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t/ [. L T, X" Y) o5 `. x
A.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1 X6 B6 L& n+ h( {" Z- PB. 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2 }+ Q' k. ]9 g0 l8 G6 n
C. 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0 h3 G0 i7 P! c+ H# ]7 c* XD. 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Y5 ]1 G1 J! L5 f6 ^0 s i1 ]+ U
满分:4 分
+ ~% }& e: z$ n1 z: p2. 下列哪种说法符合对“事后防卫”行为的评价:()
* O' f9 c! U5 i6 T, _$ aA. 可认定为防卫过当
' O* I# I: ?0 ]1 W2 _2 XB. 可认定具有犯罪故意,成立故意犯罪
0 W) W. m' J f/ n, A* CC. 可认定为具有犯罪过失9 ?9 E! o# w4 b
D. 可认定为一种事实认识错误 f- Q7 o1 J1 g0 Y9 A+ ^7 V9 m
满分:4 分
% w& \( }6 m# z' R( |3 A; Q& k; b3. 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犯罪分子还有漏罪未判,应当对漏罪进行定罪量刑然后按()。
& z9 D) E7 X! q* N+ v% ^1 \A. 先减后并方法并罚
. ~2 M( m, \4 h$ H7 _" A( j' aB. 先并后减的方法并罚$ }8 J+ u& q/ H5 _/ Q( H
C. 相加方法井罚9 y% V$ |& ]$ T0 D4 l; e
D. 吸收方法并罚
& U$ T% m! P# x9 c- p- g" a, _ 满分:4 分; ^/ F( |! [& F$ J
4. 下列关于教唆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p& O1 w; D7 R+ xA. 甲教唆乙实施杀害丙的行为,结果乙口头允诺,但实际只是去丙家盗窃了一台彩电,则甲不构成教唆犯7 ^4 b0 G, c0 R8 P) y2 [ C: H
B. 甲乙共同约定实施了盗窃行为,在盗窃得逞之后,甲临时起意,向乙使了个眼色,乙心领神会放了把火毁灭现场,致使大量财物被烧毁,则甲构成放火罪的教唆犯
- A& _( a- A* O! ?1 f% c7 B( CC. 甲已经打算实施杀人行为,但是还在犹豫之间,乙见状给甲打气,鼓励甲实施行为,结果甲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则乙构成教唆犯
- ]& u9 E8 n/ A* J1 i7 YD. 甲对乙说:“你去犯罪吧。”结果乙实施了抢劫行为,则甲构成教唆犯0 s$ w0 [/ y2 Y7 m( \
满分:4 分0 V6 K5 x& M; n9 V
5. 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9 V, i5 z* @$ D7 K1 f+ A
A. 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 d. o0 a9 B1 f0 \3 s% o, R7 f# H# PB. 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 Q p! @* K: [( |$ fC. 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 L9 K& [& h) w9 A0 z- z
D. 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
0 {+ K5 t1 i/ n/ B' W5 N 满分:4 分/ @+ Y, l: \- S0 `# I! K4 Q l
6. 我国《刑法》中对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处罚原则为()。, h# n# T+ p1 g3 j J9 K
A. 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z/ p/ ^: G; y" }" U$ W/ Q
B. 应当免除处罚
. Z+ A: t q& z) j* k( ^C.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6 O" E+ Z$ n' F# }! }7 |% I- u/ sD.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o. l5 B: [% f! u2 q: N$ [4 e 满分:4 分
$ V0 j' \8 f1 Q: q# D5 h/ p: b7. 关于减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h' [! m \+ @( j
A.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其有期徒刑的刑期,自行为人被羁押之日起计算
; Z3 P; U! f' x7 m! RB.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主刑减刑的,其缓刑考验期相应缩短
0 t' { z' z, @- K+ xC.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主刑减刑的,其缓刑考验期不受影响
