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专业的奥鹏在线作业答案辅导网【官网】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扫一扫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VIP会员,3年作业免费下 !奥鹏作业,奥鹏毕业论文检测新手作业下载教程,充值问题没有找到答案,请在此处留言!
2022年5月最新全国统考资料投诉建议,加盟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奥鹏课程积分软件(2021年最新)
查看: 5917|回复: 0

市场经济过热的政府宏观调控模式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6 12: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谋学网
市场经济过热的政府宏观调控模式研究

  近十几年来,发达国家摸索出一种以微调为主要特点的政府干预模式,即对付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加大紧缩政策力度;对付通货紧缩压力,逐步加大扩张政策力度,我们称之为逐步升级模式。我国过去采取强力推动经济加快增长,在经济出现严重过热时,又强力收缩的调控方法,引起经济大幅度波动,我们称之为大起大落模式。近几年,我国政府在对付2004年过热和2006年初偏热中创造了一种新的宏观调控模式,使经济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上,保持了高位运行,我们称之为高位控制模式。下面对这三种模式的运行机理、特点和优劣进行比较分析。
  一、三种调控模式的比较
  要正确调控宏观经济,须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市场经济是由无数微观主体——企业和个人组成的,他们根据市场信号来调整自己的行动。由于条件、能力、认知以及在经济和产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有的企业对市场信号的变化反应灵敏,能迅速采取行动,有的企业反应迟缓,见事慢,行事迟。当经济趋好时,反应灵敏的企业立即扩大投资,增加产量,反应迟缓的企业则要观望一段时间才逐步跟进。随着市场趋好信号的加强和羊群效应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扩张行列,使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进入上升通道,表现出一种向上的惯性;在经济趋于不景气时,反应灵敏的企业首先削减产量,降低投资规模,反应迟缓的企业经过犹豫、徘徊,也陆续采取紧缩行动,使经济增长率不断下滑,进入下降通道,表现为一种向下的惯性。
  正是因为企业对市场信号的反应有一个从不一致到一致的过程,即先是少数企业,然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最后是大多数或全部企业都采取一致行动,从而形成经济向上或向下惯性。
经济惯性的宏观表现形式是经济的周期波动。当经济上升时,惯性使它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加以抑制,会很快超过潜在增长率,达到经济周期的波峰,进入过热状态,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胀迫使经济由上升转为下降。这时,惯性又会促使经济增长率的下降速度越来越快,降到潜在增长率以下,如果不加以抑制,会很快进入过冷状态,达到经济周期的波谷,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而严重的通缩又会促使经济由下降转为上升。这样,实际经济增长率在经济惯性的作用下围绕着潜在增长率上下周期波动。如果波动幅度过大,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抑制经济惯性,将经济增长率稳定在潜在增长率附近,就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那么,三种调控模式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的呢?
(一)        大起大落模式
本来在经济上升时期,政府应该采取逐步紧缩政策来抑制经济的向上惯性,防止经济过热;在经济下降时期,采取逐步扩张政策来抑制经济的向下惯性,防止经济过冷。但大起大落模式正好相反,在经济上升时,受急于求成思想的影响,政府采取高强度的扩张措施,使经济惯性的向上冲力更加猛烈,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进入严重过热。为了抑制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不得不采取高强度的紧缩措施,将经济由上升转为下降,但为了迅速制止严重的通货膨胀,又继续保持高强度的紧缩力度,使经济惯性的向下冲力更加猛烈,进人严重过冷。正是因为大起大落模式没有逆经济惯性的方向进行调节,而是推波助澜,加大经济惯性的冲力,也就难免不引起经济的大幅度波动。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政府在对付1989年经济过热时,先是采取高强度紧缩措施,使经济增长率由上升转为下降,然后逐步减轻紧缩力度,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从而在对付经济向下惯性上取得了宝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大起大落模式的缺陷。
(二)        逐步升级模式
它是当前西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模式。该模式有两大特点。一个是逆经济惯性的方向进行调节,即在经济增长率上升、出现通胀迹象时,采取紧缩措施,抑制经济的向上惯性;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出现通缩迹象时,采取扩张措施,抑制经济的向下惯性。另一个是同方向、小幅度的连续调节,也就是微调。由于做到了逆经济惯性调节,因而逐步升级模式大大减小了经济波动幅度。
