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共 7 道试题,共 14 分。)V 1. ( )是特定的表达内容在篇章层面如何向特定的表达形式转换的审美设计。# {$ F, P- F& H, t
A. 修辞技巧! o' m& v- y7 r: Q% R! O( a' P
B. 文本建构
) t& [2 `9 G1 o, LC. 修辞化
8 [$ s$ P9 B8 c/ o+ p9 GD. 修辞结构
, D! [6 Y7 i, B/ C3 S6 q 满分:2 分# r- O `% \) J$ V! L. E* g
2. ( )是话语权的核心问题,确立了言说者的位置,也确立了行使话语权的主体。
2 X7 c& t; v: L( M6 XA. 谁在言说
0 [* I7 s/ v# M# BB. 向谁言说2 l0 s( {# ~/ A/ w, ?0 _- E4 J
C. 如何言说
- S- G2 W3 W) {, ^D. 控制言说
, h& F3 t3 l, Z 满分:2 分
! I( }8 Z6 o5 A' n2 Q) j4 I- W' d3. 1953年,唐纳德·布莱恩特发表的( )是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修辞学的重要文献。
. {9 c) ~& B9 Y1 u# EA. 《修辞学》8 H+ U5 [$ l5 B/ h, I$ a
B. 《修辞学:功能与范围》! z* a9 w0 @' [9 V
C. 《解构之图》9 l! A/ W+ g' `' I C
D. 《符号学与修辞》
) y1 f2 ~/ |& {( x 满分:2 分4 G+ W6 n6 z6 ]: U* w( L
4.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 )2 s2 S* r) X( v) w
A. 《文则》
" M* f! f5 f$ t* x+ [; NB. 《毛诗序》" Q1 |- J, u3 T- P) a
C. 《中国修辞学史稿》
+ V% K5 M9 f- r3 t. J: \" f9 R- fD. 《周易》
* Q7 |' R8 l( D( f( V 满分:2 分: _6 `# z, e9 r( z
5. 修辞接受是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统一。确定性则主要通过修辞接受活动中的( )表现出来。5 V- x1 I* O: {+ Q9 z# Y4 v
A. 社会性) k: y. s9 W9 s5 r
B. 开放性
3 b4 J) g D3 p( t/ zC. 选择性- m# O& y$ o; }% O. W
D. 个体性* b' W& x5 T1 a) `0 v! T; l3 s
满分:2 分
* N+ U' y& r) u8 F) B5 T2 a6. 在话语交际中,( )影响话语主体的角色话语设计。
7 W6 f; w8 f; D% g% T; qA. 角色预设
2 y- B8 F: _2 H! ~- X8 |- b+ xB. 经验预设
# G6 W% `' o$ f8 VC. 价值预设
9 b5 ?0 j4 e# {4 KD. 感情预设
2 x3 i- P9 g, n2 U( Q8 g- _, H. o 满分:2 分
, m5 U5 J; H9 n7. 下列哪个( )是弗洛伊德解梦的话语模式。+ ?- M, z1 I, T8 m8 B* z
A. “改装——凝缩——移置” f& V' b; m8 P; G. O" W, C
B. “隐喻/转喻”
0 U! g5 U0 H1 }3 xC. “凝缩/移置”* C* b! N( g6 o5 v. Z: W8 Y
D. “吉/凶”, k/ M9 L5 ]: } t+ ]
满分:2 分
2 |* T( r$ q. w' Y' L, d$ A# L$ f
( u6 A* \: d" O" G0 W二、多选题(共 13 道试题,共 26 分。)V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9 q) w ?! H3 N: LA. 修辞接受是一次性完成的,同时又是无数次接受的积累和综合1 |9 z1 i- ~' e* v
B. 修辞接受的结果是必然的- v( D5 @. X- ^3 z2 }
C. 一些偶然的因素,往往影响甚至改变接受结果
7 q3 ?$ N6 e8 |/ j& vD. 修辞接受遵循言语交际规范,但一些超越规范的言语形式,往往能唤醒接受者新的潜能7 B; i6 `3 F" Z! A4 {- W
满分:2 分
. m% ]1 f0 [, E/ s' W' o2. 修辞功能的三个层面是( )4 T, M5 g; Y7 Q S: g0 H% T1 R$ O s
A. 修辞作为话语建构方式(修辞技巧)
( t! C1 b* s2 I; x! I9 dB. 修辞作为文本建构方式(修辞诗学)+ U a4 h/ m9 `; a; B+ D5 b6 x4 s" x
