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采用了( )表达方式。
& P8 H/ k5 V2 Q+ N- q( {* tA. 互文# H2 w4 X* T1 D4 A# H6 P9 ~
B. 连文9 o2 ]' O: v- F5 b+ x: i/ V! ~; O
C. 变文
; m/ x, }& K/ L) E$ U8 w# Y" qD. 省文
x- Z. w/ r8 i1 `5 F 满分:2 分
- c H& H) Q/ {+ |+ R2. 《广韵》全书共有( )韵。
: y) f- @2 U' U- [: LA. 2019 Y, K3 @% C* \2 R2 b( s' o
B. 202. u( u- Q3 q3 a+ f# m
C. 204. l! J |6 E8 X; |0 B5 S
D. 206
$ m) m3 @. a4 p, z. Z+ ]$ l 满分:2 分% I, k- L9 p! u/ v( h5 x$ ~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采用了( )表达方式。- t; {5 X9 t7 ^. j. F
A. 互文2 T9 a4 e8 G1 \
B. 连文
' y+ ^9 ~; N2 KC. 变文
r/ n, I0 N% {% UD. 曲指) n# X3 N0 G5 _, f5 G- ?
满分:2 分" p$ r7 ^1 v+ F) _7 Z! g
4. 以下属于音义类注释书的是( )。
8 w/ B& g: C7 ^- u4 L0 y: o- nA. 《说文解字》
1 _- D' {, i- ~- `8 @3 t) j9 e9 H0 g- \B. 《经典释义》% I+ |4 U# _# o% L6 n3 G
C. 《孟子集注》: h( | S' W4 s2 c; w1 b# c
D. 《楚辞章句》7 a* T1 j/ _$ P' L8 k5 g
满分:2 分3 ?4 t% \- r2 d. A
5. 《切韵》的作者是( )。
: U' \6 l- D, Q& rA. 陈彭年
3 n1 `! z/ s! y% ^2 uB. 陆法言
6 M; B! d! P hC. 王仁昫1 n6 c6 y% t6 [$ a+ `0 K
D. 孙愐
3 J; ?# c% z/ J- `- Q# m 满分:2 分
' y( x0 U) Y6 R; N$ Y* f6. 下列训诂术语用来校勘古代文献中错字误字的术语是( )。
6 K$ v8 h2 c+ Y4 }( Q, u% r! wA. 读为
# i, H# t" A7 J" AB. 当为
0 {! M( b+ y9 }# U: E3 J0 t; CC. 读如
4 ~8 s4 k( R W* ?+ H1 q! a0 ~2 u7 ED. 谓之
3 P8 b" Y4 u2 t! U1 \# {/ k, c 满分:2 分8 X4 p( d6 X E; K; c
7. 下列句子不属于被动句的是( )。
l0 \2 s0 q$ ]# \7 g7 N/ KA. 赵军为秦所坑于长平之下(《论衡•辨祟》)。
: C* g: q, ] q) L" nB. 有一于此,将为戮乎?(《左传•成公二年》)
) y# q' ^5 `* H5 W. V3 vC.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n8 ]& E! Z. L5 S/ J( }! R
D. 奇正色曰:“举贤本自无私,二君何为见谢?”(《太平广记》)
& `3 k; `$ X* a$ p 满分:2 分! R- G# g% P0 R2 Z; k
8. 平仄是古人在诗赋韵文写作中为利用声调升降变化造成的音律和谐而对声调的一种分类。在古代汉语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中,关于平仄分类正确的是( )
7 s6 l7 U/ V' PA. 平声和上声为平,去声和入声为仄。
( f2 u6 i5 e+ f% Q9 QB. 平声指平,上去入声为仄。/ h" q/ F* t- {/ m8 J# {
C. 平上去声为平,入声为仄。/ O! f% t K% u* z+ P
D. 平声和去声为平,上声和入声为仄。
, T* P: h, I: L7 L; x 满分:2 分' S9 o f; H M" P, K& F ~
9. “大夫不得造车马。”采用了( )表达方式。$ x. P1 I$ @! b" j' w
A. 互文
/ n9 h1 T' Y- U: o7 x$ Y) ?B. 连文
/ E+ s/ F, ?. ~ `C. 变文& T% q7 i7 d G2 h& ^
D. 省文/ E; D9 l/ V7 l3 `1 [- v) |
满分:2 分3 x7 l- J: { z7 i$ `
10. 《孟子章句》的作者是( )。
! s1 E% j, F k5 D J/ AA. 孟子$ y$ W6 X, ?& i C l+ E2 ?