; b, y8 @& D YD. 减刑只适用于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管制不存在减刑. |# I3 M! @4 U" e1 A3 p C
满分:4 分, n, ^) ^% c; U- z. E4 s
8. 判决以前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先行羁押的,羁押日期与刑期的关系是()。
! T" P5 G# Q2 bA. 羁押1日折抵刑期半日' U. g4 @1 }8 d( G. ~9 N
B. 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2 a) T0 r0 i# X5 Q, u& _. RC. 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3 C1 X2 h. u- C" W# o0 L
D. 羁押1日不可以折抵刑期
3 m- y$ a x5 u+ r 满分:4 分
9 `: a% ], E% p5 n+ v, k5 g/ g) l9. 下列犯罪有犯罪目的的是()。7 U0 W+ t% e7 m7 n
A. 直接故意犯罪$ |7 X- `3 X* R1 {1 F) U- J( Y2 [
B. 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 Q4 l, N3 ~7 M4 ]
C. 间接故意犯罪
. t9 V( j5 C8 M# p; N9 d I. f+ qD. 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0 e" |" z" S l- z 满分:4 分
, ]4 F ? e* `9 h10. 下列属于我国刑法学中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b& x9 m) l I2 `; B
A. 罪过性1 `! a1 ?; f( B/ ^, O# l
B. 刑事违法性
3 l0 Q/ p9 M3 S( v1 X/ _. I2 AC. 历史变化性2 Z+ Y- Q5 _; U
D. 阶级性. G, J1 A$ w3 _; I) ]: ~( B
满分:4 分
: ]" V) u! B! u! g" v2 V, f0 s; D- ~' k4 M: `1 m* u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V 1. 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教唆未遂”。大家可以根据对29条第2款的理解,来判断下列哪种情形里,甲某属于教唆未遂,且应按照29条第2款处理:( )% f" r! m+ g, w5 z0 _( J
A. 甲某告诉乙,说看见丙某和乙妻有染,教唆乙某杀害丙某,乙某答应下来,却不什么也没做。# j1 s4 B! {1 G7 b# P
B. 乙某、丙某是邻居,两人同时爱上了的一位姑娘,但姑娘却对丙某情有独钟,甲某教唆乙某杀害丙某,乙某表示接受并当晚磨了菜刀,但因乙某在晚上磨刀的声音太吵,被周围的革命群众及时报警,第二天刚一出门即被警察抓获。$ ^* s4 Z9 k$ r% j3 V+ [
C. 乙某、丙某是邻居,两人同时爱上了本地的一位姑娘,丙某每天前往姑娘家献殷勤,乙某非常气愤,于是甲某教唆乙某去敲断丙某的腿,乙某接受教唆并着手实行对丙某的伤害,但是遭到丙某的激烈反抗,乙某一怒之下竟将丙某杀死。
6 k; C8 ]9 J; s! X. yD. 乙某、丙
9 L" b" ?& _( B5 o 满分:4 分
' E7 [+ R! K3 Q9 D$ q2. 李某与孙某有仇恨,某日李某见孙某手持匕首朝自已走来,于是随手抬起一根木棒猛击孙某头部,打成重伤,后来才发现孙某拿的是一把玩具匕首。李某的行为属于()。
' \0 G3 W& o1 U3 R- ^' XA. 防卫过当
/ x) y4 a; Z: s2 {. rB. 故意犯罪$ X6 g9 \5 X0 h/ n( x1 [
C. 过失犯罪
: [/ T1 y/ {( z, `D. 假想防卫
4 G) Z( X* w& h! U 满分:4 分
' r; x2 j* X* I* b# R- ~3.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假释:(): u7 Y- V; N" {. s, w
A.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
# R3 q: B( l' F4 I9 F3 QB. 过失犯罪的* y# t3 o) i+ _- \+ n2 i5 j, R6 k
C. 故意犯罪的
$ O7 W# g1 h- k6 m0 r( nD. 被发现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故意犯罪没有判决的; p3 j. B, a; ~" {# f1 j
满分:4 分
' \" E1 p: I: x( }4. 下列哪种犯罪是继续犯:()
! w: s" g+ r+ e! [; K( C- W+ c' ], hA.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 J6 I1 z* R# f0 qB. 受贿罪& a9 m9 v" E& D/ L {" x
C. 遗弃罪, K( g2 ]+ n+ d% b7 V/ g% T
D.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 Z' _6 w2 B/ I, ?& Y5 H5 F 满分:4 分" L( p, y" q% y, o/ Z( X8 n