C. 修辞参与人的物质建构(修辞社会学)8 K$ `( u, e; v7 N a
D. 修辞参与人的精神建构(修辞哲学)2 P! G: u9 J4 ?1 L
满分:2 分
' r: D( T8 M! _3 p* `% I3. '从柳的文化功能,衍化出折柳赠别礼俗行为的双重含义____; g) b; G5 A; t! C' b. [) M
A. 友人对送别对象不择生存环境的强盛生命力的祝福
1 n: _# O8 ]7 P$ u5 Z0 d7 d+ R6 lB. 友人对送别对象一路平安的祈愿
# o0 r; y" P# p8 w9 `& S6 kC. 可义印证因柳的再生功能所引发的相关联想6 {) S: w7 U+ |# {# O
D. 由“柳”的“聚集”义,使友人对送别对象的祝福和祈愿,又加入了“与君再相会”的情愫8 Y0 R% B5 i8 y/ x
满分:2 分
/ s7 B0 y" F9 {# t, x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7 u/ c. P5 s6 D; _8 s3 P0 lA. 修辞接受瞬间体悟,是审美感觉的多向度敞开,它是开放性的
s8 {, w% @$ P9 C- u3 K; @B. 修辞接受的延时效应,具有对同一修辞话语的反复玩味性质,它是开放性的
4 f n) a* [( xC. 秘响旁通的接受方式使修辞接受成为相关信息的聚合场,它是开放性的 Q8 q* Z9 Q0 Y7 w% B3 M
D. 接受者的自我调整,在不断的否定旧我中,获取新的生命,它是开放性的4 g, L6 y7 y' n1 c) u ]
满分:2 分; v" r4 N, _0 J9 G5 q S- B; s
5. 莫言对战争小说的改写,不是局部修正,而是在总体上对战争修辞话语的重建,这至少表现在( )* i4 O; M: Y3 q7 D
A. 对战争的想象性叙述,提供了战争文学的另一种艺术设计样式
' w8 x7 j+ m4 v0 z6 cB. 对强悍生命的出色表达,烘托了反侵略战争的不屈精魂
$ q$ j& A9 C' z+ H( xC. 时间修辞参与了对历史的重新书写,奠定了“莫言的方式”
' d/ d) x% z- a9 M$ MD. 超感觉的表达策略,丰富了对世界的感知方式,也给读者提供了新颖的审美经验7 n- u, _/ q. A! k! O, @# Q
满分:2 分4 r# G9 Q: ?" s
6. ( )和( )作为修辞活动最频繁的现象,依赖于表达者和接收者主观互联的心理现实。
$ e" ~% {3 U+ ?4 nA. 隐喻+ f9 e9 R7 i9 m- W7 p4 [2 [
B. 比喻7 d6 L* b; d' h% a" ?0 |' Z
C. 话语
3 N2 U& `/ z! ?0 AD. 隐喻义2 |+ }' d6 e3 T7 v4 t
E.
% b1 r) }. ]) l1 l3 B; C+ Z 满分:2 分
! D7 A2 P0 A0 V6 a/ |7. 修辞话语建构包括( )
$ R2 g) y4 d: _, @% BA. 自觉行为
* `5 N9 Y3 x5 X) [( e3 \B. 不自觉的行为$ K$ B& q7 U9 R, [
C. 积极行为0 b6 N5 L p* ~- l( c& s4 v
D. 消极行为
* ?" Z, K+ N0 L5 ?: E. h/ O 满分:2 分
' W2 d1 f9 C% h& u! F5 \8. 加拿大学者弗莱认为,原型就是反复出现的意象。特点为( )% ^4 S2 O/ S8 y" }
A. 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就像语言中的交际单位——词一样: E+ N# X' t" w( m( J
B. 原型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也可以是结构单位, a6 [' G+ V6 q. S( v$ {+ S
C. 原型体现着文学传统的力量
7 ^2 A7 i# P- Q7 u9 uD. 原型的根据既是社会心理的,又是历史文化的
. Z4 D/ d8 n: q 满分:2 分
, Q- L1 ^; N; W g9. 通过《诗经》中“我”字的出现频率和形态的统计和分析,发现“我”在形态上可以区分为( )
( Q2 E3 ]9 b% [$ F7 F1 i( OA. 使用最少的为主格
7 S, l8 Y a' D% ZB. 使用最多的为属格
1 N$ D X% O7 w* t2 |C. 作为“我的”解
7 `& _7 A5 G# ^( m5 n+ L% Z- oD. 使用较多的是为宾格4 l% X4 u: e: E) W3 ]' r3 j3 A
满分:2 分
7 x) z$ z$ h+ F" |3 |4 l/ I10. 在西方文化语境和中国文化语境中,最能体现话语建构自觉意识的理论表述是( )
; V3 M9 v/ @7 [A. 一语说+ r3 `1 B6 z) T3 p; |
B. 认同
; e% l! Y- d" nC. 炼字
