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V 1.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
A. 重商主义
B. 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
C. 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 重农主义
满分:5 分
2. 从进口国总体看,商品的进口对一国净福利的影响是(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易确定
满分:5 分
3. 规模经济是指( )。
A. 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
B. 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增
C. 产品的单位成本不随产量变化
D. 要素投入的增加导致产出的增加
满分:5 分
4. 最优关税率应等于( )。
A. 零进口关税
B. 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某一水平
C. 禁止性关税
D. 禁止性关税以上
满分:5 分
5. 歧视性政府采购属于一种( )。
A. 新非关税壁垒措施
B. 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C. 出口管制措施
D. 进口管制措施
满分:5 分
6. 率先针对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家是( )。
A. 斯托尔珀
B. 萨缪尔森
C. 里昂惕夫
D. 俄林
满分:5 分
7. 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
A. 企业
B. 个人
C. 政府
D. 国家或独立的行政区域
满分:5 分
8. 根据重叠需求理论,( )的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较少。
A. 收入水平差距大
B. 收入水平相同
C. 收入水平接近
D. 要素禀赋不同
满分:5 分
9. 下列哪种理论适用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
A. 规模经济理论
B. 要素禀赋理论
C. 重叠需求理论
D.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满分:5 分
10.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 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B. 产品品质的国际差异
C. 要素禀赋的国际差异
D. 规模经济
满分:5 分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V 1.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 )。
A. 生产设备专门化
B. 技术外溢
C. 共同生产要素的相互使用
D. 企业内部生产规模的扩大
满分:5 分
2. 非关税壁垒除进口配额外,还包括( )。
A. “自愿”出口限制
B.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C. 国产化程度要求
D. 新兴贸易壁垒
满分:5 分
3. 按照征税对象,关税可分为( )。
A. 进口关税
B. 保护关税
C. 出口关税
D. 过境税
满分:5 分
4. 经济增长的源泉有( )。
A. 信息收集量的增加
B. 劳动投入量的增加
C. 资本投入量的增加
D. 科技进步
满分:5 分
5. 征收关税的目标在于( )。
A. 增加进口国生产企业的产量
B. 减少外国生产企业的进口量
C. 减少外国进口产品的销售价格
D. 增加进口国企业的经济利润
满分:5 分
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V 1. 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2. 经济增长后一国参与国际贸易所获得的国家福利比增长前绝对地减少,这种情形的增长即为“悲惨的增长”,该命题是由李嘉图提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3. 当每个国家的厂商都追求本国的代表性需求时,国际贸易就可以发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4. 战略性贸易政策强调的是政府对倾销所采取的干预政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5. 比较优势原理只能应用于简单的两国模型中,而不能应用于现实中众多国家参与贸易的情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