5.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w2 Z7 S0 T- h6 b) `A. 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8 D- v9 F$ A5 v. w0 R
B. 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B2 N ]$ A' M( J
C. 对于从犯,可以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 G/ t/ ]# u# I2 C4 H2 T4 ~
D.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a& u& W, c: }
满分:4 分 2 e ^# ^3 k8 R3 ]+ [
8 N) f& Y1 g6 j8 X- E2 \0 G! T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罪责自负、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
: @' b9 `* J- A+ U- J3 o/ OA. 错误+ ~8 z" a# _# |( Y
B. 正确
3 V8 }+ p# P7 i& K" V 满分:4 分, M5 x) ^$ N3 W1 O5 j2 ^0 X
2. 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9 m- S# j& P; x R# n. c; B7 u
A. 错误
6 K9 R! m5 X6 ~, Y1 x! B5 ZB. 正确+ l: z9 L0 f1 K3 z# X
满分:4 分8 ` y- A# r. c6 k1 b: o, B
3. 宋某基于杀人故意朝仇人肚子捅了一刀,见被害人非常痛苦,宋某又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经查明,宋某的一刀刚好割断被害人发炎的阑尾,即使不被宋某及时送往医院也不会死亡。由于宋某的救助行为与被害人不会死亡的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宋某不是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未遂。( )# e2 w* r" c% y# N( Q) A/ v
A. 错误
* [4 C3 P" Q: o4 s8 v$ j" QB. 正确
, j7 y% k' E+ s2 B0 t 满分:4 分" t+ p6 E1 D. A& z
4. 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应按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4 q" a6 _. P' A7 t/ a3 uA. 错误/ ]; m; V' j) k* ?
B. 正确
" C2 I# ~$ a" ]8 t 满分:4 分
: o" |2 x7 f- {* i: A1 D% y. X. U9 x5. 甲教唆乙去丙家盗窃,乙到丙家后,发现只有丙女一人在家,便强奸了丙女,而没有盗窃。甲构成盗窃罪未遂,乙构成强奸罪既遂。二人不成立共犯关系。( )
: e, f; S1 B1 C5 t/ ]9 m5 l+ \' @% zA. 错误/ }+ z. l# V0 w* q
B. 正确
. W& Y( o" p3 ~& ~/ y7 W% a" @ 满分:4 分. j- R/ n2 L/ J! q! d$ x/ U' ~8 z
6.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 ^- i" T1 f! n
A. 错误) h5 ~ @2 v9 d$ S
B. 正确
I0 j$ v& `! F2 F4 U& p7 E 满分:4 分+ c* b. ?/ `* X4 H' H! l
7. 对累犯不能适用假释。()
) h( M2 I4 P b' ]5 ]. ]6 C2 RA. 错误
9 W* m" n/ f( [0 hB. 正确9 V, e7 {% e# Z% H% f
满分:4 分
; S( B* h( z8 k( p8. 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才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5 U1 x0 J1 J/ T7 x) lA. 错误
3 {% z4 x# b) v6 Q* F' l$ mB. 正确, _ l7 G- y% D) Q: [: J- o! |: x
满分:4 分
" d, l; R. a5 o) Z9.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
/ q+ x5 b" i2 Q+ V) f% ]" rA. 错误0 z& _5 }3 \. E$ f6 x; k! E
B. 正确7 J/ D) K3 g0 J: L. H
满分:4 分
; X/ ]# f1 k& C8 R10. 特赦是对于受罪刑宣告的特定犯罪分子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部分的执行,所以,特赦后再犯罪的,不构成累犯。()
2 Z. @% ` r5 V% z6 p1 ?A. 错误! G& {9 x9 S, [& @& `; o% ?
B. 正确: ~2 O" n& @: n- _9 V
满分:4 分 5 y# B3 S: M$ ~" e
! p1 L9 D( F J- Y* u$ g7 _&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