^" P1 P2 j# C3 F1 DA. 错误3 J" Y. G3 f. A1 C$ M1 Z* V
B. 正确" S6 O3 \* f8 ~5 t
满分:2 分4 F; n+ z5 p8 N. o& k' S
2. 科学世界是生活世界的基础,是生活世界的意义之源。
- h5 i1 B* ~# X" B& k6 f$ A/ XA. 错误: S4 R4 x0 s! [8 v" S4 g
B. 正确
& G# F% D7 T# @2 X7 o: \5 a# C 满分:2 分
3 V3 i9 U! m3 L: S) F, p5 c3. 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 X" r7 i: K& m: w% ?8 U y1 j$ L$ O
A. 错误
0 ?! W% a N* m0 {* HB. 正确
5 `" J! |& U/ @$ Q7 H3 L 满分:2 分% B4 u6 c E( n' l6 C; W
4.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微乎其微的。7 H# \5 G& ^0 ? {) E$ z) {
A. 错误5 z* f) B/ G1 a$ x- u& A. z" q
B. 正确
# n3 I% r U8 }, P4 q 满分:2 分7 D1 ~, x2 _' o& o* o' [
5. 科学世界能够提升生活世界的意义。
! i: @) W/ g9 i2 @8 J/ A" a& TA. 错误
( r$ X1 ?" w6 L5 qB. 正确
! H& _$ _( \1 q8 a! m; }* t9 u$ i 满分:2 分
) E. C# K+ t# V) P6. 独特性的最高表现是创造性。" F \/ P# r) G ?
A. 错误9 w7 w9 Q+ Q/ ?4 ?- N
B. 正确
; |- C% c) m W! H4 v: u9 f 满分:2 分
7 U+ d/ Z; H- M2 r9 Z' _' K8 P# m7. 在考评中,全面的未必就是公正的。
2 ?! S. F5 ~6 H5 I6 SA. 错误
1 i" a8 n- q. u; ? k2 P+ aB. 正确) t T5 A `) @
满分:2 分 ^: S9 B1 `1 C: R# d. X+ Q8 p5 o
8. 在既有的课程框架内是很难在教学上有根本突破的。( J7 z! e* p$ B! e+ L# C l
A. 错误5 @4 x! _& ?5 }9 |& _
B. 正确
( a3 F- f$ ] S |( M2 c) t 满分:2 分) c* b# R7 z4 q: |* k: I
9. 知识学习过程应成为道德提升和人格养成的过程。
4 J: z# Y2 K5 `. X# e! r' nA. 错误* r5 B' B9 t! p! c8 o4 w
B. 正确
( Q# s9 w: h' ^- x! D7 x 满分:2 分
/ ?. v2 D0 a& f10. 离开了间接经验,人的直接经验会变得非常狭窄。
5 F, i( v4 J. E: L& X8 yA. 错误, ]" B6 ~8 g' ~2 D
B. 正确
: N: A% r3 Q1 I& s4 a 满分:2 分' C$ x, \& k& X3 K; Q. C3 R
11. 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r+ F4 r' n5 x3 e% {5 o
A. 错误# Z4 B4 X$ \% H" \+ V' m
B. 正确
- R- @* [( I% O: q* s4 b 满分:2 分
$ e. j O& G7 g2 E, Y12. 学生考分等效于教学效果。0 H4 h- f8 c$ k" e' e! K: {
A. 错误# ]( b: c, b S/ `$ R) p: n" T
B. 正确
) X0 j" Z+ C0 |8 M3 y0 C: J 满分:2 分
! w( r& w# L- J* R5 a, U13. 教师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
1 c9 t& i$ z9 N9 f4 ^- J# `A. 错误# Q+ Z& P$ J8 |& z8 P
B. 正确( E+ i9 ^" w1 ^6 H- I* W
满分:2 分
4 }. T( F7 I6 c. `# ?9 i2 K% j14.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学校自编教材。7 u: D4 Z2 n7 B& F- o& y
A. 错误6 Z: ?2 @( `4 z
B. 正确
2 V2 e* ]) s3 H 满分:2 分8 _* v, ~4 }! u5 L! W4 n
15. 科学的实质就是量化。
; r' }/ \, C1 E; S$ z/ W0 L2 {A. 错误: T' a# X. M/ S
B. 正确
) Q" `2 a5 K; {: M) {8 f 满分:2 分
" y# x- u' a! v$ I% m$ D) U4 |* u16. 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
W7 R+ {$ n( W' MA. 错误
7 s) l) W5 j" E' S, k0 l" oB. 正确* {7 y/ Z4 J7 B; v7 @) R' y, `
满分:2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