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专业的奥鹏在线作业答案辅导网【官网】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扫一扫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VIP会员,3年作业免费下 !奥鹏作业,奥鹏毕业论文检测新手作业下载教程,充值问题没有找到答案,请在此处留言!
2022年5月最新全国统考资料投诉建议,加盟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奥鹏课程积分软件(2021年最新)
查看: 4649|回复: 0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风险及典型城市转型经验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8 13: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谋学网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的目的和意义
    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可再生资源,如水力资源、森林资源、太阳能、风能资源等;二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可燃矿物资源, 以及黑色、有色、非金属矿等非可燃矿物资源。而我国绝大多数的资源型城市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型城市。从资源本身来看,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耗竭性,决定了矿业经济必然随着资源的耗竭而衰退。所有矿业城市都有资源枯竭的问题,矿业城市年龄越大,资源枯竭问题越突出。这是矿业城市最大的特点,完全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城市,由于研究侧重点的不同,相关专家学者对资源型城市概念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比较权威的是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对资源型城市作出的定义: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这里所指的自然资源大多为矿产资源,也包括森林资源;资源性产业既包括矿产资源的开发,也包括矿产资源的初加工。从全球来看,资源型城市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但是,鉴于绝大部分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许多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资源枯竭的窘境,因而,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战略转型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实践性问题。
研究资源型城市的目的就在于推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转型与其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就现实来看,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因为其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矿业学及生态学等多个领域,是一个涉及面广、又具有交叉性和复杂性的难点问题。就我国而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转型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点。之所以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转型如此令人关注,这是因为,我国绝大多数的资源型城市大多沿用的是前苏联的“一厂一市”建设模式,绝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城市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诞生的,“大企业,小政府”,“大国有,小民营”,“大工业,小市政”是其共性;而且资源型城市大多以资源立市,靠资源兴市,经济结构单一问题比较严重,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其经济发展中根深蒂固。随着经济体制的迅速变化和国家投资的减少,资源型城市多年形成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困难日益显露,大量矛盾迅速滋生。比如:一些城市经济发展衰退不前,居民生活水平逐渐下降,失业人口大幅增加,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其发展的持续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总结起来,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三危现象”和“四矿问题”,即经济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矿山问题、矿业问题、矿城问题、矿工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问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将更加严重。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我国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课题。据统计,全国现有资源型城市(镇)426座,其中地级市78座,占全国地级市236座的33.05%,地级区盟8座;县级市98座,占全国县级市427座的22.95%;市属县级区26座,县城180座,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682个的10.7%,建制镇36座。按工业类型划分,依次为煤炭l49座,有色金属81座,建材及非金属54座,黑色金属38座,黄金37座,化工28座,油气25座,综合型(2种以上)资源城市14座。资源型城市不但制约着矿业的兴衰,而且它在城市中占有较高比重,是我国城市的重要类型,对全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按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阶段划分,可以分为老年期资源型城市(约54座,占资源型城市总数的12.68%),中年期资源型城市(约290座, 占资源型城市总数的68.07%)和幼年期资源型城市(约82座,占资源型城市总数的1 9.25%)。老年期资源城市矿产资源濒临枯竭,经济衰退,结构调整转产就业压力加大,环境问题突出,困难较多,亟待给予政策扶植或经济救助。不可否认,资源枯竭型城市为建立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促进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创下了辉煌业绩。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资源性城市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每况愈下的被动状态,诸多社会矛盾相继而来,严重制约了这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历史较长,而勘探新矿产的力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许多重要矿产资源的探明储量增长满足不了产量增长,产量增长满足不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储、产、消严重失衡,矿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由此可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工作势在必行。但是,就目前来看,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缺乏较为全面的战略规划以及战略风险防范,正确认识当前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规律,深入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防范实施城市转型战略过程中的战略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实践意义。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风险及防范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补充完善城市科学理论、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理论支撑;其实践意义则在于促进矿产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型城市的顺利转型并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局上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资源型城市及其发展转型的研究相对较早,而且也相对较为深入。总
体来说,国外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开创性研究阶段(代表人物伊内斯等);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体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阶段(代表人物马什等);20世纪80年代后的理论应用研究阶段(代表人物克拉多斯等)。
