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V 1. 矛盾体系中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 。& }8 F# L- W4 l$ M2 m9 F
A. 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差别
3 ?8 z5 x( Z; |- ^7 M& eB. 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差别
, T7 l) h* M& e0 R. c2 P) s1 D( ZC. 现实矛盾与非现实矛盾的差别8 r% x% `9 s! v- m/ c
D. 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差别
% ]% u& s7 O% k+ l% @3 B8 ~ 满分:2 分# @/ e( V4 H& n
2.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 O- W% @1 n( TA. 生产方式
9 p" `0 A7 [5 l" _2 u4 RB. 人口因素
/ m B2 E0 Y1 R$ o4 b5 c: T/ hC. 地理环境
" I$ E7 q1 ^+ d# n8 XD. 社会意识/ m* ]1 w) L5 c( e [/ l
满分:2 分. f2 P. N$ D3 ?* m5 h
3.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
w6 T: @& ]3 e/ U M. W6 V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1 c) G% Q) ?9 V; z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L+ \$ @/ y8 A, t& ZC. 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 A! n: K9 b) w* ]4 m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7 \9 a+ \; e1 S* J @6 ^ 满分:2 分
% p" a3 `% b3 s% `5 q4.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7 r& J. p- F; [3 T
A. 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I! q; {. `8 }: K' r, H
B.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P }2 x! C0 @+ L; H
C. 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2 ~0 O& v0 F& Z0 S/ K! |' J! @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t7 Q, G5 b9 u3 k$ {
满分:2 分( g* M4 C$ s8 J1 U4 E9 F% Z
5. 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 。
& h2 t, a: _! l2 v5 [* mA. 生产方式( C( k$ e5 `( V5 N
B. 人口增长的快慢( \. ]. K; D- m% w6 a( O1 K
C. 有无先进理论的指导9 k& l! `% X& i1 `) q9 Y" D
D. 自然条件的好坏& I+ V1 e) G6 J @" i9 o
满分:2 分+ m- Z% V! h* J' r) z$ ~
6. 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7 L, q8 y7 _: U) k
A. 宗教思想, P1 a1 d4 M- K" G# @
B. 政治思想
. p8 v; X8 g1 c2 GC. 艺术
3 D1 l v1 ^/ X, o/ H4 i9 `: JD. 道德( @8 m$ U2 N: ?: r+ g- ?% l$ y- e
满分:2 分
v: ?; a$ T9 i1 X r7. 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
- l! M+ B2 }& z, a) [+ c) |A. 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7 A v+ G% ^0 \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 Y8 q: X3 \3 H, X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 P* o" y0 i4 L; g. _, I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7 \& J1 k+ A9 s5 f6 R* v( P0 u
满分:2 分0 B z+ g$ y. z7 U
8. 质变中量的扩张是指( ) 。" x+ [" L7 C# f! T7 P( v. R. H2 G4 O
A. 事物质变前的量变! q/ b4 U D. V0 \& q! c$ n; H0 ^
B. 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h4 n5 u: w' c. a J
C. 质变不断地发生, Q- a2 ~ j: u" D6 J5 w2 p. L
D. 量变过程中局部的质变8 s- [: ]- Y5 `/ G; ~
满分:2 分/ M8 K$ Z# | S% u0 e6 @/ F, w' x
9.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 Y( j9 E( I+ \- k
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6 r, g9 H! k/ V8 \/ a+ gB.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9 J* n4 X* _: YC.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W% S( M4 L& K! ~& i1 S* S
D. 真理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 s& Z2 F& Q) W: f J3 H1 @5 A 满分:2 分
L/ b5 r- N# X7 V10.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 。
3 }; \9 ~, p- n/ g5 q# l1 N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 [) [4 T3 D/ q: m& P$ C4 R! f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8 D, z; D/ e: o" L4 {& V6 D' A
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8 h5 U, E: C$ `( T$ Y F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8 B! J) B$ x2 i3 s `+ [ 满分:2 分
' o( q. _0 t2 L I1 e11.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 。
2 e* y/ [3 R+ m. m- [ l0 xA. 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u6 @7 }$ R) p! U