B. 赵岐
0 j" |- v) M9 w/ \C. 王逸
% T. K" R$ M. P; ]D. 高诱
6 j) m( N* J4 H6 \ 满分:2 分2 b u7 q0 g+ a& c8 _' h/ l
11. 《毛诗诂训传》的作者是( )。* K! ^4 N1 O0 y7 A
A. 毛亨
$ i! I, h, _9 D7 T jB. 郑玄, y: {! X3 V# y D( [9 ]5 j
C. 孔颖达
; b" h% @) W& n' J0 j1 KD. 陆德明+ j% n2 S* u6 W! a$ i
满分:2 分7 O1 M R8 m' D* t0 N
12. 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6 ~! T; s& B ^6 }
A. 睡:打盹—睡觉5 F) Z; i8 \1 P, J8 o# o: B
B. 臭:气味—臭味1 {2 c4 }$ g) G. J: M3 e
C. 恨:遗憾—仇恨- s0 X( @, N( L8 L
D. 涕:眼泪—鼻涕- @2 u1 J, e; N+ [! [5 o8 O
满分:2 分; C7 j; o# x; R/ N, ]8 ^
13.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
2 a# |9 f; C; \# B0 F/ R+ b" e: p2 qA. 许慎7 @, O9 H4 v {, l7 g i( O$ U
B. 段玉裁
$ m5 F3 O2 M$ B* ^C. 毛亨* a: c; q5 B& \ O* |. N+ t5 m4 m* |
D. 陆德明8 e$ [2 u6 o$ c9 O/ U! n
满分:2 分0 L. m' p0 N% o( Y8 I' L9 p, f
14. (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释词义的专著,也是我国最早的语义分类词典。
, F1 W2 A( ?( E3 [, t3 VA. 《说文解字》
: ], X) x- g# x4 M/ dB. 《尔雅》
: c* ]$ {. ~3 |- ]# hC. 《切韵》/ b$ R, q- x. T) z9 V5 `
D. 《广韵》
3 m( }; z- y1 \, K. J 满分:2 分7 ^# g* c7 F4 n
15. 《楚辞章句》的作者是( )。
( i- l7 g$ _6 D# c6 d1 HA. 屈原
3 G& d) c( L7 i+ f; z8 CB. 赵岐
. Z. n$ x U* _; A1 F! q9 P9 GC. 王逸6 k9 M. ~* O5 h% Y$ O
D. 高诱7 Y# E8 U/ W* c/ _3 X
满分:2 分
- S3 @* O- w2 o- ~+ P7 ?16. 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V6 Z/ }7 g0 v S4 ~, B
A. 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f8 x: l+ f: W! U
B. 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
: L- p1 O; A5 l. i( S- XC. 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0 b* I6 l k8 S9 Z; q% q# JD.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U6 W- K; ?# G9 G E 满分:2 分
9 T! ~. l* K3 M+ T: i. P17. 《说文解字》首创部首编字法,按所收字的字形,分为( )部。
. \2 Z, ~. o: R5 G% E. P" j! p& cA. 540& Q, X) Q0 z ~2 {2 l& T
B. 500% Q0 p3 P8 E3 v4 L. U& J
C. 240$ R1 U B8 y5 A
D. 340
7 A8 O' j" Y" B 满分:2 分
% I7 J0 t3 x3 s18. 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
/ Y) ^; J9 ?; E) ?/ \/ |) PA.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 Y, A& e' M& O. c4 i2 F* D2 {B. 童子隅坐而执烛。