. k; k @# j5 q/ \3 DD. 预设5 d+ \2 T- F" b4 f3 _: h
满分:2 分( m7 _3 i6 l3 g+ b% Q& ~/ N, _
11. 修辞接受,在最简单的意义上,就是看接受者能否从话语材料中发现美。而美的发现,是一种极其微妙的心理过程,也是一个差异性明显的过程。这种差异包括( )7 _. P0 p' f7 P. W x! O3 {7 g5 C
A. 审美注意的差异( @; V5 D( ]. {6 H, D2 P
B. 审美心境的差异
" r' a, f' s, c6 ?C. 审美联想的差异7 }, I; _* l0 K$ v; @0 P
D. 审美知识的差异7 p6 e' B; G0 }, L
满分:2 分
. V' H; Q2 c' E% D3 ]. R12. 文学话语的读解的常规思路和技术操作,大致可以归为三种最常见的路径,即分别从( )视野进入对象。- R2 ?2 `5 V5 Q
A. 语言学+ H& ~- P3 {7 G, g' y) I1 n$ M
B. 文学; x6 u; P. o A) r2 s- q
C. 美学-哲学
! l5 M! y* h3 o! {$ v# _0 D* q+ xD. 印象学9 N% J7 C* j7 l; b# H. C/ o
满分:2 分4 V9 l6 e; b; b) R: @1 g
13. 中国古人解梦的线路是( )' {- B$ {7 Z2 }0 @
A. 面向过去( C- T" m: X- ^5 @9 W0 D
B. 面向将来3 Y8 K: Z% `1 }
C. 面向现在
9 f# g9 I8 |+ y0 `D. 面向世界
; r% j% C1 i/ p 满分:2 分
2 U, ~- g4 ?' U0 z5 e0 A. `% ~. y9 L* u- h# L
三、判断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V 1. 修辞接受中的开放性、选择性和个体性,意味着接受活动是不受任何规束的任意行为。( )
/ ?# ]* G' }: C# i. gA. 错误5 h* r) q; M1 x2 i* a+ Q+ c
B. 正确
9 y1 ^5 \' f7 h! P, C0 p! y 满分:2 分: ~5 O) ~4 [8 l( j0 U
2. 汉语尊称他人女儿为“女公子”,是“尊女”的修辞表达。( )
6 z: e# T( E1 S8 y- u3 L2 uA. 错误
, U: O1 {* ^. ^" j5 W8 X/ bB. 正确
: t$ K: E+ E/ t) M$ x 满分:2 分, V }) k' s! D* @4 z; k7 A3 U m
3. 作为社会化存在的接受者,往往通过修辞接受的方式汇入社会对某种修辞表达的认同,这在人们关于避讳语的接受中体现得很充分。( )
5 p2 r# I: t6 KA. 错误 W- {$ u* Q, h, k9 X( \
B. 正确
; s- ]6 w$ @/ {1 v$ g* g$ ?9 y) X 满分:2 分
/ J( t6 _4 L1 U n) u' y; c$ ?4. 解梦是对梦中幻象的修辞化解说。( )1 K# h- h* o3 Z* {& _: w
A. 错误
" r F2 L9 B& o6 k8 Z+ G6 [/ gB. 正确
" H* l7 M- r2 p 满分:2 分
3 y4 p4 U1 K$ Z% H/ Q2 {3 J9 W5. “家——国”一体的修辞关联,既对民族凝聚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封建政治运作产生了正面影响。( )& S3 L- H+ w; W. n& G4 Q5 B4 n
A. 错误" ?8 S/ O& O6 c% g4 n0 ~: @
B. 正确
0 i* Y3 D4 ~$ o6 G# A& f6 [- M 满分:2 分: v! G: k; ]3 C" t
6. 预设可能引导接受,却不可能压抑接受。( )
5 |1 R/ I' e) e1 Q, ?& V l! aA. 错误
) }# f+ V4 n+ l& j" EB. 正确
" A% U' `2 w. d 满分:2 分
; b% r1 n V: h5 y$ z& o Q- W1 J7. “芳草美人”是那些以女子自喻的男性作者笔下最常见的喻象符号。( ) V$ B6 A& ^) ~( F, x. N- e
A. 错误- j2 N8 R2 a. {: @$ Z7 N
B. 正确
3 _8 y' r. J- ]3 @2 P* H: i 满分:2 分
* p" H4 g3 q) ]8 q0 H8. 修辞原型是一种审美化的集体有意识。( )0 X/ Z0 D4 E/ s- l
A. 错误% f3 v: g+ ?! s) ~
B. 正确1 X5 {/ e% Q( Z7 B' ~* c5 e9 q
满分:2 分
: }/ f4 i! X: \) B) l! K9. 在修辞活动中,当接受者认同一种预设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把自己的解释权交给了这种预设,因此,要使自主性接受不受压抑,需要走出既定的预设,重建一个认知前提。( )
