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专业的奥鹏在线作业答案辅导网【官网】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扫一扫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VIP会员,3年作业免费下 !奥鹏作业,奥鹏毕业论文检测新手作业下载教程,充值问题没有找到答案,请在此处留言!
2022年5月最新全国统考资料投诉建议,加盟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奥鹏课程积分软件(2021年最新)
查看: 5010|回复: 0

“以及”的历史来源及其流变的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7 15: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谋学网
[摘  要]本文考察“以及”虚化成连词的机制、过程及成词年代、标志。“以及”最初只是介词“以”和动词“及”的连用,因为经常处在中心动词的后面作补充成分,当中心动词在语义和语用上都能和“及”所带的宾语搭配时,“及”的动词性就会虚化,“以及”凝固成词后先表示“以至”、“以至于”义,再进一步虚化成并列连词,这个过程在先秦文献的某些用例中已经完成,《汉语大词典》有关“以及”作并列连词的收例应从清代提前至先秦。
[关键词]以及;虚化;成词年代
    “以及”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一个常用连词,《现代汉语八百词》:“以及,连词,表示联合关系,连接并列的名词、动词、介词短语、小句。多用于书面语。”连词“以及”产生于何时,其成词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至今没见有人进行过探讨。一般认为“以及”很晚才成为并列连词,卢以纬《助浯辞》、王念孙《经传释词》、刘琪《助字辩略》、杨树达《词诠》、裴学海《古书虚字集解》,都收了一定量的双音虚词,均不见“以及”,《汉语大词典》“以及”作连词有两个义项:一是“以至、以至于”,收《后汉书•仲长统传》“汉二百年而遭王莽之乱,计其残夷灭亡之数,又复倍乎秦、项矣,以及今日,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的用例;—是连接并列的词、词组、短句,收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婚冠既毕,盖令昆弟辈取六经子史以及婢官野乘,皆以耳授”的用例。
    我们穷尽地考察了十三经及《国语》、《战国策》、《吕氏春秋》、《庄子》、《荀子》、《韩非子》、《墨子》、《老子》、《管子》、《商子》等二十多部先秦文献,共收集到 54例“以及”连用的用例,发现在这些用例中,已经有一部分正处在向连词虚化的过程中,少数用例甚至已经成为并列连词。下面我们从语法关系出发将这些用例分为四类,分类论述:
    第—类:“以及”是(宾+以)修饰(及+宾)的连用,共38例,下举5例。
    (1)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行此三者,则忾乎天下矣,大王之道也。(礼记•哀公问)
    (2)君子谓郑庄公“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左传•隐公•十一年)
    (3)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
    (4)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信亡,何以及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5)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襄王兼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知之所明也。(战国策•赵策)
    这一类“以及”,“以”是介词,它或带前置宾语,如“身以及身”即“以身及身”,“是以及邪”即“以是及邪”(“是”复指前面的部分),或隐含指代前面事物或事件的宾晤“之”,例5“以及上党”相当于“以之及上党”,“之”代指“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一事。“及”是动词,有“达到、推及”义,作小句的谓语动词,后面带宾语,例2中“及”的句法功能与“昔臣习於知伯,是以佐之,非能贤也”(左传•襄公十三年)的“佐”是—样的。“以”和“及”虽然表面上连在一起,但它们并没有直接结构关系,它们的直接组合成分是它们各自的宾语,“以”与它的宾语在动词前表方式或原因,“是以”是“以”作介词引进动作原因的固定格式;“及”与它的宾语表示这种方式或原因所达到的结果,“以”和“及”在句中的结构层次是(宾十以)十(及十宾),“宾+以”是“及+宾”的修饰成分。
    第二类:“以及”既可分析为介词与动词的连用,也可分析作连词,共7例。
    (6)《彖》曰:“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易经•上经•卦二十七)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8)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论语•颜渊)
    (9)公曰:“不能其大夫,至于君祖母,以及国人,诸侯谁纳我?且既为人君,而又为人臣,不如死。” (左传•文公•十六年)
    (10)管仲日:“不可,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公子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事未可知。”(吕氏春秋•卷十五)
    (11)管仲曰:“不然也,夫国人憎恶纠之母以及纠之身,而怜小白之无母也。”(管子•卷七)
    (12)干辛任威,凌轹诸侯以及兆民。(吕氏春秋•卷十五)
    我们认为这一类“以及”正处于虚化的过程中,虚化原因是“及”前面的中心动词在语义和语用上,都可以与“及”后面的名词性成分搭配。如例6“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养”既可与“贤”搭配,又可与“万民”搭配。“养贤以及万民”可作两种层次分析:—: (养贤)十(以及万民),即“养育贤人以贤人之德推及万民”的意思,“以及”的用法与第一类相同,“以”是介词,“及”作动词;二:(养)十(贤以及万民),就是“养育贤人和万民”的意思,“以及”作并列连词,例句 6至12中“以及”都可这样分析。
即使我们将这类例句中的“及”看作动词,它也只是前面动作的延续,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表达的就是“老吾老,老人之老”的意思,“凌轹诸侯以及兆民”也就是“凌轹诸侯,凌轹兆民”,所以“及”前面的中心动词在语义和语用上,都可以与“及”后面的名词性成分搭配。在这样的语义关系中,人们在认知上很容易将前面的动词看作句子的主要谓语,将“及”置于次要地位,“如果某个动词不是句子的中心动词,该动词的动词性就会减弱。一个动词经常在句子中充当次要动词,这种语法位置被固定下来之后,其词义就会慢慢抽象化、虚化,再发展下去,其语法功能就会发生变化:不再作为谓语的构成部分,而变成了谓语动词的修饰成分或补充成分,词义进一步虚化的结果便导致该动词的语法化:由词汇单位变成语法单位”(刘坚等1995),“及”的虚化正是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随着“及”动词意义的虚化,再加上“以”和“及”在先秦就都可用作并列连词,人们更容易将它们当作两个名词性成分之间的连接成分,“以及”处于一种既可以作介词与动词的连用又可作连词的“临界”状态中。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词典》就将例7中的“以及”看作并列连词,认为意义和“与”相近。
如果单纯从词语的搭配出发,第一类例5“不塞晋阳,以及上党”,动词“塞”也可与表示地名的“上党”搭配(这正是动词“及”虚化的起点,“以及”的虚化就从这类例句开始),但这样组合所表达的语义显然是违反句子原义“不塞晋阳,因此到达上党”的,因为语义上“塞”不能与“上党”搭配,“及”才能维持它的动词性不变。这是这第一类“以及”跟第二类比较,用法上最大的区别。由此可见,“及”前面的动词能否与“及” 的宾语搭配是“以及”虚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决定“及”的动词词义是否会虚化。另外,第一类例句中,包含“以及”的小句跟其前后小句之间,必须有语音上的停顿,而这类例句就不一定需要这种停顿,语音的层次其实也反映了语法的层次。
奥鹏作业答案,奥鹏在线作业答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一
客服二
客服三
客服四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谋学网奥鹏同学群2
微信客服扫一扫

QQ|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网站特点|加入VIP|加盟合作|投诉建议|法律申明|Archiver|小黑屋|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 ( 湘ICP备2021015247号 )

GMT+8, 2024-12-23 02:06 , Processed in 0.1561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