z8 C: {" Y$ C VC. 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1 a, v& ?' b* U \( ]/ \( ]D.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6 I+ ]+ I- c. D8 y' t P& x
满分:2 分( x7 j2 ]. V) Y% K
19. 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
. I" S4 \. g9 n a& nA. 春风又绿江南岸。1 q- P+ C& V' H$ S
B. 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 T; ?3 A; |4 P( f6 @. KC.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5 ~' @- e: n# _6 GD.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 }- V/ e8 T# b% I 满分:2 分 \# w1 P4 r1 j" ?! z; B! ~, z. q
20. “是鲁孔丘之徒与”中的“与”是( )。: l% [+ l! D( h& J" a/ P7 Q, L
A. 连词“和”
3 Y! T c: P U* u6 L8 P& wB. 介词“和”2 a! W0 U) d* Z
C. 动词“参与”* r" s& {' t) n5 g
D.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欤”% H |# V6 @( b% \9 w- f
满分:2 分
/ q3 `& _1 i3 V# E& i2 [, a) m: e4 M0 S* t" J2 f
二、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许慎。
, {: A6 h r3 J9 [3 R/ mA. 错误
* g+ v. Y0 w/ J3 Z0 n, vB. 正确' `9 O0 z! \! c; f5 j
满分:2 分7 o m( M3 ]. E4 z
2.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5 f4 @% j, o' X8 ~6 e: HA. 错误
; p- m1 v% w( m7 ]B. 正确! T' b0 f$ ~( j3 o& a( g
满分:2 分
% q1 G! }7 u# ?7 y8 [3 Y# Y3. 古人在注释书和字书、韵书上所说的“字”,实际上指的就是词,而他们所说的“词”,倒专指的是虚词。1 N. w6 d0 d. e3 C; ] U
A. 错误
; I$ w" v. _0 u4 dB. 正确- g1 G5 E: y4 Q! |8 D
满分:2 分/ w* j) ?- F2 I/ B
4. 我国古书的注释,开创于东汉。
0 `3 B" H3 I, k3 P" dA. 错误% `1 I1 ^- c8 [# D4 y/ q
B. 正确
: ~8 ^2 Y; b q# W 满分:2 分
% F1 u9 R2 o5 g$ P+ ?5. 古代的注音方法常用反切和直音,有时也以“读若”、“读如”、“如字”等用语指出读音。, N3 N( o8 Y8 R. w
A. 错误
$ w5 D" d' |' [B. 正确% e$ D; j, C; E: D7 S/ P+ A: h' G6 C& F, r
满分:2 分6 \4 K1 P7 o& d) @! H
6. 连文是指相对的两句话或并列的两个词组相应位置上的两个词参互言之、文意相备的情况。
# b+ d: Z. p6 [ H3 @A. 错误
+ I; c8 M9 ]3 sB. 正确1 T7 V; ]% P0 |. v4 i+ i
满分:2 分
+ W& U, Y' @1 {/ W7 P0 r9 v0 i7. 互文是古人在行文时为凑个音节而在一词的前面或后面连上一个与其意义相类或相反的词的表达习惯。
E% B0 S) N2 ~. [' R4 C# [A. 错误
6 M D9 \1 v" [, L+ RB. 正确7 ]) W! j9 P4 K- F
满分:2 分