B. 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 T/ c8 |3 r# A" T- fC. 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G' i( q1 X7 U, s, T" S' x
D. 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5 |. j: l, j$ a2 O2 N+ q3 Z 满分:2 分' w0 S8 Z, Z6 T1 t/ I" S1 ^' y
12. 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
4 A- k% g7 t. _+ R- t/ M+ x: sA. 社会性劳动
$ f0 S1 C/ G/ _, FB. 直立行走7 O* p% k, f$ S% d B
C. 人脑的形成
) g& e$ L9 Z$ H/ ]2 z5 b8 P1 ?D. 语言的产生7 d1 e6 U! L; V: S4 c
满分:2 分: G& s" X/ W% S. S
13. 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 z$ |# A) q+ ^2 ?8 j5 \A. .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6 Z1 s3 P6 j. A2 J
B.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8 p+ ? m! n: M4 Q$ \- YC. 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 _& i. o! Y, e1 o2 g% Q" ?7 C
D. 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3 B5 ^' y2 [7 T( F. I
满分:2 分
. q2 p' {1 l( t' @5 y14.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5 q8 h) [2 j: _2 l4 @0 k
A. 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 E' y, D# G, ?" O1 P% A: ?8 zB.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3 j* @3 l2 J* A9 F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 ^) g6 P' P5 W- b' s* GD. 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 h" l2 }* G" h3 v 满分:2 分- L6 a+ P% L2 Z# i
15. 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 )
2 p2 @. t# e/ Z$ P$ \1 c: yA. 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 h8 E; P& Z, VB. 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0 N1 ^! I* r# S, S9 I/ X& p4 J2 B
C. 人的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v& M" \! L, L1 E" I6 x5 H1 J
D.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 {; i( a( R. T q, `) h6 t: k& z 满分:2 分
7 w7 U: g. R! A7 O; D* d8 p16.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 }+ M" W2 A8 m+ ]& I4 i
A. 否认意识决定物质# E3 W3 n$ }5 |$ l. I7 d
B. 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7 C3 k9 o1 i/ ^# n6 a
C. 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
- C3 I; R! y! V$ X8 k5 gD. 否认世界有两个本原
5 O6 ?: n. S' t& F. l" D 满分:2 分) S+ {2 r% n- T: ]' O( L
17.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中的伟大变革,表现在( ) 。 Z3 g' U( }$ `2 Q
A. 提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4 @7 D# z! s4 }" ZB. 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 B' N4 W2 P3 j3 P- x9 y' PC. 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T) M0 [( m' p. u
D. 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 {, i- y. [/ q+ ]7 a
满分:2 分
: x1 a, e5 S. S! q: Y18.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 ) 。
' d1 d R( Y: L9 H3 k' J: q, TA. 动力和源泉! r2 {: B( @5 j/ D; v4 r4 r& l4 Q
B. 现象和本质
' J& K2 y7 }& ~: y+ {: X5 `' HC. 状态和形式
$ v2 b. k2 i) X. W0 P6 R) D4 \D. 方向和道路
0 i+ Y8 \9 A" B" ]4 u 满分:2 分& i& k' v7 X& e6 ^, P
19.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
2 N q" N, D7 q* _A. 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4 Q; V- S7 C: _& a' W" H/ |5 y# `1 lB. 否定事物间的互相区别
" z/ p9 m1 w7 I1 x6 B. f% YC. 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j8 _* H) g& i) T+ T6 n2 k+ R
D. 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 Q, i3 g. G" }3 V
满分:2 分
4 W3 c/ I; _8 B$ t" H9 c20.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 N: X, E% h1 E9 B' `- n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 z* L6 z _: C! A5 `4 y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F& T7 P: p! Y! Z; _' y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7 t8 b6 u7 m$ T# ^9 [$ B;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7 ]. s1 T o( x' W. G- v g' A
满分:2 分
* [2 r( w; v7 O% O2 [6 S: f. ~) `: K21. 下列选项中,强调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9 d: z# j4 G/ G2 v* U0 C
A.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K5 X, y6 G6 Z4 p- h/ ?
