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1
n" U* t) h$ p' u5 a& y0 W1 [) s e, G( a1 `. ?3 ]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V 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k2 `# {2 f: A
A. 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 v+ A$ \! [: V8 _2 d8 mB. 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2 j7 l$ f5 \1 s$ g1 xC. 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 ^. @3 r0 [$ [1 ~D.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5 o _" o8 z, N8 `* z 满分:5 分) ~0 @- `% v; W6 h+ j
2. 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6 b) t( ]/ L& L7 e1 }+ L
A. 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5 v4 F9 T) E% |B. 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9 K% w. ?& d( G
C. 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 K- J2 I, N' o0 zD. + }; s/ f& a; `- _( Q4 C; J- ]4 \
满分:5 分
* [) G: o+ m' z3.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8 }, c: ~! j) B$ ?0 b8 J2 K) w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 E5 X$ c {- c% s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 L+ f, |& B' k5 D4 q3 p* C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 Q2 f* _) J" B, z! p: M- g, u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 Q3 A) n6 ~" v, _ d6 @ ?; T 满分:5 分
/ V9 `: w1 j$ e7 {& b0 w4.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6 M9 g2 N6 L9 [" E7 t4 b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h$ ], K! r- c! c* Z+ Q
B.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 L0 G8 o, `7 m' {" N6 P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 K' g7 D& J8 i& {$ P9 b# OD.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 ]' l8 c! \4 i A3 S/ O 满分:5 分
% e( X% C8 V* T# x% {; A5.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 R: y2 J- j+ Q0 o# j# f& n
A.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4 Z- s4 w! v; A; y% H# |
B. 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 F" A) u! n. E" G l) cC. 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 \: \6 E/ l" E- D3 H; g' R0 ED. 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4 g F3 q* H2 o' ^ o+ P' j 满分:5 分
" p, L! G6 Y; i# n# C. Z9 @9 g6.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n8 Q5 d3 |& D" v# \! d
A. 广延性( }/ x' Y, _$ ?! e
B. 持续性
) ~- h" f8 ~( h$ D3 \* oC. 绝对性
6 o+ _" m2 Y& C2 W) |, JD. 规律性
* g, M! K" Y8 s' D 满分:5 分
/ r Y0 C7 g6 |! {% b6 k$ g7. 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9 Y1 B* Q- S& R( Q& b1 T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9 c) ^6 Q8 I. v0 S% gB. 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7 g2 O# j. V/ [& Z2 d; Y
C.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0 V4 B o" l# ?/ }2 ~( L7 ED. 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 b) E: [* |% }; y: c) }5 P' P 满分:5 分4 b& ~0 N Q7 B
8. 人生理想是人为自己设定并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是人所憧憬和向往的美好未好,其根基是()
# L) I2 ^8 A0 f# y6 ~# W, j1 P( _6 MA. 个人的政治态度
. R0 C _! o: Y: cB. 个人的主观意志
) C% W3 G* I5 k! f) JC. 个人的文化素质6 C* _% A8 c1 d2 Y
D. 现实的社会实践
# u6 }5 z8 U7 U3 i" j 满分:5 分
& d6 C: s9 g" v9.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p' U* M$ d9 t1 {, `0 i
A.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7 v) _1 H# i% P* A" f0 A$ D9 IB.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5 ]: P! C/ W* a* d$ L* G! S. \
C. 既肯定又否定
; F4 I7 E4 r% xD. 既前进又倒退$ f( E/ S8 b+ v) E( j$ C
满分:5 分
! F( i+ a& B! H! p$ B10.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0 _: ?* V. E" o L
A. 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n5 P4 h+ W. g5 T) l2 ~
B. 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9 k7 l/ O& S) R/ h0 d) G( Y# BC. 一切从实际出发
6 h+ X( [( e9 ?- h- z) m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P2 U; l* k' ?2 Z3 s* i0 O; w
满分:5 分/ D L* e _2 }, b1 g9 c, @. z7 J
11.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F' F8 o7 k2 U* T
A. 产品的分配形式. a. F- m2 N5 w( V: [' y: e
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 i3 E% n6 a7 n( w# D, w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5 J1 |7 |# c# S) I1 n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 b4 m2 J: t. V/ `6 k+ k 满分:5 分& a1 B0 n* z( f
12.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8 N7 K f0 s/ N+ X4 q/ q4 x& R4 V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3 _+ V$ ?. D" R/ |5 v8 Q;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 D/ C* _- j. b# J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1 x4 q7 v: ^& `! l3 m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B( [3 i- c9 _6 Z
满分:5 分- b% N0 ~8 t' c5 Q6 \# D
13.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4 G4 u& Q3 t+ f. ]1 ]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U! o8 T0 u$ D2 V
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 m/ ^6 m: ?' J# o% @(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K) L% F" n' q( t2 |
D. 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4 ?1 x! Z* K- Q4 ~) [ 满分:5 分& M0 C# N/ s z
14.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6 D3 n) R- r)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 A9 w0 H9 b# V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W- Y1 E, z9 _% ~7 U9 ? n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 u& H4 }1 d* Z* @: _: h% |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m7 ^( O/ @; T \2 i
满分:5 分6 h$ i4 m8 b8 }" p2 ^# P" ^7 D- g
15.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3 u0 k, \" F" s* Q" G: f* XA. 纯粹是必然的
% F6 z& Y C5 O& E! e# NB. 纯粹是偶然的: K5 T4 r9 I; K7 m
C. 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M7 v5 G$ r7 _' H5 @
D. 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p( `* r; X2 q
满分:5 分 : p: P3 u3 i+ ?' j4 _2 j8 p
" a: w1 n! U$ ~) k9 y, L2 c- R
9 C; C, |2 }% Z) c" i9 b. a" w
0 Q2 G3 C2 w; ~# }/ c% o7 n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V 1.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5 i5 @1 h+ x% M0 [ t
A.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2 a' ?9 y) x# m! Q' `
B. 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4 m9 j- }* m8 x& W4 G0 j
C. 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v+ W8 Y, c/ V
D. 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 [" V, y, S# x' A) a 满分:5 分
+ G) }5 p+ n. X) u2.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1 u9 N6 T7 K$ d. Q8 H3 n8 W3 D
A.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W4 F. Y" |# L- w8 f) s/ j
B. 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 j5 W+ B) d6 N# wC. 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8 X2 n# K: d: a) k4 `- I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 T: V7 Z4 h! s6 L 满分:5 分
6 x& T. p- _) g, W K3. 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_5 l( Y/ J b" z- Y
A. 普遍联系的观点) w0 q% k G# ^$ |5 r# d( ?
B. 永恒发展的观点& Y& u7 J5 H7 V
C. 对立统一的观点
& O; C n3 q; I0 a3 |D.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9 g8 O7 ~, O. h/ X% |, P0 t
满分:5 分7 s# L' ], v* D. T; ]' ~' i- I
4. 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6 a& B" ~+ u1 q, |A. 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A5 q$ F. f4 X$ m: G( FB. 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2 k& ~, v- G. dC. 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l4 p+ b% k1 j$ N: M" G
D. 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s) U; I9 T& B
满分:5 分* W6 }6 c5 t; E$ n- H3 L
5. 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7 u* u+ X }+ j1 M, j3 h
A. 客观性
! S2 C+ l5 r; ^( B( FB. 相对性
. I* }( U+ H. t; MC. 绝对性' {1 @5 G1 [1 i
D. 具体性
( g! Q8 y/ m6 ?6 b 满分:5 分
7 \" z# A. ]3 X5 x" ~2 \! T
( O4 g# ^7 b: c& d& m( U%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