" e/ Y1 s p/ `; C/ D8 z" h8. 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是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
) z+ ~7 d& z8 y' t, o" aA. 错误
e) k. J% S; z9 |: D8 VB. 正确
8 m8 \) T, q- e9 l' D 满分:2 分$ v3 u" J9 N6 {; Z& B" s% q3 s
9.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九千多个汉字的表意符号归纳为540部。
+ X, ]0 y! N- `- R; NA. 错误& E' ]& ?3 ?$ [# m# H, J, \
B. 正确8 \" ?: I1 W% j# F
满分:2 分
& I7 @3 {* Z# y3 ]10. 引申义是由汉字字形分析出的词的义项,因此,它也必然是中国古代文献大量产生时期所能考证出来的最早词义。
) B/ z! [4 I. @' \# ^# v+ R, }A. 错误
% k; g3 p% t0 h- l3 NB. 正确
* t; n1 u0 d- V9 L5 M; z" e 满分:2 分
' P {$ f( B# e# I9 K$ r11. 引申义是由本义派生出的几个相关的意义。
( L! H8 r, \+ S" ]$ jA. 错误
) ^# Y/ ?; s* }7 F5 m0 eB. 正确. N/ h5 z3 J% R1 `0 t! g# f
满分:2 分
+ @4 G1 p! k- X$ I7 O$ W12. 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并列词组、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发明的修辞手法称为变文。) k' p. H& a3 p8 y& G( f& W% P2 T% X
A. 错误
$ n' n' W1 @$ A2 uB. 正确! C7 \0 T- P; D a6 M- A7 @
满分:2 分
8 _2 {& ?" j7 |) l13. 古注破读,常用语为“读如”、“读为”、“读曰”,有时也用“读若”。* T( _1 Y# Y( x& v5 `
A. 错误
* n" {! K8 b! @$ [B. 正确2 f' c8 o x0 S+ d6 K
满分:2 分
) ^: L* n) a# M14. 章句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0 w6 t! s, b% \
A. 错误3 h% {+ ^& C: `, U2 v
B. 正确
5 i5 G2 Y) y/ E+ _( E 满分:2 分$ K9 Y4 p0 t+ @- ^! ^. B, @+ _
15. 名词用作使动是主语主观上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l9 S" V$ v- _$ P0 T
A. 错误, {+ S8 X2 P2 ^( ] S6 P
B. 正确9 j& U/ R0 _, Q4 m% ~* A4 X
满分:2 分
1 _7 x. J. t" \7 \ P16. 连绵词又称联绵词或连绵字,一般认为它已是不能拆开的单纯词,是一种声音的组合,而非意义的组合。# ?9 J5 ]6 P4 G2 i5 o& W8 @
A. 错误) p' V8 @3 K! ]3 {5 x: {( [- D1 }
B. 正确2 ^! `& s( r7 j# @
满分:2 分
" X, E' z% Y5 j, z0 u17. 破读是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 s' t% M4 |% Y1 U7 _+ G* f
A. 错误
" q J* H" |; t" k3 F, M# @B. 正确4 x/ G: ^1 f. Z5 O+ H' @+ X
满分:2 分
, B* E' {/ B" _0 D$ [0 G18. 名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5 [& m2 c! l& e. U& o
A. 错误8 g* r \' M4 ^ C) z
B. 正确
0 M8 d9 b; ^) O 满分:2 分( r7 o3 {- J# K5 w$ {. a t2 X* a
19. 读为是一种训诂术语,它的主要功用是明假借。
, }' Y, E9 ~. D$ G5 `A. 错误& h) k$ p: u; D' ?