B.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1 p |* L) z- E0 Z- ^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4 f6 T* m4 U/ n* h. e8 ^
D.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9 j! l) i! t; X+ b
满分:2 分- O' w3 h7 R }2 y4 G
22. 在意识对物质是否有能动作用的问题上,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 h2 {7 r0 T% y2 [- m# ^
A. 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9 W/ q% }8 h' I/ FB. 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 E9 c2 y, {& t1 KC.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0 s* ]! z4 i) I. D+ _$ e- \D. 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 S4 m) k; F3 _( d 满分:2 分" K3 N( F/ D" _' y3 D: J; J2 D
23.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2 g2 |; I7 g: W0 J$ ~A. 纯粹是必然的
* l, t0 J3 O1 b+ }" r# MB. 纯粹是偶然的
: }( ^7 `- b" U. _" L9 q/ r& z5 r6 \C. 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p; b- p8 i# R7 @# Q: K, Y
D. 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 U3 q6 v1 Q% s8 ~: u5 s 满分:2 分# ~( Y+ N5 j N
24.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
5 |' A! C. F" v% I [5 d, FA.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8 H! n! \, w7 y0 i1 t- V% Q" m! w7 t c5 X
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4 E0 G# M3 y5 v0 L) }" W4 C. \
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 a# `, \+ O- X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 u$ S9 {* X2 q
满分:2 分9 o% U8 [' A3 F Z/ R
25. 社会基本矛盾是( ) 。
5 y* H& R# k( x( I0 P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 p+ ?0 e R" H* U! [5 M/ tB. 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
; b. C% U) V9 s- r. B s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8 X! x* a, U+ J3 A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6 k" q$ u) x. b- s ^. q. k
满分:2 分4 d( X1 T; z9 ]! F
2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M" D3 r1 B: n; M9 y3 u! y4 `7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i# J+ M8 N2 d9 p' ]6 B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 X: W; f) L- c! O9 I" m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3 _! m0 A; D5 T$ A& OD.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O# a7 P5 Z q- ~) m
满分:2 分: D5 Y+ c7 Y, T& e# N. u t
27. 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0 ?% E) G2 M H" u! U0 aA. 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 D+ `" z0 O5 c: t3 R+ `B. 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 K$ F f% Q. |, y7 D- LC. 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1 W& M( C0 w4 D( K" GD. 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7 h- P Q9 a' o4 [4 H1 j4 ^2 K 满分:2 分
# K4 `- K" Z. M4 F+ h6 w: _" j28.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
( f/ m; A4 `% wA.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7 b+ H% o) N# ?& j/ S5 I) F8 Y7 _B.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3 ^1 L1 ^* C5 |
C. 庸俗唯物主义命题4 u1 q& C+ P1 Y
D. 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 X9 n. s# A" K( [5 y 满分:2 分
( K( s* K, T* H( c29. .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
5 Z9 E; f" h5 ~3 M& u) p! ?6 iA.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 k. d- a) ?+ ~7 O, ~+ ?0 rB. 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 O+ a9 p y
C. 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B1 U: T5 N( b7 u' [+ G- z
D. 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_2 d- ]8 `7 w8 ~5 x; l
满分:2 分
% F1 h2 K- ?0 S, B30.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4 F0 _- F: Z* h/ i
A. 它的存在和发展不需要任何条件; P% ?1 e c5 b( v: V
B. 规律不能被人所掌握.所利用: S, `6 Q8 U3 [( x
C. 规律强制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9 X3 c/ l' e" p- ~& I3 [# dD.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h( _5 w# I3 q. |% `7 r
满分:2 分
1 b- ~, W5 A, Q0 }, Z, j31.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 m t* R+ [) x& J
A. 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2 o0 D7 B/ V5 R, q8 N; yB. 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9 j+ _% n' d. E; p gC.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X0 I4 c- v% i$ h
D. 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2 B' P H. f% C$ n0 S
满分:2 分
8 j. y/ |2 @( T! M0 y. w3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3 j- \& m1 T& y+ Q% P. W" z
A.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 h; t; v. ~0 w" e; \B. 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0 I( ^9 z- c( G' W. O1 g. R" O, j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R2 U t' x( M* e. k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G8 G9 f: J/ B7 T8 g* G2 P9 ~, W
满分:2 分! l- m8 N9 G0 r) e: A. a3 N
33. 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 x" w' q* O/ w' j
A. 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a9 j7 H6 k5 Y& k0 Q" _' S8 S
B. 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 T: n, j7 [0 |8 WC. 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w7 f' m) ^( |0 {
D. 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l! b( Q: q$ h2 P+ K
