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小学美术的绘画教学中观察训练匮乏导致的“病症”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它首先必须借助于观察。如果没有观察,记忆和想象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绘画创作更是无从谈起。众所周知,写生训练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广大美术教师已经认识到写生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场地等教学条件的限制等种种原因不能充分地开展写生教学,使学生绘画创作指导依然局限于记忆画和想象画,很少有写生训练的机会。由于学生对现实世界缺少仔细的观察,因此在他们绘画创作时,只能凭借已有的经验和模式进行创作,无论是想象画抑或是记忆画,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动物等形象往往只是重复自己的过去,只是自己从前作品的再现,呈概念化和程式化。所谓的想象和记忆也只不过是对画面情节的设计和内容的重组,儿童绘画似乎被简化成了一种单调的拼图游戏,因此,对于学生而言,绘画也失去了它特有的创新、发展、审美等功能和意义。
二、 学生自身绘画水平的发展带给美术教学的问题
以美国罗恩菲德为代表的美术教学家将儿童美术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涂鸦期、前图式期、图式期、写实萌芽期和伪自然主义期。他们指出儿童作画,一开始并不是为了完善什么艺术技巧,而是出于其观念和想象的表现。然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其绘画表现逐步改变了天真、大胆、稚拙的特点,向逼真、具体、实感的绘画模式靠拢。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图式期向写实萌芽期的过渡时期,其绘画表现逐步趋向写实,他们开始注意透视、明暗、结构等绘画表现手法。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儿童成长的客观实际组织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阶段,教师应供给学生一些必须掌握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帮助他们顺利地从图式期过渡到写实萌芽期。但是现阶段的美术教学,往往没有把握这一重要时机,疏于技法的传授,给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特别是初中以后,留下了一时难以弥补的缺陷。学生由于缺少了向高一级绘画攀登的阶梯,只能长期处于低幼化的前图式期和图式期水平,这将直接导致我们的学生对绘画失去信心和兴趣。
三、 对儿童绘画创作认识的偏差
我们认为,儿童绘画创作的完整内涵主要应包括绘画技能技法和创作灵感两个方面,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单独地强调某一方面都会影响他们绘画创作的发展。所以,我们既要大力提倡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作灵感,又要加强绘画技能技法的培养,这并不是要回到以往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片面强调技能技法的老路上去,而是让美术技能技法的训练与创作灵感的挖掘之间达到一种更和谐的状态。但当今的美术教学,由于部分美术老师对儿童绘画创作的片面理解,认为美术教学更重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如果讲究技能技法就会束缚儿童的手脚,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上形成了一种不良的态势:对那些“天真无邪”的作品,无论年龄大小,一律倍加赞赏,甚至到高年级仍疏于技能技法的指导。由于方法上缺少基本技能技法的指导,致使学生即使有再好的创作灵感,也没有能力将它表现出来。我们的许多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困惑中丢失了原先那种对绘画的热情。
【我 的 思 考】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一种新的绘画教学方式——小学美术“图片写生创作”教学,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地途径。
“图片写生创作”是将图片作为学生绘画创作的素材,以写生的方法为基础,以他们特有的观察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的美术创作活动,是一种以写生方法为基础,以写生对象为素材,同时充分发挥创作主题的个性,不拘泥于写生对象的本身和实际,进行绘画创作的活动。它的创作过程主要包括:收集图片、选择图片、欣赏图片、表现图片和作品欣赏。注意这里所说的“图片”是特指反映生活实际的照片或由照片打印而成的图片,它具有以下几点优越性:
一、图片将丰富的、立体的现实世界凝固在同一平面上,同时又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图片为对象进行写生,既降低了学生写生的难度,又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学生写生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素材,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展写生教学提供了条件。
二、让学生在对图片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不断丰富学生对生活实际的认识,更新对事物形象的表现形式,避免概念化和程式化。
三、让学生在对图片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还可以融入自己独有的思想和经验,将传统意义上的写生画、记忆画和想象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绘画创作方式。
四、“图片写生创作”注重学生美术技能技法与绘画艺术创作灵感的和谐发展,遵循3—6年级学生绘画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学生顺利地从图式期过渡到写实萌芽期,从而使学生始终对绘画创作保持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 的 实 践】
现结合自己的实践具体谈谈小学美术“图片写生创作”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 收集图片、选择图片和欣赏图片。
要进行图片的写生创作,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收集图片、选择图片和欣赏图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他们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首先明确“图片”的概念。图片最大的特点是:写实性和客观性,其中绘画作品并不是我们所界定的“图片”范畴,如卡通画等。
然后让学生学会“收集图片”,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方法,让学生明确“收集图片”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剪报、摄影、上网下载等。
最后让学生学会“选择图片、欣赏图片”。并不是任何一张图片都具有创作的价值,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和欣赏图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集体欣赏图片来提高他们对图片的选择能力和欣赏能力。一般而言,选择和欣赏图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图片主题的明确性;(2)图片构思的新颖性;(3)图片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和趣味性;(4)图片色彩的协调性;(5)图片整体的艺术性等。
二、 表现图片。
在选择好图片以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表现它。教师具体可以从“创作构思”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表现他们自己选择的图片。
第一,让学生学会创作构思。
学生在选择好图片以后,不要急于动笔,马上就画。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他们自己选择的图片进行创作构思。一般而言,创作构思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图片主题内容的创作构思。根据图片的主题,调整图片的内容。具体的方法是通过添加、删除和改变有关内容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儿童在创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意识对图片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000,甚至加入自己想象的内容。那样作品将显得更为生动,更富生活气息。
(2)对图片色彩的创作构思:根据个人的色彩感觉,调整图片的色彩。具体的方法是通过色调的统一和谐等色彩知识,改变原来图片的色彩,使作品更具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