B. 正确
" @) B! E: L# N2 G$ ^ 满分:2 分
$ Q# A$ y; P7 I( Y- c/ \20. “烟笼寒水月笼沙”,从修辞角度来看,“烟”与“月”为互文见义。
2 W0 b' F& O+ F" c) @& K2 bA. 错误" l# Y2 L4 q" G3 v! U; W
B. 正确
7 }" q' `" g3 a* ^) @# i) S 满分:2 分
5 F7 W7 }4 A, `
( F) g) x$ F8 c2 M8 i三、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以下属于纂集类专书的是( )。1 f, p1 V# z9 R: ~, F9 t) f
A. 《说文解字》
9 ?& y6 C, L. \B. 《经传释词》* |2 G) D S: s4 R) R) j6 ~
C. 《尔雅》
. I r& u' w3 l! W( G$ O- CD. 《广韵》/ G& l. w0 f0 A* }/ \( t! v
满分:2 分
. E* T7 X# n4 H, e s9 V2. 下列各句中,有意动用法的句子是( )。4 p% i \7 a- V0 L! }6 {) ]0 n7 p
A.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 ] d" F: Q8 q0 }3 ?0 mB. 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若程不识。# N' i8 i9 m$ S. t7 {) C& h5 ]$ `( S
C.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K6 |! M. O1 w+ ^' d- k" c8 r
D.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践金玉。
' I) z% F0 ~1 H0 M; K 满分:2 分
3 x$ d* {9 M) C5 ~2 d: @3 Q1 g3. 下列各句中,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是( )。 O# q) P2 e5 v. r- q- K
A. 秦师遂东。- w. [6 d$ U2 `) S
B. 骋而左右,何也?" h8 q, b$ h6 B ~+ N4 z
C. 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7 i& _' e2 g$ O- ? n+ D2 ]' M/ B
D. 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6 w: K) v- R; d8 H% S/ e! W3 N
满分:2 分
q# v9 G$ k% |6 R# d, j% b0 x4. 下列各句中,有名词作状语的是( )。4 o9 s3 Q! j. G- |& _8 a8 q
A. 豕人立而啼。
1 Y4 }4 [: A$ K7 h3 o6 U# SB. 嫂蛇行匍伏。6 X& I& X! p0 ^2 x% D
C.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W }% M2 X8 H7 n
D. 失期,法皆斩。
& u, @9 d& @- }" ] 满分:2 分
1 w7 P& b; g( Z5. 以下属于连绵词的是( )。
7 J* }) l& q- t NA. 参差
- _- N4 p4 a! C1 j% Y- AB. 囹圄
( J0 w' E" u2 { l& n: }9 [1 OC. 犹豫/ A; U4 Z. E* b" M! D; O
D. 逍遥
% a, W" |+ A4 j( j8 h 满分:2 分. g2 U0 M9 j, P# y
6. 古书的注释由于作注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因而有不同的体式和名称,大致可以分为传注、( )。
4 j0 {: ^: g$ d( qA. 章句. N4 B6 i p" }) z6 H0 q
B. 义疏
5 U; s2 ]1 S$ } r; S% xC. 集解
' b& `. g' n" Q; t2 m$ ZD. 音义# @$ [9 \8 k% A* H F0 R
满分:2 分
- m+ {3 a& F4 Q Q* ^" O7. 下列各句中,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8 e- G9 e) m* l1 l8 d+ O
A. 何以女为见?
C9 r9 h" N! Z( @B. 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q8 z3 L) U$ K9 C# x' |5 d( i
C. 沛公安在?
' W/ d+ ]; V% v) [5 [4 wD.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j5 _7 S' M I$ Z; C
满分:2 分6 G0 m6 i# C/ o) r+ p% X; f* \1 F
8. 下列各句中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0 E ?: p9 y8 _( Q
A. 何以女为见?4 F' {# X2 d' W' w' E V
B. 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Z- ^0 B' {& [
C.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 S$ M1 L" X! R9 C6 o6 O
D.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G0 b" _4 W4 p/ N
满分:2 分' H1 Y5 S6 Q% I2 O
9. 下列各句中,数词用作动词的是( )。( o! K$ Q) | s1 S1 U( g! L
A. 六王毕,四海一。
, t# b' |. Y0 T0 O( M' R; [B.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体。+ r; u6 o/ l5 v' n
C. 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 f7 ^+ f/ d% h0 _- M) l- |8 X
D. 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
3 c4 R' {/ `6 M' Z4 B' n7 G 满分:2 分
+ I5 ^$ R/ q7 d0 J5 S% J10. 下列各句中,“日”充当状语的句子是( )。: n! g7 s) O1 Q$ n+ N( E
A. 王生日饮酒,不视太守。
0 J3 R* w* U1 Z# SB. 燕日败亡。4 A1 ]5 \' t+ o
C. 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
% Z+ y8 s6 S: D! C; A9 ?D.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2 q8 I) G% i! P: A* @ q
满分:2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