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师10春学期《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8 d9 C2 `0 p) c% V6 k% k7 C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 |( [9 y* c2 T) V, z, @1 R& Y1 x- D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 k! W! ~( D ]7 F: k8 W+ m7 c9 e" P, {5 P2 c" W
+ f: S& ?, M* {/ S/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 )是教师关于怎样教书、育人的一种综合认识,包括对自己角色的观点、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对所传授知识的认识、对学生本性以及他们如何学习的识别等内容9 t C) r9 _3 U
A. 教师的自我概念
% Z h9 `( e" C- xB. 学生的自我概念
! `$ K+ _) `9 @) x$ R+ I# v8 AC.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p Q* c8 M& y. G @- }2 f
D.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9 J' }$ V' S7 t# e
满分:2 分! b9 _3 D8 o" M3 M7 e
2. 泰勒的( )奠定了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 b0 g+ y* |/ U# k6 V. L* q
A.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 l/ p9 I0 h9 o; Z/ gB. 《教育过程》7 C+ N4 y. [* @' E0 H
C. 《人是教育的对象》5 u! M3 Z4 M( s% r
D. 《民本主义与教育》 p( y Y. [) `1 i# {. F
满分:2 分
9 y5 a g5 m; {! T3 }1 h' L; j3. 在班级形成之初,( )往往是形成群体的主因
* ^5 s9 i: U; w8 ZA. 任务3 _6 Z; f: v5 O+ Z) C% V+ D7 ]' {; g
B. 座位' F5 s& @1 K3 l) o' j
C. 熟悉程度- d1 M' K5 g5 ]/ P. C
D. 性别 T' Q0 R, n9 a \( m
满分:2 分3 L) c+ z e3 L1 ]
4. 1907年苏扎罗在( )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
+ U. m6 i+ r& p5 [A. 斯坦福
9 g5 c# w p# Q1 g$ FB. 耶鲁
! s* \! e W, c3 \( kC. 哥伦比亚
- c C5 \/ G Q/ k" ]D. 普林斯顿
/ v+ y5 ]7 X0 A3 t8 Q6 k e 满分:2 分0 p5 J% H6 t; v8 q! z
5. 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 )& }/ w5 n' a$ H
A. 提高行为性成本
; {/ b. k0 S0 M6 ?& g4 \' bB. 提高物质性成本
4 S0 _% _. _5 s. L- L# pC. 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 R M4 T' e* o$ {. W, L. T8 L+ M5 i& gD. 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w A; {6 l: U/ K: ?2 S: c
满分:2 分
# O3 ~ [( q6 i% t2 X' h6 R6. ( )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c" I5 @& v) x" e( X" b) kA. 功能主义范式
" S- r* p1 x z$ }! T4 o* E( F* YB. 解释论范式
7 O" N0 Y% t2 V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1 L P; `+ n2 }. h9 x% g/ g: j( i6 \- XD. 结构主义范式
; v0 ^% K' N% K! T8 c* ~' M 满分:2 分
$ D) h' x, A5 h0 G; _1 A5 F7. ( )主要是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Y x2 ?. I* ~! J4 w1 P4 D
A. 反抗行为. O% v5 `$ O4 q: F6 l2 O a) ~
B. 嫉妒行为
4 x1 A; \# M0 P$ g& lC. 从众行为) r- b/ u& a( E& z6 P. f8 }9 T
D. 竞争行为0 A7 o7 a ]8 C) t% g
满分:2 分
a& O( x s' g7 S$ c2 v8. ( )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R2 c. o" Q3 Z7 |; i0 s/ @
A. 社会化过程说( C9 |5 }! \. @' y
B. 相互关系说1 D7 Z* Y* L% C, h8 ]
C.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Z, P5 U5 N" t# @5 i
D. 特殊社会现象说- k( k* V# h$ o2 u
满分:2 分% u# Q% p; A; ]! X/ }4 o+ R
9. ( )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2 L/ B+ ]1 a& ^: h x
A. 按控制的层次分
1 S! i2 o! v% ?% U6 ~B. 按控制的手段分
3 `3 i6 w) P9 ^- a) NC.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 A! e5 F6 A$ I1 ^* K2 v
D. 按控制方式分
/ K9 H1 N9 t/ y0 C% ]7 s8 @2 b 满分:2 分
' S x+ B9 p. u) z! A10. ( )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 k7 p6 _- R4 F+ YA. 调查法$ P( @( C! Z4 s2 C" i
B. 现场法0 c1 K7 u a/ Q" N5 l7 g
C. 隐蔽法
% `/ l+ b* o+ [D. 人种学研究
6 J8 s: b3 |) X) @0 C6 z) D @: Z 满分:2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