20世纪30年代初,加拿大著名经济史学家和经济地理学家伊内斯(H.Ainnls)在他的著作《加拿大的毛皮贸易》(1930)和《加拿大的原料生产问题》(1933)中对资源型城市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到20世纪60年代,许多学者对资源型城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代表人物有鲁卡斯(R.A.Lucas)、布来德伯里(J.H.Bradbury)、欧费奇力格(C.O.fairheallaigh)、马什(Marsh)、沃伦(M厄仃en)、霍(Houghton)、巴恩斯(Bames)等。这一阶段的研究侧重于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地理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研究,主要是对资源型城镇发展存在的社会问题、个人行为、性别歧视、婚姻破裂、酗酒等一系列孤独环境的反应进行研究,研究意图在于寻找社区不稳定性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资源型城市研究的群体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阶段,这一阶段专家学者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从注重个体研究转变为对群体的实证与规范研究。加拿大著名地理学家布来德伯里(Bradbury)对加拿大的资源型城镇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他认为以前的研究没有对单企业资源型社区社会经济问题背后的结构因素做充分的分析。波特斯(Porteons)提到了矿业资本的国际化以及随之产生的相对于某一具体生产中心的“地方忠诚”的缺乏,强调澳大利亚北部资源地区与全国工业之间本质上是剥削关系。欧费奇力格(c.o.faitheallaigh)认为布来德伯里 (J.H.Bradbury)等人的模型过于简单,而
现实世界要复杂得多;美国经济学家马西(Marei)对美国宾西法尼亚州东北
部的煤炭社区的居民归属感进行了深入研究。
20世纪80年代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进入了理论应用研究阶段。这一阶段
的研究侧重点转向了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环境治理、城市规划以
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对资源型城市的影响等方面。这个研究阶段采用的理论主要有经济结构调整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等,代表人物有布来德伯里(J.H.Bradb卿)、海特(Hayter)、巴恩斯(Boes)、然多(Randall)和伊如恩斯德(加nside)等。其中,海特(Hayter)和巴恩斯(Boes)对资源型工业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多(Randall)和伊如恩斯德(Ironside)将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应用于资源型社区的研究,以加拿大的220个资源型社区为样本,对这些社区的劳动力市场特点以及社区对资源的依存与空间孤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点研究。
在我国,资源型城市及其发展转型的研究是伴随着宏观经济与城市发展过程而进行的。归纳起来,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单个特定的资源型城市或地区(如大庆市、阜新市、山西省等)进行转型研究[20]。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阜新市在2001年底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阜新市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及其深加工产业,同时,以农业产业化为主导,发展煤炭、电力、食品、建材、电子、服装等支柱性产业。据阜新市政府提供的数据,几年来,全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另一类是就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如其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模式以及转型风险分析等。从时间维度来说,我国的相关研究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49年建国后到 1978年改革开放前这一段时间,我国的研究学者们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主要从基地建设、区域分工和工业布局的角度,就如何布局和选址、建设规模、建设时序和区域资源评价等问题展开研究[23]。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地区资源条件的有效评价、基于资源条件的工业布局规划、地域综合体的组织
等几个方面。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面临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比如,城市经济增长缓慢、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矿业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这一时期,许多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1978年,李文彦在《煤炭城市的工业发展与城市规划》一文中对煤炭型城市进行开创性的研究,他认为对煤炭城市的规划应当特别注意其特殊性。随后,魏心镇、梁仁彩等人进一步研究了煤炭城市工业综合发展的思路。马清裕对资源型城镇的人口增长及人口规模预测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资源型城市人口随资源开发而变化的规律性,并从区域布局的角度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资源型城镇的合理布局问题。1988年,周一星首次对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职能三要素概念,即专业化工业部门、职能强度、职能规模。
进入90年代后,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全球范围得到了认可,我国政府也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研究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资源型城市的决策部门也逐渐有了危机感,并进行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尝试性工作。比如,大庆、东营、白银、金昌、唐山、邯郸、攀枝花等市,都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1990年李秀果、赵宇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于1995年出版《中国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与结构调整》的专著。1993年,长期从事区域矿产资源型开发利用政策研究的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进行了《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刘随臣、袁国华、胡小平等)[z7〕。1995年,刘随臣在导师张文驹指导下,完成了《矿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问题的研究》硕士论文,对资源型城市发展历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模式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工业室的沈镭,从1995年开始,针对资源型城市优势转换战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90年代后期,一些学者开始探讨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沈镭(1999)指出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六点特殊性。马传东(1999)把煤炭城市按照可持续发展水平分为具有初步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状态过渡的城市和存在大量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城市。张以诚(1996)则把矿业城市按照成因分为有依托城市和无依托城市,并且提出了区别对待的思想。俞滨洋、赵景海(1999)的研究主要强调了资源型城市空间布局的分散性,提出了实施空间重组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贺艳(2000)指出了资源型城市的再城市化问题。周德群、汤建影等人(2002)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他们运用DEA模型测算了我国51个矿业城市的规模效率,并首次引入了矿业城市生产函数的概念。陈荣平(2003)提出资源型城市现代化转型的概念性分析框架。齐建珍(2004)提出了资源型城市的规避转型理论,认为资源型城市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在规避城市转型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奥鹏作业答案,奥鹏在线作业答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一
客服二
客服三
客服四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谋学网奥鹏同学群2
微信客服扫一扫

QQ|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网站特点|加入VIP|加盟合作|投诉建议|法律申明|Archiver|小黑屋|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 ( 湘ICP备2021015247号 )

GMT+8, 2024-12-23 02:58 , Processed in 0.1050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