2 \* s0 X6 t& s; F% q' `" |' PA. 错误
, H4 V! L- U- w6 m$ `$ F" VB. 正确
4 x+ y9 n1 V$ T# F, V8 k c) v, P' F 满分:2 分9 x1 t* Y$ @* {$ G
10. 修辞幻象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幻觉。( )
9 C t! S( N* x# B$ h2 C" aA. 错误
; D; A6 z* ]2 v; G5 ]1 cB. 正确
2 [$ s5 ?* B" H" j8 S 满分:2 分+ i* j6 I" K- W4 [ k8 @) q8 @ s
11. 拉康的解梦话语呈现为“凝缩”“移置”模式,拉康的“隐喻/转喻”分别与弗洛伊德 “隐喻/转喻”相关,但是他的理论渊源直接来自雅各布逊。( )
0 ?$ X0 X* j$ }0 N4 P. y3 R1 DA. 错误
, g9 V* |$ _ k$ kB. 正确7 M# Z( k: T5 u! j. t, w
满分:2 分: v! H6 T: k& L+ C5 i9 ?+ |
12. 亦玉亦瓦的女性形象,是女子“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的文化表征。( )
, ~4 c6 b* |9 r: GA. 错误, m' O! a1 Y, ?: Y
B. 正确# g s" F/ }7 D& Y8 k
满分:2 分8 D! _0 p4 m. C9 ^2 G$ J5 j
13. 哲学家说“人是语言的动物”,是相对于非语言动物的一种界定。我们说“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是针对人如何更有效地通过语言证明自己、走近他人的一种描述。( )
2 C: R }* a* L- j3 R$ k, tA. 错误
$ x% {# ` f! H4 t! [. gB. 正确8 I4 S' e( E; N, B
满分:2 分
$ o4 U& \" ^8 H7 k# W, e3 F( ?0 d14. 男性文化完全认同女强人。男人向女强人开放了过去基本上由自己控制的活动空间,也开放了自己的情感世界。( )
0 Q: e s7 y) Q6 U8 h& z! nA. 错误
' v( u8 D. L1 ^: x. T: `( d# hB. 正确
4 A2 [6 y) F9 ]8 [5 f 满分:2 分
0 r) y! D! Z9 a) i! f15. 梦以象征性的方式建构了一个世界,解梦是对被建构的象征化世界进行修辞化解说。( )# j% X2 }* x& b3 E
A. 错误
/ Y/ b% e) |9 u5 H( m. `5 R. ZB. 正确% j9 z6 e) c9 {" R
满分:2 分1 K# @1 h+ _" U4 G% I# F9 ?
16. 在西方文化语境和中国文化语境中,最能体现话语建构自觉意识的理论表述,分别是“一语说”和“炼字”。( )" B) G4 U8 Y( l" U# {+ l
A. 错误6 ~' C9 B/ o+ j O- K
B. 正确
/ A- v2 i4 o9 o* M0 R 满分:2 分
# d z6 J C, e" S! D. V5 A17. 作为修辞活动的主体,表达者和接受者处于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统一在同一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 L: @" K0 s- H% o
A. 错误( z+ z8 M* ?* ~1 _
B. 正确6 {6 D! G \# m6 f* O3 \7 o* G9 u
满分:2 分- I: h& u$ s% R2 m
18. 家,作为一个血缘群体的栖息之所,可以引申出相关的语义系列:定居→安家→自己家的住房。( )
7 D* v1 z! Q9 [8 I. X( AA. 错误
% @- B6 Q. J' t2 yB. 正确
7 @6 l2 o3 ]0 L9 m 满分:2 分
0 g; G4 n2 t2 c/ p2 f ]19. 关于修辞诗学,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研究修辞话语建构向文本建构延伸的审美设计和诗学关联。( )
' c8 f" ~8 W8 X4 x! z3 p+ \A. 错误1 T* p! N' v) ~- Z
B. 正确
& b# j5 _, i. v 满分:2 分4 U5 y' N2 Z0 j4 w
20. “以禅喻诗”,首先是修辞意义上的“喻”,然后是诗学意义上对“喻”的方式的审美规定——以禅语喻诗语,以禅悟喻诗悟,从而把禅宗的审美思维和诗人的审美思维在一个新的层面进行了整合。( )3 \, m) X3 _5 C W% v* \