  但微调有一个弱点,就是它的力度太小,每次仅变动利率0.25%,往往低于经济惯性的冲力,因而只能延缓经济趋于过热或过冷,而不能及时加以制止。例如当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出现通胀压力时,小幅度地提高利率,虽然能延缓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势头,但无法使之由上升转为下降,结果经济增长率继续上升,政府或央行不得不一再提高利率,直到利率提高到很高水平,才制止经济过热。如美国为对付通胀压力,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连续17次提高利率,使之从1.25%逐步上升到5.25%。这不仅延长了调控时间,错过了最佳时机,而且经济增长率偏离潜在增长率的距离也越来越大。
  政府调控力度有时所以要大一些,是因为经济增长率偏离潜在增长率后,要扭转经济运行方向,使之向潜在增长率回归,力度小了不行,必须是中等以上的调控力度。事实上,西方国家政府也是靠多次微调积累成“重调”才制止了经济过热或过冷,但已经耽误了一段时间,经济增长率偏离潜在增长率的程度较大,从而造成经济波动偏大。
可见逐步升级模式虽然好于大起大落模式,缩小了经济波动幅度,但还无法保持经济在高位运行,有时波动幅度偏大。例如美国经济增长率从2000年的3.7%一下子跌到2001年的0.8%,下降了2.9%。
(三)        高位控制模式
它的每个调控周期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出现过热或偏热时,果断采取紧缩措施,扭转经济运行方向,使之由上升转为下降,如我国政府对2004年的过热和2006年初的偏热,不仅判断准确,而且及时采取了紧缩措施,抢占了宏观调控的先机。
  但是仅及时采取措施是不够的,还要掌握措施的力度。力度小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力度大了又会矫枉过正。一般来说,如果对经济过热发现早、动手快,过热程度还不高,就没有必要采取高强度的紧缩措施,采取中等力度的紧缩措施就可以了。我国政府正是这样做的,因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刘树成教授将这种方法称为反冒顶,陈东琪教授称之为点刹车,都强调要及时制止过热。
  在经济增长率由上升转为下降后,宏观调控进入第二阶段,主要是对付经济的向下惯性。这一阶段最为复杂,处于两难境地:如果不减轻紧缩力度,在经济向下惯性的冲击下,经济很快会出现大幅度滑坡;如果紧缩力度放松过大,又会引起过热反弹。对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双稳健政策,实现了软着陆,顺利解决了这个难
  双稳健政策有2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为了防止经济大幅度下滑而放弃原来的紧缩措施,以避免过热反弹;第二个含义是逐渐和稳步地减轻紧缩力度,以防止经济大落。从我国政府的双稳健政策的实行结果来看,达到了预期目的,将经济运行稳定在10%以上的高位区间。
  在第二阶段,宏观调控以微调为主,主要是逐步降低紧缩力度或者说是逐步加大扩张力度,以对付经济的向下惯性,防止经济增长率过度下滑。这里需要说明减轻紧缩力度与加大扩张力度的关系。两者实际上是一回事。以利率为例,当它从5%下降到1%时,既可以说是紧缩力度减轻了,也可以说是扩张力度加大了。
  在运用扩张手段来抑制经济向下惯性的过程中,如果扩张力度过大,或经济的向下惯性突然变小,都可能使经济运行方向发生变化,由下降或平稳运行转为上升,从而进入宏观调控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的任务是以微调为主要手段,对付经济的向上惯性,防止经济过热。当经济运行方向从下降转为上升后,宏观调控的方向也要随之转变,从逐步扩张政策转为逐步紧缩政策,切不可继续坚持扩张政策,加大经济惯性的向上冲力。我国2004年的过热和2006年初的偏热,都是在经济增长率从下降转为上升后,没有及时采取紧缩措施造成的。例如,我国经济增长率从2005年第三季度开始上升,到2006年第二季度达到高峰,在这期间,对信贷增长率控制不严,仅2006年第一季度,信贷增加额就超过全年计划的一半还多,造成了投资过热。我国历次的经济过热都是对经济增长率的上升采取放任不管甚至推波助澜造成的。
  在运用紧缩措施来对付经济向上惯性的过程中,如果紧缩力度过小,或经济惯性突然变大,都可能使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进入过热状态。这样,经济就进入新一轮的波动周期,宏观调控也进入下一个调控周期,重新开始对经济过热的纠正。但如果调控得当,经济过热的来临时间会大大推迟,程度也会大大减轻。
  总之,高位控制模式在第一阶段以中等强度的调控为主,目的是及时制止经济过热,使经济增长率从上升转为下降;在第二、三阶段以微调为主,目的是抑制经济的向下或向上惯性,将经济增长率尽可能长时间地稳定在潜在增长率附近。
从以上三种调控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高位控制模式的特点是中等力度调控与微调相结合,能及时制止经济过热或过冷,保持经济的高位运行,因而效果最好。逐步升级模式由于调控力度太小,容易延误调控时机,因而经济波动幅度偏大,但仍大大好于大起大落模式。
二、高位区间上下限的确定与判断标准
  高位区间的范围要尽可能小一些,以便将经济增长率控制在潜在增长率附近。于是潜在增长率就成为确定高位区间的重要标准。但要准确测算潜在增长率是很困难的,何况它每年都在变化,因此只能测算出一个参考数值。根据数学模型计算,近期(3~5年内)我国潜在增长率大约在10%左右。但具体是多少,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从各国经济实践来看,当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后,会产生通胀压力,出现经济过热。因此过热(包括偏热)就成为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的重要标志,过热时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成为高位区间的上限。
奥鹏作业答案,奥鹏在线作业答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一
客服二
客服三
客服四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谋学网奥鹏同学群2
微信客服扫一扫

QQ|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网站特点|加入VIP|加盟合作|投诉建议|法律申明|Archiver|小黑屋|奥鹏作业答案-谋学网 ( 湘ICP备2021015247号 )

GMT+8, 2025-1-22 21:45 , Processed in 0.16531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