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鲁迅小说的艺术特点
摘 要:鲁迅先生的小说诞生于语言革命的背景之中,自然除了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读者之外,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以卓越的艺术语言,无以辩驳地证明了白话应该是民族文学的新语言。他小说有一种“医疗者“的角色自我认同和把社会病态作为“患者“的角色指涉。取材“病态社会”,“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是鲁迅作为社会医生也是作为文学家思考社会人生的方式。因此,他往往通过建构医学语境而叙述独特的人生体验,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与批判。它们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和多样性。②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③精炼的文学语言。④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独创性 多样性 典型人物 语言精炼 艺术形式
正 文:
鲁迅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文章特别是他的小说给后人们带来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就我个人而言甚是钦佩鲁迅先生的才华。我很喜欢鲁迅的作品。但有朋友跟我说,青不读鲁,老不读胡,实在不敢苟同。一旦明白了鲁迅的心态,他的思想取向,再来看鲁迅的作品,就是另外一种景象了。鲁迅是我国新文学的开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他半个世纪的经历,他的思想发展和创作道路对我国广大作家、艺术家有着普遍的典型的意义。直到今天,不少作家仍在汲取他的精神养料丰富自己,武装自己。
鲁迅的著作是本世纪初到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重大事变,在他的文学作品和文章中都得到了相应的反映。他的著作尤其是小说更是斐声中外的杰作。它们既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珍贵资料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起了拓荒、奠基的伟大作用,有着纪念碑的意义。
《呐喊》、《彷徨》是现代现实主义的奠基石,和以往的古典现实主义不同,鲁迅的小说不仅在艺术方法上达到十分成熟的现实之义,而且他的小说是用现代意识对现代生活的观照。他的艺术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构思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艺术构思既包括对内容的概括,提炼,又包括对表现形式的选择。鲁迅创作小说在艺术构思时,高瞻远瞩,熔古铸今,以“立人”、“吃人”为中心,着眼于人们心灵的改造,所以开掘深,立志新。
在文艺创作中,鲁迅是十分强调艺术家的独创性的。每次创作都必须有新意。他说“诗歌小说虽有人说同是天才既不妨所见略同,所作相象,但我以为究竟也以独创为贵。”①所以,鲁迅在竭力创作新形式的同时,更着重于从平凡的普通生活中提炼升华出一种新的思想境界,同样的题材、相似的内容,由于他锐利的观察、剖析,深入的开掘,却可以翻出与众不同的新意来。
鲁迅曾把自己写小说的动机概括为“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围绕这个启蒙主义的题旨,他首先注意的是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重大的主题,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开掘深刻的社会思想内容。
例如:《药》中出现用人血馒头治痨病,在江浙一带常有所闻,本不足为奇,然而鲁迅却巧妙地将人血馒头与革命者的牺牲紧密联系起来,既表现了“群众的愚味”,更显示出“革命者的悲哀”。这种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达到了一石数鸟的效果。
《一件小事》通篇运用对比手法,将“我”这个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同人力车夫进行鲜明对比。从对比中揭示出“我” 同人力车夫思想境界高下、美丑的巨大差别。从对比中显示劳动人民崇高的品质,高大的形象,并榨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自私心理和“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作品前后将“一件小事”与当时所谓的“文治武略”“国家大事”进行对比,指出“国家大事”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而“一件小事”却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从而肯定了“一件小事”,否定了“文治武略”的“国家大事”。
由此可以看出《一件小事》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时代精神,是当时同类作品所难以企及的。题为《一件小事》,其实却是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大问题。
又如,鲁迅写《狂人日记》,是由于一个患精神病的亲戚,诱发了他的创作欲望。此人患了“迫害狂”,认为周围的人要谋害他。这样一个普通的狂人,却引起了鲁迅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索,由此及彼,将生活中许多有关事件与狂人联系起来,最后塑造出一个生动的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艺术形象。
“立人”、“吃人”这是鲁迅考虑中国问题的两个基本点,也是他创作时进行艺术构思的中心,围绕这一中心,着眼于人们心灵的改造,而改造人们心灵的目的是在改造社会。因此,他的小说创作在思想内容上就站得高,看得远,开掘深,即使是描写同样题材的作品,他也往往能翻出新意,高人一等。
二、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
鲁迅小说重视人物的创作,其刻画人物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其一是“白描”手法。“白描”是一种简洁而传神的描写手法,即鲁迅所说的“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②《故乡》中的闰土墙报豆腐西施杨二嫂的肖像描写,历来为人所称道;《风波》中对江南水乡环境的描写;《示众》中对围观群众神态的刻画;《肥皂》中对四铭与太太争吵时的行为和内心活动的描写,以及各种细节描写,都是用极经济的笔墨获得丰富的表现力的例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