A. 错误
5 R% f: r. |# f) MB. 正确2 H: i6 f+ j2 c8 e1 i# A" k+ ?
满分:2 分
) u+ h4 y( s- ^9 }21. “穷家难舍”,是对一个人情化的世界的依恋,它在本质上,是对本土文化的适应和对异质文化的隔膜。( )
- P5 P6 c( @' g$ I1 _# nA. 错误
* W1 ]# t/ ?8 s, i FB. 正确1 n0 G7 S4 p" u7 }3 W: c6 O
满分:2 分( s7 o1 L+ ^8 R0 v" o" A4 X8 Z$ a
22. 言语活动的深层机制,是表达者和接受者主体经验世界对接。当接受者走近表达者时,实际上是接受者走近了表达者的经验世界,当接受者偏离了表达者的经验世界时,修辞接受的错位就可能发生。( )
& W- R1 d) |' Z2 {; }0 b) A, M, _A. 错误5 G6 l6 y. I4 n
B. 正确 [/ X( g. s. y/ R6 s
满分:2 分+ V% B: L0 c& K' U$ w6 @" _7 ~: D
23. 当个人的权利定位背离“我为人人”的向度时,“人人为我”要么变得虚幻、要么走向利己主义。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它的合理性,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后者给个人本位的出场提供了空间。( )' N% g a% o7 ?: c5 }
A. 错误! _, J2 m; ?8 v
B. 正确. c* ~% ~% p# ]) [2 G/ F) E, N
满分:2 分% V; y- Y6 X9 N3 U1 H- C- ~' X
24. 古人对能够直接预示现实行为的梦象,常常按照梦示行事,而对一些不一定能够直接预示现实行为的梦象,则希望推知其含义,找到梦中那种神秘的感觉,由此导致了解梦活动的产生( )
! e8 O+ o9 Q4 s8 e; u/ H2 M% dA. 错误
4 ~# y$ m+ _) \9 e5 V5 PB. 正确5 H) M8 K) H5 G8 c5 t
满分:2 分
( L$ Q- K5 U3 q" e25. 通常所说的语法管“通不通”,修辞管“好不好”只是狭义修辞学的自我定位。( )- o( ]3 \1 E" \1 G8 d0 c) N
A. 错误4 r0 M. A. f9 ^( N/ y6 x
B. 正确
4 H `8 X( O4 G* u& S 满分:2 分
. n* H1 B8 y7 s$ x/ l26. “三”和“五”作为原型数字进入修辞话语,有一个演变过程,演变轨迹为:神灵数字→模式数字→祥瑞数字。( )
8 |; T b6 D# ^8 s8 m/ B& PA. 错误# y3 j0 C* b. G0 \5 \% z7 E! [
B. 正确
! G# \6 s$ n9 R 满分:2 分' e6 u1 x, V, C, Q0 a8 u% W+ Q
27. 同一接受者,对同一修辞话语的理解,可能因接受的反复而体悟有别。( )
8 ^* z; \6 e) c3 QA. 错误+ Z6 T4 B5 `7 W+ G! g4 w
B. 正确- v& }+ o; O5 k) |
满分:2 分2 o* S ~- ]) n
28. 解释权所体现的价值认证只能是一种认知导向。( )( m$ j+ e6 W# L$ o' Y1 S2 Y. o S
A. 错误
4 v9 i, h" q' z+ ?1 G! iB. 正确; ^1 r) ~2 A d5 \$ t+ y4 T
满分:2 分
2 j* z8 j4 Z! _) D6 L29. 解释权所体现的价值认证,可能是一种认知导向,也可能是一个认知陷阱。( )3 X+ Y/ a$ G+ {$ H# y
A. 错误
6 k7 C+ R; K6 X8 _& tB. 正确4 \6 Q/ P6 {: F$ ?6 W
满分:2 分
* S' O2 Q0 R# @* L6 R* d30. 接受者通常以自己的方式获取修辞信息,因此,经过接收者解码的所指,已经不完全是表达者编码的所指。( ); e: m, t2 r; p
A. 错误
$ }- @& z6 ~" B7 F9 @B. 正确9 Z* H: c5 y1 Q. v9 Q2 }
满分:2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