满分:2 分
u! Z2 ]+ t B& Q& Q4 R& u4 l34.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 b/ U# @0 ?5 |& |
A. 劳动技能9 z; O" z: D. ^ |. G* C
B. 科学技术
3 Z" E2 C0 Y. Y8 b* q7 F/ IC. 生产管理
4 E- z( J4 k3 |; }D. 生产工具
8 @, W0 X6 g- ?+ O/ N: s1 a9 K- D 满分:2 分7 i3 b3 f1 V+ Z
35.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 。
) g" ^) L& @0 T2 H' a1 gA. 不可知论的观点& v6 K* b( o: E$ U) `' {2 o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 J2 f* u; V7 K0 L$ b" f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9 O/ f. X& v% P! h" R
D. 形而上学的观点2 I% Z3 @4 _1 G0 f- o& y8 g0 I
满分:2 分
# w" @. c1 u m. L" V) z- j" q; l9 w/ a7 b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 。7 [; F9 h- i* S: t! X
A.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O( g+ X: F t3 z( w2 c( i% H
B.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 T+ @ ?4 j% k b( YC. 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 r# W9 D B+ P$ Y7 Y# \D. 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m! d& b# x! N# B0 B
满分:2 分
7 k( q. i' u2 Z8 E" W# f2. 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有( ) 。
* U/ G) X' b; m8 }( u, w$ OA. 人之初,性本善
0 L3 N. ]9 w+ X) C5 F) |8 EB.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9 |3 p5 Y# ^( y+ Y; O
C.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1 [3 j4 N% y% g/ t
D. 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 |7 M6 Z# }" |2 X 满分:2 分; y; W* X6 l/ Y: `8 s4 z" Y
3. 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 S" H- F8 Y! D: }7 R( S5 N
A. 经济基础
; M6 _, \) Q" L7 v; xB. 上层建筑2 G g3 V- ~- q9 C
C. 生产力8 X9 l3 P( N1 Q0 c7 F& W; k
D. 生产关系& l" ~( o) N3 J" W5 M% y! X, p
满分:2 分: |& J' C- X& }
4. 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 。" X2 n) v+ p1 h- x" p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A( F. i% d( y& G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 J; v* [7 j9 l+ p# DC.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4 A$ ]! C. Q8 Y2 D$ o0 G& VD. 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Z/ Y, |1 y5 T" T/ z R8 ^* E3 s
满分:2 分. \3 Q! Z" U7 ?7 U8 e- ]* Z$ G
5. 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
9 ~. S% ~7 _8 X4 Q C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v4 H! t& t/ m5 G! ~
B. 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K$ A5 B/ Q# H/ gC.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 _3 j; k W% L; [8 \3 {/ QD. 意识活动能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y. e% T R5 }, B: X
满分:2 分3 i* B$ Z% `* o2 ^
6. 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y; ?2 j: i2 ]6 g: b( U
A. 形式主义2 j7 L3 P3 Y8 z1 P
B. 形式虚无主义
1 v6 v) W0 |+ O- L4 b/ ]C. 相对主义% `+ n, Z- C- z; u6 Z
D. 诡辩论8 J2 R5 y, X3 [: o8 \5 s+ Z: c
满分:2 分" w7 X1 J; `( X; U
7. 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
$ C# e/ }; @, o F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9 `: z6 _1 i! k- E* D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6 ~, } g& e! k4 ^8 c8 L& F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1 i& _0 C8 C$ O" H2 q# D& Q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 x* q6 B$ P) d' t! C1 ~. ] 满分:2 分
; v" H# }/ I" f1 X8. 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所特有的意识活动( ) 。8 W# ^9 z" m2 x6 g2 z
A. 三思而后行
1 x8 J- j* m9 C1 KB. 弱肉强食2 o& o# R3 ^5 x' _$ s# H; f
C. 趋利避害# A+ D5 Y; O. I" j2 x
D.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 j5 ]8 j. @# u/ @* b# Q 满分:2 分
- w! s- A' C! C' H. e9. 在认识上难免犯错误的原因在于人们( ) 。" y6 e) f2 @! Q3 \8 W
A. 客观过程本身的复杂性
6 \; I9 x, {: ^$ PB. 人的认识要受主观条件的限制 k9 n5 \' Q# ^/ F
C. 世界是不可知的, @0 G6 i# Y! H, d+ t6 G) i
D.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7 w, C; c8 k% _6 W
满分:2 分
; {6 Z& f) r- G2 ?, j2 ?2 z10.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 r4 R( O: X' c+ \' ~; q
A. 水往低处流
) K! `; r. J E" ?9 sB. 日出于东落于西9 U3 q9 T e9 H* B7 d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 F6 g f; D. z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 @9 C3 ^6 {# c. y C3 A9 G 满分:2 分
7 r7 e# S# b- r, U
2 r* d: O% ^7 Y" J0 \9 A% m+ n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V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2 l# a' v( x8 Q- EA. 错误/ R! P: Z4 S# ?7 i2 B
B. 正确
( f; P6 ]+ d) z$ t$ i 满分:2 分
% r7 _( q! b; L' o% ?5 J1 b2. 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 。! [/ _- ]1 V% {) q: |+ ^4 N) _3 H- M! t
A. 错误
' K6 e' f. T. N- KB. 正确# k3 K) k2 g! Z: E1 Y. m
满分:2 分9 A. N& S0 b( I9 p6 D: _; i2 K
3.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
5 T: H- B5 d/ x2 E. g8 }A. 错误
% E I ^) {+ o4 D2 t# Y/ l9 ~B. 正确
1 d- i! P/ h4 `! \- ^5 x 满分:2 分5 q9 @) n/ T4 N; \- f) Y1 z7 b* _: }
4. 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无限性。* ?* S: @6 Z9 R0 W
A. 错误" D& X0 ~ N7 O0 o, x1 y0 S
B. 正确
6 n' O4 A' s& u* f6 v 满分:2 分
Y. s" @/ I; D7 }9 ]7 S5. 从起源上说,国家是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产物和表现 。
$ |; L+ K: y" e# j; L* P) C; cA. 错误
# _$ j* c: e% UB. 正确8 n9 g1 a5 [3 i, R
满分:2 分
% J" t4 ]. J9 N
! [- E, F& h7 w! Z% ~1 t如果资料还未上传请加QQ:1306998094 谢谢 |
|